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蜀国后期第一名将,如果此人不死,魏国很难能灭蜀

他是蜀国后期第一名将,如果此人不死,魏国很难能灭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322 更新时间:2024/2/2 12:02:22

东汉末年看的就是三国乱世,在这个群雄割据,各方势力相互讨伐的年代,最终形成的局面是天下三分,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不过这种平衡和相互对立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蜀汉率先被魏国攻破。

出现这样的情况,想必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遗憾,毕竟刘皇叔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所积攒下的江山基业,只是传到了他儿子这一代便终止了。虽然说蜀汉走向灭亡的命运是注定的,但是很多名将的存在或许能够延缓灭亡的时间,在蜀国后期就这样一位名将,倘若此人尚在那么魏国未必能够覆灭蜀国,那这个人是谁呢?

[var1]

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立志完成先帝遗愿

蜀国走向衰败,其实是很多事件串联起来才导致的最终的结果,先是关羽骄傲自大,失了荆州,被东吴所斩杀,随后便是刘备意气用事,带领蜀国精锐去进攻东吴,想要为自己的兄弟报仇,只可惜这样贸然行事换来的是夷陵之战的大败,他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不仅失了粮草,更让蜀国军队实力大打折扣。

面对这样的挫败,刘备一时间急火攻心,旧病复发,在白帝城直接宣告病危,诸葛亮等人前来也只能是见刘备最后一面,听他安排未来的国家大事,刘备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希望他能够继续辅佐后主。

[var1]

随着刘备的撒手人寰,扔下的是一堆的烂摊子,后主刘禅无德无能,难以肩负起重振蜀国的重任,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了诸葛亮的身上,而他也要立志完成先帝遗愿,兴复汉室,为了改变此时蜀国所面临的困境,诸葛亮六出祁山,发动北伐战争,去讨伐魏国,希望能够借助这种方式稳定住汉中地区的局面。

同时这样做也是为了加快统一天下的步伐,毕竟诸葛亮此时年事已高,大去之期不久矣,或许他想趁着自己在世多为蜀国贡献出一份力,这样的话,后主刘禅也能更好的在未来执掌政权,诸葛亮的想法虽好,但是战场岂是儿戏,其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就比如马谡失街亭,这次事件直接让诸葛亮在北伐战争取得的胜利完全付诸东流。

[var1]

除此之外,还面临着另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此时的蜀国无人可用,五虎上将先后在战场中陨落,仅剩下的赵云也在首次北伐战争病重而亡,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比较年轻的将领,让他们掌管一方军队,显然是不稳妥的,不过在这其中有一位蜀国后期第一名将,他就是深受刘备信任的魏延

虽为名将,却不得重用

魏延可以称得上是蜀国后期的第一名将,作为与五虎上将同时期的将领,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其个人能力也是毋庸置疑,在众多将领中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可正是这样一位名将却没能得到重用,不仅如此,还多次遭到打压,完全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实力和作用。

[var1]

按理说诸葛亮也是聪明人,为什么将这样一位名将搁置在一边呢?其实这主要是魏延和诸葛亮两人有着一些私人的矛盾,两人也是向来不和,魏延性格耿直,在处理事情方面比较直爽,虽然没有诸葛亮那样有学识和计谋,但是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要说论行军打仗的本事,诸葛亮还真不一定赶得上他。

在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的时候,魏延曾主动请命,自己愿意带领军马去拿下长安,只要夺下这个军事要塞,那么在日后的推进战争的过程中就不必担心曹魏军队的袭击,对于魏延的建议诸葛亮虽然有所考虑,可终究是没有同意他这样的做法,反而依旧按照自己原来的计划进行北伐战争,但每一次都没能取得好的成果,反而还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和资源。

[var1]

这些战况反馈到魏延这里,让他又气又急,气的是诸葛亮不愿意听从自己的计划,也不重用自己,急的是现在蜀国要比以往更加衰败,若是迟迟没有取得战果,那么所面临的只会是灭亡,而诸葛亮还没等到那一天,就在五丈原这个地方,因突发疾病而陨落。

遭奸臣陷害,被灭三族

在诸葛亮去世之前,他知道自己大限已至,于是赶忙召集朝中的大臣,将所有的事宜安排好,同时也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全权交给了当时的大臣杨仪,此人虽有治国之才能,但是目光短浅,为人也比较阴狠,恰巧魏延性格与他相反,两人也一直是死对头,听到杨仪成为了军中统帅,魏延怎么能够愿意听从他的调遣,而两人的矛盾也就此彻底爆发。

[var1]

因为诸葛亮身死,此次北伐战争再次宣告失败,按照诸葛亮生前的指示,大军应该赶紧撤回到蜀国之中,杨仪等人也是遵循这样的指令,开始下令撤军,可此时的魏延正在前线与司马懿所带领的军队对阵,前线打的热火朝天,后方却传来这样的命令,这不相当于之前所做的努力都白费了吗?

再加上魏延一直看不惯杨仪,所以他就没有听从指令将大军撤回,不仅如此,魏延还派人去拦截回撤的军队,让他们继续与魏军抗衡,他这样的做法算是彻底激怒了杨仪,这不明摆着是和他争夺权力吗。

[var1]

于是等到大军全部回撤之后,杨仪当即便向刘禅参了魏延一本,说魏延有谋逆造反之心,希望将其处死,其他的大臣也都是站在杨仪这一边的,后主刘禅也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判断力,还真就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就这样,魏延被杀,还连带株连三族,这蜀国后期的第一名将没想到竟然落得这般下场,没有战死沙场,反而却被自己人陷害而死。

要看魏延的个人武力值,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一位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如果他能尚在人世的话,或许会竭尽全力地守住蜀国的安危,即便是他无法改变蜀国走向灭亡的结局,但是也会给魏国带来巨大的阻力,让他们很难轻易地攻下蜀国,只可惜这一切都尘埃落定。

[var1]

结语

魏延输就输在他的性格和处事风格上,他为人太过高傲,说话办事又比较耿直,这在当时得罪了不少人,就连诸葛亮都看他不顺眼,其他的大臣又怎会偏向他,所以到最后因为人缘太差,没人为其辩护,所以落得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因为一场内斗,蜀国失去了两大精英,从此蜀汉王朝走向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蜀汉陈恭,蜀汉走向灭亡的5大憾事,蜀汉英雄传人物培养

    自从费祎死后,再也没有人能制约的了魏延了,魏延本来就想一路带兵挥师南下,但费祎在的时候被费祎一再的制止,一直都没能如愿。但是如今费祎已经死了,就再也没有人能阻拦他带兵挥师南下了,在途中一直向汉中的方向撤退,并且过去之后还将路途之中全部的栈道都给烧毁了。与此同时还派出了信使向蜀汉后主刘禅告发说,当时蜀

  • 孙权比曹操、刘备多活那么久,为何还是没有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不打孙权结果如何,孙权为啥不能统一三国,刘备真的娶了孙权妹妹

    那么真的是孙权能力不足才没有统一天下吗?非也。孙权接手父兄打下的江东基业时才19岁,继位之后非但没有丢失江山,还能够任用周瑜、鲁肃、陆逊等贤才好好经营江东,顺利守下了这来之不易的基业。在曹操势大时联刘抗曹,在刘备势大时又肯屈尊降曹抵御蜀汉,可见其突出的政治能力。若历史能够假设,没有孙权联刘打赢赤壁之

  • 都江堰就这样被李冰搞成了-春秋战国(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冰父子与都江堰简介,都江堰李冰文化产业园书记,都江堰客运中心李冰父子塑像

    [var1]春秋战国时期,粮食作物最主要的有:粟、黍、稻、麦、梁、菽、麻等。农作物产量有了提高。在一般年景下,一市亩的田地约可产粟9斗6升多,最好的年成,可以产3石8斗5升。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最初只是在木工具上镶铁刃,但因冶炼技术水平所限,多为白口铁,铁中的碳以极脆硬的碳化铁形式存在,农具易断裂

  • 李牧为什么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李牧不死,赵国就不会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国李牧之父,李牧在哪个时期被重用,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吗

    [var1]李牧(图片来源于网络)李牧是一位颇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他胆识过人,用兵如神,生平未尝一败,战国末年面对强大的秦军,他更是多次以弱胜强,以一己之力阻挡着秦军一统六国的步伐,几乎让拥有白起和王翦等名将,且实力远胜赵国的秦帝国也束手无策,而只能采用那下三滥的反间计,可昏庸无能的赵王迁,偏偏便

  • 有人采访吕雉:听说汉高祖去世时,您没哭?吕雉:我没笑就不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记者:对于您丈夫的去世,您现在有什么感想?吕雉:对于丈夫的逝去,我的内心其实是很悲痛的。记者:既然您这么悲痛,为何民间却有了您在葬礼上根本没有哭的传言呢?吕雉:既然是传言,那就说明这是不可信的。记者:可是,据小道消息说,您和丈夫的感情早已破裂,您可以仔细谈谈这件事么?吕雉:谁说我们感情破裂的?我们的

  • 汉朝公主远嫁波斯,中途不幸怀孕,生子就地建国,此地已归属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时过境迁,矗立在西北群山中的神秘小国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汉朝公主在和亲途中生子建国的故事将永传于世。 一、汉朝公主远嫁波斯 这里山峰陡峭,势如刀刃,千里之外黄沙连绵不断犹如“虬龙蜿蜒”。这里有金色的垣坡,无叶的桑拓,夕阳泛着耀眼的琥珀色光芒。这里就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中转站,是穿越中原去往波斯国的

  • 尧舜禹禅让真相并不比李世民上位光彩 孔子和韩非子各用6字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对于中国人而言,对禅让这个概念似乎并不陌生,因为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三个人被誉为禅让的典范,而且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一直被传颂和纪念。今天“说历史的女人”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在此,我们需要弄清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禅让,第二是尧舜禹之间的权力更替真的是传

  • 东汉立国-光武帝刘秀,争取以和平的方式降服对手,德才兼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当时,除了刘秀的少数谋臣和大将外,大概很少有人会相信,他会在十几年后一统天下,恢复汉朝,并使之延续了近二百年。当时更始帝刘玄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称帝前的刘秀也是他的下属,更始政权一度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刘秀称帝前后存在的割据政权可谓多如牛毛,称帝称王的也不在少数:王莽的庐江(今安徽淮南

  • 1930年孔祥熙被正式写入孔子家谱,是他攀高枝还是双方各取所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孔熙容是孔子后裔吗,孔祥熙和孔子的关系,77代孔子后代为什么迁出孔府

    作为国民党的高官,孔祥熙还有一个身份更让人津津乐道——万世师表孔子的第75代“祥”字辈孙子。奉命出访时,外国人的报纸也喜欢大肆渲染一番。孔子闻名全球,而咱们这位贵客孔部长,是中国圣人的后裔,国际国内对这一身份的宣传,让孔祥熙倍感尊荣。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直到1930年孔府重新修订族谱,才将孔

  • 读书|汉朝人多姿多彩的的科技生活——《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秦汉科技史》讲述汉朝科学技术发展的光辉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国度里,聚集着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创造性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谱写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光辉篇章。3月11日下午,苏州科技大学历史学教授董粉和携《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秦汉科技史》一书在朵云书院·广富林店举办了一场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