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放弃统一中国的最后机会,曹操拿下汉中后为啥没有继续占领益州?

放弃统一中国的最后机会,曹操拿下汉中后为啥没有继续占领益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76 更新时间:2024/1/17 1:51:12

但实际上在赤壁之战以前曹操并没有彻底统一北方,南方也不仅仅只有刘表、孙权。

当时北方割据军阀还有辽东的公孙康,关中陇西的马腾韩遂、张秋等人。

西南地区则有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璋,最南边还有个交趾的士燮

所以说在赤壁之战以前,天下还是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只不过曹操控制的地盘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富庶,而且曹操还挟持着天子,确实是当时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人物。

赤壁之战前的局势图

在曹操征战的前半生中,袁绍一直是他最大的敌人,即便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但袁本初依然控制着河北大部。

若不是袁绍突然病逝,恐怕曹操一时半会儿还拿不下河北地区。

待袁绍死后,曹操一统北方大部,此时天下虽然还有很多割据军阀, 可对曹操威胁最大的就仅剩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只要拿下刘表和孙权,其他诸侯便不足为虑,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荆州牧刘表,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

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去世,其长子刘琦和次子刘琮不合,曹操闻讯便立即南下,试图趁刘氏内乱之际占领荆州。

对此刘琮在蔡瑁等人的劝说之下投降了曹操,但刘琦不愿投降,他在刘备的支持下准备与孙权联合抗曹。

然而刘琦身体不好,没多久就病逝了,于是刘备便接管了刘琦的军队,与孙权结为孙刘联军。

此后的故事诸君都是耳熟能详,孙刘联军在赤壁击败了曹操大军,迫使曹操北返。

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几乎断送了曹操统一全国的希望。曹操经此一败元气大伤,此后几年中他的工作重心都在稳定内部势力,毕竟打了一场大败仗,后方肯定会出现异动和不安分之人,曹操必须赶紧压服这些躁动的苗头。

不过即便如此,曹操的实力依然是最为强大的,此后他甚至还有一个统一天下的机会。

兵败赤壁的曹操依然强大

赤壁之战结束后第三年,缓过神的曹操开始对汉中的张鲁动手,他遣司隶校尉钟繇和大将夏侯渊先行进驻关中,为征讨张鲁做准备。

曹操此举迅速引起了西凉军阀马超、韩遂的警惕,马超认为这是曹操的假途灭虢之计,名义上是攻打张鲁,实际上却是突袭西凉。

于是马超、韩遂联合张横、梁兴、杨秋、侯选、程银、李堪、马玩、成宜等西凉军阀共同反曹。

得知马超、韩遂造反,曹操震怒之余决定再度亲征,以老骥伏枥之势大败西凉军。随后曹操留夏侯渊继续扫荡马超等西凉军阀,自己返回许昌

夏侯渊花费两年时间彻底平定西凉,解除了曹操征讨汉中的后顾之忧,而此时刘备也新取益州,大有北上汉中之势。

为防范刘备,曹操又一次领兵出征,攻打汉中张鲁。

张鲁这个人没啥大志,他割据一方目的不过是保境安民,因此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时并没有作出啥强烈的抵抗就投降了。

汉中乃益州门户,拿下汉中则益州大门洞开,司马懿等人纷纷谏言曹操,希望曹操趁刘备在益州立足未稳之际,一鼓作气拿下益州。

曹操拿下汉中后的局势,天下已然三分

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处长江上游,从军事上讲若是占领益州,将对下游的荆州和江东产生巨大的军事压力。

西晋就是在拿下四川后,顺江东下灭掉了东吴,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曹操倘若真的拿下益州,即便不能完成灭刘灭孙的目标,但也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二,为后世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所以说攻打益州是曹操最后个统一天下的机会了,至少也是半个机会。

然而曹操最后却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引兵返还。

拿下汉中后曹操放弃了继续攻打刘备

作为一代枭雄,曹操不会不知道益州的重要性,至于曹操为何放弃益州,有一种主流的说法是曹操已经老了,放弃了统一天下的想法,转而将重心放到了权力交接上。

我本人也比较认同这种观点,因为汉中之战结束时的曹操已年逾六十,距离他病逝只剩五年时间了,他的精力和体魄都大不如前,此时的他确实要考虑接班问题了,需要为曹丕称帝铺路了。

故而在攻占汉中后,曹操权衡再三之下没有继续攻打益州,而是携大胜之威返回许昌,胁迫汉献帝封自己为魏王,建立魏国,正式迈出了曹氏代汉第一步。

或许在曹操看来,除了年龄问题以外,当时南下攻打益州也不一定能有什么好结果。毕竟刘备刚得益州,风头正劲,关羽还在南郡虎视中原。

刘备

此外孙权也一直在围绕着合肥搞事情,自己若攻打益州,孙权肯定会从背后捅一刀,否者就不是孙仲谋。

但无论如何,曹操放弃了攻打益州就意味着彻底放弃了最后一个统一天下的机会,此后曹操再也未能开疆扩土,三分天下就此形成。

更多文章

  • 爱美人更爱江山,李隆基为了江山走出无情的一步,其实没什么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开讲# 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爱情故事由一个“死”字渲染,在众多文学影视作品中“悔悟”与“痴情”都是其刻画的主题。爱情原本是一种纯粹的感情,却在封建社会的荼毒之下变得畸形,沾染上了污秽。当手中的江山变得岌岌可危,面对士兵们的威逼,是要保全自己的权力还是留住身边所爱之人?如果你是李隆基,你也会选择将杨

  • 从宗教走向政治,又从政治走向起义,东汉王朝的掘墓者——太平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这一观点在现在受到了较为广泛的质疑,因为黄巾军组成固然是依靠农民,可黄巾军的领袖巨鹿人张角可是自称“大贤良师”,用宗教信仰“太平道”来笼络民心的。换句话说,这“太平道”演变过来的“黄巾军”,实际上是个宗教军队,而自称“大贤良师”,又号“天公将军”的张角本质上是宗教领袖。但是我们反过来看呢,这“

  • 影视剧中被黑的很惨的九大历史人物,昏君杨广排名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广个人简介,大隋昏君杨广全文阅读,昏君杨广是什么电视剧

    第一名、商纣王一说起纣王,立刻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封神演义中的暴君。几千年来,在中国人心中,商纣王不仅是中国古往今来昏君、暴君的“代言人”,而且已经成为邪恶势力和罪恶人性的象征。直到今天,经过从西周起至今后人三千多年的加工和渲染,纣王的形象已经成为被定性了。纣王是商朝的亡国之君,他的名字并不叫纣,他

  • 阿斗真笨吗,诸葛亮去世时,蜀汉后主刘禅为何连杀了3位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家的印象中,刘禅是一个非常懦弱的小皇帝,没啥能耐,以至于最后落得了亡国的下场,还出现了乐不思蜀的丑闻,令人耻笑千年。然而在这些固定印象之外,大家恐怕不知道,刘禅在位时间可是长达41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在位时间长的皇帝。他也是三国君主中,最稳定的皇帝,他在任期间,国家可比曹魏和东吴稳定多了,鲜少

  • 杨贵妃身上有一缺点,正常人忍受不了,唐玄宗却最爱,难怪羞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贵妃羞花的故事简短,杨贵妃和唐玄宗完整版,唐玄宗哪年收杨贵妃

    杨玉环是后来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相貌自然不用多说,而且杨玉环出生在官员家庭,书香门第,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杨玉环本身就很是聪颖,学东西很快,所以还是一个有才能的女子。这在当时很相当受欢迎的。见到她的人都会被她吸引。李瑁就是这样的,不过杨玉环跟李瑁的婚姻很快就结束了,两个人还算是恩爱,为什

  • 从汉末叱咤到齐梁的东吴陆氏,他们家在三国时是如何一飞冲天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陆氏会长,广西陆氏陆新公族谱,陆氏家训全文

    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东吴篇第十三章:从汉末叱咤到齐梁的东吴陆氏,他们家在三国时是如何一飞冲天的?提到吴之四姓,大家最熟悉的估计就是陆氏。东吴时期,陆逊就成为知名度极高的大臣,他能力卓越,出将入相,成为一代社稷之臣。而我们也清楚,在三国时期最主要出现的陆家有两支儿,他们分别是陆逊这一支和陆康这一支

  • 一个乞丐啃树皮为生,却能让秦叔宝向他下跪,李渊和他称兄道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烽火连天的乱世中,让亿兆黎民饱受煎熬,但另一方面,却也给英雄才俊提供了广阔舞台。隋末唐初涌现出的众多英雄人物中,有一个人才干超群,曾经独霸一方声震天下,拥兵数十万,把隋炀帝打的叫苦连天。实力之强,声势之盛,一度无可匹敌,在当时的各派武装势力中,他曾是响当当的头一

  • 湖南澧县发现明代夫妻合葬壁画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去年,我们在开展澧县西北部山区文物调查工作时,从村民口中了解到这座墓葬的存在,随即对其进行保护并上报相关情况。今年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遣专家,与我们一起对古墓葬进行了发掘。”澧县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考古研究室主任周华说。考古发掘现场据考古专家介绍,该墓葬为浇浆墓,有两个墓室,墓室顶部呈拱

  • 朱棣在谋反时,去找弟弟朱椿帮忙,朱椿仅说四个字让他成功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本来朱元璋并没有此类问题,因为他有自己的嫡长子朱标。因为朱元璋算是一个比较暴戾的君主,上台之后采取各种政策治理国家,在治理过程中杀了不少人,如果不是有时候马皇后的劝阻,可能死的人会更多。所以他明白,他找继承人一定不能像他这么暴戾,需要一个温和人,而朱标恰恰符合这一点。朱标是十分反对朱元璋滥杀无辜的。

  • 有那么多人怀念明朝而不是唐朝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不是不怀念唐朝,只是相比较而言,平常对明朝的怀念挂在嘴边多一些。明朝相比于唐朝,离我们在时间上更近,至今不过600多年,更加具有真实感,如同身临其境。而唐朝离我们差不多有1400多年了,时间间隔太远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与强盛,仿佛神话,令我们神往,却又增加了几分缥缈的感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