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建文帝削藩及“靖难之役”

建文帝削藩及“靖难之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99 更新时间:2024/2/5 18:53:15

明朝建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就在全国各地封了

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为王,这些特殊的人被称为藩王,他们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每个王都有三个护卫,每个护卫的人数从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所以通常每个王爷都有一支九千人到五万七千人的部队,但也有例外,因为有北方九个王爷肩负着守护边界的重任,从东北到西北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因此这九个王爷所拥有的军队人数可远远不止五万七千人,其中燕王和晋王势力最大,他们各自拥有十余万军队,兵强马壮,宁王还掌握着一支当时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朵颜三卫。

面对这些兵强马壮的王爷叔叔们,让朱允炆感到非常不安,为了巩固皇权,他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但在削藩顺序上出现了分歧,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但黄子澄反对,他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建文帝支持了黄子澄,先后对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亲王下手,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

平心而论,燕王朱棣一开始也未必想起兵造反,他的部队虽然常年守护边境,能征善战,但兵力实在有限,要对抗朝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胜算实在不高,但面对自己的侄子皇帝的步步紧逼,他也明白,再不反抗,自己的下场也将会和之前被废掉的几位王爷一样,要么被杀掉,要么被废黜。再加上他还有一样朱允炆没法比的优势,那就是他拥有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将领和谋士,武有朱能、张玉等,文有当时号称天下第一谋士的姚广孝,反观朱允炆这边,由于能征善战的开国将领几乎被他爷爷屠杀殆尽,即便活下来的也都老了,新生一代将领又不堪担大任,虽说胜算不高,但也不是没有。

因此,朱棣加紧了起兵造反的步伐,为了争取时间,他先是装病,使建文帝放三个儿子回北平,后又装疯,以此来迷惑朝廷,暗地里却加紧筹集粮草、铸造兵器,为起兵做好准备。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在军师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但是建文帝始终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反观朱棣则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后消灭了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建文帝仓促出逃,不知下落,也有说法说是建文帝在宫中被大火烧死了。关于建文帝的具体下落也没个具体的定论,至今成谜。

至此,经过四年的战争,最终以叔叔打败侄子告终,朱棣登上皇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故也称为永乐皇帝。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叛逆贪玩皇帝荒诞不羁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持肯定评价的人觉得他处事刚毅果决,谈笑之间,诛刘谨、平安化王叛乱和宁王叛乱,御驾亲征,打败蒙古小王子,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史书甚至还有他亲手斩杀一人的记载。持否定态度的人则认为朱厚照荒淫无度,沉溺玩乐,离经叛道,导致国力衰微,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不好的名声。其实,之所以有这么争议的评价,皆因爱玩,用一

  • 明英宗朱祁镇,三大污点显庸主气质,一大闪光点现人性光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英宗朱祁镇简介,明英宗朱祁镇有何功绩,明英宗朱祁镇历经劫难

    纵观朱祁镇的一生,要说他是一个好皇帝,恐怕谁都不信,但要说他是一位昏君,那恐怕也是不对的,应该说,他是一位污点与闪光点并存的皇帝,他人生中的三大污点令他背上了昏庸、无能、自毁长城的骂名,而他临终前的一项决定却成为了他一生中最耀眼的闪光点,尽现人性光辉。三大污点朱祁镇的三大污点,就是信错一人、打错一仗

  • 朱元璋自幼丧母,他称帝后,为何却有人专程找上门,声称是他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父母去世不久,少年朱元璋为了生存,无奈之下,只得到皇觉寺出家,当了一名小和尚,可在当时的乱世之下,天下竟没有一处是安身之所,寺中也很快揭不开锅。大家只好顶着化缘之名,外出四处行乞讨饭,朱元璋由此开始了他的乞丐生涯。自古以来,行乞讨饭一直就是最没有尊严的行当之一,不仅要受尽世人的冷眼谩骂,而且还很难讨

  • 北宋第一大文豪,却屡次被此人戏谑,可称世外第一高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大文豪简历,北宋第一位出名的文豪,历史上真实的北宋文豪

    导读:宋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柳永、周彦邦等等,太多了,实在是数也数不过来啊,如果说唐朝是诗的王国,那么宋朝就是词的王国。而这些名人之间还有着很多有趣的小故事,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宋朝苏轼和他的小伙伴佛印那些有趣的故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

  • 朱元璋给太子找老师,老师:“不听话能打么?”朱的回答令人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罚太子,朱元璋痛失太子朱标,朱元璋太子被逼跳河

    后来问鼎天下后,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后代教育十分重视,因为打小他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认为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再重蹈覆辙。所以,朱元璋就安排自己身边的名臣将相,从小就对他的儿子开展各种教育。比如他自己就曾经以身作则,讲了自己成功的经历;大将军徐达曾经给皇子们教授军事课程;谋士刘伯温更是教给皇子们各种智谋的运用

  •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现实吗?吃空饷的问题还没解决,崇祯就没耐心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崇焕真实的平辽三策,袁崇焕五年平辽图片,袁崇焕与崇祯图片

    这一年崇祯只有18岁,他在解决完魏忠贤以后,并没有任何轻松感可言,因为辽东问题还很严峻。而袁崇焕此时脑门一热,拍着胸脯表示:陛下,只要给我5年时间,一定可以平定辽东。这可把崇祯给激动坏了,不等崇祯激动,袁崇焕就知道坏了!说漏嘴了!这种大话一旦说出来那是收不回去的,只能补充点条件:当然了,这也需要兵马

  • 忠贞不渝的帝王夫妻:明英宗与钱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即位之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朝中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开启了明代宦官专权之端。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

  • 奇葩!宋高宗竟靠这种方法来选定皇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高宗细思极恐的一生,赵九妹宋高宗,宋高宗洛神赋高清全文

    导读:一个国家的储君,是很重要的,当老皇帝到了一定的岁数的时候,大臣们就会提议早立储君,这是因为害怕老皇帝突然撒手而去,让整个国家陷入瘫痪,同时也避免了群龙无首的局面。所以储君这个位置,是很热门的,按照古时的故例,是嫡长子继承制,但后来很多皇朝都没有选择嫡长子,所以选择储君的原则渐渐的也开始发生了变

  • 明朝两个倒霉的考生,只因这两个奇葩的理由,接连痛失会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会元,会元有官职吗,明朝连中三元的状元

    当然了,从历代科举的情况来看,对于广大学子来说,真才实学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有了真才实学也不能必然保证一定能够考上或者说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事实上,科举考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一个人的出身、名字、长相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这些因素而吃亏的考生也不在少数,明朝永乐十三年的一场会试

  • 明朝这场离奇大爆炸,2万余人伤亡,被称为世界三大自然灾难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神秘爆炸事件,明朝天启年爆炸死亡人数,历史上哪一次灾难最多人死亡

    据《明实录·熹宗实录》记载,明朝天启六年五月(1626年),京城西南角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大爆炸事件,据说,爆炸范围半径大约为750米,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还出现了诸如巨大声响传播百里、天色昏黑如夜、屋宇动荡、灵芝状烟云等一些奇异现象。此次爆炸造成了明京师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