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世三公之后,名门望族出身 袁绍真的就是一副花架子吗?

四世三公之后,名门望族出身 袁绍真的就是一副花架子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843 更新时间:2024/1/10 8:22:14

写过董卓系列之后,我接着写的就是袁绍这个人物。虽然《三国志》《后汉书》上都有袁绍的传记,说实话,读了之后,对袁绍的形象很失望,因为他没有给后人留下太多可圈可点的东西。一般人对他的整体印象,除了仪表堂堂、风流倜傥之外,几乎再也没有什么好词来形容。剩下的无非就是纨绔子弟,外表雄强,内心怯弱,犹豫不决,刚愎自用,虽招贤纳士,但疑心太重。看似满腹经纶,实无真才实学。

难道袁绍真的是这样一个窝囊废、花架子吗?为了尽可能地还原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我又特意从董卓、曹操、吕布、袁术、张邈、荀彧、张绣、贾诩、刘备、关羽等人的传记之中,把有关他的任何一丁点的新鲜资料都扒拉出来,把《资治通鉴》中有关他的记述都一一摘录出来,再把野史中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东西挖出来,然后交融杂烩,终于做成了一道别具风味的美餐,今天就端上来让大家品判品判。

四世三公之后

袁绍,字本初,是汝阳县有名的袁氏家族后代,即今天的周口市商水县人。从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炟开始,他的高祖父袁安就曾担司徒。司徒就是三公之一。之后,袁氏家族又接连四代人都在朝中位居三公高位,即所谓的袁家“四世三公”。他父亲袁逢,官拜司空。他叔父袁隗,官拜太傅。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弟弟袁术为嫡出,而袁绍虽是庶出,后又过继到袁成一房,但甚得袁逢、袁隗的喜爱。年少时曾担任郎官,后来担任濮阳县令。因为先后为母亲、父亲守孝,便辞官归隐于洛阳。

在古代,皇帝之下地位最高的就是三公,起码在周秦汉三个时代,属于实职实权。那么三公都是哪三个呢?三公的名称因朝代不同叫法也有所不同:周代的三公就是太师、太傅、太保;秦代的三公则为丞相、太尉、御史;而到了西汉又改为丞相、司马、御史;直到东汉确定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之后,以后各代基本都是沿袭东汉的这一叫法。

门阀望族出身

袁绍一出生就是口含金钥匙,高人一等,属于门阀士族,更是名门望族。那么啥是士族?啥是门阀?啥是望族?

之前我专门写过有关士族的文章,简单地说士族就是士人的家族。士人在春秋时期属于最低级的贵族,在秦汉时期属于最高级的贫民。与士族相对应的就是贵族和庶族,贵族就是皇族、公侯,也包括部分与皇族交际的外戚。庶族就是寒族,也叫寒门。他的祖上曾有人当过大官,曾经风光过,只是眼下家道中落而已,但仍然有一定的土地甚至佣人,也还是能够读得起书的一个中小地主阶层。所以不要想当然地动不动就称自己是寒门,你可能还没有称为寒门的资格。三者的区别是,贵族地位虽高,但不一定是读书人,也不一定有声望;望族必是读书人,也一定有声望,而有声望的士族就称望族,望族必是名门,必有权有势,所以望族又叫势族。没权没势家道中落或官运不佳的读书人家就是寒门庶族。南北朝之后,泛指家境贫寒的人家。

所谓门阀,就是世代显贵的家族。阀者,江湖老大也。在某个领域具有别人无法撼动的支配地位,就可称为某某阀,如军阀、学阀、财阀、党阀。而门阀具有比其他阀更深一层的含义。在古代高门大户人家的大门外,都有用来张贴他们家族功绩和经历的两根大柱子,左边柱子张贴功绩叫阀,右边柱子张贴经历叫阅,合起来就是阀阅。而这样的人家基本都是名门望族,即被简称为门阀。

怎么才能成为像袁绍家族这样的门阀呢?那只有一条路子,就是要世代读书,且入仕为官,如世代显贵,即是门阀望族。但如果一时拥兵自重,即使影响再大,也不配叫门阀,那只能叫做军阀。在和平年代,军阀听门阀的,在混战年代,门阀就得听军阀的。

为何搞了大半天名词解释,因为袁绍最值得炫耀的资本就是他的出身,以及上几代人留给他的足够让他挥霍大半生的声望。

广交社会名流

据《三国志》记载,袁绍生得一身好皮囊,面容威严,身材魁梧。他自小所结交的都是大户人家的孩子,例如当时的名流张邈、何颙、许攸等,他们不是党人就是“八厨”成员。所谓八厨,即是指能以财救人的八个有权有势的名人,即指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八人。

除此之外,袁绍的好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也是以后断送他一世英名的大人物,这个人就是曹吉利,又叫曹阿瞒,即后来的奸雄曹操。别以为曹操出身不好,他之所以能入袁绍的法眼,那一定也是不一般。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以后少不了他的重头戏。先不说他到底是不是西汉开国元勋、汉丞相曹参之后,就说最近的,他父亲曹嵩,那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而曹腾连续服侍四代皇帝而不倒,且名望日隆,至汉桓帝时,又获封费亭侯。曹腾死后,他父亲曹嵩继承曹腾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袁绍号称四世三公,可曹操也是三公之后啊。之所以后来被祢衡等人以宦官之后而耻笑,那是因为汉灵帝死后,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相互残杀殆尽,终于轮到了士族阶层参与皇权统治的结果,不然别说敢于耻笑,露露牙齿就可能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朝廷几次征辟,袁绍并不予理睬,继续隐居洛阳。既然隐居你就要低调一点吧,但袁绍却偏偏高调。他之前光结交高干子弟不说,隐居后还故意降低身份,对所有愿意交往的士人,不论贵贱,在礼节上一律平等看待,一时间士人们全部抢着投奔于他,以至于来拜访宾客的各种车辆挤满了大街小巷。这时候,皇帝身边的侍臣对他开始看不惯了。其中一个叫趟忠的中常侍就在皇宫禁区里放出话来:“袁本初安然而做抬高自己名声身价的事,喜欢养不怕死的人,不知道这小子究竟想干什么!”此话一出,朝野上下沸沸扬扬。袁绍的叔父,时任太傅的袁隗听到以后,立马将袁绍叫过去,先用趟忠的话训斥他一顿,然后警告袁绍说,你这样是想我们袁家灭族啊!这时袁绍才算收敛一点,也开始入朝为官。你看人家门阀望族的人就是这么任性,想做官就做官,不想做就不做。

袁绍一直隐居在洛阳那么长时间,他到底在等待什么呢?接下来他入朝为官又会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呢?请各位继续关注下期。

2022.8.8,瑞青初稿于郑州。

作者简介:李瑞青,笔名瑞青,字子方,号自怡堂主。老子故里鹿邑人,现定居郑州。青年作家,文史学者,书法爱好者。著有《写活历史人物•五代十国系列》《写活历史人物•明成祖朱棣系列》《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研史手记•诸子五家系列》《研史手记•历代政体研究系列》《研史手记•中外历史对比研究系列》等文史专著。另著《雾太阳》《猎城》《别动我的心》《十年江湖》《南二胡同》等中长篇小说 。累计400余篇(部),共五百余万字。

附作者的文史观

坐井观天聊文史:永远不要以为比别人多看了几本书就自认爬出了井沿,视野之外还有更大的视野;永远不要以为你看到的就是真的,特别是文史,不管它是谁写的;永远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非议,坚持正知正念地干下去,等你强大的时候,别人自然会对你俯首称臣;永远不要以为用了坐井观天来自嘲就可以瞎呲胡怼,谈论孰真孰伪、孰对孰错的背后,关键在于传递文化与价值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儒释道三家之不同——细说唐代初期帝王三教政策的概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传统历史中,政治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梁启超先生曾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性之家谱已。”这句话虽有夸大,但也道出了政治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之处。说起政治,最关者则为统治者,历代帝王为了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极力采取各种措施,以求王作永垂。自从儒学登上历史舞台后,便不断地成为各个帝王的施政方术之所

  • 她和刘邦只是一夜夫妻,却生了一位非常伟大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对,汉初的政治特色就是“军功政治”。既然是政变,那吕后立的皇帝当然得换了。代王刘恒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原因无他,刘恒有仁孝之名,听话,关键是他的母亲谨慎善良,家族又没有什么势力,绝对不会重蹈吕后的覆辙。权利就能掌控在他们这些人手里。好了,那就这样定了。刘恒一步由代王成了皇帝,他的母亲自然也成了汉帝国的

  • 李世民的政治军事能力,实在是太高了,被人特别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军事天赋贴吧,唐太宗李世民简介,李世民军事

    李渊当时在建立大唐王朝的时候,李世民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的身份可不只是那个辅助身份,而是一个真正的优秀军事之才。只不过他成为了皇帝之后,人们。玄武门之变,却忘了他的能力。人们就把这个目光直接转移了,忽略了他曾经那么多的功劳。可以看一下李世民建立大唐王朝的时候,他有的那些高光时刻。公元615年,隋

  • 曹操献一计稳定局势,袁绍献一计将大汉推向深渊,二人高下立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比汉桓帝无后的悲催命运,汉灵帝刘宏生有两个儿子,老大刘辩,老二刘协,于是立储这个难题回归到了让历代皇帝纠结苦恼的“立长还是立贤”的问题上。毕竟,皇帝继承不是地主分家产,关系到家国天下不容小觑,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社稷动荡。相对于老大刘辩,汉灵帝比较喜欢小儿子刘协,内心深处也倾向于立他为下一代接班人。不

  • 历史上最受宠的四位妃子,宠冠后宫的杨贵妃也只能屈居第4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第四位:杨贵妃杨玉环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因倾城倾国的美貌而被唐玄宗宠冠后宫,唐玄宗究竟有多宠杨玉环?唐玄宗自从见过天姿国色的杨玉环后,便从此念念不忘,即便知道她是自己的儿媳妇,也想方设法地把杨玉环召入宫中,据为己有,后来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在宫中的礼遇相当于皇后。盛宠之下,杨贵妃的兄弟亲人都加官

  • 李白终于拍成电影,《李白之天火燎原》上映,大唐魔幻,不算烂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故事方面,李白参加殿试和做夜行侠巧妙结合,最终做大侠比跟皇帝吟诗作赋有趣。电影本身的立意是可取的,无论读书,还是行侠仗义,都是为了黎民百姓、天下苍生。李白在片中化身一个能打的大侠,最终对地下作乱的分子予以了打击。这个李白在长安横扫作乱敌寇的故事,倒是有一些《长安十二时辰》的味道。敌寇们都是安西而来,

  • 宋辽“澶渊之盟”对于宋朝来说,利与弊哪个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点击上方关注,了解更多历史知识,作者每天发布一篇历史文章。提到宋朝历史永远绕不开一个问题,即宋真宗在位期间,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大辽签订的“澶渊之盟”议和条约,至此斗争数十年的宋辽双方握手言和,正式进入长达百年的和平停战期。事实上,这一著名的澶渊之盟事件历史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引来无数争议。支持者认为这

  • 明内府《永乐大典》展出,东西方古籍珍本相遇台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澎湃新闻获悉,“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珍藏”暨“明清宫廷藏书”特展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展览首度同时展陈西方与华夏历史文化脉络中的珍稀古籍。据悉,展出的重要古籍包括明嘉靖隆庆间内府朱丝栏重写本《永乐大典》、清乾隆间武英殿朱丝栏写本《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等国宝级文物。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 永乐大典 明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仅割下李建成头颅,还干了件伤天害理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立马就知道了这其中的含义,没多久就把李世民传唤到了身边询问。而李世民也不是一般人,在李渊面前丝毫不惧怕,反而趁机告发自己的两个兄弟的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这让李渊感到很意外。并且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没有想当帝王的心,就是无法忍受自己的两个兄弟的苦苦相逼。次日,李世民率领部下埋伏在玄武门内,等李建成、李

  • 都知道水浒传是中国的文学愧宝,也是施耐庵最巅峰的小说,其实这书是他徒弟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中了进士后,他被下放到钱塘做两年官因为和元朝的官场不和,他只好又转到苏州去。等到元末大乱,张士诚雄居苏州,听说他有才名,就招施耐庵去做官,可其认为张只是流寇,不能投靠于他,不过他和张士诚的部将卞元亨,却相交甚为友善。也就是这个时期,他和罗贯中有了深层次的联系,罗贯中很佩服他的学识,还拜他为师学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