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作为闻鸡起舞的主角,为何坚守北方数十年?始终没等来东晋援兵

他作为闻鸡起舞的主角,为何坚守北方数十年?始终没等来东晋援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44 更新时间:2024/1/6 1:30:26

桓温打小就崇拜两个人,一个是晋朝的立业者司马懿,一个则就是刘琨。这个老妇人自称是刘琨的婢女,这可把桓温高兴坏了。

没想到老妇人一看到桓温以后,居然激动地哭了出来。桓温就问她为啥哭了啊?老妇人含着泪告诉刘琨:将军您和刘琨将军太像了!我一看到您就想起了刘琨将军,所以才潸然泪下。

桓温喜笑颜开,自己跟偶像长得很像?这莫不是手下人给他玩的一出把戏吧?于是桓温又问老妇人:哦?那你说说看,我哪里像刘琨?

老妇人又仔细看了看桓温,这才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脸长得很像,就是您有点苍白;眼睛也很像,只是您的有点小;胡须很像,只是您的有点红;身材也很像,只是您有点矮;声音很像,只是您有点嫩。

老妇人一边说,桓温的老脸就一边往下耷拉。这是啥意思?等于说我桓温什么都跟刘琨很像,却什么都比不上刘琨呗?此后桓温一连几天都不太舒服,总是窝在被窝里睡大觉。谁都知道,这回桓温算是被打击惨了。

我们都知道,桓温是东晋王朝最有权势的一个人,想要做皇帝也只是分分钟的事情。那么这个刘琨是谁?为何会成为桓温如此重视的偶像呢?

一、闻鸡起舞,刘琨和祖逖立志报国。

提到闻鸡起舞,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祖逖。这个人实在是太出名了,相对来说刘琨好像就没那么大的名气。

不过如果你知道这两个人的经历,那么肯定会有相反的想法了。祖逖从小就不爱学习,而且有多动症,压根就坐不住。所以到了15岁时依旧大字不识几个。

可是他的好朋友刘琨却是个十分好学的孩子,从小四书五经都看了个遍,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刘琨在音乐上造诣相当高,如果不是战乱的,刘琨应该能成为四大天王那样的人。

在刘琨的影响下,长大以后的祖逖也开始认真读书,并且学习了不少知识。刘琨和祖逖不光一起读书,而且还一起工作,晚上睡觉都在一起,真是一对好基友。

结果有一天晚上祖逖听到了鸡叫声,二话不说就一脚把好友刘琨给踹醒了: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揉揉眼睛告诉祖逖:大半夜听到鸡叫不吉利啊!

祖逖却偏偏不这么认为,他提出了一个建议,以后只要听到鸡叫,他们俩就一起起来练剑。从此以后,每到鸡鸣时,他们俩住的院子里就发出了叮叮当当的舞剑之声。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估摸着他们的邻居也不堪其扰,都搬家了。这两位也练成了高超了剑术和强健的体魄,这才逐渐实现了彼此报效国家的愿望。

二、刘琨和祖逖报效国家的方式有区别。

那个时候正值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期间。北方中原地区大乱,稍微有点眼力见识的人,都会想着南下避难。

别以为祖逖就很厉害,他为了保住家族成员的小命,也带着一大家子人南下投靠了东晋司马睿。可是刘琨就不一样了,他一直长期在北方蛰伏,准确来说,刘琨全家人都在北方为恢复晋朝而努力。

看起来两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祖国效力,可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为祖逖依赖东晋王朝的力量,不光有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而且还有充足的人马。

可是刘琨就不同了,他只身在北方报国,周围全是对手,没有一个人是真心给予你帮助的。是个人都难以坚持下来,刘琨却坚持了下来。

三、刘琨报国的经历,分成这么三个阶段。

刘琨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做官的,母亲郭氏的娘家也是响当当的官宦人家,郭氏的父亲是曹魏名将郭淮的弟弟郭镇。

在这种家庭中出生,注定了刘琨会成为不一样的人,至少教育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刘琨自幼就勤于读书,此外对音乐也很感觉。别以为懂音乐在古代没什么用,对刘琨来说却有大用处。

当初晋阳被胡人重重围住的时候,善于吹奏各种乐器的刘琨,大晚上在城楼上拿起胡笳一顿猛奏,把城外的胡人吹得整宿整宿流眼泪,为啥?这是乡音啊!胡人们也开始想家了。所以几天这么一吹,城外的胡人们居然因为受不了相思之苦,纷纷跑路回家了!

在晋阳常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茄,贼又流涕觑歇,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晋书,刘琨传》

第一个阶段:刘琨闻鸡起舞。

这个时间段是最无聊的,但也是刘琨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这是打基础的时候。当时刘琨和祖逖一起担任司州主簿。

其实这就相当于是政府的一个办公室秘书,做点辅助性的工作,一点儿也不重要。可是刘琨却在这个时候认识了祖逖,两个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友。

在彼此的激励之下,刘琨和祖逖闻鸡起舞,练就了一身的武艺。而且锻炼了强健的体魄和意志力,这为后来刘琨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年轻人千万不要着急着功成名就,打好基础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第二个阶段:刘琨卷入了八王之乱,逐渐崛起。

八王之乱在西晋历史上,可以说是致命的!司马家的八个王爷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挑起战火,最终将西晋王朝推入了坟墓。

1、跟着赵王司马伦

刘琨早年跟着赵王司马伦后面混,后来又到了齐王司马冏、东海王司马越等人手下做幕僚。其实那个时候谁跟着他们混,都逃不过一个死!

为啥?因为你方唱罢我登场,司马家的八个王爷是轮流坐庄,被赶下台的人及其党羽自然没有好下场。

刘琨早年是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这也是个不大不小的政治集团,结果司马伦上台后,要灭了贾谧和他的二十四友。

2、跟着齐王司马冏。

不过刘琨的姐夫是司马伦的儿子,这才让刘琨和他的家人躲过了这一劫。等到司马伦下台以后,齐王司马冏逐渐掌权,按道理要灭了司马伦的党羽,结果刘琨又因为父兄有名望,再次躲过一劫。

司马冏权倾朝野以后,也开始独霸超纲,这引起了范阳王司马虓、成都王司马颖等人的不满,因此他们又把司马冏给灭了。

3、跟着范阳王司马虓。

此后刘琨便跟范阳王司马虓、东海王司马越跑到一块去,共同对付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

本来范阳王司马虓几乎要败了,是刘琨一手挽回了败局。可见他在这个集团中,那是中流砥柱的角色。由于战功卓著,刘琨被封为广武侯。

第三个阶段:刘琨成为并州刺史。

八王之乱虽然结束了,可是天下压根就没有安宁的意思。由于北方的胡人大举南下,使得中原地区一片焦土。

在这种情况下,刘琨的哥哥刘舆推荐文武双全的刘琨担任并州刺史。要是太平时候,大家肯定会认为这是在照顾弟弟,可那是在战乱年代,尤其是北方战乱的时候,刘琨这个并州刺史的小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刘琨以振威将军、匈奴中郎将、并州刺史的身份,前往平定胡人的第一线。而这个时候的祖逖,正准备带着自己的族人们南下避难,可见刘琨是迎难而上,逆水行舟。

这个时候的北方,匈奴的刘渊、羯族的石勒都已经逐渐崛起,他们都不是什么好对付的角色,这还不够,鲜卑的拓跋猗卢又带兵南下进攻太原。

1、对付刘渊。

可以说刘琨这个并州刺史当得太不容易了!晋怀帝永嘉元年,刘渊的大军入侵并州,刘琨极力抵抗,却只能保住晋阳。永嘉三年,刘渊的儿子刘聪又带着大军攻打上党,刘琨紧急调兵营救,可惜半路上被刘聪杀败。上党太守庞淳选择投降匈奴。

在这种情况下,西晋王朝将刘琨提拔为平北大将军,意思很简单,就是希望刘琨能坚守住北方。

2、应对鲜卑。

永嘉五年,鲜卑的拓跋猗卢又带着大军进攻太原,刘琨完全挡不住了。所以选择安抚政策,用五个县作为交易,勉强安抚住了拓跋猗卢。

3、招降石勒。

这个时候石勒又开始躁动了,刘琨希望石勒能够效忠晋朝,曾经多次劝降。可惜石勒压根就没心思听他唠叨。

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维持成这种局面,刘琨已经非常厉害了!可刘琨居然还想着联合拓跋猗卢对付刘聪。可惜一方面刘琨内部发生了一场内乱,刘琨父母均在内乱中被杀。另一方面拓跋猗卢已经去世了,他的部众也多数逃散。

所以刘琨在北方已经相当艰难了,西晋王朝摇摇欲坠,压根就帮不到刘琨什么。所以的内政外交军事都是刘琨自己在操持。

四、被儿子给坑了,刘琨为国捐躯。

刘琨在北方对胡人的态度是,拉拢这个打那个,希望做到借力打力。比如说跟鲜卑合作,攻打匈奴。后来他又认识了鲜卑的段匹磾,两个人志趣相投,一时间引为知己。

他们不光成了知己,还成了结拜兄弟,甚至成了儿女亲家。刘琨为了报国实在是豁出去了!这一切的前提是,段匹磾和他共同保卫晋朝江山。

可惜这个时候鲜卑段氏内部爆发了内斗。段末杯抓了刘琨的儿子刘群,并且跟他合谋共同收拾段匹磾,事成之后答应给刘琨幽州刺史的身份。

刘群一看还挺好,就写了封信给自己的老爹。结果这封信落在了段匹磾手里!这算是完犊子了,就算段匹磾再信任刘琨,此时也不可能再放过刘琨了。

恰好东晋权臣王敦派人来偷偷告诉段匹磾,希望他杀掉刘琨。因此段匹磾便以天子下令的名义,处死了刘琨和他的子侄。

总结:忆往昔,闻鸡起舞时。

很难想象,一心报国的刘琨,最后却死在了东晋权臣的撺掇下。鲜卑、匈奴、羯族等部落都没能灭了刘琨,最后对刘琨下手的,还是自己人。

刘琨被杀以后,东晋王朝居然为刘琨办丧事的想法都没有。为啥?因为刘琨是被鲜卑段氏所杀,当时的东晋还得依靠鲜卑段氏对付石勒。

这事儿让刘琨的部下们彻底寒心了,他们一部分投靠了鲜卑段末杯,一部分则投靠了石勒。回想起当年刘琨和祖逖闻鸡起舞的时候,那是何等意气风发,谁曾想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

参考资料:《晋书》

更多文章

  • 唐朝有一名妃子得宠,怕自己伺候不好,还叫上了自己的姐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后宫受宠妃子,唐朝各个妃子排名,历史上的唐朝妃子

    三个国夫人行为方式也十分的嚣张、奢侈。她们如果发现谁的房子比她们的大比她们的好,就要拆除重建,每建一次都要花费千万以上。其中以虢国夫人最为奢侈浪费。天宝十年正月,虢国夫人的车队居然要和广宁公主的车队争抢谁先过西市门,传说虢国夫人的家奴竟然还敢用鞭子打公主的衣服,导致公主坠马。后来公主向唐玄宗伸冤,唐

  • 唐朝故事:窦参因“树上藏人”知自己将死,留遗言愿婢女为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贞元壬申年春三月,宰相窦参本来在园中赏月,谁料,他的贴身婢女上清,却发现树上藏了一个人。于是,她就将此事告诉了窦参。一听这话,窦参就明白自己早已被人盯上了。所以,他就拉着上清的手,说道:“我怕是命不久矣,此人恐怕是陆贽派人来的,我跟他一直不对付。现在专门有人埋伏在此,怕是要趁机诬陷我。一旦皇上知道后

  • 安史之乱期间,为什么陇右和河西兵这么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安史之乱多少年才平定,安史之乱完整版,安史之乱唐朝为啥缺兵

    复盘这一场叛乱,很多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当年虽然远在河北和东北的安禄山,拥有三镇一共十九万兵力,但大唐十大藩镇中,朔方、陇右和河西的军队也是百战之军,为何除了在灵武的朔方军之外,曾经大唐的荣耀——河西和陇右两军为何在安史之乱中毫无存在感?成为叛军升级经验的提款机?河西和陇右军队无论是河西还是陇右这

  • 刘备和李白,白帝和江陵——人生的境遇与感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白朝辞白帝城为什么要去江陵,历史上刘备和李白谁最厉害,白帝和江陵

    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之后不久倾巢出动,讨伐东吴。一方面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重新夺回荆州。刘备亲率蜀军以白帝城为大本营,沿三峡推进。从白帝城算起至夷道,缘山逶迤长达七百里,这就是后来所谓的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奋斗了一生,终于打下了一片基业。然而仅仅称帝一年后,就遭遇了夷陵之战的惨

  • 他是唐代书法家,相貌丑陋,竟有人写书编故事说他是猴子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曾在长沙城北书堂的唐代书法家是,唐代书法家刘炳森

    欧阳询出身官宦之家,其祖父和父亲都为南朝大将,后来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率兵反叛,被陈宣帝杀掉,全门抄斩,只有13岁的欧阳询逃了出来,被父亲的好友江总收养。后来到了唐朝,欧阳询入朝为官,他和长孙无忌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开玩笑,长孙无忌作诗调笑欧阳纥:““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狝猴。”

  • 唐宫秘史:李白和杨贵妃有何渊源,流放只因为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贵妃秘史李白和唐玄宗,杨贵妃秘史电影香港版,杨贵妃秘史惊艳片段

    早年,《杨贵妃秘史》这部电视剧可谓风靡一时,讲述杨玉环从民女到贵妃的传奇一生。当然,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那么,诗仙李白与杨贵妃有何渊源。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据历史记载,杨玉环生于公元719年,李白生于公元701年,二人年龄相差18岁,合理想象才子佳人曾经有

  • 宇文家族是北周政权正统,到了隋朝却成了杨坚的臣子,他们甘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北周宇文族最后一个皇子,宇文成都与北周的关系,宇文邕死后为何是杨坚继承北周

    北魏王朝的祖先是拓跋家族的人,后来改姓元,到了孝武帝的时候,北魏政权开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就是权臣高欢弄权,搞得皇帝完全没有权力。那人家皇帝当然不会答应,所以孝武帝就在暗中联系了宇文泰,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脱离险境。宇文泰又不是傻子,绝不会为了忠心而去迎接这位仁兄,可是他偏偏这么做了,其实就是为了

  • 单雄信号称义薄云天小关羽?他为何不肯投唐?李世民为何不肯饶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单雄信和李世民为什么有仇,义薄云天小关羽单雄信,单雄信对李世民的评价

    不管是哪个单雄信,最后都是被李世民给杀了的。作为好朋友的徐世绩,一再向李世民求情,似乎都没有什么效果。那么李世民为何非要杀掉单雄信?真的是因为单雄信差一点将李世民刺死吗?文学作品和电视剧中,单雄信宁死不肯投唐。单雄信是二贤庄的庄主,他有个哥哥叫单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逃难当中的李渊,一箭射死了单通,

  • 安史之乱安禄山儿子的结局:一人主动投降,当上王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史之乱安禄山之死,安史之乱一年后安禄山就死了,安禄山是怎么发动安史之乱的

    在战争过程中,大唐王朝为了尽快平复叛乱,对叛军也采取了“镇”和“抚”两种手段。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期,大唐军力下降,无法在短期内收复失地,驱逐叛军,唐代宗也采纳了名将仆固怀恩的建议。对叛军采取“绥靖怀柔”政策。只要投降大唐的,非但不追究他们叛乱的罪名,更有甚者还可以保留官职,升任封疆大吏。《资治通鉴》

  • 公元216年曹操随意安排了一个人,100年后他的孙子灭了西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杀死了哪两个统帅,曹操篡汉的历史,曹操创建的魏国被谁打败了

    我们还是要从头说起,匈奴人在秦汉时期就已经非常强大了。秦始皇当年派蒙恬率30万大军镇守北疆就是为了防御匈奴,刘邦建立西汉后,为了解决匈奴的威胁,御驾亲征,结果白登之围差点没回来。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时霍去病封狼居胥,终于算是扭转了局面。汉武帝死后,对匈奴的战争并没有停止,一直持续到东汉,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