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鼓励生育的办法有哪些?你要生了三胎,勾践免费给你请奶妈

历史上鼓励生育的办法有哪些?你要生了三胎,勾践免费给你请奶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471 更新时间:2023/12/23 19:16:29

我们都知道,古代是没有计划生育的。因为古代人日子过得苦,寿命很短,穷苦人家能活到三四十已经算不错了,所以人口压根就多不起来。

可是封建朝廷需要他们种粮食,需要他们参军,需要他们搞建设。这么短寿命能干嘛呢?因此多生孩子就成了重要的方法之一,年龄达不到,那就数量来凑好了。

但是穷苦人家的人,哪可能无缘无故就愿意多生孩子呢?毕竟生下一个孩子,就要对他们负责。哪怕是穷养,也得喂饱了不是?朝廷要是不把这档子后顾之忧给搞定了,那老百姓们生孩子的积极性肯定不高。那么历朝历代是如何促进生育的呢?

[var1]

一、越勾践表示:生三胎,给你免费请奶妈!

早在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互相征伐,互相比较的,其实就是人口。谁的人口多,谁的占地面积大,谁就有资格做霸主。

为此越国在春秋诸国中,其实是比较积极的。据记载,当时越国境内女子即将生孩子的时候,必须要到官府报备,官府需要派官方医者前去守护。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勾践灭吴》

为啥?因为越国有政策,生下一个男孩儿,那就奖励两壶酒和一条狗。生的要是女孩儿,那就奖励两壶酒和一头猪。

这感情好啊,甭管送的东西丰富不丰富,有了这些物质基础作为奖励,至少可以稍微调动一点老百姓生孩子的积极性吧?光靠政策宣传,显然不足以让老百姓主动去生嘛!

你别急,人家越王勾践什么都给你考虑好了。除了以上惠民政策以外,如果你生的是双胞胎,那么恭喜你,朝廷直接给你安排免费的保姆照顾你的起居。如果生的是三胞胎!那么又要恭喜你了,因为朝廷直接给你安排免费的奶妈!孩子不要你来养,咱们朝廷给承担了!

[var1]

那时候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了,所以认为是人口数量少造成的结果。因此为了让老百姓生孩子,真的是想尽了各种办法。

除了以上惠民政策以外,越国还专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令,坚决杜绝任何不利于生育后代的行为。

越国曾下令,年轻男子,不能娶老年妇女做老婆。老年男子也不能娶少年女子做媳妇儿。这显然是朝廷担心这样的结合,会造成无法生育的结果。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

此外,女子如果到了17岁,还没有嫁人的话,那么对不起,女子的父母就要被送去治罪了!而男子如果到了30岁,还没娶媳妇儿,男子的父母也要被送去治罪。那时候的父母催婚,肯定是动真格的了,要不自己得去受罚,那多不划算。

[var1]

二、汉朝采取减税、减徭役来催生。

到了两汉时期,出现了天下大一统的局面。这个时候的催生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刘邦就曾经下令:老百姓要是生一个儿子,可以免除2年的徭役。

什么是徭役?也就是每年抽出一段时间,专门给国家义务劳动。这事儿普通老百姓谁都跑不了,偏偏生了儿子的家庭可以免除2年徭役,诱惑力实在是不小。当然了,西汉初年比较穷,毕竟舍不得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催生。

到了汉惠帝时期,相关法律又出台了:女子在15岁到30岁之间,还没有嫁人的,那人头税就要按照普通人的5倍来计算。

为啥如此霸道?逻辑很简单,因为如果你嫁人了,那就有机会生下4个孩子,这样一来再加上你本人,不就是5个人的人头税吗?现在你不嫁人生孩子,等于是给朝廷白白损失了4个人的人头税,未免朝廷利益受损,这4个人的人头税自然要算到你头上。

汉武帝的时候出现了人口空前低迷一个时间段,由于他特别喜欢打仗,所以人口在战场上就得以锐减。这还不是主要的,打仗需要大量军费,这钱从哪儿来?当然是从老百姓那儿来。

[var1]

由于连年征伐,钱越用越多,普通征税完全不足以支撑战争了。为此汉武帝居然将收人头税的年龄提前到了3岁。也就是说3岁的孩子就开始要收税了!

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予民,民产于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汉书》

这就完全没道理了,人家还没能从事生产呢,咋就需要收税了呢?负担不就全都压在父母身上了嘛!生产队的驴,我估计都不带这么用的吧?

为此,大量百姓不敢再生孩子,生一个多一份税赋,谁还敢乱生呢?这或许是西汉最成功的的计划生育了。那些已经多生的家庭,为了减少赋税,甚至把孩子给灭了。所以说汉武帝时期的汉朝人口出现急剧下降的现象。

直到汉元帝时期,3岁的人头税起征点才提高到了7岁。徭役的起征点也提高到了20岁,这才逐渐恢复了民间的生育平衡。

到了东汉,再次用减税手段,拉起了一波人口红利。只要怀孕了,直接就送你3斛粮食,而且你老公也可以减免1年的徭役。

[var1]

三、唐朝靠促进婚姻来提高生育率。

唐朝的皇帝不直接从生孩子入手,而是从解决婚姻问题的角度入手。在他们看来,只要婚姻保住了,那么生孩子不是迟早的事情嘛!

为此唐太宗时期,曾经下令,男人20岁以上,女人15岁以上,如果配偶去世了,服丧一段时间后,就必须要再找媒婆撮合结婚。

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若贫窭之徒,将迎匾乏者,仰於其亲近,及乡里富有之家,褒多益寡,使得资送以济。---《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

穷人没钱结婚怎么办?唐太宗似乎也考虑到了,他表示这样的人,需要依靠亲戚朋友们的资助,乡里的有钱人也有义务出钱帮他忙结婚。让有钱人出钱结婚,这事儿我看行!

为了促进婚姻率,唐太宗甚至将婚姻情况作为官员的重要考核标准。你管辖的范围内,光棍率越来越低,那证明你的政绩不错,值得提拔。

唐玄宗时期,为了鼓励大家早点结婚,甚至把结婚年龄提前到了男子15岁,女子13岁。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希望能够做到,大唐王朝没有一个主观因素造成的光棍!

[var1]

四、宋朝的“胎养令”值得提倡。

宋朝是一个非常富裕的朝代,因为他们的商业经济异常繁荣,农业税只是九牛一毛,商业税成为了重点征收对象。

为此富裕的宋朝就比较大方了,怀孕期间的妇女,如果没有收入来源,那是可以获得国家补贴的!记住哦,她们可没有缴纳什么生育保险,也没有什么大公司作为依靠,纯粹就是依靠宋朝朝廷。

家里如果评上了贫困家庭,那么你们家生下孩子以后,朝廷可以资助你们家一定的钱财和粮食,也会相应地减免一定的赋税。

我认为最人性化的地方就是宋朝居然有孤儿院!只要你不想养这个孩子了,千万别灭了,交给国家办的孤儿院,让你没有生孩子的后顾之忧。

[var1]

总结:要想政策得到响应,没点实际利益是很难触动的。

我想很多人此时正在生二胎和生三胎之间犹豫徘徊,因为没什么特别的理由会触动你去生二胎或者生三胎。

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在这件事上就做得比较到位了。无非通过减税、减免徭役、发放补贴、提升结婚率等方面着手。

其中比较吸引老百姓的地方,其实就是减税和发补贴。真金实银到了手里,那三胎才能安安心心地给生出来。要不说个老实话,这届年轻人不是很好带,光靠喊口号,绝对是不够的!

参考资料:《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汉书》、《勾践灭吴》

更多文章

  • 商鞅是古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只因有些变法内容至今还适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变法最大的成就,评价历史上商鞅变法,商鞅的变法富国强兵的措施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对旧制度的摒弃和对新制度的运用,每个时期都会被时代特征打上浓重的烙印,战国时期也是如此,它的烙印就是浓重的奴隶制色彩,这也是限制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最大阻碍,只有打破了这点,诸侯国才会有强盛的希望。当时的战国七雄,几乎都看到了这点,也都尝试着变法,但是只有一个诸侯国完美地做到了,就是秦国

  •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有人说他暴政毁了秦国,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敏儿,岁月刚好,你我一同探讨文化,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好了,闲话少叙,与我一同进入正题吧。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有人说他暴政毁了秦国,真的是这样吗?相信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第一次统一在秦朝。是秦始皇结束了六国并存的局面,开始了真正的皇帝制。秦始皇也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所以地位也是非凡的,但很

  • 弹丸之地的韩国凭什么被称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凭我的弩和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七雄韩国实力,战国时期的韩国有精锐部队吗,战国风云之列国七雄争霸韩国

    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呈现了一种诸侯国喷涌的局面,大大小小竟然有几百个诸侯国,也就是不管疆土多大,不管人口几多,我圈了土地和人口,我就能成为一方诸侯,这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的开始,因为小小的诸侯国总会想着扩张土地和人口,这势必要有歼灭和吞并。[var1]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开始逐

  • 尚能饭否的廉颇凭什么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廉颇:凭我一腔热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廉颇的历史资料,廉颇的功过是非,廉颇vs廉颇

    文|飞鱼说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秦国武安君白起不仅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而且消灭了其余六国大量的有生力量,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秦国武成候王翦横扫三晋、攻灭楚国,几乎一人灭了战国六国的一大半,让赢政忌惮三分,赵国武安君李牧退却匈奴灭亡东胡,凭一已之力独挽赵国危局十几年,素有李牧死赵国亡,

  • 历史上齐国更强大,省会济南也在齐地,为何山东简称却是“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济南为什么叫齐国,济南唐宫鲁府九华楼历史,济南为啥称为齐州

    [var1]我们追根随缘,从头说起。周王朝分封诸侯,受封于齐国的是周文王的王牌军师姜子牙,齐国的地位按理说很高了,那分封在鲁国的是谁呢?是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也就是周公。姜子牙再怎么功高望重,也是比不上周王朝宗室子弟的,人家才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啊。鲁国是春秋时唯一一个可以使用与周朝同规格礼仪的诸

  • 大阪如何一步步被招核男儿除名:战国勇猛无敌,抗战时期全场划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阪昭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大阪,日本大阪军团二战时死了多少

    [var1]不过虽然两边鄙视归鄙视,但一旦遇到大阪,双方都会出了奇的团结,虽然大阪也是关西地方。但在diss这一点上,整个日本的几乎都是大阪的对立面。甚至于在很多人日本人的说法中有大和民族和大阪人的说法,可以说大阪几乎成了全日本之敌。那么大阪是如何活成了日本的对立面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大阪人系血统

  • 孙十万为啥天天打山越?吴国灭亡时有23万士兵,其中山越士兵过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孙吴攻打山越,越国和吴国当时的人口和兵力,越国和吴国兵力

    陈寿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东吴境内的山越经常叛乱,难以彻底平定,所以孙权没有精力对外征战,因此不得不向曹魏称臣!孙权向曹操请降,向曹丕称臣,主要是为了对付刘备,不过也可以看出山越叛乱对东吴的影响很大。[var1]翻阅《三国志·吴书》,可以发现东吴几乎从孙策时代开始,一直到孙权去世,几十年的时间一直征讨山

  • 少梁之战后魏国为什么不趁势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魏少梁之战后续,少梁之战时秦国地图,为何魏国不趁势灭掉秦国

    战国的血性刚猛是历史之最,赵国完蛋了,赵王的弟弟还跑到代郡重新立国和燕国联军抗秦,魏国被水淹,魏王和诸公子还想着诈降反击秦军,燕国太子丹还不死心要刺杀秦王,楚军几乎战至最后一刻,这就是战国,刚猛血性,不服输。[var1]归根到底战国时代那是国家战争,不是后世的军阀不战自溃的都有,国与国之间都是生死决

  • 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排名不分先后?孟尝君:我不服,我门客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末期孟尝君到底有多少门客,孟尝君落魄时3000门客跑光了,战国四公子孟智君

    战国风云激荡。战国人才辈出。战国还有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你可能会说,咦?战国有七雄,怎么就这四个诸侯国有公子呢,韩国、燕国、秦国怎么没有呢?很遗憾,这三个诸侯国还真没有,因为韩国弱小,燕国偏远,中原这四个诸侯平时都不带他们玩的。[var1

  • 战国时期,楚国为什么不称长平之战时期,攻打秦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平之战楚国攻打秦国,战国时期楚国攻打秦国的路线,秦国为何要帮助楚国攻打吴国

    秦国也一定会半死。事实上,秦国当时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在与赵国的激烈战争中,秦国把防御重点放在了两个国家上。一个是魏国,另一个是楚国。秦楚边境一直保持着其理想的军事实力。[var1]另一件有趣的事是,秦国和赵国是因为韩国而在长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韩国被秦国刚欺负,但当赵国打秦国时,韩国成了秦国的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