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以前还没有种植棉花,冬天没有棉衣棉被,古人是如何扛过去的

北宋以前还没有种植棉花,冬天没有棉衣棉被,古人是如何扛过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80 更新时间:2024/1/14 17:26:53

过冬的方式无非就只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靠能源取暖,二是靠衣物保暖。现在我们的能源非常发达,电暖器、空调、天然气、煤炭都非常多;在冬季保暖衣物上,棉衣棉被更是常备,甚至还有貂绒、羽绒等层出不穷。

编辑

但是即使如此,全球范围内依然有170万人会因为寒冷而死,30万人因为炎热而死,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因为贫穷,没有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取暖方式的变革。

在古代,贫穷的人就更多了,所以因此在冬天被冻死的人也更多。为了扛过寒冷的冬季,古人自然也有自己的取暖方式。

编辑

首先从衣物保暖方面来说,在北宋棉花普及以前,大多数普通人穿的都是麻布和葛布。冬衣光有布肯定不够,还需要在里面充一些保暖的材料。

富贵人家可以用保暖效果好的蚕丝锦缎,或者购买一些兽皮和貂绒制作而成,而穷人往往只能往衣物里填充枯草乱麻,然后白天把干稻草放在太阳下晒,晚上再拿来铺床,保暖效果极差。

编辑

唐代最能代表贫苦大众的诗人杜甫就曾描述过,农历8月,家里突然漏雨,他感到“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意思是,麻布被子盖了多年,像铁板一样又冷又硬,孩子睡觉不老实,还把被子给蹬破了。

要知道农历8月也才是刚刚入秋,只是下了一场雨就这么冷,可见到了冬天,普通人的日子有多艰难。当然了想要活着度过冬天,光靠破麻布、破被子那肯定是不够的,有条件的家里还会用羊皮羊做衣服,保暖效果会好很多。

编辑

那要是家里没有羊,也不会打猎的农民,那就只能想办法从能源方面取暖了。古代的能源并不丰富,只有3种,那就是木炭、煤炭和干柴。

木炭取暖效果最好,但是穷人用不起,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是这么写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的人自己都舍不得用,还要想着让天气更寒冷一点,好多卖一些炭。至于煤炭因为容易中毒,所以一直没有普及,到了宋神宗时期才有了大规模使用。

编辑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能选择捡干柴为生,普通人家在一年四季都会有意无意地多捡柴,然后堆在房屋附近,毕竟任何时候都需要烧柴做饭,冬天还需要用来取暖,消耗更大。

直到现在,在很多山区或者农村,人们依然还保留着这种生存之道,不过把柴火堆在房屋附近还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引起火灾。

可能你会觉得奇怪,古代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为什么大家不砍树取暖,只能捡柴呢?这是因为早在西周以后,当时为了限制资源开发,就将皇帝统治下的一切都算作是皇帝的私人财产了,于是有了“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的法律规定。

编辑

想要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损耗,人们还发明了各种火墙、火炕、壁炉以及火炉取暖。明朝开国文臣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还写过自己小时候家里贫穷的经历,说自己在冬季,顶着寒风,背着书箱,皮肤冻裂了都感觉不到,到了学堂,用热水冲洗,再拿棉被裹上才能暖和一点。

有热水和棉被的待遇都比唐朝的穷人好很多了,因为那时候烧热水很奢侈,棉花也还没有普及。冬天的时候,穷人会尽可能减少活动避免热量散失,白天在太阳下晒着,晚上抱团取暖。在建造房屋时也往往会选择坐北朝南,通过采光来取暖。

但是即使如此,贫苦的生活、落后的生产力和沉重的赋税依然会让很多人在冬季冻饿而死,尤其是在灾年、战乱下,寒冷的威力会远超现代人的想象,哪怕在所谓的古代盛世也不例外。

比如,唐朝经过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唐,开元盛世后,人口从1200万暴增到了5000万。但是到了天宝年间,由于木炭能源紧张和粮食短缺,引发了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战争,最终酝酿成了安史之乱,让人口锐减了一半还多。

难怪古人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把柴排在首位,可见缺少能源对于人类和古代朝的打击有多可怕。其实,在上个世纪,老一辈人也曾经历过类似的艰苦时期,几乎人人的身上都有冻疮,由此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卧龙、凤雏都隐居荆州,为何刘表不用?真相:看看诸葛亮的关系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绝大部分侨士很难进入荆州权力中心,一些才俊之士甚至受到冷落。1、刘表何以弃“海内俊杰”而不用呢?这与其经历和修养有关。作为老一辈“党人”,刘表用人重道德、讲礼法,行规蹈矩,故王夫之说:“刘表,文士也”;“表出自党锢,固雍容讽议之士尔”。但汉末大乱,士风亦随之大变,权谋策议和法术论辩之类的“俊杰之士”

  • 文化造极的赵宋,两度与虎谋皮,可谓愚不可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两宋时期,尤其是北宋,国家既不积贫更无积弱,纵观历朝历代的国祚,唯有两宋是真正超过三百年大关的,而且由于两宋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军事武器和装备上都做到了世界领先地位,在常年对外战争中胜率更是高达77%,由此可以看出宋朝在军事上一点都不弱。一、丧权辱国的条约具有两面性那么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宋朝在大部分

  • 宋仁宗皇后曹氏,老公不爱,一生无子却能稳坐后位二十八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仁宗皇后曹氏简介,宋仁宗吐槽曹氏完整版,曹氏与宋仁宗结局

    1033年,皇后郭氏因善妒无子被废,曹氏入宫,时隔一年,册立为皇后。曹氏入宫时,宋仁宗赵祯身边已有多位嫔妃。那年,曹皇后刚满十六,正是一个女子一生最好的年纪。曹皇后面容清秀,姿色隽逸,眸子中还带着一丝少女的娇羞,初入宫中,她也曾幻想过与夫君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可赵祯却并不这样想,他对曹氏颇为冷淡,有

  •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楚霸王项羽之死,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为什么项羽之死获得尊重,项羽之死为何悲壮,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那么厉害

    (一)贵族气质我们都知道项羽是战国名将项燕之后,所以他身上流淌着的不仅有贵族气质,还是武夫气质。因为贵族气质,所以项羽始终有着一种对高尚人格的信仰;因为武夫气质,让他自信地遵守各种战争规则。但是这两点,在刘邦这里却被踩在了脚底,一文不值。项羽的贵族气质体现在这么几点:重视道义有尊严、保护弱小不滥杀、

  •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是非功过,他究竟厉害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经济上统治了农民的人口,并且按照相应的人口进行了填补,两者之间互相依偎,并且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一年只收两次税。分别收的是夏天的税和秋天的税,而且还稳定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在刑法上面,他废除了1000多年以来的丞相之,而且还废除了中书省他的部队个个都能统领大军,但是却无法调兵,而且他还把大理寺改为了

  • 南宋官员遇到凶杀案,疑点重重中发现端倪,在一小孩身上发现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武将开国,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但能像赵匡胤这般,文治也相当有水平的帝王却并不多。赵匡胤的出身,也决定了他对武将有着深深的忌惮,于是乎,北宋以及之后德南宋的朝堂之上就出现了一种重文轻武的局面。很多人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宋朝积贫积弱的根源所在,其实我想说的是,宋朝未必就如我们印象中的那般贫弱

  • 朱元璋到底有多残忍?去世前做了一件事,让所有人不寒而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他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一方面是他的勤政给他造就了一个明君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因为各种杀人如麻的事件让他成为了一个残忍的暴君。也因为他的故事过于传奇,所以粉丝众多,许多人都对朱元璋到底是个明君还是暴君争争不休,其实作者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我们去看历史上许多君主,从始皇帝嬴政到建立了大运河的杨

  • 水浒传:晁盖临终指定的、或者暗示的接班人,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梁山首领的传承,并不是“父子死继兄终弟及”,也不是“前任领导指定接班”制度。晁盖自己,就是挑唆林冲火并王伦,从而得到的领导权。活王伦都保不住领导地位,晁盖中箭将死,还能“指定”接班人吗?更不用说“暗示”了。说得难听一点儿,晁盖这时候指定、或者暗示一个接班人,很可能会害死这个人,如果他没有绝对的威信的

  • 成吉思汗帝国卫生:为什么洗碗会被判死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帝国有许多法律,严禁任何人违反。此外,这些“立法法案”的作者是成吉思汗本人——违反这些禁令的人都应该被判处死刑,无论有多少人。蒙古部落严格遵守在其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古老传统。成吉思汗进一步巩固了这些传统。1206年登基后,他在立法层面巩固了蒙古人民的所有禁令,并增加了他的法律。小偷首先,当然,统治

  • 辛弃疾最霸气的南乡子词作,开篇便有万钧力道,几乎整篇都是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朝廷中掌权的是韩侂胄[tuō,zhòu],他和右宰相争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和军政大权,他决定对金国用兵,于是他才起用了一些主战派的老臣,辛弃疾便是其中一个。辛弃疾在抗金问题上,是支持宰相韩侂胄的,但是在战略上,却和韩侂胄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所以当辛弃疾在嘉泰四年被宋宁宗召见之后,韩侂胄从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