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时,哥舒翰带领的陇右、河西大军为何不敌安禄山的叛军?

安史之乱时,哥舒翰带领的陇右、河西大军为何不敌安禄山的叛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422 更新时间:2024/1/24 20:37:03

这条情报上说,近日,驻陕(河南陕县)贼将崔乾佑,手中兵力不足四千,且多为老弱残兵,又懈怠无备,可攻而伐之!

为了方便理解,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陕县的位置:

陕县的位置,从下面这张地图可以看出,陕县位于潼关和洛阳之间,三座城可以连成一条线。

陕县,就是今天河南三门峡的位置,在黄河边上,是古代重要的水运枢纽。

当时叛军已攻陷洛阳、陕县,并派出安禄山的儿子安思顺进攻潼关,被哥舒翰打败。

而洛阳则是唐朝的西京,是仅次于首都长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收复陕县、洛阳,对于唐军来说既有政治意义又有经济意义。

贼将崔乾祐于陕郡潜锋蓄锐,而觇者奏云“贼殊无备”,上然之,命悉众速讨之。——《旧唐书.哥舒翰传》

所以,李隆基看到陕县兵力空虚这条情报,十分兴奋!

但这不重要!

最关键的是,这是一条错误的情报和计策,情报说兵力空虚,实际上兵力十分强大,就等着唐军上钩,而李隆基偏偏就相信了。

杨国忠的推波助澜下,李隆基命令哥舒翰尽快出兵与敌决战,收复东都洛阳。

哥舒翰不愧是一代名将,当场就看穿了这一计,他给皇帝上书陈述了自己的看法:

安禄山用兵经验十分丰富,陕县是通往洛阳的要道,安禄山怎么可能蠢到疏忽这里的防守?

而且敌军远途进攻,兵锋正盛,对叛军来说,寻求速战速决是最好的办法,而我军应对之策唯有凭险坚守,寻机歼敌。

现在大规模出兵决战,不正好就中了叛军的奸计?

翰奏曰:“贼既始为凶逆,禄山久习用兵,必不肯无备,是阴计也。且贼兵远来,利在速战。今王师自战其地,利在坚守,不利轻出;若轻出关,是入其算。乞更观事势。”杨国忠恐其谋己,屡奏使出兵。——《旧唐书.哥舒翰传》

可现在的李隆基已经听不进去了,依然强行命令哥舒翰出兵与敌决战,而且接连派人催促。

作为镇守潼关的兵马大元帅,武将在外拥兵20万,本来就会与皇帝之间关系敏感。

此刻如果不出兵,几乎会被认定为哥舒翰不服从调遣,拥兵自重,这是很危险的。

因此,哥舒翰只能硬着头皮统率这20万大军进攻陕县。

上久处太平,不练军事,既为国忠眩惑,中使相继督责。翰不得已,引师出关。——《旧唐书.哥舒翰传》

果然,崔乾佑早已布置好陷阱等唐军来,唐军在灵宝地区发现叛军,因为这里正是陷阱所在地!

此地北面是黄河,南面是险峻的崇山峻岭,而夹在两者中间的是长达70里的狭窄通道。

叛军早已先行派兵占据路边的险要,并布置好一个口袋,等着唐军钻进来。

虽然哥舒翰事先知道叛军已占据险要,但兵力不高,只有数千人的样子,因此还是能对付的。

但这么狭窄的路,不可能20万大军一拥而去,那也挤不下,何况还要跟敌军作战,人多反而不好。

于是,他做出了军事部署:

由大将王思礼率兵5万作先锋,任务是率先进攻敌军,为大军打通道路。

副将庞忠等率兵10万紧随王思礼部前进,保障道路畅通的同时,全速前进,只有迅速走出狭长通道,进入开阔平原,才算安全。

而哥舒翰本人则率3万兵登上黄河北岸的高地,这里视野好,可以随时观测战场情况,方便统筹指挥。

可进入通道后的唐军当场就乐了!

因为叛军果然出现,但这些叛军三五成群,队列毫无章法,个个衣衫不整,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啊。

看到这么不堪一击的军容,唐军上下顿时就乐了,就这样?还敢出来打仗?

于是唐军当场向这波叛军发起进攻,谁知道这伙人见势不妙,立马开溜!

鉴于这些叛军给人的感觉是乌合之众,唐军心里放松了警惕,也顾不得队形什么的,一股脑地就追着叛军砍,所以唐军队形是乱的。

但追着追着,就悲剧了!

追了一段距离后,突然间鼓声大燥,四周伏兵四起,接着道路一边的山上不断往下掉落大石头、滚木、箭头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道路本来就很窄,唐军追进去的人很多很多,实在是挤不下啊!

在混乱中,唐军除了被叛军杀掉的外,自相踩踏也造成了巨大伤亡。

站在高地的哥舒翰看到情况不对,当场下令部队带上所有的毡车,由骑兵驾驶冲击叛军封锁线。

到了中午后,突然刮起了东风!这下可就惨了,唐军还要顶着风沙走石撤退,速度就更慢了。

看到唐军要溜,叛军当场加了猛料!

只见叛军推出数十辆满载易燃草料的草车,迅速推上去堵在唐军毡车前,然后点火。

于是战场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狭长通道中到处都是大火和浓浓的烟雾,唐军被熏得睁不开眼睛,还得不断吸入烟雾,可以说十分难受。

在混乱中,唐军士兵挥刀自卫,在看不见人的情况下乱砍,加上拥挤,加剧了混乱。

唐军被自己人砍死的,掉黄河里淹死的不计其数。

看到唐军已经被折腾得基本丧失战斗力时,叛军主力尽出,向唐军发起了最后进攻!

唐军的结局自然是毫无悬念地惨败,哥舒翰身边的3万兵看到十几万人玩儿完了,当场四散逃命,身边仅剩数百骑兵。

此战,唐军20万大军全军覆没,潼关没了这20万兵,很快被攻陷,长安也无险可守,最终沦陷敌手。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一战:

其一,哥舒翰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

5万人打前锋,10万人尾随,相当于15万大军先后进入这条进去容易出来难的通道里,进去之后,一旦被埋伏,人数再多也没用。

哥舒翰轻视了崔乾佑,以为几千人而已,都不够15万人塞牙缝。

可他没想过这一点,在这种狭长通道中,哪怕只有几千人,只要封死道路两边,15人照样进退不得,只能困在通道里被砍。

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派几万兵攻占先要地带,确保道路通畅后,大军再通过。

其二,哥舒翰手下大将也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

看到叛军衣衫不整、队形混乱,那就是乌合之众了?如果叛军都是这幅德行,那怎么可能这么短时间就打得唐军连连败退,兵临首都?

都不去思考一下,带着人冲上去就砍,砍人也就算了,还拼命追?

一个合格的大将,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第一反应是觉得奇怪,再思考。而不是当场就被眼前画面逗乐了。

其三,哥舒翰出潼关前的战略是否正确?

当时的战场形势是这样的,郭子仪李光弼率领朔方军在北方打得叛军节节败退。

这两人都一致认为,只要哥舒翰守住潼关,确保京城安全,他们就可以挥师北进,一举攻下安禄山老巢范阳(今北京一带)。

而哥舒翰也认为应该凭险坚守,等耗尽敌军锐气,再择机出战,应该说,这是当时最正确的战略。

只要哥舒翰在潼关堵住了叛军,郭子仪、李光弼一旦攻占范阳,安禄山不仅会失去根据地,还会面临唐军南北两面夹击的不利形势。

到时,南北夹击,必定可以一举攻灭叛军!

其四,李隆基为何一定要哥舒翰打出去?

首先,杨国忠在背后推波助澜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当时哥舒翰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宰相级别,威胁到了杨国忠的地位,两人就此成了政敌。

其次,老谋深算的李隆基真的糊涂到仅凭杨国忠劝说就能做这样的决策吗?

显然是不大可能的,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其实看一下陕县、洛阳的位置就知道了,尤其是陕县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一旦被叛军攻占,就可以切断黄河水运以及一些陆上运输,这会加剧唐朝财政负担。

加上20万大军驻扎潼关,每天得吃多少粮食?

现在运粮通道被切断一部分,粮食紧张是很有可能的,李隆基可能是为了缓解财政危机,加上杨国忠的劝说,才命令哥舒翰出兵的。

所以,整体上来说,李隆基犯了战略决策错误,哥舒翰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导致20万大军全军覆没,长安沦陷。

更多文章

  • 李世民能力出众,为何李渊没有把他选为接班人?原因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可令人意外的是,李渊在这种情况下都没有把皇帝的位子传给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李世民的军事能力非常强大,所以他渴望开疆拓土。但尴尬的是,李渊非常保守。在打退了外族的威胁之后,李渊希望的并不是继续拓展版图,而是巩固好现有的地盘。所以他在选择太子的时候,直接略过了李世民,而选择了稳重的李元吉。在李渊

  •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张开了嘴,狄仁杰看过之后便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狄仁杰临死前对武则天说了4个字,狄仁杰怼武则天,神探狄仁杰救武则天被雷击

    虽然武则天是一位女皇帝,但是依旧还是有后宫的,这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古代一般都是一夫多妻制,所以像武则天那样一女多夫很难被接受。但是武则天是当时的皇帝,所以也没有人敢说什么。而且武则天为了自己能够在宫里活下去,所以也是比较心狠手辣的一位女子,甚至直接亲手将自己的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掐死。其

  • 时至今日,唐太宗的墓葬仍然无法打开,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太宗墓葬,唐太宗墓三大特点,唐太宗陵墓的结构

    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其在位共计23年,死后和文德皇后共同葬于昭陵,其中埋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昭陵从公元636年开始修建,一直修建到了公元743年,历时107年之久,其中共有108座陪葬墓

  • 隋唐五代,中原淡出舞台中央的3个标志性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唐五代简介,隋唐五代是哪一年,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隋唐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尽管它的脉络最早在北魏已经埋下了,就是位于内蒙南部河北北部一带的“武川镇”。北方的政治力量在关中的长安立足,制衡东部,建立了北周、隋、唐三个朝代。之所以说是“承上”,因为它定都关中,又以中原为核心统御天下,之所以说它“启下”,是因为它根扎在中国偏东北之地,和后来的契丹起

  • 隋唐不遗余力征伐高句丽,实质上是一场捍卫汉文化主权地位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唐四个皇帝为什么要征伐高句丽,隋唐征伐高句丽为什么失败,唐朝 攻打高句丽

    高句丽这个国家,成立于公元二世纪,最早在《汉书》中出现。作为兴起于朝鲜半岛北边的国家,高句丽一直对辽东觊觎已久,先后和东汉王朝、曹魏政权都发生过激烈的军事冲突,但是都因为汉王朝和曹魏政权强大的军事压力处于守势,在南北朝分裂时期,高句丽曾趁机向辽东扩张,挺进到辽东半岛并彻底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形成了对

  • 世有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安禄山畏之如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林甫简介,如何评价李林甫,李林甫与安禄山原文

    李林甫官拜宰相,是唐玄宗时期政治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位在唐朝的历史中奸臣佞相的权谋、心计以及他“口蜜腹剑”的名声,对唐朝的政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好坏皆有。大部分人都认为,李林甫任相是唐王朝由治世到乱世的分水岭。但其实李林甫出身也算是唐朝宗室世家,有着非常丰富的政治经验,在他的出任宰相的时间

  • 唐朝的宦官有多牛逼:从掌握军权杀皇帝,再到娶妻生子任免节度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九大节度使,唐朝十大名宦官,唐朝宦官专权的事例

    (梦归秋辰:第475期)我们都知道,一个王朝相当于一个三体天平,而这个天平不可能永远处于平衡的状态。因此当皇帝打破了这种平衡的时候,那么就会给自己和王朝带来灭顶之灾。同样唐朝也避免不了这种命运,唐玄宗时期以节度使制度揭开了自我毁灭的前奏,而从唐代宗时期为了解决节度使制度又无意间让宦官专权起来了。朝堂

  • 《太白传奇》:诗仙、情圣、挚友,人间真情铸就诗人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诗人李白资料,诗仙太白哪款最好,诗仙李白最有仙气的诗句

    李白和歌姬赵红尘绝对是一见钟情,但为了各自的使命和抱负,不能爱,不能爱,躺着他的大部分人生。 即使放在今天,他们两人真正的感情也是感人至深的人际关系语言。赵红尘与父亲复仇,暗杀唐玄宗,千方百计接近唐玄宗,她一生的使命就是复仇。 李白一生想报官报国,报国是他一生的妄念。 所以,爱着对方的两个人,爱着疯

  • 史上真正的6位女将军,要是第三位是男的,李世民也就不会上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最厉害的三大将,李世民五虎将简介,李世民全部武将排名

    1、妇好商王武丁任王之后,就推妇好为大将军。商朝以前分封而制,所以小国非常多,而妇好在记录中,就曾打过二十多个方国(小国),有的是叛乱国家,有的是需要征讨的小国。据出土文物考证,她的武器是个9公斤大斧,是古来少有,孔武有力的女将军。2、冼夫人横跨梁、陈、隋三朝,是个武力和智慧都在线的完美女性,穿上战

  • 《唐朝诡事录》火了,唐朝开始种植的大米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诡事完整版,唐朝诡事录 背景,唐朝诡事录讲的是哪一年的历史

    一杯红茶、一间驿馆、一幅名画、一个梦境、一家药堂、一尊鼍神、一朵奇花、一座参天楼,八个故事之后,《唐朝诡事录》完成收官。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开放的朝代,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甚至因为这个朝代,我们被西方人称呼为“唐人”,在国外,唐人街就是中国人的聚居区。在《唐朝诡事录》的剧情中,屡次出现的吃饭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