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烛之武是春秋早期的外交家?他是如何说服秦国,使秦晋之好破裂的

烛之武是春秋早期的外交家?他是如何说服秦国,使秦晋之好破裂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81 更新时间:2024/1/14 17:44:13

其实烛之武所帮助的郑伯是一个不仁不义的君主,他过去跟晋国之间交好,与此同时又跑去跟楚国交好。可是晋国和楚国之间是有矛盾的,双方打架的时候,郑伯带兵帮助了楚国。

结果楚国战败的时候,郑伯立刻又调转马头向晋国邀宠,实在是太可耻了。为此晋文公实在是不想再让这种无耻之徒继续留在世上,便联合秦国发动了这场讨伐郑伯的战争。

[var1]

01烛之武在郑国显然是不受重用的。

佚之狐告诉郑伯,现在只有让烛之武去劝说秦伯,他们郑国才有机会。于是郑伯就厚着脸皮,跑去找烛之武了。

烛之武见是郑伯来了,立刻表示,自己年轻的时候,尚且没有得到过重用,现在岁数大了哪里还有这么大的本事呢?

郑伯立刻意识到了烛之武心里有气,连忙向烛之武道歉,说自己过去那是瞎了眼,没发现烛之武这么一位有才华的人在国内。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退秦师》

可是郑伯并没有完全以一种谦卑的态度来对待烛之武,他紧接着告诉烛之武,如果郑国灭了,对烛之武也没有任何好处。

其实这话就是威胁的话了,郑国灭了,对烛之武来说的确没有任何好处,可是也没有任何坏处啊,难道烛之武就非要为这么一个不仁不义的君主卖命吗?

其实我觉得这里郑伯所说的话,是带有威胁性的,如果郑国灭了,那么烛之武乃至他全家都不会有好下场,记载在史料里比较隐晦,政治家丑陋的嘴脸,怎么可能写得那么明白呢?

烛之武被这么一威吓,只好乖乖收拾东西,在夜里从城墙上用一根绳子吊到城底下,跑去见了秦伯。

[var1]

02烛之武用四段言论,说服了秦伯。

秦伯一直都是跟着晋文公后面混饭吃的,属于晋国的小弟,不过对晋文公当年是有恩情的。秦国和晋国的关系,为此一直都很好。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当年晋文公攻打楚国的时候,秦国也是出力的,所以这次秦伯前来讨伐郑国,那也是师出有名。并且晋文公答应过秦伯,等到打下来郑国,就一起瓜分郑国。

[var1]

烛之武这一趟游说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不过烛之武既然敢来,就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他向秦伯提出了四条不可反驳的论据。

第一,这场战争对秦国没有任何好处。郑国和秦国之间,被晋国的领土给隔断了。郑国灭亡以后,就算晋文公把郑国全都送给秦伯,秦伯也鞭长莫及,最终还是便宜了晋国。第二,郑国如果存在的话,可以成为秦国在东方的盟友。郑国灭了,只会让晋国更加强大,而相对来说秦国就更加弱小了。郑国不灭,完全可以在东方款待秦国的使者,为他们提供路上的必需品,对秦国没有任何坏处。第三,挑拨晋国和秦国之间的关系。当年秦伯对晋惠公是有恩情的,为此晋惠公曾经答应把焦、瑕这两块土地给秦国。可是晋惠公早上刚回到晋国,晚上就筑好城墙防备秦国。这种背信弃义的国家,怎么能够信任呢?第四,进一步夸大秦国和晋国之间的矛盾。晋国已经把郑国纳为囊中之物了,这是他们东边的疆界,可是他难道不想在西边拓宽疆界吗?到时候侵扰的必然就是秦国了。这一系列的四条理由,说得秦伯是连连点头。秦伯觉得的确不能太给晋国面子,等到晋国做大了肯定是要来对付秦国的,为此他与郑国便签订了盟约,甚至派遣手下人帮助郑国防守晋国的进攻。

[var1]

03晋文公不亏是当世霸主,气度仁义是不简单的。

烛之武就算再能说,他也没有说动主角,因为这场战役的主角并不是秦伯,而是晋文公。单靠晋文公一家之力,还是可以灭掉郑国的。

那么岂不是说烛之武这一趟是白去了?当然不是这样,烛之武之所以去找秦伯,其实就是摸准了晋文公的心态。

晋文公是怎么登基的呢?他是依靠秦穆公的相助,才有了实力回到晋国,杀掉自己那个不争气的侄儿晋怀公,夺取了位。

所以晋文公对秦国是非常尊重的,虽然秦国是小弟,但是是一个必须要正视的小弟。为此烛之武认为晋文公肯定是要给秦伯面子的。

[var1]

晋国这边得知秦国与郑国结盟以后,手下人立刻向晋文公申请,希望攻打秦国留在这里的军队,晋文公却表示了拒绝。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晋文公的理由很充分,他认为秦国当年如果没有支持他回到晋国夺取王位,那么就没有今天的晋文公。

过去借助人家的力量,现在又要去攻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表现。攻打了秦国,等于就是断绝了与秦国同盟国的关系,这是不明智的表现。以整齐划一的军队去攻打军容不整的军队,这是不勇武的表现。

为此晋文公下令,金国也要撤退,放弃攻打郑国。烛之武通过说服秦国,从而逼退了晋国大军,可见他的才智。

[var1]

总结:烛之武看透人心的能力,实在是太强。

所谓霸主,其实都有一种不实在好面子的心态,晋文公显然就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的人。他能够成就霸业,一来是因为有贤臣辅佐,二来是因为晋国强大,三来是因为他本身其实非常好面子。

好面子就只能成为霸主,不能成为天下之主,这是注定的。烛之武便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认定了晋文公肯定会给秦国这个面子。

其实晋文公的军队强大,完全可以击败秦国大军,却因为秦国军容不整,没有做好准备,所以就不攻打对方,这世上还有这种道理吗?

后世项羽也有这么一个病,他自认为自己是楚霸王,所以就把天下给分封了,自己回去做一方霸主,却不愿意成为帝王。最终楚霸王乌江自刎,丢了天下不说,连自己的楚国都被人家给灭了。

参考资料:《烛之武退秦师》

更多文章

  • 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负主要责任吗?赵王救援不力,秦王倾国而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括长平战败原因,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长平之败的责任全都在赵括身上吗

    青壮年的男人几乎都在这一战中战死,以至于赵国只能派十来岁的孩子防守邯郸。因为这一战的失败,使得赵国彻底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机会。那么是什么导致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呢?赵括带着45万大军被围困的时候,赵孝成王和其他五国为何没有出手援助呢?[var1]一、五国不助赵,各有各的原因。秦昭襄王时期,白起作为

  • 项羽灭掉秦国以后,为何自己不称帝,反而去分封十八路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项羽在推翻秦国当中,立的功劳最大,但他始终是一个楚国的将军,它上面还有一个楚怀王,在攻打咸阳的时候,楚怀王和众诸侯有过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是王,但是却派项羽去救赵(因为楚怀王对项羽不满,不想项羽立功),最后是刘邦第一个攻入咸阳,按理来说,刘邦是新的王。但是结局不是这样的,项羽感到不满

  • 两千多年过去了,战国七雄的首都,都变成什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七国首都,战国七雄都在现在哪里,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首都

    哀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城笛。当年,是哪座城池的笛声穿过低矮的花墙,路过半城的柳色?当年,又在哪座城池中有人倚一支香雪,等到春色渐浓?[var1]战国七雄倾覆之后,见证它们兴衰存亡的首都又经历了什么洗礼?如今成了什么样子?燕国——蓟城燕国有着古老的贵族血液,继承着古远的传统,追随着祖先的仁德。他们

  • 隐藏在《山海经》里的长生之谜,第一第二已被先祖们考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山海经十大隐藏之谜,山海经中的长生之谜,山海经失传之谜

    古往今来似乎每一位帝王都对长生之术有近乎于痴迷的喜欢,但凡雄才大略之人都会翻阅古籍善本寻求飞升之道。像传说中的先祖黄帝是乘龙而起,一跃九霄。(马博主编,线装书局版《山海经》记载)[var1]始皇帝也不例外,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从而一合天下的始皇帝开始谋求长生,于是特命徐福出海访仙。据史学家考证,

  • 魏、赵、秦为何能成为战国早、中、晚期的强国?农业政策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之后农业特点,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经验,魏楚赵秦

    战国时期,风云激荡,局势莫测。随着诸侯国之间矛盾的加剧,兼并战争也不断升级,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则是综合国力。但是可以影响综合国力的因素有很多,在现在是如此,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也是如此,所以在当时的众多诸侯国中,我们无法从中找出一个从头到尾一直强大的诸侯国。纵观战国七雄各自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

  • 魏无忌窃符救赵后,为何还敢回到魏国?带领五国联军击败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大将樊无忌,魏无忌盗符救赵,秦国魏国

    这里面魏无忌和赵胜,都是王族,魏无忌的父亲是魏昭王,而赵胜的父亲则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魏无忌这一生可以说相当精彩,和其他几个公子不同的是,魏无忌同时在赵国和魏国都享有盛名。可以说不管在母国魏国,还是在赵国,魏无忌都是说得上话的人。他也曾经挽救过两国的命运,但正因为一直游离于两家之间,所以同时不被两

  • 十二生肖之有龙吗?上古大墓出土《山海经》异兽,专家:不科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山海经异兽,十二生肖的上古神兽,12生肖传奇十大神兽

    在尧舜禹时代,相传尧帝征召民间异人豢龙氏作为宫廷内的御龙一族,饲养真龙。御龙一族族长本名董父,因所处的环境真龙遍野,族人都擅长饲养龙,因而得以赐姓——豢龙氏。[var1]02年初春,绿松石龙在“豢龙氏”骸骨旁被考古队在二里头发掘,此龙身长10余米由二千余绿松石薄片拼接而成。拼接完的龙如上图所示,七窍

  • 祖先们的智慧成果,上古时代真实存在过的《山海经》奇珍异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山海经一共有多少只奇珍异兽,山海经中与现实对应的奇珍异兽,山海经128只异兽

    獙獙,会飞的狐族妖兽之一,但和野山鸡一样,因肉翅短小且薄如蝉翼,贴地翱翔还行,一飞冲天就算了。除此外,獙獙也是凶兽之一,传说他和女魃一样,所到之处土地干涸,寸草不生。[var1]鸰,绿喙五彩野山鸡,传说吃了它的肉,睡觉不会被噩梦惊扰,且食之有驱邪避鬼之能。于是,和野山鸡命运相似,鸰也免不了被人豢养,

  •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并不是骂女人,大家别再错怪孔子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说天下唯有女人小人难养也,孔子评价小人,孔子说如何与小人相处

    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很多人都忽略了它下面的那一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后面这句话其实就是对“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的解释。翻译成白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与之亲近的话,就欢呼雀跃,不能自已;与之疏远的话,怅然所失,心有所怨。所以“难养”中的“养”应该是“相处”的意思,这句话说的是两种不好相处的人。

  • 他是魏国将军,不害怕张飞、关羽等猛将,却唯独害怕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野史和正史张飞和赵云谁厉害,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关羽死后张飞痛哭

    [var1]我想应该会有不少人在脑海中立马想起关羽这个人吧,他这个人不仅在实力上非常的强悍,而且在个人的品德上面也非常好,他不仅对自己的兄弟特别仗义,更是对自己跟随的人也都非常的忠诚,所以说你们能想起他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并不是他哦,而是别人,在三国时期,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