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的政策悖论,有能力的没资格享受,有资格的却没能力消费!

朱元璋的政策悖论,有能力的没资格享受,有资格的却没能力消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864 更新时间:2023/12/15 14:05:16

大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接手的是元朝几十年动乱之下早已千疮百孔的国家,因此,他在休养生息方面也是下了极大的力气,鼓励开荒、轻薄赋、兴修水利……很快就扭转了当时举国萧条的局面,生产力很快得到复苏,民心逐渐稳定、百姓逐渐富足、国家逐渐富强,一切都蒸蒸日上。而这一切,都与他一系列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朱元璋施行的大部分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但他毕竟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他也是有缺陷的,他所施行的一些政策也的确是错误的,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庸策”。

朱元璋关于商人和农民穿衣的规定(以下姑且称之为“穿衣准则”)就是这样一条“庸策”,真可以说是损人不利己!

朱元璋的“庸策”,错在哪?

朱元璋的“穿衣准则”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衣料的衣服,而商人却只能穿绢、布两种衣料的衣服。

关于这条规定,我们乍一看,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但只要我们细加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规定实在是没有什么可操作性,因为它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极不相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朱元璋“穿衣准则”的规定没什么可操作性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我们都知道,绸、纱都是高档的衣料,价格自然很贵,绢、布则是相对低端的衣料,一般来说,大家都消费得起。

那么,问题就来了!

就农民来说,按照朱元璋的“穿衣准则”规定,农民是可以任意选择穿绸、纱、绢、布所做的衣服的,这是国家政策所允许的。可是,在古代封建社会(包括明朝),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作为种地的农民来说,可能他们全家人一年四季忙活到头,所追求的也只不过是吃饱穿暖而已,粗茶淡饭吃得饱、粗布衣裳穿得暖就阿弥陀佛了,哪里还有多的钱财来购置绸、纱呢?享受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已!因此,政策对他们来说是虚无缥缈的!

反之,就商人来说,他们倒是有能力去购置绸、纱等高档货做成衣服来享受生活,怎奈国家政策不允许啊!因为按照朱元璋的“穿衣准则”规定,他们只能穿绢、布两种衣料的衣服,是没资格享受绸、纱等衣料的!因此,政策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桎梏!

如此一来,朱元璋的政策就出现了一种近乎荒唐的悖论:有政策的没能力去享受,有能力享受的却没有那个政策!让人又好笑又无奈!

朱元璋为会出台如此“庸策”,是无意?还是故意?

当然了,这倒不能说明朱元璋糊涂,事实上,他虽然读书不多,但却是一个极度聪明而又成熟的政治家,更何况他本人又出身于社会最底层,岂能不知农民之艰辛?

朱元璋之所以会出台这么一项不伦不类的政策,很可能是他刻意为之的,其目的就是要贬抑商人!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如此刻意为之呢?究其原因,主要由他的出身和商人的本质属性两方面决定的。

首先,是朱元璋的出身。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自小受尽了地主和贪官污吏的盘剥压榨,令他对这些人深恶痛绝,虽说商人不是贪官污吏,也不一定是地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钱,所谓恨屋及屋,他对商人的印象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天下待他当家做主后,刻意制定些政策,恶心恶心那些他眼中可恶的商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是商人的本质属性。实际上,商人的本质属性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这一原则驱使下,即使是再遵规守纪的商人,也难免会干出一些虽不违背律法但有违道德的事情来,这与我国历来推崇的是“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是有点背道而驰的,更何况,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重农轻商”的思想又在历代统治者脑中根深蒂固,商人们固然有钱,但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在世俗眼中都是以“无商不奸”“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脸谱化般的存在,而朱元璋就全盘地接受了这种思想,这令他对商人们毫无好感可言,甚至还打心眼里厌恶,就连曾帮助他修建了南京三分之一城墙的巨富沈万三,都还差点被他杀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对商人的厌恶。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朱元璋关于农民和商人“穿衣准则”的政策,其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要贬抑令他生厌的商人群体,根本就没什么可操作性,可谓是一个“冲动”之举,损人而不利己!如此看来,一贯严肃霸道的太祖皇帝朱元璋还是有着“任性”的一面!不过,也正因为是如此,朱元璋也才显得更有人情味,是人都有犯糊涂、犯傻的时候,英明神武的太祖朱元璋同样也如此,因为,他,毕竟也只是个人,如此而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一贯“善谋”的宁王是如何被朱棣拉入靖难旋涡中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为什么不杀宁王,宁王朱权手握朵颜三卫起兵靖难,宁王和朱棣合兵后的实力

    但凡事都有例外,之所以要在上面特别强调“通常”二字,是因为朱元璋有九个儿子是不受上面的数字限制的,他们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这九个藩王的共同特点是:封地都在北方,都肩负守护北方边界的重任,因此,他们都具有极强的军事实力,这其中,燕王和晋王势力最大,但公认打仗最猛

  • 此人仅凭一句话,得朱棣赏识,被委以重任,历经四朝屹立不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的老婆一览表,朱棣和朱允炆,山河月明朱标拿鞭子抽朱棣

    “三杨”分别是指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他们各有所长,其中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三人优势互补,齐心协力,逐渐形成了政治上的黄金搭档——“三杨”组合,在他们的尽心辅佐之下,仁宗、宣宗两代皇帝终得开创足以与唐代贞观之治相媲美的盛世——仁宣之治。而三人虽然生在同一时

  • 穆斯林生命力有多顽强,朱元璋本想同化色目人,却意外使其人口暴增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听到这个建议后,中国皇帝觉得非常好,赏赐了这个大臣许多金银珠宝,并向穆斯林世界发出了邀请。穆斯林们对于中国的富足与文明也是仰慕已久,接到邀请后,欣然说道:如果是伟大的皇帝邀请我们,我们一定去。中国皇帝历来喜欢“万国来朝”的感觉,穆斯林的到来受到的高规格的接待,并被允许可以和汉人通婚。然而没过多久,一

  • 菜也是原罪,决定北宋国运的一战,为何宋军如此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军和北宋之亡,宋军案件,宋军被杀案南宁

    积贫积弱的宋朝,在中国历次对外战争的中是最差的,作为历代大一统王朝忠版图最小的王朝之一,宋朝可谓是内战内行(其实宋朝内部的农民起义,还真不少,只不过是规模太小了。),外战外行,特别是是在对辽国的战争中也是全面处于下风,甚至是在辽国已经快要被金国灭亡前后,面对着已是哀兵的辽国军队,大军出出征准备去“接

  • 明朝时,锦衣卫遍布全国各地,他们是如何领取俸禄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锦衣卫俸禄一览表,锦衣卫小旗俸禄,明朝锦衣卫相当于什么单位

    锦衣卫的存在,极大地维护了皇权。任何有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官吏军民,都在锦衣卫的惩罚范围之内,所以锦衣卫的耳目众多,可以说遍布当时的全国各地。同时这些锦衣卫也是经常在全国各地执行任务。然而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没有火车汽车这些便捷的交通工具的,所以出一次任务很多时候要半年一年,甚至更久。那么在那个不可能存在银

  • 朱元璋肃贪有多狠?连自己的女婿都不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铁腕治贪结果,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朱元璋严打贪腐却让子孙尸位素餐

    欧阳伦(1359年-1397年)进士出身,洪武十四年(1380年)娶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嫡出的安庆公主为妻,官至都尉。众所周知,朱元璋由于自己是穷苦出身,自小受尽了苦难,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为了他的子孙后代们不用再吃他曾经吃过的苦,因此,他为这些子孙后代制定了丰厚的俸禄制度,只要是他老朱家的人,也就

  • 从朱瞻基的成长历程,看教育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高炽教育朱瞻基经典语录,朱瞻基子女一览表,朱瞻基与孙若微吻戏

    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与嫡妻张氏所生的嫡长子,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初九,说起他的出生,还颇有神话色彩。据《明史·本纪第九》记载: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说的是朱瞻基出生前夕,爷爷朱棣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父亲太祖皇帝朱元璋赐了他一个大圭,并向他交代说:“传之

  • 朱元璋为何可以一统天下?看他的3步走战略,你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朱元璋统一天下,朱元璋是怎么统一天下的,朱元璋为什么25年就能一统天下

    明朝的统一战争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完成的,朱元璋,字国瑞,政治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由于家里贫困从小在村里放牛,后跟随儿时伙伴汤和加入起义军,且很快得到赏识并任命当差。元末的残暴统治,中原广大地区纷纷起义,朱元璋作为起义军的首领,相继消灭汉帝吴王,统一江南后,审时度势决定率军北伐,于是召集手下,寻求

  • 建文帝削藩及“靖难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靖难二十六功臣,建文不削藩,靖难之役建文帝

    明朝建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就在全国各地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为王,这些特殊的人被称为藩王,他们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每个王都有三个护卫,每个护卫的人数从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所以通常每个王爷都有一支九千人到五万七千人的部队,但也有例外,因为有北方九个王爷肩负着守护边界的重任,从东北到西北分别是辽

  • 大明王朝叛逆贪玩皇帝荒诞不羁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持肯定评价的人觉得他处事刚毅果决,谈笑之间,诛刘谨、平安化王叛乱和宁王叛乱,御驾亲征,打败蒙古小王子,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史书甚至还有他亲手斩杀一人的记载。持否定态度的人则认为朱厚照荒淫无度,沉溺玩乐,离经叛道,导致国力衰微,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不好的名声。其实,之所以有这么争议的评价,皆因爱玩,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