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带领3万骑兵,就灭了刘邦56万人马?刘邦的坚持项羽比不了

项羽带领3万骑兵,就灭了刘邦56万人马?刘邦的坚持项羽比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34 更新时间:2023/12/17 16:51:58

刘邦56万大军都不敌项羽3万骑兵?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司马迁有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过分夸大了?其实刘邦的战败,是情有可原的。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项羽带兵前去平定赵、齐反楚的叛乱,所以项羽的都城彭城防守空虚。而刘邦趁此机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最快的速度平定了关中三秦之地。

顺带着拿下了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韩王郑昌以及著名的魏王豹。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刘邦实力大增,集结了56万大军直奔彭城而来,一战拿下楚国都城彭城。

01项羽忙着收拾赵、齐叛乱,没时间管刘邦的发展。

秦朝是刘邦给灭了的,刘邦率先带兵进入关中,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可惜因为刘邦实力弱小,不得不将关中之地让给项羽。

项羽入主关中以后,在这儿烧杀抢掠了一番,随后分封天下诸侯,自称西楚霸王。这个时候的刘邦被赶到了当时的不毛之地汉中。

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陈馀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於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原大王资馀兵,请以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扞蔽。”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陈馀悉发三县兵,与齐并力击常山,大破之。张耳走归汉。---《史记》

而关中之地,被项羽一分为三,分别由雍王章邯、翟王董翳以及塞王司马欣来掌管,项羽本人则带着江东子弟回到江东。

项羽定都彭城以后,天下依旧是诸侯混战的局面。尤其是北方地区,田荣一统整个齐国,宣布与楚国决裂。此外,赵王张耳又被陈馀给赶走了,也宣布反对楚国的统治。如此一来北方几个重要的诸侯国都反叛了项羽。

项羽心里当然着急,所以他带着大军亲自前往齐国和赵国,希望尽快平定这些地方。按照项羽的杀伤力来说,这只是小菜一碟。可是当时的北方已经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项羽又在这里坑杀不少降卒,导致全民叛乱,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所以项羽算是被拖住了。趁着项羽被拖住的功夫,刘邦从汉中偷偷溜了出来。他第一个面对的对手,当然是在关中看住他的三秦各王。好在刘邦得到了能人韩信的帮助,很快平定三秦,又相继收服了中原诸国,形成了一个相对强大的诸侯联盟。得了大军56万以后,刘邦这才有了灭亡楚国的野心。他是不敢跟项羽正面较量的,趁着项羽在齐赵之地忙于应付的时候,刘邦已经挥师进入彭城,宣布攻占楚国核心位置。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项羽当然也是得知了。他没有感到懊恼,而是迅速制定了作战方针,决定一次性彻底解决刘邦的力量。

02项羽的3万骑兵行军迅速,战斗力爆棚。

项羽没有被失败冲昏头脑,而是紧急挑选了3万骑兵,在最短的时间内,杀回了彭城。按照刘邦的估计,项羽即使要回援,那也需要很长时间。

可是万万没想到项羽是带领骑兵回来的,而且数量并不多,所以行军速度非常快。他们早上开始进入汉军的势力范围,中午就打到了彭城。

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史记》

汉军压根就武力抵挡项羽的强大攻势,结果项羽斩杀十多万汉军,又在睢水淹死了十多万汉军。其余汉军一片散乱,刘邦仅仅带着十多个人逃出生天。

这一战对刘邦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是一般人,还真的会一死了之,反正不会想着卷土重来了。可是刘邦迅速收拢残兵,又得到了萧何在关中地区的兵源补给,这才勉强抵挡住了项羽的灭国攻势。

那么项羽为什么凭借3万骑兵,就将刘邦56万大军给击溃了呢?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原因,可以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

首先,项羽的骑兵战斗力彪悍,归属项羽一人指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项羽的余部都留在北方平定齐国叛乱,而他本人只是带领骑兵回来,所以不管是行军速度还是战斗力,都是非常可观的。其次,刘邦的56万大军,其实就是一个凑拢班子。说是实力强大的56万大军,其实是各路诸侯联合起来的军队,一旦出现混乱,这些人马压根就不知道该听谁的指挥。而且在面对强敌时,到底谁冲在最前面?再者,项羽的军队是回来夺回家乡,赶走侵略者的,所以每一个士兵都非常亢奋。而刘邦的大军到了彭城吃喝玩乐,把这里当成了消费场所,自然就没有固守的打算。由此可见,刘邦就算有再多的人马,没有精心的调度,没有万众一心的准备,没有固守家园的打算,那也是白搭,失败是必然的了。

03刘邦失败后没有气馁,项羽失败后却感到绝望。

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坚持的程度不同。我们看刘邦打仗虽然也很厉害,但是遇到项羽总是失败。可是刘邦没有气馁过,就算是56万大军战败了,他依旧可以卷土重来。

而项羽就不同了,他一辈子几乎没有尝到过失败的滋味,不管打谁都能够做到百战百胜。所以项羽经受不起一次失败。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卻,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史记》

在最后一次决战的时候,项羽并没有回到江东的打算,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只有活下来,才有机会卷土重来,可惜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认为这是老天爷要他灭亡,而不是他自己不努力。

刘邦就不同了,都是面临死亡的决战,刘邦不慌不忙地逃出生天,又将残兵给收拢了起来,顶住了压力,这样才能获取最后的成功。

56万大军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刘邦内心的崩塌。一旦领袖人物放弃了,那这个集团可就真的完了。

总结:项羽总在坑杀降卒,最终因此而败亡。

为什么项羽的主力大军被困在齐国呢?那是因为项羽在平定田荣叛乱的时候,抓到降卒就坑杀,一连杀了好几批降卒。这下子齐国所有人都不敢投降项羽了,几乎做到了全民皆兵的状态。所以项羽的兵马就算再多,也必须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填这个坑。

而他打下咸阳的时候,为什么不入主关中呢?其实也是因为当初坑杀了太多秦军,他在关中之地根本就待不住。他回到彭城老家,足见他的格局有多小。关中乃天下富庶之地,他就这么交给了别人来镇守。如果项羽稍微学习一点仁慈之道,或许根本就不会丢失天下了。

参考资料:《史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鞅是十恶之人吗?史料为什么会那样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为了使民众相信秦国要变法了,于是就令人在城门立木,让他们搬木头,随着奖金的加码,有个小伙照做了,众人都在那嘲笑小伙,当商鞅百金赏于小伙时,大家都相信了政府说话算话,这就是徙木立信的缘由,商鞅变法就这么来的,为了给政府立信。[var1]商鞅变法通过“耕和战”展开了一系列变法立规矩,让秦人普通老百姓

  • 不同寻常的齐国及其令人生畏的齐襄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鲁桓公十八年,这一年,太不寻常了!齐国展现出来的大国天威,真让人不寒而栗。尤其,鲁国、郑国国君相继死在了齐襄公手上,而且均死于非命,但死就死了,杀就杀了,谁又能奈何得了齐襄公呢?这年四月,鲁桓公死于齐国,在鲁国的哀求下,公子彭生以命抵命,算是做了了结。但是郑国新立国君公子亹以及高渠弥的死,却让人感受

  • 韩信在齐国自立能成功吗?搞清楚了,才明白改变人生赛道的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齐国国君田广、国相田横等人分兵潜逃,并向项羽求救。项羽即便对这样的猪队友深感失望,但形势逼人,他还需要齐国帮他分担一部分战略压力,只好派大将龙且率兵救齐。孰料到,兵仙韩信对于一般的对手来说,就是一个军事黑洞,不管你来多少人,都保证让你有去无回。潍水一战,韩信筑坝放水,从中间冲断龙且率领的齐楚联军,并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转型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各诸侯国为了土地和财富互相斗争,给黎民百姓带来了沉重的伤痛。但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个辉煌的时期,在这个时间内,奴隶制度开始瓦解,封建制度开始逐渐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是全方面的变革,这种全方面不仅仅体现在制度的变革,还体现在生产力和文化方面的变革

  • 项羽如果重用韩信的话,能夺得天下吗,结果还是不会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看一下韩信为何离开项羽。韩信是在项羽平定天下的时候逃走的,并不是在危险的时候走的,可见韩信并不是贪生怕死之人。而且他追随刘邦的时候,刘邦在汉中,实力并不强大,甚至有点自身难保。这些可以说明韩信看人还是比较准的,他知道项羽不能成大事,所以才选择追随与刘邦。 其次我们看一下项羽。楚霸王项羽可以说

  • 安禄山,41岁成了25岁杨贵妃的“儿子”,“洗三”之举更令人咋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眼中,安禄山是一位忠诚无比、能力高超的大将,因此,对于安禄山,他们不仅关爱有加,甚至对于安禄山的要求,几乎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比如说,做他们的儿子……公元744年,安禄山41岁,在他生日的这天,唐玄宗和杨贵妃不仅赏赐了他许多衣服和金银玉器,甚至还亲自出席了生日宴。对于这样的恩宠,安禄山

  • 诸葛亮,郭嘉以及周瑜,三人谁的去世对本国影响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就来比较一下,诸葛亮,郭嘉以及周瑜,三人谁的去世对本国影响最大? 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自公元207年出山以来,一直为刘备的事业奔走,唯恐有负“三顾之恩”。说到诸葛亮,很多朋友都是朗朗上口,什么“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这些故事都是妇孺皆知。刘备之所以建立霸业,

  • 唐高宗李治:表面懦弱,实则心机,武则天不过是他留的一步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治为什么纵容武则天,武则天秘史武则天与李治吻戏视频,殷桃武则天与李治的吻戏视频

    但在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作为皇帝的他当真会荒唐至此吗?独宠父妾一人就算了,竟然还爱美人爱到把祖宗基业都拱手奉上。离谱!为了武则天,李治不仅不顾众多朝臣与天下人的反对,将其纳入后宫,一步步送上后位,还将李氏代代相传的至高皇权都交于她手。或许有人会说,李治是在拿祖宗基业开玩笑,可抛去部分感情因素之外,他

  • 诸葛亮临终前的失误,杀了一个忠诚的大将,放过了一个该杀的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儿子,诸葛亮七擒孟获简介,诸葛亮免费三字签

    在三国后期的时候,刘备、关羽、张飞等一众大臣都去世了,所以三国后期的人才变得极为的稀缺,但是好在还有诸葛亮在主持大局,并且在他的身边还有两位文武大将,分别是杨仪和魏延。但是两人的性格却十分的不对付,再加上两人都是为三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所以两个人便互相看不上对方,但是好在诸葛亮在中间制衡,所以才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也是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唐朝,武术得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的武术有多厉害,唐朝武术有什么特点,唐朝有哪些拳法

    一、武举制的背景唐朝时期,文化兴盛,科举制度逐渐成熟。但是,科举制度只针对文人,武人很难有机会进入仕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度,使武人也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从而有机会进入仕途。武举制的创立,不仅是政治上的改革,也是武术发展的契机。唐朝时期,武术发展迅速,而武举制的出现,则为武术的发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