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临死前,用自己的人头成全了他的故友,却被另一个人抢了先!

项羽临死前,用自己的人头成全了他的故友,却被另一个人抢了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61 更新时间:2024/1/20 22:01:37

项羽怎么会认识这个无名小卒呢?

在垓下之战后的乌江追击战中,项羽力战而竭,身披数十创,自知必死。在临死前,他突然认出了汉军中的一位“故人”,这位故人就是吕马童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项羽在临死前,居然能从万军之中,认出曾经的故人——吕马童,证明这两人关系曾经还不错,至少印象深刻。能在人生中的最后一刻见到故人,也算是对霸王的一丝安慰。所以霸王

豪情万丈的成全了他,愿意把自己的人头拿给吕马童去领赏,然后挥剑自刎。当时刘邦开出的项羽身价是:千金、万户侯。

面对如此大的诱惑,汉军谁肯让吕马童一个人得了好处,大家一哄而上,哄抢项羽的遗体。吕马童运气还不错,抢到了项羽的一条胳膊,而人头却被那个叫王翳的家伙给抢走了。此外,还有3人抢到了项羽的肢体,他们5人最后都获得了分封,但也有数十人因为此次哄抢而丧了生。

有人说项羽口中的“故人”是指的故乡的人,即同乡,因此推断吕马童是吴中人(楚人)。而且在网上还流传着一段关于吕马童就是吕伯子的“记载”:

“吕伯子,吴中人也,家世不可考。”

“二世元年,九月,项梁、项羽起事于会稽。伯子仗剑从之。一战斩首级12,羽惊奇之,以为马童,世人荣之。”

有人还像模像样的给这段记载注明了出处:《史记列传之吕马童传》。

笔者不禁佩服这些人的作伪能力,只不过不知他们作伪的目的是什么?

很明显,史记是不会称霸王为项羽的,而是项藉;而且史记不会为吕马童这样的人列传,你去查查史记就知道了;还有就是:故人并非就是故乡的人,不要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

不过这个伪作一不留神确实可以做到以假乱真。近来网上还流传着很多诸如《三国志·陈到传》这样的伪作,文笔还不错,不过大家都要当心被误导。笔者以为:只要不颠倒大的是非观,这些伪作也无伤大雅。

那么吕马童到底和项羽是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其它4个人身上找到答案。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因夺得项羽遗体而获封的5人中,其它4人基本上可以确定是秦国内史(秦国京畿地区)人,他们和吕马童加入汉军的时间(刘邦还定三秦时),以及所属部队(灌婴部)都相差无几。由此可以推断:吕马童也是秦国内史人。

那么吕马童和项羽的交集在哪里呢?

很可能是在项羽入关中,烧咸阳宫,分封18路诸侯那段时间。吕马童可能是作为三秦王:章邯董翳司马欣的手下得到和项羽见面的机会的。至于细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写成一部小说,说不定是《寻秦记》的续集呢!

(明天继续)

更多文章

  • 煮酒论三国:63万人敌猛将关羽为什么要发动的襄樊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羽襄樊之战阵容有多豪华,关羽到底该不该发动襄樊之战,深度解析三国关羽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规划战略构想的隆中对上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淮阴侯韩信平齐下赵,辅助刘邦建功立业,为什么功成谋反被擒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淮阴侯韩信刘邦,刘邦为什么把韩信保护成淮阴侯,刘邦和淮阴侯谁厉害

    韩信用兵灵活,他自己曾说用兵要“多多益善”。在楚汉之争中,韩信先后为汉王刘邦平定了魏国、代国、赵国、齐国,他在潍水之战中将项羽的大将龙且打败,更是让项羽败局已定。韩信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后来会被杀呢?一、求封齐王汉王刘邦在彭城与项羽交手失败后,汉王的联盟瞬间瓦解,形势逆转,瞬间汉王就处于一种不

  • 诸葛亮为何不选实力最强的曹操,偏要跟实力最弱的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刘备孙权谁先死的,曹操vs刘备,刘备带走曹操五万兵马

    上面两个人诸葛亮都没选,偏偏选了当时还是“一穷二白”的刘备为主。而刘备在当时是弱得不能再弱了,一会儿投靠陶谦、一会儿归顺曹操,一会儿又跑去依附袁绍,走投无路的时候又跑去找刘表。那么诸葛亮为何偏要跟实力最弱的刘备打天下呢?好多人会说:“刘备三顾茅庐,感动了诸葛亮”,其实,原因复杂得多,如果缺少以下几个

  • 朱元璋为何复辟殉葬制,是因为迷信,还是遇上秦始皇同样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到明朝的时候,这样的陋习又开始盛行,而且不仅是皇帝拥有陪葬习俗,就连他们的子孙也享有这样的权力。这场野蛮凶残的制度延续整个明朝,甚至在清王朝建立初期,还有殉葬制度,直到康熙皇帝登基,他本就出于这样的制度深恶痛绝,所以历经数年最终将其废除。既然是历史上已经消失的陋习,为何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明朝时候统治

  • 东汉风云:马援受冤草草槁葬,刘昆叩火火竟自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耿弇得书,恐耿舒困顿蛮中,连忙将原书入奏。于是光武帝授梁松为虎贲中郎将,派他带诏书斥责马援,且代监军。这个差事,想是由梁松运动得来。当梁松行抵壶头时,马援已病殁,梁松正好借端报怨,飞书上闻,不但劾马援贻误军机,并诬马援在交阯时,曾取得无数珍宝,满载而归,甚至与马援同行的马武以及于陵侯侯昱等亦交章构毁

  • 曹魏最特殊的武将:与刘备是生死之交,儿子却是灭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魏名将刘备,刘备与曹魏的关系,曹魏有多少人跟过刘备

    一、河北英豪此人名叫牵招,字子经,是安平观津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武邑。牵招在十几岁的时候,拜同县的乐隐为师,后来还跟随乐隐前往洛阳。189年,乐隐死于十常侍之乱,牵招不顾危险,“殡敛隐尸,送丧还归”。半路上遇到了盗贼,其他人都逃之夭夭,牵招“垂泪请赦”,连盗贼都被感动了,“乃释而去”。经过这件事后,

  • 三国:刘备到底是不是刘皇叔,以宗室宗亲大的辈分,他更本算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刘备真的是皇叔吗,正史里刘备是皇叔吗,刘协认刘备为皇叔

    大家都知道皇亲的意思就是你要跟皇帝是有点血缘关系的,光姓刘就是刘邦的后代子孙,但还看汉室宗亲如何定义,如果把刘邦的后人,都认为是汉室宗亲,那刘备是属于汉景帝的儿子中山王刘胜这一支的血脉,这些都是史书记载得很明确的。刘胜被封在中山王,封地在今天的河北太行山一带。这块地方虽然离着国都西安有段距离,每次宗

  • 从15岁到56岁,单身则罚款!刘邦的“催婚令”已然走出国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为何38岁才结婚,刘邦的情感史,刘邦婚姻观

    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就必定要发动战争,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用战争打下来的江山更容易让人信服。打仗必须要有军队,军队就必须要有人,国家的财力与粮食也要供给上。刘邦与项羽之争现在每一个国家拼的都是科技的进步,很多武器也都采用了现代化的装备,可是在古时候大家拼的是人口还有冷兵器。哪一方人多并且拥有一个

  • 韩信只是纸上谈兵,并无实战经验,却为何能成为“兵仙”所向披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日本人评价兵仙韩信,韩信最可怕的一条计策,兵仙韩信全文免费阅读

    先说赵括,他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小熟读兵法,有丰富的分析和谋划军事的经验,甚至连他的父亲赵奢也不是他的对手,算得上是一个有潜力的帅才。而且赵括曾跟他父亲等参战多年,但却没有独立战斗的经历,而这就是致命的缺陷,也是至败的直接原因。赵括可以说是一个在父亲严密保护的雏鹰,明明早已是展翅高飞的年龄,却一直

  • 刘邦何以能够以弱胜强战胜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能战胜项羽的原因,刘邦为什么战胜项羽夺取天下,刘邦战胜项羽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唐章碣《焚书坑》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项羽、刘邦不但自己不读书,还都不喜欢儒生。刘邦见到儒生不是破口骂人就是态度冷淡。但是刘邦对有才能的儒生立即豁达大度,予以重用。例如一次刘邦派人召儒生郦食其来见。刘邦叉开两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如此来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