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侯峒曾满门忠节,家风严明,英才辈出

侯峒曾满门忠节,家风严明,英才辈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94 更新时间:2024/1/24 15:42:45

华漕镇的诸翟老镇,明代时称紫隄村。紫隄侯氏东族世代且耕且读,家风严明,英才辈出。

侯峒曾的曾祖父侯封(1515~1598),字士隆,号复吾,嘉靖三十四年(1555)八月,四十一岁在乡试中考上举人。隆庆五年(1571),五十七岁第六次赴京应试,终于考中进士,侯氏子弟随之奋发攀登仕途。为此,其父侯廷用(字汝舟)认为全是关圣帝君显灵之效,为感恩择地扩建家祠,安置关帝彩像,让“神一家”扩展为“神一乡”,造福于大众。

侯尧封官至监察御史,在官场挣扎了二十多年,始终两袖清风。万历十八年(1590),乞老归里,时年七十四岁。随着家庭成员的扩大,他以身作则,严明家风,希望建立一个正统规范的侯氏大家族。他时常教诲子女说:“不愿尔等为第一流官,但愿尔等作第一流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正月十三日,他在紫隄村安然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侯峒曾的父亲侯震旸(1569~1627),字起东,号吴观。万历二十二年(1594),乡试中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考中进士,官居吏部给事中。娶嘉定名士龚锡爵之女龚氏,生侯峒曾、侯岷曾、侯岐曾。三个儿子同取秀才,被江苏学使誉为“江南三凤”。

五年(1624),侯峒曾也中进士。仅五十三年间,侯家四代三中进士,名声大振。

慷慨出征

崇祯十一年(1638),侯峒曾出任提督学政江西布政司右参议兼按察司佥事。五年后,调任浙江按察使司左参政。崇祯十六年(1643)十一月,侯峒曾称病辞官,决意回乡。

崇祯十七年(1644)春,农民起义军以星火燎原之势,一举攻占北京城,明王朝从此崩溃。清军趁机入主中原,定北京为“大清”新都城。

清王朝建立后,清军向江南攻城略地,遭到江南民众强有力的抵抗。满洲贵族正陶醉于自身力量的强大,疯狂地大开杀戒。顺治二年(1645),在爆发“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之后,清军先后攻克南京、苏州,摧毁南明弘光政权,直逼上海地区。

闰六月十二日,清廷《薙发令》下达,嘉定士子与民众抗暴政的起义骤然爆发了。

各路消息传到紫隄村,在病床上的侯峒曾告诫侯氏子孙:“四郊多垒,乡大夫之耻也。吾家世受国恩,余虽儒生,不能荷戈先驱,然捐生报主,实为素心也。区区桑梓之地,夫复何辞?”他连夜拟定计策,派人转告住在嘉定县城的儿子侯玄演与侯玄洁,要求兄弟俩速将手书战书张贴城门口,激励嘉定民众,并捐钱犒劳焚船壮士。

闰六月十六日,清军骑兵逼近嘉定城门。侯玄演、侯玄洁率众登上城楼,挥旗击鼓,激励数十支民间武装出城迎战。结果遭受失败,仅有七人返回城中。侯峒曾闻听战况,感到形势已到极为严峻的关头,急忙给嘉定挚友黄淳耀写信,请其从戎应战,挽救败局。

闰六月廿二日清晨,侯峒曾率领家人家人接按约刚按约汇集在祖坟墓园,宣誓出征。母亲龚恭人深明大义,率媳妇们取出所有首饰,递交给侯峒曾,并亮着嗓门说:“给吾儿犒军了!”侯峒曾整队出发,奔赴嘉定县城。沿途四乡百姓闻讯纷纷出门迎送,集队相随。

这一天,嘉定城楼上高矗起了“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守城义兵有十万之众。侯峒曾与黄淳耀被公推为义师首领。

绝缨家书

侯峒曾亲自把守首县城东门和北门,年仅26岁的侯玄演和25岁的侯玄洁为左右手。在酷暑之中,侯氏父子捐尽资财,置备守城器材,疏通粮草来源,制定防御条约,统管全城军民。

清军重重围困着嘉定城,清军副将李成栋不时鼓噪攻城。嘉定守城义兵孤军作战,此时面临粮尽弹绝,形势日趋危急。义勇们依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威武不屈的精神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和气节。

闰六月二十六日,侯峒曾登上城墙,只见城外天地空荡荡,终日不见乡民踪影。回到房中,即取来笔墨,致信侯玄汸、侯玄涵,令设法筹款,送嘉定城救急。想起近日侯岐曾力劝年近80的老母亲避居紫隄村旧宅时,龚太恭人曾说:“我老而不死,倒能看到儿孙为国牺牲!我不久将继至,我儿,加勉!”因此,在信末特意叮咛侯玄瀞要全力照顾好龚太恭人。这封书简,全文323个字,虽仓卒间走笔,但仍行款齐整,书法遒劲,有幸被后人保存至今,名《与侄书》(又称《绝缨书》,今由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

壮烈殉难

面对危局,侯峒曾四处联络,盼望有援军前来解围,可是终日不见可靠信息。

七月初一,李成栋率兵用火炮猛烈地轰炸嘉定城的东北角城头。侯峒曾沉着地整饬乡勇,悄然无动,而当清兵有半数渡过北门护城河仓桥时,他令城门下安置的“大将军炮”伺机予以反击。只见清军中顿时乱了阵脚,落水者不计其数。

七月初三日,清军从太仓来了援兵,大举攻打东门,仍然久攻难破。于是,动手挖掘地道,企图穿越城墙。侯峒曾率众忙浇热油,运人粪,灌入掘开的地道,用长矛刺向洞口,奋力阻挡,又将清军击退。

七月初四日五更时分,忽降暴风骤雨,嘉定城内积水盈尺。乡勇手中的弓箭用完,只有用砖头、石块投击来犯之敌。暴雨刚止,清军又发动炮击,密如雨下,大批清兵踩着云梯趁机破城。

侯峒曾眼看娘舅家的龚孙玹身受七处重伤,力竭阵亡。顿时怒火中烧,拔剑呐喊。侯玄演、侯玄洁匆匆奔来,急问父亲:“如何是好?”侯峒曾答道:“与城共存亡,一死而已。还用问吗!”他命两个儿子先撤下。侯氏兄弟俩却誓死不从。侯峒曾不由长叹:“嘉定城亡,我何忍独存。所痛者是全城百姓啊,要遭殃了!”挥手驱散众人,匆匆返回“秬园”家中。

侯玄演和侯玄洁急步追上,劝说父亲:“你非守土之臣,暂且忍一忍,以图再举。”侯峒曾不应,径直走进侯氏祖祠,恭敬拜辞。两个儿子相随礼拜后,恳求父亲赶快出走。侯峒曾喊着说:“我死志已决,不必多言了。祖母健在,你们应代我好好侍奉,为何光恋我?”两个儿子恳求同死。侯峒曾神情激昂:“你们随我而死,并非尽孝。走吧!”说罢,大步走向后园的叶池,仰天长叹高呼:“吾头尽可断,吾节不可移。”纵身一跃,投水自沉。

耳闻父亲誓言震天,侯玄演悲痛欲绝,对侯玄洁说:“我是长子,从义是份内事,兄弟你快走!” 侯玄洁争辩:“兄长!你是长房长孙,要恪守宗祠,传承家族。由我从义才适当啊!”兄弟俩争执不下,慨然相抱,同呼:“我等头尽可断,节不可移!”一转身,竟相继投水,慷慨殉难。

清军蜂拥冲入城内纵火、抢掠、屠杀。嘉定城内外血流成河,史称“嘉定三屠”。

满门忠节

嘉定城破之时,侯岐曾正巧送母亲避乱,幸免遭大祸。各处幸存的侯氏家人先后回到紫隄村隐居。幸存的还有龚太恭人,侯峒曾夫人李氏,侯岐曾夫人金氏、妾刘氏、妪陈氏、婢徐氏、小婢长春,侯岐曾长子侯玄汸及妻子宁若生,次子侯玄泓及妻子孙氏、未婚妻章有渭,三子侯玄瀞及其妻张氏,侯玄演之妻姚妫俞,侯玄洁之妻龚氏,侯岐曾幼子侯玄洵之妻夏淑吉等。龚太恭人得知娘家亲眷、夫家子孙一个个在战火中惨死,悲痛欲绝,但又坚定地对李氏说:“如今我尚存一儿子,你也还有个儿子,侯家香火不绝!”并率领家人含悲为亲人一一收尸落葬。众人为之振奋,誓为侯氏保孤、抚老、守寡。

清顺治三年(1646)三月,侯元瀞避居在侯氏老宅院西侧的岁寒亭,昼夜奋笔疾书,回顾父亲生平事迹,泣血编写出《年谱》三卷。清兵追捕而来,侯玄汸帮助侯玄瀞出逃,后转到杭州灵隐寺守戒,自己改名换姓,四处流浪。六月间,侯峒曾夫人李氏得知嘉定城内的娘家人已被清兵满门杀绝,悲愤不已,决意殉节。她给婢仆留下遗书,恳求各自设法避难,还特意在东厢房右墙角下埋藏五百金,并给老仆柳恩单独留遗书,拜托其照料年幼的孙儿。

顺治四年(1647),侯岐曾为保护好友陈子龙,遭清兵捕杀。龚太恭人投池水殉节,侯岐曾妾刘氏、侯玄泓妻孙氏等相随自杀身亡。夏淑吉等料理后事,又将婆婆金氏接来奉养。岁寒亭成为侯家寡妇们的共同归宿。顺治十八年(1661),夏淑吉、姚妫俞、龚氏、盛韫贞相继去世。康熙十三年(1674),合葬在“侯家坟山”节孝阡,人称“侯氏四贞”。为避遭劫难,紫隄村侯氏后人大多改姓杨或姓徐,相约不应试入仕奉清廷,以务农力耕或设教卖画、治史学问、撰修志书等方式生存,宁可一生布衣,保持本色。

乾隆四十一年(1776),官府追谥侯峒曾为“忠节公”,专谥批文写道:“明鼎既迁,危城不守,孤忠殉国,名亦不朽。”

标签: 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和曹操都有过打败仗,孙权有没有惨败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相互之间一直都有大大小小的战争摩擦。刘备虽然有诸葛亮的辅佐,但是他也打了许多败仗,其中夷陵之战让蜀国元气大伤。蜀国的实力本来就是三家之中最弱的一个,夷陵惨败更是让蜀国雪上加霜。曹操虽然是三家实力中最强的,一生也打过无数败仗,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赤壁之战的大败,被孙刘联军火烧赤

  • 百越是蛮荒之地,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发兵五十万去攻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百越,秦始皇,历史解密

    秦始皇派出五十万大军,前后三次发动的针对百越(两广地区)的长达十年的战争,在历史上明显是一次错误的决策。不但打了三次,持续十年,都没能把百越打下来,更为严重的是,因此造成国内空虚,陈胜、吴广等人,“揭竿而起”就能攻城拔寨。而且一呼百应,天下大乱。最后秦朝不得不把囚徒放出来组成军队对付农民军。虽然初期

  • 揭秘:秦德君曾两次为茅盾堕胎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德君,民国,历史解密

    提到文学巨匠茅盾,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他写出了《子夜》、《春蚕》等文学巨作,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然而,矛盾也曾做过一件亏心事,曾两次让这个女人堕胎,之后竟成了仇人!茅盾原名叫做沈德鸿,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少年丧父,寡母将其拉扯成人,很小的时候就

  • 这个皇帝政绩平平,最成功的事情居然是临幸了一名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见深,明朝,历史解密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明朝中后期简直就是各个奇葩皇帝的大比拼。比如有喜好玩乐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有消极怠工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有热衷于木匠事业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也是个奇葩,他一生成绩平平,在位23年也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成就。但他生平最成功的事情竟然是偶然临幸了一名宫女,结果却意外让大明

  • 朱元璋诛杀一众功臣,那么李世民为何没这么做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李世民,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跟随开国皇帝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大多数都没什么好下场,如跟随刘邦的韩信,要轮到绝的那就是明朝朱元璋可谓是杀尽功臣,但是有位皇帝一招就制服了各位功臣,他就是李世民。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首先说说朱元璋那些杀的功臣:一、被杀的功臣1.韩国公李善长定远人,早年间

  • 他刚出生母亲就死了,一生战功赫赫建立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裕,南朝,历史解密

    谈起帝王,运筹帷幄者多,征战沙场者少,但帝王之中,还真不乏军事家,除了曹操这种声震天下的人物外,还有一位深藏不露的军事家,那就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刘裕此人身世极为传奇,他出生不久,母亲即亡,家中贫穷,无钱请乳母,其父亲就想将他舍弃,多亏当时好心人代为哺乳,这才得以存活。刘裕出身如此低微,人却器宇

  • 八爷党在夺嫡中输给雍正 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雍正和八爷党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九子夺嫡的八爷党却输给了雍正,八爷党结局如何?康熙晚期,各个皇子争权夺利,九龙夺嫡,虽然混乱但无疑是人才大爆发的时期。各个政党相互征伐,最终虽然以四皇子为首的团队夺得了头筹,但能与他有一争之力的八皇子团体无疑也是十分卓越的。八

  • 汉朝和明朝相比 朱元璋为何能够创造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明朝,历史解密

    对汉朝和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经过三代皇帝才有了文景之治,明代为什么建国就是盛世?汉朝建立的时候,刘邦已经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根本没有精力再去治理汉朝。事实上从刘邦建立汉朝,一直到刘邦去世,刘邦一直都在不停地征战,根本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吕后掌管大权之后,采取了

  • 奕訢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奕訢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咸丰逃到承德避暑山庄,但咸丰签订了一系列不平衡的条约以换取暂时的稳定。但他没有回北京,在避暑胜地去世,年仅31岁。不过,咸丰临死前,做了一些后事安排。他立长子载淳为太子,为儿子选了八位侍郎。为了避免八大臣的专政,他将自己的两枚御玺“皇赏”和

  • 唐朝的藩镇之乱,为什么一直没能彻底根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藩镇,历史解密

    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玄宗时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历史的卷轴中,恐怕没有哪个朝代,如唐朝一样命运多舛。唐朝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