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本是状元,因慈禧嫌弃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曾想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他本是状元,因慈禧嫌弃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曾想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74 更新时间:2024/2/4 12:51:42

朝的覆灭可以说是必然的结局,它本身就有着极为落后的政治体制,早就不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还有就是清朝末年的统治者更是故步自封,贪图享乐,不但不思变革,反而还极力的压制变法运动的发生,就比如慈禧太后不接受任外来的事物,更是强硬的阻拦百日维新运动,这也极大地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在这种腐朽的统治下很多人都遭到迫害,而在这其中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本是当年的状元,只是因为慈禧嫌弃他的名字,最终落榜,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转而去清王朝对抗,最后竟然颠覆了清王朝的统治,那这个人是谁呢?

出身名门望族,天资聪颖

前面所提到的这个人物名为谭延闿,他出生在清朝末年时期,父亲是当时的杭州知府谭钟麟,这样的官

可是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一职,所以说谭延闿出身还是比较显贵的,而他的父亲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更是极为重视,据说他的父亲在他还未出生的时候就做过一个梦,说自己的家中会诞生一个神童,这个神童就是自己的儿子,正因这个原因,谭延闿一出生就受到了整个家庭的重视。

等到渐渐长大后,谭钟麟穷

极一切资源来培养自己的这个儿子,就连请的老师都是曾经教导光绪的人,足以见得谭钟麟对他是有多么的重视,除此之外,谭钟麟还教导他在朝为官之道以及如何处理他所担任的事务,目的就是希望将来自己的儿子能够接替自己的位置,这样一来,不仅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有利于家族未来的发展。

而谭延闿也是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无论学什么都非快,就连教导他的老师都夸赞他是一个神童,其他王公贵族家的子弟都难以与他相比较,更重要的是在闲暇之他也学会了怎样接管父亲手中的工作,可以说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在完成学业之后去参加科举考试,登科及第便能进入官场,日后再经过父亲的保举和推荐,自然也就能够凭着这样的能力继承自己父亲的官职。

随后谭延闿参加了当地的科举考试,很顺利地考中了秀才,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进京赶考,拿下状元,只要完成这最后的

一部,他也就能够成为清王朝的官员了,可是正当他准备去参加考试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所有的计划。

父亲病故,科举考试离奇落榜

正当谭延闿想要进京赶考的时候,他的父亲谭钟麟却因年事已高,平日里工作操劳,突然病倒在床,为了照顾自己的父亲,他不得不将自己的科举考试延迟,毕竟考试还可以再考,但是他的父亲却不能一直陪着他,此时的谭钟麟估计时日不多,身体的状况也是越来越差,最后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在父亲去世后,谭延闿打点好家中的一切,便继续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也就是去参加科举考试,而这一年正值1904年,也是清朝举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为了抓住这仅有的机会,谭延闿复习数月,几乎将所有的知识要点都牢记于心,而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他也是正常发挥,以各科第一名的成绩问鼎当时的状元,可以说他成为这个状元绝对是以碾压式的优势过来的。

在考完所有科目后,就要进行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殿试,所谓殿试就是面见当时的皇帝,由皇帝出题来考察前几名极为优秀的考生,以此来决定最后的状元花落谁家,不过在晚清时候,殿试的性质早已经发生了改变,已经与考生的自身实力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更多的是看他家世背景,以及统治者第一眼看到的印象,喜欢哪一个就选哪一个当状元。

正当谭延闿以各科第一的成绩参加殿试的时候,他本以为自己这样优异的成绩绝对能够高中状元,可是结果却让他极为震惊,因为当时主考官宣告他落榜了,对于这样的结果,换做是谁都无比惊讶,明明已经胜券在握,而现在却告诉谭延闿名落孙山,如果按照正规的流程和公正的评判标准,他肯定是这一年的状元,那为什么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现在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故呢?

慈禧暗箱操作,反而造就颠覆清朝的人物

其实谭延闿名落孙山的原因并不是他个人的因素,而是有人在背后暗箱操作,这个人正是当时清朝实际的掌权者慈禧太后,而取消他状元资格的原因说出来可能让人难以置信,那就是她嫌弃谭延闿这个名字不好听,于是就不顾科举制度的规定,执意要将其罢免,原因仅此而已,不得不说,慈禧还真是任意妄为,仅仅就因为一个名字的缘故去埋没这样一个人才。

而她的这一举动也彻底惹怒了谭延闿,他改变了最初的想法不再愿意去入朝为官,同时也失去了对清王朝的忠诚,他知道这样的王朝不会有更好的前途和发展,等待这个王朝的只有灭亡的命运,而他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颠覆这个王朝的统治。

于是在后来1911年的时候,武昌起义爆发,谭延闿抛弃自己作为封建时代王公贵族的身份,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起义军中,在这之后,他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以及自由便积累下来的才学,很快就得到了当时国军的重用,从最初一个无名小卒不断晋升,成长为当时南京政府的主席,在他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当时的军阀以及革命党派联合起来,逼迫清废帝溥仪退位,清王朝也就此宣告灭亡,谭延闿也算是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愿望。

结语

慈禧太后可能万万都想不到,自己的一个错误决定,竟然成就了这样一位革命人物,甚至在后来更是成为推翻清朝的重要一份子。

而她这样昏庸无能的统治者活该被后世之人唾弃,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清王朝的覆灭是难以更改的结局,时代的变革难以阻拦,有志之士的思想已经觉醒,未来的国家也必然是属于全体国民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元朝汉人第1个孩子都会摔死?这个说法有根据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时期摔死长子是真的吗,元朝的第一个孩子怎么死的,元朝第一个小孩会摔死吗

    历史上的奇葩事件,每个朝代都有。今天要讲的就是元朝的一个传闻,是关于汉人孩子的。据传,元朝时汉人新婚没有初夜权,新娘子要陪蒙古家长三天,故汉人多以长子为蒙古种,生而摔死。真有这么残忍吗?其实这是谣言,第一个孩子摔死就是网络上所谓的“初夜权”,但是这个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从元代各族人口分布来看,“初夜

  • 考古队探秘光绪墓,墓内臭气熏天令人作呕,光绪双手紧握神秘宝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只见墓内一片狼藉,所有珍宝都被盗掘一空,光绪皇帝的遗骸有一半露在棺材外,连脚上的鞋都不见了。专家凑近还闻到了一股恶臭味,熏得人只想赶紧离开。光序墓有细心的专家发现,光绪帝的双手紧握,手中还有一个神秘宝物。那么光绪帝手中到底藏着什么?考古人员在墓中还会有什么收获?被盗掘一空的崇陵1928年,军阀孙殿英

  • 伊朗惊现元朝的羊皮信,学者看后表示:波斯可能曾是中国的一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波斯历史简介,伊朗出土元朝羊皮信,伊朗古代是怎么崛起的

    然而,在19世纪时,人们却在伊朗发现了一封神秘的羊皮信,而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发现,这封羊皮信是来自元朝的,因为上面写了元朝的文字,还附带有汉字。元朝的东西出现在遥远的伊朗已经很令人称奇了,而一些学者们研究完更是表示,伊朗这个过去叫波斯的国家,在历史上可能属于中国的一个省。那么,他们为何做出如此判断呢?

  •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清圣祖康熙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引领下,从东北入关。强大的八旗铁骑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大江南北,经过十多年的战争,初步奠定在中土的统治,此后沿长江下游一路南下剿灭南明残余势力。1661年三月南明军事将领郑成功为了保存实力,不得已从福建横渡台湾海峡,向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

  • 元朝精英部队逃到贝加尔湖,15万明军千里奔袭,王妃被俘遭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朝精锐部队排名,元朝在岭北驻扎的军队,元朝边防军

    当时的元军还有王牌部队10万人,他们龟缩在贝加尔湖,10万人对当时的朱元璋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太大的数目,但如果不把元军最后的王牌部队消灭,朱元璋始终如鲠在喉,思来想去,朱元璋还是决定消灭这支元朝部队,他派出了大将军蓝玉前往贝加尔湖。因为蓝玉找到了一个蒙古人向导,所以他们掌控了当地的地形,这导致了当时

  • 元朝皇帝丧失军权的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以武力立国,非常注意军权的掌握。元朝首创了行省制度,比较好的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那么,坐拥百万兵力的元朝皇帝又是如何一步步丧失军权的呢?且听小边细细道来。元朝总兵力约120万。蒙古军才20多万。剩余的都是汉人、汉化的契丹人、女真人。这种悬殊的比例让蒙古人感到不安。于

  • 大宋开国之君:从草根登上皇位,虽是武将却是难得的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黄袍加身”,和平兵变取天下,没有伤及无辜。公元959年正月,周世宗柴荣病逝,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符太后垂帘听政。赵匡胤作为禁军的高级将领,谎报军情,说辽和北汉正联兵入侵,于是小皇帝就派赵匡胤带领禁军去迎战。当禁军到达距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时,将领们就将一件象征身份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拥

  • 为什么清朝没有要求道士剃发易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清朝初年,清朝事实上的最高话事人多尔衮,颁布了一道指令:宣布在清军实际控制区内,推行剃发易服制度——之所以小编说清军实际占领区,意思是当时南明朝廷还在,所以清朝还没完成大一统。剃发易服算得上中国近古时代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剧,同时,因为剃发易服,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血腥事件发生:比如江南很多地区,因为反

  • 康熙王朝:孝庄的媚儿死了,为何如此伤心,其实她伤心的并不是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孝庄太后说道:我把媚儿当做个人看待,整整二十年了,怎么撇下我就走了,也不等我。其实这句话是说的花,怎么突然就死了,接着孝庄太后又一次强调:把我撇下就这么走了,真让我伤心哪。这句话就不是再说媚儿了,孝庄其实是在暗示康熙。康熙8岁登基,是孝庄太后辅佐他一步一步夺取皇权,康熙就像这株媚儿一样陪在孝庄的身边

  • 雍正王朝:胤祥为何敢说胤禛不会带兵,论高人如何运用金钱驾驭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王朝胤祥是哪一章死的,胤禛痛打胤祥小说,胤祥和胤禛生日

    邬思道看出了年羹尧的秘密,胤禛刚想发怒质问年羹尧得到的金银财宝。十三阿哥胤祥却为年羹尧说了一句话,他说:“四哥,你从来没有带过兵,你不知道带兵的难处,如果手上没有钱,就没有人肯为你卖命。”十三阿哥胤祥竟然敢说胤禛不会带兵,不过从这句话中,我们却能看出,金钱在权谋运用时候的重要作用。我们不妨先给大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