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曾国藩打出驱除鞑虏口号再争取到列强支持,能否和清廷抗衡

如果曾国藩打出驱除鞑虏口号再争取到列强支持,能否和清廷抗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025 更新时间:2024/1/17 14:05:41

而所谓的列强支持,完全就是下赌注。正所谓行为背后有动机

,列强支持曾国藩,为的是在华利益。你曾国藩能给,满清政府是更能给的,西方列强肯定是站在能给于自己利益最多的人的背后,所以曾国藩找列强支持。完全是自寻死路。

第一,清廷会以汉治汉,用其他三位晚清名臣对付曾国藩。

晚清时期,有四位名臣,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这四个人的实力和威望都在伯仲之间、

曾国藩手中有湘军,左宗棠手上有楚军,李鸿章手上有淮军,而张之洞则拥湖广之兵,曾国藩敢反,这三个晚清名臣将会对曾国藩进行合围,一对一,尚且曾国藩率军打一支军队都很有问题,同时面对三支,胜算基本没有。

其次,会有人说,策反他们,就算策反他们成功,满清政府已经早早开始培养新一届的军士人才,其中的核心人物就是日后如日中天的袁世凯,袁世凯是什么样的人,三国时期,司马懿一样的人物,要能力,有能力,要手段,有手段,而且他还是一个极度崇尚权力的“政治疯子”,他后续敢于复辟,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所以说,满清政府早早都未雨绸缪了,满清政府的核心人物慈禧太后,她是一个不会信任任何人的一个统治者,她只会利用一个人,而不是去信用一个人。这才垂帘听政的事迹中就能看出来,因此,清廷得以汉之汉,将会对曾国藩的湘军全面压制。

第二,曾国藩以一己之力对抗举国之力,等于自寻死路。

曾国藩率领湘军攻进天京城,洗劫了太平军的国库,暂时在财政上可以和清廷匹敌,但仅仅只是暂时的,曾国藩现在只占了个江苏省,而满清政府是举国之力,从各方面来说差了一大截子。

并且,如果双发打起相持战,曾国藩的劣势将会进一步被放大,江苏一省的财政,人力,粮食,在举全国之力的清廷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这场战争将会在几个月之内结束,因为一省之力维持不了太长时间,就会资源枯竭。无法相持下去。

所以说,曾国藩以一己之力对抗举国之力,等于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历代的起义者,就是因为孤军作战,资源有限,导致无以为继,最终兵败身死。

第三,清廷会以更高的在华利益为交换条件,获取西方列强支持。

先前的太平天国以基督教建国,令西方列强非常兴奋,想拉拢太平天国作为他们中国的代言人,却遭受到了天王洪秀全拒绝。使的西方列强恼羞成怒,反过来支持左宗棠和李鸿章二人。

其次,曾国藩本身就和洋人关系不是太友好,在加上曾国藩要想获得西方列强的援助和支持。必定要向西方列强给予利益。但是你只要敢给,满清政府会毫不犹豫地跟进,并且手上的筹码比“曾国藩”的还要贵重。而西方列强是典型的前头草,两边倒,只认利益,剩下的不认。

因此,曾国藩想要获取西方列强的支持和承认的这个大门,会一直关着的。毕竟主动权在一直在满清政府手上,而不是在你曾国藩手上,曾国藩在西方人眼里也只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棋子。而不是一个可以得到承认的政治伙伴。

第四,他将会是第二个吴三桂,他将会步吴三桂的后尘

想当年,吴三桂的处境比曾国藩的处境要好很多,满清刚刚入关,百废待兴,吴三桂趁康熙立足未稳,打了满清一个闪电战,使的满清措手不及,丢失了大部分领土,但是后面的结果是什么结果,吴三桂兵败身死。留下一世骂名。

并且吴三桂和曾国藩两个人手上都沾满了太多了汉族同胞的血,他们还打着驱除鞑虏的口号,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说一套,做一套,想得到全天下汉人的支持,基本是不可能的,曾国藩只要“驱除鞑虏”的口号喊出去,将会遭受到天下汉人的唾弃,他的天京屠城,是曾国藩为官为政一辈子的污点。毕竟死在他手上的汉人太多了,天下的汉人谁都可以支持。但是曾国藩是一定不会支持的。

所以说,曾国藩打“驱除鞑虏”的口号,会被天下的汉人喷死,汉人不可能接受满手都是汉人鲜血的汉臣,因此,曾国藩想靠口号来团结汉人,基本不可能。

综上所述,如果曾国藩想凭借一己之力,对抗清廷举国之力,必定会失败,因为曾国藩兵力有限,地盘也有限,资源也有限,是打不了持久战的,在加上曾国藩想依靠西方列强的支持,其根本就是在与虎谋皮,自找不痛快,而驱除鞑虏的口号,谁都可以喊,曾国藩不能喊,毕竟他的这个“曾剃头”不是白叫的。

更多文章

  • 慈禧和光绪西逃的时候,都带了哪些人?他们一路上吃喝靠谁来供应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1860年,也就是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抢走了若干珍宝。咸丰帝被吓破了胆子,打算逃跑,慈禧一把揪住丈夫的衣袖,劝阻他留下来主持大局!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5万八国联军再次攻入北京城。紫禁城、颐和园、圆明园遭到洗劫。这个时候慈禧作为大清帝国的掌舵人,却选择了跑路。谁也想不

  • 他是清初铁帽子王,雍正宠幸的名臣,下场令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正期间的十大名臣,雍正朝十位名臣,清初名臣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很是冷酷无情,对待不听话的臣子更是刻薄残忍,对待自己兄弟八阿哥等人更是手段之狠辣,与康熙大帝一对比,更显铁血,那么为何他会对这个十三弟如此看重呢?原来,雍正与允祥自幼一起长大,早早就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这段难得可贵的经历,雍正对其一直很是信任的;最主要一点,十三爷对于权利很是淡泊

  • 大清灭亡后,漂亮格格都嫁给了谁?大多数知名明星都是她们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退位之前都在思考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们都是皇室成员,如果失去了皇室的身份,那么用不了多久就会饿死。所以在逊位之前,清朝向革命党人提出了几个条件。第一件就是保留皇帝的称号,并且世代相传,只要皇帝还有后人就可以称之为皇帝。第二件就是紫禁城永远都是皇室成员的居所。得三件就是新政府每年都要给皇室成员一

  • 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为什么有一个汉人的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杲和努尔哈赤什么关系,王杲墓,汶上王杲祖籍在哪

    可是你知道吗?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也是明朝的建州右卫都指挥使,则很少有人提及。但是,王杲其人,也是一位在建州女真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人物,他的名字还是明朝抚顺城的守备官所起。努尔哈赤的先人都非等闲之辈,从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开始受到明朝册封,祖父觉昌安为建州女真左卫都指挥,父亲塔克世为建州左

  • 他是努尔哈赤最彪悍的儿子,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帝迎丧时,他亮剑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顺治和多尔衮决战永平,多尔衮死后顺治多大,顺治恨多尔衮

    阿济格明万历三十三年出生于建州左卫的赫图阿拉城,他的母亲是大妃乌拉纳喇氏。阿济格的少年时代,正处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进而与明朝争存辽东之际,自幼以驰马射猎为乐事的阿济格,十几岁即参加实战,成为汗父下一名战将。天命六年,努尔哈赤进兵辽沈与明军作战,阿济格随侍汗父左右,为其传布军令,在战斗中表现得十

  •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见到碑文迟迟不跪,大臣盖住王字添上先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孔子先师宝诰,康熙祭拜孔子,康熙与孔子的关系

    康熙拜孔的大背景据史料记载,康熙作为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国际国内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力缆狂澜。对内铲除鳌拜、平定三番,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泰民安。对外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北征漠北实现国土的完整统一,为国家安定、人民富足可以说是辛劳一生,才能开创出后来的康熙盛世。打江

  • 她是乾隆皇帝一生钟爱的女人,她去世后,乾隆差点发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皇帝一生最爱的2个女人,乾隆皇帝一生中最对不起的女人,乾隆最宠爱的五位女人

    就拿乾隆皇帝的第一个皇后来说吧,乾隆的第一个皇后是富察氏,她是在乾隆还未坐上皇位之时嫁给乾隆的。他们二人的感情一直都很好。在公元1727年,年满16岁的富察氏在一次选秀女的活动中,一眼被雍正皇帝所相中,不过雍正当时并不是为自己纳妃,而是将富察氏给了四皇子做小福晋!富察氏出生在满洲,家族历代都是高官,

  • 千年悖论:韩国发现一封信,推翻已定公案,引清军入关不是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三桂不叛变清军能入关吗,郭德纲吴三桂请清兵入关,清军入关为什么不杀了吴三桂

    在我们的印象中,明朝的灭亡更像是一种偶然事件,天灾频发,外患不断,使得明朝如同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最终走向了分崩离析。其实这些只是表象,正如历史学博士张宏杰在《千年悖论》中所写:大明朝的问题不在于遍地的水灾、旱灾、蝗灾,不在于四处蜂起的盗贼,也不在于几位奸臣和昏君,这些只是表象,在这一切的背后,支撑

  • 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执意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死后嘉庆为什么急着处死和珅,乾隆死后嘉庆为什么要拿下和珅,嘉庆为啥要处死和珅

    众所周知清朝时期最大的贪官是和珅,他所贪污的钱财数额是巨大的,在乾隆帝死后没多久,嘉庆皇帝就迫不及待地拿和珅开刀。嘉庆帝在查抄和珅时,竟然在其家中搜出巨额财产,总额相当于大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的总和还多。嘉庆帝因为得到了和珅的巨额财产,让他所执掌的清朝国库一下子就变得丰盈起来,因此民间有“和珅跌倒,

  • 皇帝和皇后夫妻恩爱,妃子被冷落,于是就闹离婚,成为民国大新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帝与皇后结婚后离婚,皇帝皇后秀恩爱,妃子被皇帝冷落后如何释放自己

    这时皇后婉容就像逃出牢笼的小鸟一样快乐,住在皇宫里的日子,婉容不能迈出宫门半步,但在迁居天津后,她就像普通人可以随便出门玩,还可以参加多种多样的宴会和社交活动。溥仪很宠爱皇后婉容,他和婉容出双入对,走到哪里都带着婉容。婉容想到哪里玩,溥仪就陪同前往,真是一对恩爱夫妻,形影不离,如胶似胶。到天津后,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