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生可谓是褒贬不一,她的文学造诣在武则天时期可谓是出类拔萃,独占一档,但是她的品行和为人却令人诟病,成为她一生的争论点。
上官婉儿,出身于权宦世家,祖父上官仪,生父上官庭芝皆是唐高祖时期的重臣,但是造化弄人,命运多舛,上官婉儿尚在襁褓期时,祖父上官仪,生父上官庭芝因为力主废后,遭到了武则天强力有的反击,最终被下狱,处死。
《旧唐书》: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
而上官婉儿和母亲则是被配没掖庭,成为宫婢,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虽然沦为宫婢,但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为了能够让上官婉儿离开掖廷,也为了让上官家族恢复往日的荣光,郑氏开始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和培养上官婉儿的事宜之中。
在郑氏的精心培养之下,上官婉儿不仅精通音律,更是将四书五经牢记于心,成为一个集音律,以及文学素养为一身的大才女。
后续,武则天听闻上官婉儿的事迹之后,便将其召入宫中,让其当面作文,上官婉儿领命之后,仅仅只是思虑了片刻,就下笔成文,武则天看后,感到惊叹,她并没有想到上官婉儿一介女流之辈,竟能够在片刻之间,下笔成文,因而对上官婉儿委以重任,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就这样,上官婉儿不仅摆脱了宫婢的身份,更是一跃成为了武则天身边的红人。
时间来到了公元690年,已经担任皇太后多时的武则天见时机成熟,便一举废掉唐中宗李显,建立武周,成为女皇。
而作为武则天身边红人的上官婉儿则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武则天向下发号诏令的女官,可谓是位高权重,显赫一时。
而作为上官婉儿来说,武则天在她心里已经不是昔日的仇人,而是她实现人生仕途的伯乐,她对于武则天,除了感恩戴德,就是个人崇拜。
物极则必反,上官婉儿惨遭黥刑责罚
正所谓,物极则必反,上官婉儿虽与武则天有着浓厚的“主仆之情”,但是二人难免在日常政务和事情中发生矛盾和冲突。
武则天废掉唐中宗李显,自立为帝后,令天下人不满,当时许多文学才子也在反对之列中,这些反对的才子中,有我们后世较为熟知的骆宾王,骆宾王写了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对武则天谋朝串位之事情进行了抨击,上官婉儿看完这份檄文之后,对骆宾王的文才进行了称赞,武则天听闻此事后,极为不悦,对上官婉儿产生了厌恨之心。
有一天,上官婉儿陪着武则天,以及男宠张昌宗兄弟二人正在宫中用膳,在用膳的过程中,上官婉儿与男宠张昌宗目光对视,极为暧昧,武则天看到这个场景之后,顿时龙颜不悦,从桌上拿起一把削苹果的利刃扔向了上官婉儿,使得上官婉儿被吓得跪倒在地。
事后,武则天下令,命人将上官婉儿关入大牢之中,等候处理,而武则天则是为了如何处理上官婉儿而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之中。
上官婉儿与男宠张昌宗发生暧昧之事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作为女人的武则天来说,她有点吃醋了,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她深深地认为上官婉儿冒犯了她,因此对上官婉儿一定要小小作出惩戒。
于是乎,武则天命人对上官婉儿施以黥刑(在脸上刻记号),让她永远铭记这个教训,不能够作出冒犯天子的事情。
《旧唐书》: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而这件事情后,使得上官婉儿长了记性,不敢再作冒犯武则天之事,对武则天精心侍奉!
虽然说上官婉儿在武则天时期逃过一劫,但是其在唐中宗时期,她与韦后,安乐公主狼狈为奸,成为朝堂之上的女权臣,令大唐王朝的根基再次动摇,因而遭到了以李旦和李隆景为首的李氏宗亲的剿灭,最终身死人手,就这样,这位昔日的女才子为了争权夺利,死于政治的漩涡之中,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