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梁山好汉能大吃牛肉要还感谢宋徽宗:林冲那把宝刀,可以换三十二点五吨牛肉

梁山好汉能大吃牛肉要还感谢宋徽宗:林冲那把宝刀,可以换三十二点五吨牛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980 更新时间:2024/1/24 1:02:31

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道理,因为在古代禁止私自屠宰耕牛,真是写进律条的。但是上有律条,下有办法,且不说其他朝代如何,我们细看宋朝史料就会知道,梁山好汉吃牛肉根本就不犯法:宋朝有一个奇葩规定,让牛肉变得物美价廉,正好让收入不高的江湖人物大快朵颐。

读者诸君可能想象不到:宋朝的牛肉是限价的,有些牛肉,每斤不得超过二十文铜钱,按照这个限价计算,林冲那把宝刀,能换五万斤牛肉(一贯钱按规定是一千文,能买五十宋斤牛肉)——宋朝一斤折合现在六百八十克到六百二十克,取中按六百五十克计算,一千贯钱能买三十二点五吨牛肉!

宋朝禁止屠宰耕牛是事实,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大嚼牛肉,也是事实,这就叫法不责众。

《宋会要辑稿·第一百五十四章·食货一》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大中祥符九年八月,内廷太监从洛阳传旨后返回汴梁,沿途所见“鬻牛肉者甚众”,宋真宗赵恒就下了一道诏书:“薮牧之畜,农耕所资,盗杀之禁素严杀,阜蕃之期是望。或罹宰割,深可悯伤!自今屠耕牛及盗杀牛罪不至死者,并系狱以闻,当从重杖。”

赵恒的诏书刚颁布一年就执行不下去了,江南提点刑狱(跟大宋提刑官宋慈是同行)范应辰、知杭州府薛颜、越州杨侃(曾任江州监税、提举开封府诸县镇事)先后上书:“江浙之间,犯禁者众,悉以上闻,即刑狱淹系。”

这三个地方官的上书并不是表功,而是在向皇帝施压,那意思就是谁杀牛就抓谁,监狱就要爆棚了,宋真宗无奈“遂罢此诏,止如旧敕施行”

赵恒所说的“旧敕”指的是大中祥符七年五月四日的诏书:“两浙诸州有屠牛充膳,自非通议烹宰,其因缘买者,悉不问罪。”

赵恒之所以会下这样的诏书,是因为当时的司勋员外郎孔宗闵采取了江南提点刑狱范应辰同样的办法(范、薛、颜等人可能是跟他学的)反对处罚吃牛者:“浙民以牛肉为上味,不逞之辈竞于屠杀,事发即逮捕滋广,请释不问罪。”

赵恒把孔宗闵的意见转发给两浙转运使陈佐,陈尧佐举双手赞成,于是江浙地区的牛肉就可以公开售卖了。这里顺便提一句,我们学过的《卖油翁》里,那个擅长射箭的陈尧咨,就是陈尧佐的亲弟弟。

宋朝的皇帝打仗不行,制定奇葩律条可是一个顶俩,北宋真宗赵恒在大中祥符九年八月四日下诏禁止京城杀鸡,南宋孝宗赵昚淳熙三年五月八日也下了一道诏书,连田鸡也不许捕捉了。

宋真宗禁止牛肉交易无果而终,到了宋徽宗赵佶上任,君昏臣奸之下,老牛可就倒了霉,牛肉限价每斤二十文,就是大观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开始的。这件事跟赵恒的“吃牛不问罪诏”一样,均记载于《宋会要辑稿·第二百二十五章·刑法二》,为了读者诸君阅读方便,半壶老酒下文将其译成现代汉语。

宋徽宗赵佶这辈子,除了写字画画搞园林建设,还比较喜欢改年号,他在位期间用了六个年号,依次是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宣和年间起事的梁山好汉,就是大观年间“牛肉限价诏”的受益者。

宋徽宗驾前,不但有六大奸臣,还有更多的庸臣蠢臣,他们看见老百姓都很喜欢吃牛肉,私屠滥宰屡禁不止,就向赵佶建议限价,其目的是让杀牛者无利可图。

建议限价的大臣算了一笔账:一头牛售价在五贯到七贯(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钱,一头牛能出二三百斤肉,一斤牛肉当前市价一百钱,也就是说,杀一头牛能卖二三十贯钱,这是三四倍的利润。

有三四倍的利润,绝大多数商人都会铤而走险,他们逃避处罚的办法,就是“称作病牛倒死”,满大街都是卖“死牛肉”的(肉积几案,罗列市肆)。

只要杀的时候不被官差看见,咋卖都没事,一贯钱能买十斤,价格也不算贵,比吃羊肉便宜多了:吴中羊价绝高,肉一斤,为钱九百。

宋江请李逵吃饭,没有牛肉只好买羊肉,不是羊肉做得不好吃,而是李逵那样的穷人,被羊肉的高价吓怕了——他一年也吃不到几次羊肉。

为了限制牛肉交易,赵佶和他的“能臣”颁布了限价令:“下有司立法,凡倒死牛肉每斤价直不得过二十文。如辄敢增添者,约定刑名,其买卖人并同罪,许人告捉。”

此令一出,饕餮笑逐颜开,屠夫们也满心欢喜:朝中那帮大佬,根本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头牛何止能出二三百斤肉?除了精肉,头蹄下水骨头牛皮牛筋不是钱?谁说二十文一斤我们就没赚头?

结果限价令不但没有遏制耕牛屠宰,还让买卖双方都欢欣鼓舞:屠户有了卖牛肉的法理依据,食客也不用再为钱袋发愁。

于是我们在《水浒传》中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吴用只拿出一两银子(大约能兑换一千到两千文钱),就买到了三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一桶村醪、一瓮好酒,这样算起来,店家“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也相似好肥肉”,向官府报备的时候,肯定也是“病牛倒死”,卖的时候也是二十文一斤,并没有违背限价令。

《水浒传》中的描述是符合宋朝实际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和郓城县押司宋江的酒桌上,是没有牛肉的,只有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和阮氏三雄那样没有灰色收入的人,才把吃牛肉当成一件快事。

大相国寺“菜头”鲁智深请众泼皮吃饭,杀了一口猪一只羊,牛肉却一斤都没买,就是因为“死牛肉”用来待客不礼貌。

林冲落难之后才开始吃牛肉,宋江刺配江州也是食不厌精,这就是宋朝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看梁山好汉大块吃牛肉,也不必想得太多,其中的原因实在是太简单了——便宜!

便宜的牛肉成为梁山好汉的常吃之物,他们似乎应该感谢赵佶和蔡京高俅那样的昏君奸臣,这就跟笔者在呼和浩特居家期间(现在也不许出门),总有一些人“为了大家的安全”,“建议”不要购买米面粮油蔬菜水果一样。这种“何不食肉糜”的“好意”,就是未经他人苦,只会劝人善,应该赏他们三千六百个大耳光。

宋朝史料和梁山好汉的饮食说完了,题外的话不多说,那些总以为梁山好汉吃牛肉是跟朝廷对着干的文人不知想过没有:二十文一斤的牛肉,和八九百文一斤的羊肉,老百姓会选择哪个?

更多文章

  • 修城墙不结实怎么办?朱元璋:给每块砖上刻名,造就世界最牛质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建城墙图片,朱元璋造城墙刻名字,朱元璋修城墙的目的和作用

    在中国的历史上是诞生了几百位皇帝,有一些皇帝是出了名的狠,也就手我们常说的铁腕皇帝,比如说雍正,朱元璋等皇帝。而这些皇帝的严格也是收到了成效,比如说在朱元璋统治的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很快,社会也是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朱元璋的这种狠,其实和朱元璋的经历有关。大家知道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从小就给地主放

  • 靖康之耻:耻辱到哪种程度?皇帝被逼行“牵羊礼”,皇后羞愤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靖康三耻,宋徽宗宋钦宗牵羊视频,靖康耻中的韦贤妃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国学大师,研究红楼梦最权威的学者周汝昌,曾经在讲水浒传的时候,就表达了一个观点,他说水浒传中的造反者,反的其实是贪官污吏,而不是皇帝。说到那个时候的皇帝,就是牵扯到靖康之耻的宋徽宗。靖康之耻指的是两个皇帝被俘到了金国之后,所受的那些屈辱,这两个皇帝除了宋徽宗,还有他的儿子宋钦宗。搞艺术的人,更多

  • 郑和七次下西洋,不是为了找长生不老药,而是为了这种海洋生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和下西洋的真实原因,郑和七次下西洋时间及影响,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信息

    这要从远古时期说起,传说猿猴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但是地质不稳定,地理产生变化,猿猴分成了两大部分,一部分生存在陆地上,一部分生存在水里慢慢变成了鱼类,这期间两种生物一直和平共存,航海业的兴盛使人类的文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郑和出场了,明朝时期,由于战争原因他成了一个太监,进了朱棣的府中,跟随燕王左右,

  • 道衍帮朱棣造反成功后,为何又回去当了和尚?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道衍与朱棣,朱棣第一次见道衍和尚,道衍与朱棣的关系怎么样

    道衍14岁出家当和尚,不过之后多年都没有任何建树,直到有一次他出游遇见了一位道士袁珙,他给道衍算了一命,然后说”你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如果是平常人,听到这些话估计要跳起来打他,没想到,道衍听后却非常高兴,奇人果然是奇人。马皇后去世后,朱元

  • 这个锦衣卫坐到三公三孤,当庭打死大臣,扳倒首辅,最后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锦衣卫首辅是什么人,锦衣卫指挥使首辅,被文官打死的锦衣卫

    陆炳是个官二代,后来袭受了父亲陆松的爵位。而且他的母亲又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乳母,从小就能够和母亲一起出入宫中,跟嘉靖皇帝是很好的玩伴。后来嘉靖皇帝到南方巡视,半夜里行宫起火,陆炳背着嘉靖从火堆里脱离危险。于是嘉靖对陆炳极为宠信。很多大臣们都容易在得到皇帝的宠信之后飞扬跋扈起来,但是陆炳却偏偏不这样。

  • 魏忠贤集团毁灭的真正原因?不仅是崇祯,更是他得罪过的这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1621年,一个改变大明朝历史的年份,明熹宗这年到了年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选后,从河南开封出发,一个叫张嫣的十五岁女孩就这样被送进了宫里,很快因为出众的美貌“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被选为皇后,而当时无比强大的魏忠贤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他最终就被这个女人毁了。张嫣独立且刚毅的性格

  • 马未都:司马光砸缸假的,宋朝没大缸!学者:这个成语也是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未都司马光辩论,马未都司马光砸缸故事是假的,马未都点评司马光砸缸

    故事就是这样,我们从小就听,也没有人怀疑过这件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在一次节目录制过程中,马未都讲到,这个故事其实是假的,因为在如今全国的文物系统中,我们没有发现一个宋朝时期的大缸——能淹人的大缸口径应在一米左右。马未都说,我们有证据表明,宋朝的人是没有能力烧出这么大的缸的,这个技术一直到宋朝之后才被完

  •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登上帝位,那他是如何对待年仅24岁的嫂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匡胤死时赵光义不在身边,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做了什么,赵匡胤的死和赵光义有关系吗

    宋家在当时算是名闻望族,宋氏的母亲为义宁公主,因而宋氏从小就经常出入宫廷,赵匡胤成立宋朝后,宋氏的父亲被任命为华州节度使,16岁时宋氏随母亲前往皇宫给赵匡胤贺长春节,因而进入到赵匡胤的眼里,第二年,宋氏便应召进入皇宫,当上了赵匡胤的第三任妻子,也成为了赵匡胤的第三位皇后,当时她才17岁,与赵匡胤相差

  • 这名明朝官员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大清,最后却在康熙十年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灭亡史里,出了很多可歌可泣之人,当然也有不少专门祸害明朝的人。而这里面也有的是两者兼顾,比如说杨嗣昌,他由于政见不和直接迫害逼死了卢象升,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视他为了挽救明朝而付出的那么多努力,甚至最后以身殉国的悲壮。还有如吴三桂,虽然他引清兵入关,虽然他杀了永历帝,但也不能抹杀他抗击清军拒敌于

  • 常遇春一生南征北战,身体很好,为何朱元璋登基后不久暴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常遇春从小就是一个崇尚武艺的人,在别人都在读书的时候,他开始练习武艺,因而在长大后,常遇春已经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常遇春练武的目的不为其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够一个好前程罢了,之后常遇春为了生计加入了土匪集团,不过没多久的时间他就跑了出来,因为他觉得,跟着这群人很是没有前途,就这样,常遇春来到了朱元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