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宋开国之君:从草根登上皇位,虽是武将却是难得的明君

大宋开国之君:从草根登上皇位,虽是武将却是难得的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62 更新时间:2024/2/3 5:26:04

一、“黄袍加身”,和平兵变取天下,没有伤及无辜。

公元959年正月,周世宗柴荣病逝,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符太后垂帘听政。赵匡胤作为禁军的高级将领,谎报军情,说辽和北汉正联兵入侵,于是小皇帝就派赵匡胤带领禁军去迎战。

当禁军到达距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时,将领们就将一件象征身份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赵匡胤于是掉头赶回开封,控制了京城的局面。柴宗训无奈,只好宣读了“禅位诏书”,将皇位“让”给他。公元960年,赵匡胤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宋”。

在整个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赵匡胤没有伤害任何人。

前朝皇家子弟、文武百官、黎民百姓基本上做到了毫发无伤,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赵匡胤辜负了信任他,并给予他荣耀和恩惠的老板周世宗柴荣,有点不地道,但是赵匡胤事后也做了弥补。

赵匡胤厚待“禅位”的柴宗训和符太后。赵匡胤说,我已夺了人家的皇位,再杀人家的家人,我不忍心。再者,他几乎把周朝的原班人马“照单全收”,作为宋朝的政府班子。

对有些偶尔表现出思念旧主的大臣,赵匡胤也宽以待人,不去计较。

赵匡胤不倚仗手中的权势滥杀无辜,而且还厚待前朝皇族及大臣,可见其宅心仁厚,这应该是“好皇帝”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二、“杯酒释兵权”,几乎所有功臣都得以善终。

有了前朝的教训,赵匡胤决定收回禁军将帅的兵权。961年,宋太祖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酒至半酣,他慨叹说,要感谢你们扶持我当上了皇帝。可是当上皇帝以后,我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大家急忙问原因。赵匡胤于是旁敲侧击叫大家交出兵权,安享富贵,君臣相安无事,才是正理。

大家听了,都明白了赵匡胤的意思,第二天就识趣地交出了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为了安抚这些大臣,赵匡胤不但给了丰厚的赏赐,还认真履行联姻的承诺。他的一妹三女,其中有三个人都嫁给了被释去兵权的将领家。比起历史上许多开国皇帝大杀功臣的做法,这种方式无疑是以最小的代价来巩固了君王的集权。

对于为自己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有话好好说,比忘恩负义“卸磨杀驴”要好得多。从这点来说,赵匡胤更是个有良心的好皇帝。

三、统一中国,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混战局面。

北宋建立初期,周边还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国,西北有势力强大的党项族,还有山西一带的北汉。

在南方,还有南唐、吴越、后蜀、后汉等割据政权。赵匡胤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方针,一一击破,基本完成了统一大业。

因此,五代十国长期分裂、互相征伐割据状态彻底结束,处于四分五裂的中原大地合而为一,人们过上了没有战乱的和平稳定的生活。仅凭这一点,足以说明赵匡胤是一位心怀天下的有作为的皇帝。

四、革除弊政,国家呈现和平、安定的局面。

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以后,削夺了地方藩镇的兵权。他规定,知县在一个地方任职不能超过三年,另外还加强了对于州郡长官的监督管理,预防了腐败的发生。

赵匡胤还改革了唐朝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放宽了科考范围,放宽了参加考试人员的种种限制。因为自己是武力开国,朝中重武轻文的风气很浓厚,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宋太祖下令修复孔庙,开辟儒馆,聘请博学多才的名儒来劝导教化。在重文的同时,赵匡胤也不轻武,他对文臣武将量才任用。这样使得北宋王朝的统治基础非常稳固。这些都证明赵匡胤治国有方。

五、发展经济,国家空前繁荣稳定。

赵匡胤对有关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黄河水患,进行了治理。他令黄河沿岸修堤筑坝,并大量种树,以做防洪时用。并制定每年有三个月的黄河堤坝例修期,严格巡察,防患于未然。因此,他在位的十几年中,黄河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灾害。这些,都对农业经济的稳定、商业的流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赵匡胤重视农业生产,奖励人们种植桑麻。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他着力减轻徭役和赋税。这些,不仅医治了二百年的战争创伤,而且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国富民强,大宋皇帝赵匡胤功不可没!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他于公元976年10月去世,终年50岁。他21岁离家闯荡江湖,从一个落魄的流浪汉,到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陈桥兵变”虽被后人诟病,但毕竟没有伤及无辜,而且赵匡胤厚待前朝皇室成员及大臣,也体现了其宅心仁厚的性格。

“杯酒释兵权”,他没有像其他皇帝一样“鸟尽弓藏”屠杀功臣。再者,他南征北战,使中国实现了又一次的民族大团结,结束了分裂战乱的历史。在建设国家方面,他励精图治,使得政治清明,重文化之气盛行。

他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使国家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因此,我们说,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好皇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清朝没有要求道士剃发易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清朝初年,清朝事实上的最高话事人多尔衮,颁布了一道指令:宣布在清军实际控制区内,推行剃发易服制度——之所以小编说清军实际占领区,意思是当时南明朝廷还在,所以清朝还没完成大一统。剃发易服算得上中国近古时代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剧,同时,因为剃发易服,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血腥事件发生:比如江南很多地区,因为反

  • 康熙王朝:孝庄的媚儿死了,为何如此伤心,其实她伤心的并不是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孝庄太后说道:我把媚儿当做个人看待,整整二十年了,怎么撇下我就走了,也不等我。其实这句话是说的花,怎么突然就死了,接着孝庄太后又一次强调:把我撇下就这么走了,真让我伤心哪。这句话就不是再说媚儿了,孝庄其实是在暗示康熙。康熙8岁登基,是孝庄太后辅佐他一步一步夺取皇权,康熙就像这株媚儿一样陪在孝庄的身边

  • 雍正王朝:胤祥为何敢说胤禛不会带兵,论高人如何运用金钱驾驭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王朝胤祥是哪一章死的,胤禛痛打胤祥小说,胤祥和胤禛生日

    邬思道看出了年羹尧的秘密,胤禛刚想发怒质问年羹尧得到的金银财宝。十三阿哥胤祥却为年羹尧说了一句话,他说:“四哥,你从来没有带过兵,你不知道带兵的难处,如果手上没有钱,就没有人肯为你卖命。”十三阿哥胤祥竟然敢说胤禛不会带兵,不过从这句话中,我们却能看出,金钱在权谋运用时候的重要作用。我们不妨先给大家举

  •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提前退位?真的是因为他不敢超越康熙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传位后代,自己甘当幕后人,可以进一步考察其子能否担当大任生在帝王家的皇子,如果不参与权力斗争,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命运极其悲惨,而乾隆皇帝虽然长寿,但是他也逃不开,膝下儿子,背地里勾心斗角的命运,即使他已经确定了太子,但是在绝对的权力欲望驱使下,即使是他认为谁最能继承皇位,也并不代表着这个人能顺利登基,

  • 乾隆的这个弟弟一生荒唐,乾隆全部容忍,只有一事乾隆一口回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以康熙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引发的腥风血雨充分向人们证明了,生在帝王家也并不一定幸福。而乾隆帝弘历和自己的父亲雍正帝比起来,就要幸运的多,雍正即位前面对的是跟自己一样优秀的几十位兄弟,其中竞争力很强的有八阿哥、二阿哥、十四阿哥等等,而乾隆的父亲雍正一共只有十个儿子,真正长到成年的只有四位。而弟弟弘昼又装

  • 清朝宫女出宫后没人要?其实并非如此,反而她们是男人终极梦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帝宠爱十几个宫女视频,宫女挨打二十大板完整版,清朝宫女的十大规矩

    那么清朝宫女出宫后,究竟会拥有怎样的生活呢?又为什么说她们会是很多男人的终极梦想呢?其实首先来说,大家之所以会认为宫女出宫后没人要,无外乎是因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很多人认为按照当时清朝的条例,宫女出宫时的年龄,一般都是在26岁左右,而在当时那个年代,一般女孩都结婚比较早,因而这样的年纪,在当时已经属于

  • 康熙和乾隆为何能成为长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和乾隆是清朝两位非常著名的皇帝,他们分别在位六十一年和六十三年,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他们不仅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还以长寿著称,康熙活到了八十七岁,乾隆则活到了八十九岁。那么,康熙和乾隆为何能成为长寿皇帝呢?一、生活规律康熙和乾隆生活规律非常有规律。他们

  • 严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1 / 9 严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占地2478平方米,建筑面积3066平方米。一进四院,有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角楼的典型白族民居建筑格局。 2 / 9 严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占地2478平方米,建筑面积3066平方米。一进四院,有三房

  • 都说慈禧是祸国殃民,专家却说她不是坏皇后,你们说她好还是坏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她是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她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慈禧临朝称制47年之久,之所以被后世所诟病,也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无能,也是时代造就的结果。与其说她无能不如说她是生不逢时,在传统政治已经玩到头的时候,新型政治还没开篇,那么即便她再有能力,也很难

  • 大清朝的龙脉之地是沈阳,那你知道为什么这样选择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广东龙脉分布图,四川龙脉哪里最好,沈阳的龙脉

    其实当年努尔哈赤选择的龙脉之地并非沈阳,而是辽阳,努尔哈赤大军占领辽阳后,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阳,并设为都京,大兴土木,修筑宫殿。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仅仅四年之后,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沈阳。虽然王公大臣们竭力反对,但努尔哈赤君意已决。努尔哈赤为何选择迁都沈阳?其中有一个说法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