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执政晚年,发觉了一个问题,就是他可能活得会比他爷爷康熙要长。那么,执政时间上为了尊重,他是不敢超越他爷爷康熙的,于是决定提前将皇位传给了儿子,自己安心做个太上皇。就开始回看自己剩下的这几个皇子:
完了,只剩下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璂,十五阿哥永琰,十七阿哥永璘几个可选了。
嫡子们都伤了,最爱的庶子五阿哥也早早的离去了,剩下的这几位,其实乾隆没有明显的偏爱。
但事到如今没办法,乾隆皇帝不得不放下祖制,必须硬着头皮从剩下几个的皇子中另择储君。
选择储君,乾隆用的是排除法。
十五阿哥永琰在皇子中的排序名列倒数第二,而且又是庶出,几乎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乾隆最初也确实没有把他列入考虑范围。
八阿哥永璇:他名声不好,整日里沉溺于酒色就算了,脚还有病。一个残疾的皇子,他不能立为储君。再说年纪也太大,生于乾隆11年。乾隆60年的时候,他都49了。当然,他很长寿,一直活到了道光年间,享年87岁。就像查尔斯王子跟女王实在岁数太近,民众更倾向于一个年轻的皇帝一样,这是第一个排除的。
那么,就轮到了十一阿哥永瑆,排除理由真是最让人哭笑不得的了。这位阿哥,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听雨屋集》、《诒晋斋集》、《诒晋斋集》、《仓龙集》。书法比乾隆好很多。
但他可不是王羲之那种贵族散漫,视金钱如粪土的高贵作风,他十一阿哥之所以被乾隆排除,不是因为他多不成器,只是因为他的性格:吝啬。
这位皇家葛朗台,聪明睿智、才气横溢,做事很有主见,但就一点,看不得别人花钱。
乾隆给他指婚的嫡福晋,是富察氏,大学士傅恒之女,也就是乾隆元后富察氏的亲侄女。
这门婚事足以证明乾隆对于富察家的重视,也足以证明当初乾隆对于十一阿哥确实是寄予厚望的。结果结婚之后!十一阿哥就开始作妖,第一个开刀的就是自己的媳妇。这位出身富贵,比红楼梦中贾府大小姐还要有公主气派的嫡女,不仅一进门就被没收的所有嫁妆,还在生活上受尽刻薄,成为皇城的一大笑谈。
富察小姐穿的是粗衣麻布,吃的是粗茶淡饭,娘家人非常生气。更有意思的是,永瑆的马伤了,他马上下令就煮了这匹马吃肉,正好也不开饭了。说是要物尽其用。可把乾隆的脸给丢尽了。
更气人的是,有一年他甚至为了省钱,自己亲自领着全府人喝粥,真是能省的地方都要省,不能省的也要抠着省。
乾隆成天说,要皇子们、大臣们、亲贵们勤俭节约,注意影响,但实在看不下去葛朗台这种吝啬了,前朝后宫的训斥多次,结果永瑆却本性不改,依旧我行我素。乾隆更生气,甚至在史书上留下了对永瑆“天性阴忮、好以权术駇人。持家苛虐,护卫多以非罪斥革。”“受人欺诈”、“逢迎权要,其上眷稍有衰者,即说詈之”这样的差评。
乾隆说十一阿哥刻薄他人,也刻薄自己,身为成亲王,俸禄一大把,还逢迎权贵,看人家一失宠立即扭头就说,简直是小家子气到了极点,对他非常失望。
张默曾经出演十一阿哥,与张国立演亲父子,现在看来真是让人唏嘘。
至于十七阿哥,出生的晚,老来子,实在太小,等他长大了是个五大三粗的壮汉不说,成天惦记着和珅的宅子,人尽皆知,乾隆更是束手无措。
此时,性格内向、性情凝重,为人规矩仁孝的十五阿哥就显得真是完美了。到乾隆三十年的时候,六岁的十五阿哥永琰作了一首《咏龙井》的小诗,其中有一句“泉雷忽疑雨,竹春不知秋”,让乾隆帝十分赞赏。
最终储君是十五阿哥。乾隆后期,大清国力正在缓慢地走向衰竭,虽然嘉庆皇帝上台后,平定了白莲教之乱,扳倒了大硕鼠和珅,但也无力改变大清已走下坡路的事实,既无法重现“康乾盛世”的辉煌,也无法阻止“道咸衰世”的到来,总归是江河日下。
而对于十一阿哥的吝啬,也有着另一种说法。生于乾隆十七年的永瑆,其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也就是说,他知道自己的妈是高丽人。乾隆二十年金佳氏离去,十一阿哥也算是年幼丧母,眼看着兄弟们一个个出生,又一个个伤去,活血他彻悟了,全天下只有金银珠宝最实在!皇位有什么用,骨肉亲情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