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皇帝丧失军权的始末

元朝皇帝丧失军权的始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807 更新时间:2024/2/10 3:07:33

元朝以武力立国,非常注意军权的掌握。元朝首创了行省制度,比较好的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那么,坐拥百万兵力的元朝皇帝又是如何一步步丧失军权的呢?且听小边细细道来。

元朝总兵力约120万。蒙古军才20多万。剩余的都是汉人、汉化的契丹人、女真人。这种悬殊的比例让蒙古人感到不安。于是,四等人制应运而生。从高到低依次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金国境内的汉人、汉化的女真人、契丹人。)、南人(南宋投降的汉人)。这种歧视汉人的民族政策为元朝丧失军权埋下了伏笔。

一 元朝中央军的组成

我们首先聊一下元代的中央军,中央军包括怯薛军和侍卫亲军。中央军总人数在21万和31万人之间。中央军兵力约占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呈现居重驭轻之势。

1元朝怯薛军

元朝怯薛军主要负责皇帝的宿卫,由皇帝亲自统领,人数一般维持在1万人左右。怯薛军待遇优渥、装备精良。元朝初期的怯薛军战力强悍,种族成分多元。

但是到了元成宗以后,汉人、南人(南宋投降士兵)被排挤出去。此后的怯薛军逐渐被蒙古勋贵子弟把持,元朝中后期,蒙古贵族奢靡之风盛行,日益腐化堕落。由功勋子弟组成的怯薛军也不复当日雄风。公元1364年,元朝地方军将领孛罗帖木儿发动叛乱,轻松攻克元大都,挟持元顺帝,羸弱不堪的怯薛军随之被解散。

2元朝侍卫亲军

元朝侍卫亲军除了要护卫京畿之外,战时还要外出征战,平定叛乱。侍卫亲军装备精良,战力强悍,是元军的主力军,其人数一般维持在20万到30万之间,由枢密院统领。元朝侍卫亲军成分多元,有三分之二是汉人。

但是,元朝实行了四等人制度。这种歧视汉人的政策,使得侍卫亲军里的汉军丧失了积极性,战斗力逐年下降。而侍卫亲军里的蒙古人、色目人因为沾染了元朝贵族的奢靡之风而不堪一战。

元朝中后期的侍卫亲军很少对外征战,只是参与过几次宫廷政变,战斗力逐渐下降到了战五渣的水平。公元1352年,也先帖木儿率领30万中央军(侍卫亲军)围剿红巾军,却因为畏惧红巾军而不战自溃。号称中央军王牌军的阿速卫军也在此战中损失殆尽。也先帖木儿逃到开封时,仅收拢1万余中央军。至此,元朝中央军已经丧失了对地方军的绝对优势。

二 元朝地方军的组成

接下来,我们聊聊元朝的地方军。元朝地方军主要是镇戍军和元末地主武装,以及元朝蒙古和西北各游牧部落的兵力。(此外还有边疆地区的女直军、吐蕃军、高丽军等地方军,它们主要负责本地治安,本文不过多分析。)

1元朝镇戍军

镇戍军主要由探马赤军和汉军以及新附汉军组成。探马赤军由蒙古人、色目人组成。它以骑兵为主,主要镇戍北方地区。汉军和新附汉军主要由金国境内的汉人、汉化的金人、汉化的契丹人以及南宋降卒组成。以步兵、水军为主。主要镇戍江淮和江南地区。

到了元朝末期,探马赤军也沾染了奢靡之风,军备废弛,战斗力逐渐下降。而汉军和新附汉军则是因为军户制的弊端,面临破产,不得已而逃亡,再加上蒙古人推行歧视汉人的民族政策,汉军和新付汉军丧失了积极性,其战斗力也降到了谷底。

公元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元朝地方镇戍军不堪一击。中原、山东、湖北、福建等地相继被红巾军占领。公元1354年,元朝丞相脱脱集结各省地方军精锐40多万,号称百万大军。企图利用元军仅剩的数量优势击败农民起义军。然而,元顺帝听信谗言,解除了脱脱的兵权。张士诚趁机反攻群龙无首的元军,元军死伤过半,余部溃散。一部分元军投降农民军。脱脱死后,元朝陷入内乱,再也集结不起来如此大规模的兵力。元朝镇戍军基本已经失去镇戍地方的能力。

公元1356年,刘福通率领数十万红巾军兵分三路大举北伐。而此时元朝的中央军和地方军精锐都已经丧失。剩下的残兵败将难以抵抗。

2元朝地主武装

此时奉诏兴办团练的地主豪强武装已经崛起,他们在和红巾军四年的斗争中提升了战斗力,逐渐成为元末新的地方军。它事实上也承担了元军主力的职责。这些地主武装之所和红巾军死磕,并不全是因为他们效忠于元朝。而是因为红巾军每攻陷一个州县,都会开仓散米,赈济灾民。这些行为触动了地主豪强们的利益。

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答失八都鲁等拥元地主武装在合力击溃红巾军后,暴露出了割据一方的野心。它们之间相互攻伐整合,逐渐形成了察罕帖木儿和答失八都鲁两大军阀系统。两大军阀系统攻伐不断,察罕帖木儿和答失八都鲁死后,孛罗帖木儿和王保保相继接管了这两大割据武装,然后依旧攻伐不断。元朝中央政府逐渐丧失了对这两大地主武装的控制。

公元1364年,孛罗帖木儿发动叛乱,攻陷元大都,挟持元顺帝。不久,王保保又携太子击败孛罗帖木儿。杀死孛罗帖木儿之后,王保保也开始拥兵擅权,这导致了王保保军团内部的分裂,他们以李思齐、张良弼为首,和王保保内斗不断。

元顺帝命令王保保南下剿灭红巾军,王保保却搞起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首先攻打关中李思齐。南方朱元璋都举兵杀过来了,王保保还在李思齐内战。朱元璋围攻大都,王保保也见死不救。公元1368年,元大都被攻陷,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就此结束。

公元1369年3月,汉人地主军阀李思齐率众10万投降。到了5月,元朝最后的精锐部队(王保保的20万元军)在兰州被全歼。至此,元朝地主武装也基本损失殆尽。

3元朝游牧部落军队

逃回漠北的元昭宗和王保保在漠北和林会和之后,召集蒙古、西北各游牧部落,又集结了30万人马,公元1372年,元军在岭北战役中大败明军,获得了喘息之机。

公元1388年,名将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大败元军,元朝皇帝丧失了对蒙古诸部的绝对领导权。许多游牧部落纷纷脱离元朝的管辖而独立。丧失了威仪的元朝皇帝再也集结不起来一支像样的军队了。此时的元朝皇帝已经丧失了军权。不久,元朝最后一位皇帝脱古思帖木尔被也速迭儿杀死。之后的蒙古又陷入了混战之中,公元1402年,鬼力赤建立鞑靼。至此,元朝彻底灭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宋开国之君:从草根登上皇位,虽是武将却是难得的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黄袍加身”,和平兵变取天下,没有伤及无辜。公元959年正月,周世宗柴荣病逝,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符太后垂帘听政。赵匡胤作为禁军的高级将领,谎报军情,说辽和北汉正联兵入侵,于是小皇帝就派赵匡胤带领禁军去迎战。当禁军到达距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时,将领们就将一件象征身份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拥

  • 为什么清朝没有要求道士剃发易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清朝初年,清朝事实上的最高话事人多尔衮,颁布了一道指令:宣布在清军实际控制区内,推行剃发易服制度——之所以小编说清军实际占领区,意思是当时南明朝廷还在,所以清朝还没完成大一统。剃发易服算得上中国近古时代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剧,同时,因为剃发易服,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血腥事件发生:比如江南很多地区,因为反

  • 康熙王朝:孝庄的媚儿死了,为何如此伤心,其实她伤心的并不是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孝庄太后说道:我把媚儿当做个人看待,整整二十年了,怎么撇下我就走了,也不等我。其实这句话是说的花,怎么突然就死了,接着孝庄太后又一次强调:把我撇下就这么走了,真让我伤心哪。这句话就不是再说媚儿了,孝庄其实是在暗示康熙。康熙8岁登基,是孝庄太后辅佐他一步一步夺取皇权,康熙就像这株媚儿一样陪在孝庄的身边

  • 雍正王朝:胤祥为何敢说胤禛不会带兵,论高人如何运用金钱驾驭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王朝胤祥是哪一章死的,胤禛痛打胤祥小说,胤祥和胤禛生日

    邬思道看出了年羹尧的秘密,胤禛刚想发怒质问年羹尧得到的金银财宝。十三阿哥胤祥却为年羹尧说了一句话,他说:“四哥,你从来没有带过兵,你不知道带兵的难处,如果手上没有钱,就没有人肯为你卖命。”十三阿哥胤祥竟然敢说胤禛不会带兵,不过从这句话中,我们却能看出,金钱在权谋运用时候的重要作用。我们不妨先给大家举

  •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提前退位?真的是因为他不敢超越康熙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传位后代,自己甘当幕后人,可以进一步考察其子能否担当大任生在帝王家的皇子,如果不参与权力斗争,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命运极其悲惨,而乾隆皇帝虽然长寿,但是他也逃不开,膝下儿子,背地里勾心斗角的命运,即使他已经确定了太子,但是在绝对的权力欲望驱使下,即使是他认为谁最能继承皇位,也并不代表着这个人能顺利登基,

  • 乾隆的这个弟弟一生荒唐,乾隆全部容忍,只有一事乾隆一口回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以康熙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引发的腥风血雨充分向人们证明了,生在帝王家也并不一定幸福。而乾隆帝弘历和自己的父亲雍正帝比起来,就要幸运的多,雍正即位前面对的是跟自己一样优秀的几十位兄弟,其中竞争力很强的有八阿哥、二阿哥、十四阿哥等等,而乾隆的父亲雍正一共只有十个儿子,真正长到成年的只有四位。而弟弟弘昼又装

  • 清朝宫女出宫后没人要?其实并非如此,反而她们是男人终极梦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帝宠爱十几个宫女视频,宫女挨打二十大板完整版,清朝宫女的十大规矩

    那么清朝宫女出宫后,究竟会拥有怎样的生活呢?又为什么说她们会是很多男人的终极梦想呢?其实首先来说,大家之所以会认为宫女出宫后没人要,无外乎是因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很多人认为按照当时清朝的条例,宫女出宫时的年龄,一般都是在26岁左右,而在当时那个年代,一般女孩都结婚比较早,因而这样的年纪,在当时已经属于

  • 康熙和乾隆为何能成为长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和乾隆是清朝两位非常著名的皇帝,他们分别在位六十一年和六十三年,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他们不仅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还以长寿著称,康熙活到了八十七岁,乾隆则活到了八十九岁。那么,康熙和乾隆为何能成为长寿皇帝呢?一、生活规律康熙和乾隆生活规律非常有规律。他们

  • 严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1 / 9 严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占地2478平方米,建筑面积3066平方米。一进四院,有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角楼的典型白族民居建筑格局。 2 / 9 严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占地2478平方米,建筑面积3066平方米。一进四院,有三房

  • 都说慈禧是祸国殃民,专家却说她不是坏皇后,你们说她好还是坏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她是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她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慈禧临朝称制47年之久,之所以被后世所诟病,也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无能,也是时代造就的结果。与其说她无能不如说她是生不逢时,在传统政治已经玩到头的时候,新型政治还没开篇,那么即便她再有能力,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