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赶跑张献忠,激怒吴三桂,李自成起义失败注定昙花一现

赶跑张献忠,激怒吴三桂,李自成起义失败注定昙花一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950 更新时间:2024/2/13 16:40:06

从1631-1636年起,李自成参加农民起义并且逐渐壮大自己的队伍,开了一番轰轰烈烈地的起义事业。

1606年,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地带。这位后来推翻明朝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从一个替地主放羊为生的放牧童,到一个在动荡时局下脱颖而出的历史人物。

李自成的起义之路,自然是有其成功的可取之处。

李自成

1631年李自成加入了高迎祥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安塞马贼高迎祥者,自成舅也”,成为起义军队伍的一名将领,并号称闯王。跟随高迎祥,参与了农民军大大小小的战役,前后经历了蒲州、大宁、阳城、隰州,以及在石楼、寿阳、泽州、辽州等地区的战事,自身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

崇祯六年春(1633),“总兵官曹文诏率陕西兵至”,把农民军打的大败,三十六营首领王自用被明将邓玘射杀。李自成趁机收拢其残部,扩张了自身势力。

此后不断发展。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指挥大顺军对京师发动进攻,十八日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李自成进入北京称帝。之后,清军入关不久,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便被清军推翻。

李自成从起义到推翻明朝廷,本该有机会将其政权传递下去,最后却成为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存在。

这其中究竟有何原因?所谓攘乱必先安内,内部的原因对李自成起义的失败会具怎样的影响?

内部的分歧与不团结

可以说,农民起义内部的分歧,从起义之初就一直存在。但是,在早期农民起义要面对明朝的军事压力。因此,内部就算有分歧也尚能一致对外。但是越到后期对整个局势的判断不清,使得农民起义内部的矛盾一发不可收拾。

从崇祯八年正月,即在1635年起,当时还在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发展阶段,七十二营农民军汇聚荥阳,商讨下一步的行动方略。就已经开始对接下来的行动争执不休,这其中固然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主要还是农民起义军的来源过于复杂和混乱,在面对问题时,难以达成统一意见。

李自成在这个时候,提出“分兵定所向”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军心,获得了内部的认可。不过,这只是农民起义的早期,内部势力并不是十分的有气候,再加上外部的明军穷追不舍,过多的纠缠只会加速自身的灭亡。

这次内部的分歧之后,农民军分兵各向,高迎祥、张献忠及李自成向东走,攻下固始、霍丘、寿州、颍州等城池。

这次行动取得不小的收获。当时张献忠俘获“皇陵监小阉善鼓吹者”十二人左右。李自成便向张献忠索要这几人,张献忠不与李自成。俩人心生间隙,二人就此分道扬镳,张献忠独下庐州,这是两人早期的矛盾。

之后,张献忠领导大西政权,在势力上与李自成有着一定的军事力量。李自成便容不下张献忠,1644-1645年间,李自成派兵攻打汉中,占领川北,导致两方农民军关系恶化。

最终张献忠被大顺农民军被赶回陕西。但是这种行为却导致严重的恶果。因为双方交战损耗了大量农民军力,造成内部势力的自身减弱。

另外,双方都在自己所辖区的边界布置了大量的军队,将内部的军事力量分散开来,没办法集中对外,导致清军攻进来时,不能集中足够的兵力进行抵抗,没有后援军作为后方支援。清军入关进来,很快就把内部的农民军逐个击破。

同时即使对身边亲近之人,李自成也不能团结。李岩是李自成起义队伍中,比较有见识的将领。曾经给李自成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对起义军的壮大具有做出了很大的功绩。

李自成在定州败北之后,河南境内反叛。当时李岩请兵去镇压叛乱,以缓解河南叛乱的压力。但是在牛金星的挑拨下,认为让李岩回河南,同“如蛟龙得云雨,不可制矣! ”一样。李自成不顾之前李岩的表现,心里陷入权力的阴谋论中,认为确实如同牛金星所言李岩思想“ 欲乘机窃柄”,李自成便听信谗言杀害李岩及李牟。

李岩死后,引起了起义军的很对将领“扼腕愤叹”。内部的文官也因此是对李自成多有不满,激发了内部知识分子的危机意识。在将领集团内部,对李自成更加不服。将领刘宗敏怒骂道,要对李自成“我当手剑斩之”。导致在以后的战争中农民军内部互相猜忌,不能团结一致的战斗。

崇祯末年至顺治二年期间,当时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成为大顺政权拉拢的对象,对当时大顺政权的胜利是很大的助力。在这种时刻,大顺将领刘宗敏却抢吴三桂爱姬陈沅。

在这种关节点上,激怒了吴三桂。吴三桂投入清军队伍,引清军入关,与大顺军激战。在清军攻击之下,李自成最终身死九宫山,李自成起义就此失败。

李自成的流寇习气

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将领队伍的流寇习气,对于起义失败的也有极大的影响。“贼之所以败者有三:曰诈而难久也,骄而难制也,散而难收也”,从中表明了李自成失败,在于施行虐政而失去民心,这是由于流寇习性未改、内部相争。

1641-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迎来了鼎盛期。从1641开始,诸李岩、宋献策等知识分子先后加入起义军队伍。

在这些知识分子的辅佐下,李自成着手治理打下来的地区,李自成颁布了,诸如不对百姓纳粮食、对贫苦百姓实行开仓赈贫、剿兵安民等等一系列政策法令。甚至还曾经把福王府存粮拿出来赈济灾民。

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实际上这只是当时知识分子阶层短暂介入政权的效果,实际上的李自成本人并不这样。

实际是,明末给百姓带来的极大苦难,是一些百姓在这种“伪仁”所蒙蔽的原因。李自成在行军过程中所打旗号与战略意图,主要是短期的收拢人心,但是从长期来看,李自成的行为与这些政策实际上有很多相违背的地方。

早在前几年和张献忠那次争吵后,就有记载李自成出终南山,大肆掠夺富平、宁州等地区的记载。

实际上这样当代记载还有很多,“李自成屠陈州”、“李自成屠南阳”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李自成的暴虐行径。

1634年,明将陈奇瑜、卢象升围剿李自成等人。李自成被围困车厢峡被困到粮草殆尽。使计谋诈降后,摆脱困境之后,李自成便“尽屠所过七州县。”

这对李自成等领导的起义军描写到,“老有参差,狼狈伶仃。十贼中夹带妇女三四辈,全无纪律”。写出李自成等军队的军纪涣散的情形!

李自成等进入北京之后。大顺军在北京的活动都表明这是一群没有改变作为的流寇军队。他们在北京拷打旧官,大肆收刮掠夺金银。记载当时大顺军,“发权将军拷索金,自嘉定伯、成国公陈演、魏藻德下皆熨体、炙项、夹胫、箍脑,无宁日”,冲中可见了李自成的贪婪。在夺下政权之后,不致力于收拢人心。反而使用严苛刑罚。甚至把所得的财产,融成金饼。大顺军在北京肆意掠夺后,欲满载而归,并没有无治理的具体计划。

从中可见,这种流寇似的作风对付腐朽落寞的明朝廷尚且有一战之力。但是清军正值是精兵强将的时候,对付纪律欠缺、内部不团结的大顺军,失败是情有可原的事情。

结语

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当然是内外因素促就。但是历来农民起义所面临的环境都很艰难。因此内部的因素,对于起义事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内部将领和决策者的团结程度,决定了内部政策能否运行良好,能否一致对外。内部之间的争权夺利使得整个起义军队陷入内耗。在外敌来临之前无法协调应对,这对李自成后期的成败具有关键性影响。

作为将领本身的李自成及其带领的军队也没有成功的完成像正规军的转化。这样的军队,在长期的作战当中,必然不能取胜。

同时在进入一个行政权时,内部没有做出良好的政策,而是陷入名利的争夺之中。不能根据当时的形势和社会关系的调整政策,整个内部集团不具有灵活性,未能及时笼络大顺政权的文官、降将和大部分已经占领区的名门望族,以此来稳定社会和统治阶层。

而是陷入将领之间纠葛,没能解决内部将领的恩怨问题,使得主要将领被清军拉拢,最后陷入一败涂地的境地。可以说李自成起义失败,从他整个内部的情况,就已经决定了这支队伍最后的归路。

参考文献

《绥寇纪略》

《李自成传》

《明季北略》

《虎口余生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送的礼物乾隆为何不喜欢,原来清朝真的都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学习这段历史的时候都觉得乾隆满目的自大,看都不看就说自己什么都有。而且对于马戛尔尼使团所带来的的礼品,大家在很多资料上都看过相应的记载,确实都是当时最先进的东西。比如如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榴弹炮、迫击炮、天体运行仪等。这些确实都是当时的最新成果,不过乾隆皇帝说自己无所不有并不是盲

  • 为人正直的方孝孺,最终的结果却是宁死不屈,让人特别的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通过他最终的结局,也让人觉得特别的遗憾,这是因为他死的时候只有46岁,虽然古代的平均寿命并不是特别的长,但是46岁也是正值壮年的时期,更何况他身为一个翰林学士,他主要是承担政治方面事务的,并没有南征北战,所以46岁按理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年纪,但他却因为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拒绝起草诏书,而被杀害了

  • 袁世凯的头疼,洋医治不好,中医只扎了两针就赏了4万白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01 2针扎好了袁世凯的偏头痛袁世凯向来身体强壮,可最近也不知咋了,时常头疼,特别是情绪激动时,头疼欲裂,找了许多洋医生,服了一堆西药都没效果,连有名的德国医学博士罗兹也束手无策。袁世凯动不动摔杯子砸碗,府里人个个心惊胆战。一日,大清状元张謇向袁世凯推荐了中医黄石屏,说此人医术不凡,曾一针治好了他的

  • 王朝秘史:酿成靖康之变的罪魁祸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靖康王,靖康元宝简介,靖康汉人王朝简介

    靖康之变发生在1126年,当时,金国的入侵已经到了宋朝的边境,而北宋的军队由于内部矛盾和贪腐,已经无法有效地应对金国的入侵。在这个紧急关头,宋徽宗和他的宰相们决定派出一支军队前往北方抵御金国的入侵。但是在这支军队离开京城不久,一场祸事就发生了。据史书记载,这场祸事的罪魁祸首是赵构。赵构是宋徽宗的弟弟

  • 谁是清朝上位难度最大皇帝?不是雍正,是14年间纯靠谋略血拼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四贝勒的皇太极,自天命十一年(1626)正月,努尔哈赤在宁远被袁崇焕击败以来,皇太极就发现从未有败绩的父汗,一下子垮了。皇太极如同一位猎人,密切注视着父汗的一举一动,同时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安排。七月初,努尔哈赤痈疽发作,通体长疮。二十三日,移驾清河,进行温泉汤疗。八月初七,病危,和接到急诏前来的大

  • 明明参加的农民起义,朱元璋却始终不承认自己夺取的是元朝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1352年,25岁的濠州人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由一个游食四方的和尚变成了一名起义军战士。不过,朱元璋参加革命也并不是自愿的。当郭子兴的起义军攻下濠州后,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朱元璋的态度还是很动摇犹豫的,在占卜求神也无结果的情况下,恰在此时,有人秘密告诉他

  • 清朝的冷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最可怕的100张照片,光绪帝到底有多帅,清朝

    2.满族和汉族真的是亲如一家的吗?其实满族的贵人们很瞧不起南方那些正宗的汉族人士,为了防止过分的民族歧视,清朝官员采取了这样的措施:重要机构必须有固定的一满一汉,六部这里也是要达到满族和汉族的平等数量。但是在最隐蔽接触到最高机密的军机处,即便是汉族人再有才能,这里能涉足的汉族人数量也只有两个,在真正

  • 他本是状元,因慈禧嫌弃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曾想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谭嗣同,慈禧的密室,慈禧为什么杀同治这个亲生儿子

    清王朝的覆灭可以说是必然的结局,它本身就有着极为落后的政治体制,早就不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还有就是清朝末年的统治者更是故步自封,贪图享乐,不但不思变革,反而还极力的压制变法运动的发生,就比如慈禧太后不接受任何外来的事物,更是强硬的阻拦百日维新运动,这也极大地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在这种腐朽的统治下

  • 元朝汉人第1个孩子都会摔死?这个说法有根据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时期摔死长子是真的吗,元朝的第一个孩子怎么死的,元朝第一个小孩会摔死吗

    历史上的奇葩事件,每个朝代都有。今天要讲的就是元朝的一个传闻,是关于汉人孩子的。据传,元朝时汉人新婚没有初夜权,新娘子要陪蒙古家长三天,故汉人多以长子为蒙古种,生而摔死。真有这么残忍吗?其实这是谣言,第一个孩子摔死就是网络上所谓的“初夜权”,但是这个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从元代各族人口分布来看,“初夜

  • 考古队探秘光绪墓,墓内臭气熏天令人作呕,光绪双手紧握神秘宝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只见墓内一片狼藉,所有珍宝都被盗掘一空,光绪皇帝的遗骸有一半露在棺材外,连脚上的鞋都不见了。专家凑近还闻到了一股恶臭味,熏得人只想赶紧离开。光序墓有细心的专家发现,光绪帝的双手紧握,手中还有一个神秘宝物。那么光绪帝手中到底藏着什么?考古人员在墓中还会有什么收获?被盗掘一空的崇陵1928年,军阀孙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