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成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个人的成功阶段,这是他亲力亲为的结果。二是秦国统一六国的阶段,这是他依法治国的延续。
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制定了一套规则,只要大家按照这套规则行事,那就必成大业。
商鞅与秦孝公变法的目的就是使秦国东出函谷关、统一天下,但他们两个并不是狂热分子,也没有愚蠢到让自己去实现统一天下的目的。
[var1]
当时的秦国是战国七雄里面最弱小的一个, 如果秦孝公想统一天下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商鞅的智慧之处就在这里,他要实现的是百年大计。
一个伟大的目标能够让人奋不顾身
商鞅并不是秦国人,他在秦国朝野没有任何根基,而他的变法却几乎得罪了所有的贵族,每时每刻都有一大群人在等着机会弄伤他。
在他实施变法的20多年时间里,脑袋是一直挂在裤腰带上的。
[var1]
按照他的想法,地方强弱的关键就两个因素:一个是农业,另一个是战争。农业是地方发展的基础,而战争是对外扩张的必要手段,没有谁愿意把自己的地盘拱手让人。
他在秦国的所有变法,主要就是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展开的。
为了让更多的人去种地,他不择手段
我们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那个年代恰恰就是没什么科技的,种地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靠人、靠蛮力。
[var1]
可种地辛苦呀,那时候又不像现在有那么优良的种子,辛辛苦苦一年除去税收大多数人家剩下的粮食根本就吃不饱饭。
那个年代又没有什么铁器,现在农村常用的锄头、砍刀等农具都是非常缺乏的,在农具不足的情况下要开荒种地,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但凡能够在其他地方混饭吃的人,都不会去选择种地的,种地的人少了那粮食产量自然就少了,没有足够的存粮,是无法支撑大量军队的。
商鞅为了解决种地的问题,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他把土地重新进行了分配,按照他的这个分配原则,不仅是普通老百姓能够得到土地,就算是奴隶同样可以分到土地。
[var1]
快意恩仇:打土豪分土地
可土地资源有限啊,并且都是在那些王公贵族或者是重臣手里面。
他这么一搞,老百姓是开心了,那些有大片大片土地的贵族们不乐意了。
不仅是秦国人可以分到土地,其他地方的人你只要愿意到秦国来种地,都可以分到一些地盘让你自己去开荒,只要你认可秦国的法律,和大家一样向官府缴税和服徭役就行,你在秦国能够享受的待遇也是和其他人一样的。
这个办法让秦国从其他地方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过来,那些没有自己土地的流民,他们不愿意依附地主生存,只有到了秦国他们才能真正开始自己的生活,收成好的年份他们甚至可以攒下粮食,这个诱惑力太大了。
为了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商鞅是煞费苦心
首先,他从官府的角度保证农民能够安居乐业,于是他统一税收标准,只要是在秦国的领土范围以内,种地都按这个标准来收税。
[var1]
多少地交多少税老百姓心里是有数的,他们会更加尽心地打理自己的田地,而不是像给地主家种地一样混日子,因为多收的每一颗粮食都是他们自己的。
这个时候,秦国的封地已经很少了,并且封地主也没有自治权,他们只能收取少量的税收。
其次,商鞅给官府施加压力,凡事都要今日事今日毕,他让那些当官的一天没有时间去老百姓家里转悠,减少官府对百姓生活的干涉。
第三,对于那些不想种地的人他也有办法对付,他不许允许别人雇佣佣人,那些想靠给别人打零工混生活的人已经没地方混饭吃了。
[var1]
那些有钱人家的长工他们要到官府去登记造册,每年要去服徭役,服徭役期间粮食是从官府领的,如果官府发粮的这个手册上没有你的信息,那他们就要找你去衙门喝杯茶了。
让这些有钱人家的长工去服徭役是为了减少农民服徭役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打理庄稼。
第四,收人头税,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喜欢收门客,现在官府开始收人头税了,一个门客每年需要向官府缴纳一定的税,于是那些喜欢收门客的人也不可能收太多的门客了。
因为现在收门客,你不但要负担他们的生活费,而且额外还要给他们交一笔税,有些门客可能是从来都派不上用场的,不划算呀。
[var1]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商鞅重农抑商的策略,这也是一种束手无措之举,他只能以提高税收的方式来让大部分人放弃从商的这种想法,但凡做点小本生意就能够养家糊口,谁还愿意去种地呢。
总之一句话:你不种地那么你就等着挨饿,但凡你能想到的换饭吃的路子他都给你堵得伤伤的,除非你有能力当官。
奖励军功,让百姓乐于上战场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想要出人头地,想要立功受爵,除了当官那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到战场上去。
这个普通人不仅仅指普通老百姓,还包括那些王公贵族的子弟。
在商鞅变法之前那些王公贵族的子弟根本不屑于上战场,就算真的上了战场那也只是去镀镀金而已,好为以后自己的仕途增光添彩。
[var1]
可现在不行了,那些王公贵族的子弟不能继承他们父亲的爵位了,他们父亲在位的时候还可以用他们父亲的高工资吃香的喝辣的,如果他们的父亲离去了,那么他们就没有收入了。
战场上能够立功,这就提高了普通士兵的积极性啊,所以打仗的可是杠杠的。
战场立功,名利双收
虽然商鞅的军功等级制注定了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够得到高官厚禄,但他对普通士兵的吸引力依然很强大。
只要你达到一定的条件,那么就可以给你晋升爵位,这不仅仅是一个名誉问题,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的,只要你有了爵位,那么每年你们家就可以从官府领到一定的粮食,可以得到一定的土地,爵位越高得到的也就越多,这就相当于吃皇粮了。
[var1]
关键是这些条件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那种,一场战役下来,很多人会伤于战场,但是很多士兵也会因此而立功受爵。
夯实基础,为以后的一统六国打下坚实根基
秦孝公在位的20几年秦国的根基已经扎的非常深了,但他们对外扩张确是非常谨慎,我们可以看到他扩张的次数并不多,却每次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var1]
商鞅伤后,他建立的法制社会得到了秦国各代君主的认可,所以秦国在各个时期才会吸纳那么多大才过来。
到了秦昭王后期,这种依法治国的机制其实就有所动摇了,到了秦始皇时代,法治又变家庭治了。
所以打败秦国的不是其他地方,而是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