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很多人都忽略了它下面的那一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后面这句话其实就是对“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的解释。翻译成白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与之亲近的话,就欢呼雀跃,不能自已;与之疏远的话,怅然所失,心有所怨。所以“难养”中的“养”应该是“相处”的意思,这句话说的是两种不好相处的人。一种是小人,另一种是女子。
[var1]
《论语》中多次出现小人这个词,与君子相对立,是孔子深恶痛绝的那种人。那么“女子”跟孔子又有什么仇什么怨呢,为啥他要把女子跟小人相提并论?很多人认为那是因为孔子所处封建社会,对女性有性别上的歧视,觉得她们在地位上跟小人一样低下。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三从四德是法家的思想,源于韩非子所说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是天经地义”,三纲三从是汉代的儒家受韩非子的启示提出的。在孔子所处的年代,这些束缚女性的礼教还并不存在。而对女性贞洁的要求到了宋代才最为明显,贞妇烈女也是那个时代最多的。当然孔子所处的时代,女性肯定是处于弱势,因为她们必须依附男人生存。但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女性并没有像后来一样受到歧视。况且孔子喜爱的经典《诗经》中,有大量歌颂女性的诗句,这可以从侧面发映出孔子对女性的态度。
[var1]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呢?我认为他所说的女子和小人跟我们如今所理解的都存在一定偏差。其实在《论语》中小人的解释就不止一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中小人指的是舍本逐末的人,“小人哉樊须也”中的小人指的是没有志向的人。
[var1]
而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中”,小人指的应该是那些心智不成熟喜欢从心理上依靠别人的人。正好这也跟《周易》中君子的概念相对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好那个时代的女子也是要依靠男人才能生存,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孔子这句批判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当然他还是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没能看清女子依附男人的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