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负主要责任吗?赵王救援不力,秦王倾国而出

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负主要责任吗?赵王救援不力,秦王倾国而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7 更新时间:2024/1/19 20:05:34

青壮年的男人几乎都在这一战中战死,以至于赵国只能派十来岁的孩子防守邯郸。因为这一战的失败,使得赵国彻底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机会。

那么是什么导致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呢?赵括带着45万大军被围困的时候,赵孝成王和其他五国为何没有出手援助呢?

[var1]

一、五国不助赵,各有各的原因。

秦昭襄王时期,白起作为武安君,带领秦国的军队,打得周围几个国家哀嚎遍野。这哥们号称杀神,累计歼灭对手多达100多万人。

魏国、韩国、楚国,其实都被白起打怕了,他们不仅割地赔款,而且损失了大量兵马,压根不敢轻易再跟秦国较劲。

所以说当赵国和秦国较劲的时候,这些人纯粹就是看客的心态,一边嗑瓜子,一边看戏。至于出兵相助,那是万万不能的。

再看看北方的燕国,这家伙跟秦国当时好得很,反倒是跟赵国关系不咋地。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其实临近的俩诸侯国,时常会因为领土问题互相争斗。

赵国和燕国,便常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打起来。而燕国实力又比不上赵国,所以总是找秦国帮忙,久而久之,燕国跟秦国反而好一点,跟赵国关系十分紧张。

还有一个齐国,那是一个被乐毅带着一帮马仔干翻了的诸侯国,现在虽然复国了,但是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锐气。再加上赵国曾经参与伐齐,所以人家齐国凭什么要帮仇人呢?

再说了,赵孝成王你这家伙不厚道,你一边跟秦国对抗,一边却派使者去和谈,这让大家怎么看?万一我出兵了,你却谈成功了,那我不是白白得罪了秦国?与其可能成为坏人,还不如做个老好人算了。

由此可见,其余五国虽然都有帮助赵国对付秦国的义务,但是他们没有理由出兵相助。各有各的原因,怨不得人家。

[var1]

二、赵孝成王的救援,被秦昭襄王给堵死了。

上党之地是两家的争夺点,韩王这哥们不给力啊,他发现上党地区成为了一块飞地,与其留在手里尴尬,还不如做个老好人,把这块地给了强秦算了。

结果我们都知道。上党地区的领导不答应了,以太守冯亭为首的一帮上党领导层,坚决反对投降秦国。于是他们索性跑到了赵国的怀抱之中。

赵国再怎么说也是三晋之一,大家过去都是一家人,只是后来分开了而已。现在上党归附赵国,也算是顺理成章。

因此秦昭襄王就很愤怒,而赵孝成王笑得合不拢嘴,白白得了这么大一块地盘,何乐而不为呢?是我,我也愿意接受这块地盘。

长平之战就此爆发,此后赵括代替廉颇成为了主帅,而秦昭襄王这边也用白起为主将。大战开始以后,赵括主动出击,最终被白起包围。

[var1]

这个时候秦国军队临时切断了赵国的粮道,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40多万大军没有吃喝,你让他们能坚持多久呢?

但是切断粮道想要长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赵孝成王肯定会派人来支援。为此秦昭襄王征召秦国15岁以上的男人,让他们全部上战场阻断赵国的粮道。

这是倾国而出了,秦昭襄王是在跟赵孝成王对赌国运。如果失败了,那么秦国直接宣布灭亡,可是如果成功了,那么亡国的就是赵国!

所以说,不是赵孝成王不派人去救赵括,而是秦昭襄王阻拦救援的决心,彻底让赵孝成王屈服了。因此才会有40万大军都被坑杀的悲剧发生。

[var1]

三、赵孝成王也不敢倾巢而出。

这是一场灭国之战,不管是谁,此刻都已经看清楚了。赵孝成王当然会想着找人去救赵括,但是这个人不会是廉颇。

为什么?因为此前赵孝成王就是不太相信廉颇了,这才把他替换了下来,改由赵括去做主帅。现在赵括有了危难,你再厚着脸皮去请廉颇救赵括,你的脸皮是比城墙还厚吗?

就算大家都不计前嫌,廉颇也没有跟赵孝成王计较,他真的去了战场救援。那么他就真的可以救得下赵括吗?恐怕不行吧?

当时秦国已经倾巢而出,人数绝对不少,可我们在史料当中,看不到赵国倾巢而出的迹象。秦国15岁以上的男丁都上了战场,而赵国呢?并没有,赵孝成王还在犹豫到底派多少人去帮忙,这就是差距。

因此就算廉颇前往,如果人数带少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可人数带多了,那就有可能灭国了。毕竟其他各路诸侯国都盯着赵国呢!

秦昭襄王之所以敢倾巢而出,主要是因为秦国背后没有任何威胁了,他可以往东随便打。可是赵孝成王不行,他必须要留一部分人马防备其他五国包括匈奴。

别说赵国本来实力就比不上秦国,就算旗鼓相当的两个国家,如果在这种态势之上,还是秦国会取得必胜。

[var1]

总结:长平之战的关键,就在秦昭襄王阻断的这条粮道上。

都说长平之战是白起打赢的,这哥们一口灭了赵国45万大军,断了赵国争夺天下的念头。可是我认为长平之战的关键,不在正面战场上,而在于粮道。

秦国征服了巴蜀,而且疏通了河渠,所以他们运粮非常方便。而赵国运粮其实也挺方便,但是被秦昭襄王派人给堵住了。

这就需要很大的决心了,断人家粮草,那就是要人家的命。赵国必然会派人来支援,可惜秦昭襄王的决心显然比赵孝成王更大,所以这些救援都没能成功。

所以说,领导者的决心,往往就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赵孝成王比不上秦昭襄王,所以输掉了这场灭国之战,也是情有可原的。至于赵括和白起之间的较量,相对来说档次就低一点了,毕竟不在决策层。

参考资料:《史记》

更多文章

  • 项羽灭掉秦国以后,为何自己不称帝,反而去分封十八路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项羽在推翻秦国当中,立的功劳最大,但他始终是一个楚国的将军,它上面还有一个楚怀王,在攻打咸阳的时候,楚怀王和众诸侯有过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是王,但是却派项羽去救赵(因为楚怀王对项羽不满,不想项羽立功),最后是刘邦第一个攻入咸阳,按理来说,刘邦是新的王。但是结局不是这样的,项羽感到不满

  • 两千多年过去了,战国七雄的首都,都变成什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七国首都,战国七雄都在现在哪里,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首都

    哀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城笛。当年,是哪座城池的笛声穿过低矮的花墙,路过半城的柳色?当年,又在哪座城池中有人倚一支香雪,等到春色渐浓?[var1]战国七雄倾覆之后,见证它们兴衰存亡的首都又经历了什么洗礼?如今成了什么样子?燕国——蓟城燕国有着古老的贵族血液,继承着古远的传统,追随着祖先的仁德。他们

  • 隐藏在《山海经》里的长生之谜,第一第二已被先祖们考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山海经十大隐藏之谜,山海经中的长生之谜,山海经失传之谜

    古往今来似乎每一位帝王都对长生之术有近乎于痴迷的喜欢,但凡雄才大略之人都会翻阅古籍善本寻求飞升之道。像传说中的先祖黄帝是乘龙而起,一跃九霄。(马博主编,线装书局版《山海经》记载)[var1]始皇帝也不例外,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从而一合天下的始皇帝开始谋求长生,于是特命徐福出海访仙。据史学家考证,

  • 魏、赵、秦为何能成为战国早、中、晚期的强国?农业政策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之后农业特点,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经验,魏楚赵秦

    战国时期,风云激荡,局势莫测。随着诸侯国之间矛盾的加剧,兼并战争也不断升级,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则是综合国力。但是可以影响综合国力的因素有很多,在现在是如此,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也是如此,所以在当时的众多诸侯国中,我们无法从中找出一个从头到尾一直强大的诸侯国。纵观战国七雄各自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

  • 魏无忌窃符救赵后,为何还敢回到魏国?带领五国联军击败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大将樊无忌,魏无忌盗符救赵,秦国魏国

    这里面魏无忌和赵胜,都是王族,魏无忌的父亲是魏昭王,而赵胜的父亲则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魏无忌这一生可以说相当精彩,和其他几个公子不同的是,魏无忌同时在赵国和魏国都享有盛名。可以说不管在母国魏国,还是在赵国,魏无忌都是说得上话的人。他也曾经挽救过两国的命运,但正因为一直游离于两家之间,所以同时不被两

  • 十二生肖之有龙吗?上古大墓出土《山海经》异兽,专家:不科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山海经异兽,十二生肖的上古神兽,12生肖传奇十大神兽

    在尧舜禹时代,相传尧帝征召民间异人豢龙氏作为宫廷内的御龙一族,饲养真龙。御龙一族族长本名董父,因所处的环境真龙遍野,族人都擅长饲养龙,因而得以赐姓——豢龙氏。[var1]02年初春,绿松石龙在“豢龙氏”骸骨旁被考古队在二里头发掘,此龙身长10余米由二千余绿松石薄片拼接而成。拼接完的龙如上图所示,七窍

  • 祖先们的智慧成果,上古时代真实存在过的《山海经》奇珍异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山海经一共有多少只奇珍异兽,山海经中与现实对应的奇珍异兽,山海经128只异兽

    獙獙,会飞的狐族妖兽之一,但和野山鸡一样,因肉翅短小且薄如蝉翼,贴地翱翔还行,一飞冲天就算了。除此外,獙獙也是凶兽之一,传说他和女魃一样,所到之处土地干涸,寸草不生。[var1]鸰,绿喙五彩野山鸡,传说吃了它的肉,睡觉不会被噩梦惊扰,且食之有驱邪避鬼之能。于是,和野山鸡命运相似,鸰也免不了被人豢养,

  •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并不是骂女人,大家别再错怪孔子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说天下唯有女人小人难养也,孔子评价小人,孔子说如何与小人相处

    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很多人都忽略了它下面的那一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后面这句话其实就是对“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的解释。翻译成白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与之亲近的话,就欢呼雀跃,不能自已;与之疏远的话,怅然所失,心有所怨。所以“难养”中的“养”应该是“相处”的意思,这句话说的是两种不好相处的人。

  • 他是魏国将军,不害怕张飞、关羽等猛将,却唯独害怕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野史和正史张飞和赵云谁厉害,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关羽死后张飞痛哭

    [var1]我想应该会有不少人在脑海中立马想起关羽这个人吧,他这个人不仅在实力上非常的强悍,而且在个人的品德上面也非常好,他不仅对自己的兄弟特别仗义,更是对自己跟随的人也都非常的忠诚,所以说你们能想起他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并不是他哦,而是别人,在三国时期,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将

  • 古代战斗力最高的3个兵团,岳家军垫底,战国2个兵团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最强的兵团排名,北宋的抗辽大英雄岳家军,正史中岳家军最强战将

    [var1]第一:李牧兵团李牧生于今天的河北隆尧县,战国时期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也是当时六个国家里面最厉害的一位降级,赵国当时风雨飘摇,是李牧一直苦苦支撑着赵国,世人是这样评价李牧的,“李牧死,赵国亡”,足以见得李牧的实力。当年李牧打匈奴的时候,对待士兵都很好,李牧定了一条规矩,就是让手下的士兵在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