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为啥不迁都西安?如果这么做,是否可以避免签订不平等条约

慈禧为啥不迁都西安?如果这么做,是否可以避免签订不平等条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10 更新时间:2024/1/24 1:29:17

一旦洋人稍微动点儿邪念,杀入京城,那清朝就可以提前唱哀悼曲了。那么为啥清朝不选择迁都呢?至少有两个绝佳的地方可以供他们选择,一就是河北承德,二则是陕西西安。

河北承德有避暑山庄,这里是清朝的皇家避暑胜地。一般来说,清朝皇帝每年都要来这里一百来天,一边避暑一边处理政务。这里的硬件条件是齐全的,完全可以作为陪都,英法联军入侵京城的时候,咸丰皇帝就曾经逃到承德,再也没能回来。陕西西安也有古城墙,而且保存完整。至于宫殿等硬件设施,的确没有京城那么豪华,但勉强还能够用。而且这里是十三朝古都,自带帝IP。最关键的一点,这里远离沿海,清政府迁徙到这里,完全可以躲避洋人的军舰。

相比较而言,这两个地方,西安更加适合作为迁都的备选方案。自带帝王气,又有不错的硬件条件,而且可以避免和洋人的坚船利炮正面冲突。所以说,清朝如果迁都到西安,说不定可以少签不少不平等条约。

要知道,一切列强都是纸老虎,只要朝廷在,前线即使打不赢,也可以跟他们耗下去,看谁耗得过谁!一般来说,普通列强是熬不住的。

所以我认为,如果迁都到西安,那大概率是可以避免那么多屈辱史的。当然了,除非一直面对英法联军这种强大的列强。

简单来说,类似日本这种角色,是很难跟清朝耗下去的。甲午战争结束的时候,其实日本国内早就为了战争掏空了,所以说只需要清朝再坚持一段时间,日本说不定自己就垮了。

既然迁都西安这么好,为啥慈禧太后就没考虑过这件事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原因。

第一,慈禧太后舍不得京城的那些硬件设施。

说实话,如果放弃京城,不光慈禧不会答应,那些王公大臣们也绝对不可能答应。为啥?因为他们的不动产可都在京城呢!

换句话说,他们买的四合院、小别墅、酒楼茶馆等等,全都在京城。这些东西是带不走的,一旦迁都,这些东西随时有遭到毁灭的危险。就算不被毁灭,也有贬值的风险。都城都不在这儿了,还有啥投资价值呢?

慈禧太后舍不得的东西那就更多了,她们住了那么多年的紫禁城,这是带不走的吧?辛辛苦苦,历经几代帝王打造起来的圆明园,是不是也带不走?花了2000万两银子打造起来准备养老的颐和园是不是还是带不走?

慈禧明白清朝当时的财政状况,从朝廷里面抠出这么多钱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这要换个地方重新建都,再想建造出这么多新奇的建筑物来,恐怕是不可能了,至少慈禧本人是看不到了。

所以说,慈禧和王公大臣们,压根就舍不得这些不动产。从守财奴的角度来说,很难做到两袖清风。

第二,住习惯了,换个地方未必就舒服。

这还是真的,别忘了,慈禧太后可是真正到过西安的。当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慈禧带着光绪一路小跑,过了一段她这辈子没经历过的苦。

到了西安以后,其实慈禧也考虑过迁都的事情,但是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啧啧啧,老太后连连摇头。为啥?因为住不习惯。

老人家就是这样,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房子,天生就有一种留恋。慈禧太后也是个凡人,所以这点留恋她还是有的。

水土不服,不仅仅是气候、地理位置的问题,更是一种心态上的不舒适。除了慈禧以外,那些一起逃难过来的人,也不适应这里的生活。

第三,还是要点脸面的。

如果是因为都城住不下了,或者过于堵车,那还能理解,迁都是为了缓解各方面的民生压力。可是如果是因为害怕被人家侵略而迁都,这未免就有点儿没脸面了。

清朝对华夏的统治,毕竟没有想象中那么稳固。尤其是到了清朝后期,南方的汉族大臣们,逐渐掌握了军权,其实清朝的统治能力就更差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清朝因为害怕列强,而选择贸然迁都的话,会不会动摇国家根本?这谁也说不清楚。

当初慈禧太后向11国列强宣战的时候,南方各大督抚们,可是宣布概不奉诏的!甚至发起了东南互保的政策,打算让李鸿章担任总统。

由此可见,如果慈禧轻而易举就放弃了都城,不光面子上挂不住,而且还会动摇国之根本。这笔账慈禧要好好算算。

第四,慈禧对清朝的军队没有信心。

不光她没有信心,当时面对列强,谁都没有信心。这可不是大家一直认为的,是火器上的差距。其实清朝的火器压根就不输给列强,因为已经大量引进了洋枪洋炮。

可是为啥还是总打败仗呢?这就是军队训练上的差距。清朝的军队,过去主要分为八旗兵和绿营兵,分别有20万和60万人左右。

问题是,这些部队基本都是世袭的,老子干什么,儿子就干什么。时间长了,战斗力实在是不敢恭维,大家都把当兵当成了铁饭碗。真正到了战场上,一下子就被打光了。

列强的部队,数百年来,长期在世界各地抢占殖民地,一直在打仗,所以战斗力十分强大。这种差距,一时半会儿是真的没法拉平。

如果慈禧把都城迁徙到西安,再选择和列强硬杠到底,会不会出现东边的半壁江山都被列强占领的危险?东南沿海可是清朝的赋税重地,而且海关关税也在沿海地区,这是清朝的重要收入来源。慈禧太后会舍得放弃这边赋税重地?

总结:签订不平等条约,总比灭亡要强。

说实话,慈禧当时压根就没想那么多,她只希望维持清朝的统治,用不平等条约换取自身的统治地位。而列强也乐得扶持这么一个傀儡政权在。

签订不平等条约,最后受苦的,反正是清朝的老百姓。她慈禧又不用亲自下地干活。《辛丑条约》里,需要向各国列强赔款4.5亿两白银,按照清朝贵族们的口吻来说,不过是大清国人均一两而已。再怎么赔款,也动不到他们自己的钱袋子。

所以与其迁都导致统治不保或者半壁江山的丢失,倒不如签订不平等条约,让老百姓们没日没夜地干活还钱,她慈禧照样可以每顿饭100多道菜。

参考资料:《清史稿》

更多文章

  • 和珅权力有多可怕?这18个字就能告诉你,所以处死他只用了10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和珅权力放到现在有多大,历史上的和珅权力有多大,和珅在什么时候权力最大

    嘉庆四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可以这么说,以他一人之力足以还清两次鸦片战役,甲午战役,八国联军的战役赔款。众所周知,和珅之所以能贪这么凶猛,固然有能力,但也离不开皇帝乾隆的溺

  • 康熙这个“千古一帝”是被逼出来的?声称:没有孝庄就没有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和孝庄是什么关系,孝庄骂康熙完整版,孝庄太皇太后和康熙谁的权力大

    是的,这样的君王是值得我们来研究思考的。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的正月,康熙已经69岁,为了庆祝自己70的生日,他在乾清宫举办了一次千叟宴。其中,年仅12岁的弘历作为子孙参加了这次宴会。这一年是康熙在政的最后一年。本篇文章意在讲述康熙在这个宴席上的一番感慨之词,康熙临近暮年,或许他已经知道

  • 如果曾国藩打出驱除鞑虏口号再争取到列强支持,能否和清廷抗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廷对曾国藩的防范,鞑虏肆虐,曾国藩的湘军口号

    而所谓的列强支持,完全就是下赌注。正所谓行为背后有动机,列强支持曾国藩,为的是在华利益。你曾国藩能给,满清政府是更能给的,西方列强肯定是站在能给于自己利益最多的人的背后,所以曾国藩找列强支持。完全是自寻死路。第一,清廷会以汉治汉,用其他三位晚清名臣对付曾国藩。晚清时期,有四位名臣,曾国藩,张之洞,左

  • 慈禧和光绪西逃的时候,都带了哪些人?他们一路上吃喝靠谁来供应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1860年,也就是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抢走了若干珍宝。咸丰帝被吓破了胆子,打算逃跑,慈禧一把揪住丈夫的衣袖,劝阻他留下来主持大局!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5万八国联军再次攻入北京城。紫禁城、颐和园、圆明园遭到洗劫。这个时候慈禧作为大清帝国的掌舵人,却选择了跑路。谁也想不

  • 他是清初铁帽子王,雍正宠幸的名臣,下场令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正期间的十大名臣,雍正朝十位名臣,清初名臣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很是冷酷无情,对待不听话的臣子更是刻薄残忍,对待自己兄弟八阿哥等人更是手段之狠辣,与康熙大帝一对比,更显铁血,那么为何他会对这个十三弟如此看重呢?原来,雍正与允祥自幼一起长大,早早就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这段难得可贵的经历,雍正对其一直很是信任的;最主要一点,十三爷对于权利很是淡泊

  • 大清灭亡后,漂亮格格都嫁给了谁?大多数知名明星都是她们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退位之前都在思考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们都是皇室成员,如果失去了皇室的身份,那么用不了多久就会饿死。所以在逊位之前,清朝向革命党人提出了几个条件。第一件就是保留皇帝的称号,并且世代相传,只要皇帝还有后人就可以称之为皇帝。第二件就是紫禁城永远都是皇室成员的居所。得三件就是新政府每年都要给皇室成员一

  • 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为什么有一个汉人的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杲和努尔哈赤什么关系,王杲墓,汶上王杲祖籍在哪

    可是你知道吗?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也是明朝的建州右卫都指挥使,则很少有人提及。但是,王杲其人,也是一位在建州女真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人物,他的名字还是明朝抚顺城的守备官所起。努尔哈赤的先人都非等闲之辈,从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开始受到明朝册封,祖父觉昌安为建州女真左卫都指挥,父亲塔克世为建州左

  • 他是努尔哈赤最彪悍的儿子,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帝迎丧时,他亮剑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顺治和多尔衮决战永平,多尔衮死后顺治多大,顺治恨多尔衮

    阿济格明万历三十三年出生于建州左卫的赫图阿拉城,他的母亲是大妃乌拉纳喇氏。阿济格的少年时代,正处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进而与明朝争存辽东之际,自幼以驰马射猎为乐事的阿济格,十几岁即参加实战,成为汗父下一名战将。天命六年,努尔哈赤进兵辽沈与明军作战,阿济格随侍汗父左右,为其传布军令,在战斗中表现得十

  •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见到碑文迟迟不跪,大臣盖住王字添上先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孔子先师宝诰,康熙祭拜孔子,康熙与孔子的关系

    康熙拜孔的大背景据史料记载,康熙作为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国际国内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力缆狂澜。对内铲除鳌拜、平定三番,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泰民安。对外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北征漠北实现国土的完整统一,为国家安定、人民富足可以说是辛劳一生,才能开创出后来的康熙盛世。打江

  • 她是乾隆皇帝一生钟爱的女人,她去世后,乾隆差点发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皇帝一生最爱的2个女人,乾隆皇帝一生中最对不起的女人,乾隆最宠爱的五位女人

    就拿乾隆皇帝的第一个皇后来说吧,乾隆的第一个皇后是富察氏,她是在乾隆还未坐上皇位之时嫁给乾隆的。他们二人的感情一直都很好。在公元1727年,年满16岁的富察氏在一次选秀女的活动中,一眼被雍正皇帝所相中,不过雍正当时并不是为自己纳妃,而是将富察氏给了四皇子做小福晋!富察氏出生在满洲,家族历代都是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