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阳酒徒:他给刘邦出点子被张良否决,后却因韩信不服气而遇害

高阳酒徒:他给刘邦出点子被张良否决,后却因韩信不服气而遇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17 更新时间:2024/1/23 16:55:27

“高阳酒徒”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说是在秦末刘邦起兵后,率部来到陈留郡雍丘县高阳乡(今河南杞县高阳镇),高阳乡有个穷书生去求见刘邦。

此时的刘邦非常讨厌读书人,当他听到当地的有个儒生求见时,就对手下说:“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意思是,我正在忙着国家大事咧,可没有时间见儒生!

没想到这位穷书生,一听这话勃然大怒,他拨剑指着刘邦的手下说;去!给你的刘邦回话说,有一个高阳酒徒求见!

没想到刘邦一听是“高阳酒徒”,马上把他请了进来,并让人备上好菜好酒,两人一边喝酒一边攀谈,非常投机,从此,他成为了刘邦谋士,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少小的功勋。

高阳酒徒这个词,后来也成为成语,泛指好饮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这位自誉“高阳酒徒”的书生叫郦食其。接下就和大家说说他的故事。

郦食其出身于战国末年,早年好读书,但家境清贫潦倒,连供自己穿衣吃饭的能力都没有,于是只做了县衙里的一名小吏。但他性格孤傲不驯,因此县里的贤士和土豪也不敢随便使唤他,人们也因此称他为“狂生”。

或许也正是他放浪不羁、孤傲不驯的性格打动了刘邦,并帮助刘邦取得多个战役的胜利。刘邦对他也很信任,还给他赐了个“广野君”的名号,并作为刘邦的使者,出使各诸侯小国,为汉王朝的统一大业出力。

公元前204年(即汉王刘邦三年),刘邦被项羽的大军围困于荥阳,刘邦因一时间想不出脱困的办法而万分忧愁,郦食其就给刘邦出了点子,他说:“昔汤伐,封其後於杞。武王伐纣,封其後於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後,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後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原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

他的意思是说,昔日商汤伐夏桀建立商朝,封夏代子孙于杞国;周武王伐商纣,封商代子孙于宋国。如今秦国丧失德政、抛弃道义,侵夺诸侯国土,使得被灭亡的六国后代连个立锥的地方都没有。如果陛下能重新拥立六国的后裔,授予他们国王的印绶,各国的百姓就会对你感恩戴德,向往敬慕您的德义同,愿做你的臣子,如此一来,您就可以朝南称霸,项羽也必然会整肃衣冠前来朝拜您了。

刘邦听了觉得这个计策不错,马上叫郦良其快去刻印,并让他带着印信去六国分封。

就在郦食其还没有出发时,刘邦的军师张良回来了。刘邦就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张良。

张良听后,大吃一惊,他连忙对刘邦说,陛下,这是谁给你出的主意?如果这样做了,陛下,你的大事就玩完了。于是,张良列了八条理由,就把这个建议否决了。

刘邦听后也是一身的冷汗,大骂:这个没用的书呆子,差点坏了老子的好事。于是,立即下令销毁了这个六国的印信。

刘邦尽管对这个“高阳酒徒”郦食其的点子否决了,仍不失对他的信任。不久就派他去齐国当说客,计划让齐国臣服于汉王。

这郦食其也不是浪得虚名之徒,他到齐国之后,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打动了齐国国君田广,于是就听从郦食其,撤除了历下的兵守战备,天天和郦食其一起纵酒做乐。

谁知道,就在此时竟出了幺蛾子。

淮阴侯韩信听说郦食其没费吹灰之力,坐在车上跑了一趟,就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取得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心中十分不服气,就乘夜幕的掩护,带着部队越过平原偷偷地袭击齐国。

齐王田广听说汉兵已经到达,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就对郦食其说,你要是能阻止汉军的进攻,我就让你活着,不然就将你烹杀了!

然而郦食其则答道:“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意思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大德行的人不怕别人指责,老子我是不会替你去劝阻韩信的。

就这样,“高阳酒徒”郦食其就被齐王杀害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四世三公之后,名门望族出身 袁绍真的就是一副花架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写过董卓系列之后,我接着写的就是袁绍这个人物。虽然《三国志》《后汉书》上都有袁绍的传记,说实话,读了之后,对袁绍的形象很失望,因为他没有给后人留下太多可圈可点的东西。一般人对他的整体印象,除了仪表堂堂、风流倜傥之外,几乎再也没有什么好词来形容。剩下的无非就是纨绔子弟,外表雄强,内心怯弱,犹豫不决,刚

  • 儒释道三家之不同——细说唐代初期帝王三教政策的概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传统历史中,政治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梁启超先生曾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性之家谱已。”这句话虽有夸大,但也道出了政治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之处。说起政治,最关者则为统治者,历代帝王为了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极力采取各种措施,以求王作永垂。自从儒学登上历史舞台后,便不断地成为各个帝王的施政方术之所

  • 她和刘邦只是一夜夫妻,却生了一位非常伟大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对,汉初的政治特色就是“军功政治”。既然是政变,那吕后立的皇帝当然得换了。代王刘恒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原因无他,刘恒有仁孝之名,听话,关键是他的母亲谨慎善良,家族又没有什么势力,绝对不会重蹈吕后的覆辙。权利就能掌控在他们这些人手里。好了,那就这样定了。刘恒一步由代王成了皇帝,他的母亲自然也成了汉帝国的

  • 李世民的政治军事能力,实在是太高了,被人特别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军事天赋贴吧,唐太宗李世民简介,李世民军事

    李渊当时在建立大唐王朝的时候,李世民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的身份可不只是那个辅助身份,而是一个真正的优秀军事之才。只不过他成为了皇帝之后,人们。玄武门之变,却忘了他的能力。人们就把这个目光直接转移了,忽略了他曾经那么多的功劳。可以看一下李世民建立大唐王朝的时候,他有的那些高光时刻。公元615年,隋

  • 曹操献一计稳定局势,袁绍献一计将大汉推向深渊,二人高下立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比汉桓帝无后的悲催命运,汉灵帝刘宏生有两个儿子,老大刘辩,老二刘协,于是立储这个难题回归到了让历代皇帝纠结苦恼的“立长还是立贤”的问题上。毕竟,皇帝继承不是地主分家产,关系到家国天下不容小觑,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社稷动荡。相对于老大刘辩,汉灵帝比较喜欢小儿子刘协,内心深处也倾向于立他为下一代接班人。不

  • 历史上最受宠的四位妃子,宠冠后宫的杨贵妃也只能屈居第4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第四位:杨贵妃杨玉环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因倾城倾国的美貌而被唐玄宗宠冠后宫,唐玄宗究竟有多宠杨玉环?唐玄宗自从见过天姿国色的杨玉环后,便从此念念不忘,即便知道她是自己的儿媳妇,也想方设法地把杨玉环召入宫中,据为己有,后来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在宫中的礼遇相当于皇后。盛宠之下,杨贵妃的兄弟亲人都加官

  • 李白终于拍成电影,《李白之天火燎原》上映,大唐魔幻,不算烂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故事方面,李白参加殿试和做夜行侠巧妙结合,最终做大侠比跟皇帝吟诗作赋有趣。电影本身的立意是可取的,无论读书,还是行侠仗义,都是为了黎民百姓、天下苍生。李白在片中化身一个能打的大侠,最终对地下作乱的分子予以了打击。这个李白在长安横扫作乱敌寇的故事,倒是有一些《长安十二时辰》的味道。敌寇们都是安西而来,

  • 宋辽“澶渊之盟”对于宋朝来说,利与弊哪个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点击上方关注,了解更多历史知识,作者每天发布一篇历史文章。提到宋朝历史永远绕不开一个问题,即宋真宗在位期间,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大辽签订的“澶渊之盟”议和条约,至此斗争数十年的宋辽双方握手言和,正式进入长达百年的和平停战期。事实上,这一著名的澶渊之盟事件历史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引来无数争议。支持者认为这

  • 明内府《永乐大典》展出,东西方古籍珍本相遇台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澎湃新闻获悉,“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珍藏”暨“明清宫廷藏书”特展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展览首度同时展陈西方与华夏历史文化脉络中的珍稀古籍。据悉,展出的重要古籍包括明嘉靖隆庆间内府朱丝栏重写本《永乐大典》、清乾隆间武英殿朱丝栏写本《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等国宝级文物。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 永乐大典 明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仅割下李建成头颅,还干了件伤天害理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立马就知道了这其中的含义,没多久就把李世民传唤到了身边询问。而李世民也不是一般人,在李渊面前丝毫不惧怕,反而趁机告发自己的两个兄弟的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这让李渊感到很意外。并且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没有想当帝王的心,就是无法忍受自己的两个兄弟的苦苦相逼。次日,李世民率领部下埋伏在玄武门内,等李建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