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很多人会问“《墨子》一书虽然说是战国时期墨家的经典,但它也是流传至今啊,怎么会成为了历史失传古籍呢”?其实啊《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的记录,其内容包括哲学、逻辑学、以及各种科学。这么说吧,中国先秦时代的各种科技,包括机械学等都是依赖于《墨子》。如此重要的典籍,世人必定非常的重视,但如今流行的《墨子》版本一书早已经是残篇,只剩下了五十三篇。
[var1]
根据史书记载,《墨子》一书成书时共有63篇,也就是说在这2400多年间,《墨子》就失传了10篇,其中有8篇是在宋代失传的。众所周知,儒家走向政治舞台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但在近千年后的宋朝,原来的儒家学术已经不再适合社会的发展。而后朱熹等人从新定义了儒学,使得儒学走向了历史巅峰。在朱熹理学中就有关于重文轻武、独尊儒术等思想。
[var1]
因而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向儒学看齐,至于解释兼爱非攻、人人平等、君轻民重等思想的《墨子》不仅被世人抛弃,而且还遭受帝王家族的打压,在封建时期,人人平等这种思想是不现实的,而君轻民重更是被帝王所唾弃。因而在宋朝之后,《墨子》一书失传了机关术、非儒等8篇;要知道墨家的机关术是很牛的,根据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用机关术造出了一会飞的木鸟,用以了解敌军的情况。
[var1]
可惜的是关于《墨子》中关于机关术的记载早已失传,世人想要研究根本不可能。幸运的是,1957年,信阳长台关发现了一个战国的楚墓,考古家挖掘了这座战国墓后,出土了非常多的文物,其中就包括“竹简”。要知道,竹简在战国时期就是古籍,当考古家看到竹简上的“墨子”“机关术”等战国楚系文字后,就大呼“可能要改写历史”。
[var1]
考古家知道这竹简记载的内容就极有可能是战国时期《墨子》的失传篇,也就是“机关术”一篇。一般来说,古墓中的失传古籍出土后都是要精心保护的,但因为此墓出土的竹简保存非常的差,根本无法进行研究,而当时的技术又有限,在清理竹简时,所有的竹简瞬间消失为粉末。本来可能要改写历史的《墨子》失传篇,就这样在考古家眼前消失,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后来的几十年,考古家挖掘的诸多战国楚墓中,虽有失传古籍的出土,但再无《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