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曾带领蜀汉北伐却以失败收场。(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日前有专家揭密了诸葛亮的死亡之谜,当中就有两种说法,分别是“肠胃疾病”与“肺结核病”。
诸葛亮大大小小的战事都亲自参与,对于蜀汉政权的维护,身上肩负着刘备托孤重任,几乎是鞠躬尽瘁,但从一名被司马懿掳走的俘虏口中可得知,诸葛亮早起晚睡,几乎忙到没时间吃饭,甚至进食量只有一般士兵的五分之一,长年的操劳又营养不良,要说是活生生的累死,一点都不为过。之所以推断是肠胃疾病,一大关键在于“吐血”。
建兴十二年八月中秋,诸葛亮情绪激动之下晕厥,第二天呕血。之后几天呕血1次、晕厥1次,因受凉病情加重,又晕厥1次,随后死亡。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
“孔明听知此信,长叹一声,不觉昏倒于地;众将急救,半晌方苏。孔明叹曰:‘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
“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孔明一一调度已毕,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苏。”“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回到帐中,病转沉重。”“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
通过上述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曾多次有吐血的现象,临终前更是恶化到“呕血”的程度。专家推测,可能是肠胃出了状况,溃疡底部的大血管的破裂引起。当消化性溃疡侵蚀周围或深处的血管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出血。
胃溃疡边缘的炎症、糜烂、再生及异型增生可导致胃癌,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时间长的胃溃疡癌变风险高。溃疡型胃癌出血时可引起呕血或黑便,继之出现贫血。
考虑到诸葛亮的纳差和呕血,溃疡型胃癌可能性大。当咯血量大时,咯血可能与呕血难以鉴别。虽然原著中未提到诸葛亮有咳嗽的症状,但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频频咳嗽,而且有咯血。
除了胃溃疡之外,也有一派说法推测,诸葛亮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这种疾病在古代也是很常见的,大多表现为虚弱无力。在大多数古装剧中都有咳血呕血的剧情。
历史上的诸葛亮比司马懿还要小2岁,但是却很早便离世了。公元234年农历八月,诸葛亮病倒。刘禅派尚书仆射李福到前线去探望,回到成都时,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病逝,虚岁五十四岁。
《汉晋春秋》称:杨仪等整军而还,百姓奔告司马懿,司马懿得知蜀汉撤退,率兵来追;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司马懿者,司马懿乃退兵。于是杨仪结阵而去,入斜谷然后发丧。司马懿之退,百姓为之谚语:“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诉司马懿,司马懿说:“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我能预料他活着时想做什么,不能预料他死。)”
诸葛亮一生料事如神,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他没有早逝,北伐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参考资料:《汉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