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同寻常的齐国及其令人生畏的齐襄公

不同寻常的齐国及其令人生畏的齐襄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41 更新时间:2023/12/18 3:30:21

鲁桓公十八年,这一年,太不寻常了!齐国展现出来的大国天威,真让人不寒而栗。尤其,鲁国、郑国国君相继死在了齐襄公手上,而且均死于非命,但死就死了,杀就杀了,谁又能奈何得了齐襄公呢?

这年四月,鲁桓公死于齐国,在鲁国的哀求下,公子彭生以命抵命,算是做了了结。但是郑国新立国君公子亹以及高渠弥的死,却让人感受到了齐襄公那令人恐怖的手段!

离鲁桓公之死还不到两个月,齐襄公就带领大军来到首止。首止即河南省睢县东南,当时属于卫国,但离商丘不远,只有一百华里。齐襄公来到这里,点名要郑国国君参加。郑国时任国君公子亹,上任只有短短半年,怎敢不来!于是乖乖带上高渠弥到首止来拜见齐襄公。

哪成想,齐襄公动了杀机!这次首止之会,齐襄公先是杀了公子亹,然后车裂了高渠弥!看看多么恐怖!为什么会杀郑国国君公子亹?后人有三种解释。其一是讨逆说,出自《春秋左传正义》的注释,也是《左传》前后文字传达出的大致可能。杀郑昭公乃是弑君大罪,而郑昭公于齐立有大功,因此也不排除为郑昭公报仇!所以杀公子亹而车裂高渠弥,就显得合情合理。其二是不敬说,出自《史记》,说公子亹来到首止,对齐襄公不敬,因此齐襄公伏甲士于内,在大帐内杀了公子亹。高渠弥逃回新郑。其三是泄愤说,也来自《史记》,说齐襄公、公子亹都还是公子哥的时候,曾发生争斗,这次齐襄公为泄私愤而杀了公子亹。

[var1]

车裂高渠弥

作为今天的我们,反过来再看这段历史,还是觉得《左传》提供的线索具有更高的可信性。首先,《史记》所录的历史事件,总体上是建立在《左传》成书的基础上,此外夹杂了司马迁个人民间采风的素材。《史记》与《左传》不同的地方,明显存在情节矛盾和逻辑矛盾。

比如,齐襄公在首止聚会诸侯,期间擅自用伏兵杀一国国君,这种可能性不高。因为齐国就是再强大,也是远离本土,尤其驱车将近四百公里,是远道而来的外国军队,如果犯了众怒,怕是很难善后,甚至自己都回不去了!这次聚会,周边国家如宋、鲁、卫、陈、蔡都有可能参加,齐襄公有可能是经过诸侯讨论,在达成一致意见后采取的极端手段。

其次,齐襄公有没有可能,在年轻的时候与公子亹打架斗殴?这非常值得怀疑,郑国与齐国之间相去很远,最少五百公里程,即使在今天也算是比较长的距离。据《左传》记载,郑庄公齐僖公之间相会次数不超过三次,而齐襄公作为太子会不会每次相随都值得怀疑。从国家安全的角度,一般是不会的。所以这种齐襄公与公子亹之间见面的机会应该不多,互相打架的可能性非常低。而这样的故事,更像是普通邻居之间发生矛盾的想象。

第三,公子亹如果和齐襄公真有很深的个人成见,应该躲避齐襄公才对。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史记》中说公子亹畏惧齐国强大,害怕率领诸侯之师讨伐郑国,并重新换上就在栎邑的郑厉公,所以才勉强来到首止参会。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公子亹,应该非常谨慎,而且应该讨好齐襄公,为什么人到了首止,却又犯了糊涂,而去得罪齐襄公呢?这分明是逻辑上的矛盾。此外,祭仲不参加首止之会,据说这次也是先知先觉,知道此行凶多吉少,所以称病不往,多半又是祭仲后人的夸大演绎和涂脂抹粉,其情节可疑。

所以,《史记》所提供的不敬说与泄愤说,都值得怀疑。从前面可知,齐襄公继位以来,在郑国问题上一直比较谨慎,一方面很少卷入郑国乱局,二来明显偏爱郑昭公而讨厌郑厉公,所以这次首止之会,有可能就是专门为郑昭公而来。其次,鲁桓公刚刚死于齐国,齐襄公就敢再杀公子亹,说明齐襄公不存在做过亏心事的想法,所以才有胆量劳师远征给郑昭公讨回公道。从后面的情况看,公子亹一死,祭仲从陈国接回郑庄公的另一位儿子,名子,字子仪的做了国君。说明齐襄公首止之会,目的就在杀人!而不是在郑国扶植自己中意的人选。尤其车裂高渠弥,更显出了这次首止之会是为了给郑昭公报仇。

[var1]

睢县首止会盟遗址

由于《左传》出自鲁国,鲁桓公也死在齐国,这事当然齐襄公脱不了干系,所以《左传》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丑化齐襄公是有可能的。单就齐国能够让诸侯之大夫戍齐这一点上看,齐国绝不是仅仅在武力上超出诸侯,而一定是在治国水平,尤其在大国风范上有可圈可点的地方。齐襄公虽然不能说是一位卓越的国君,但能够死后谥襄,说明齐国人也不认为他是罪大恶极之人。鲁桓公十八年,齐襄公手里连丧两位大国国君,却并没有引发国际乱局,说明齐襄公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厉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信在齐国自立能成功吗?搞清楚了,才明白改变人生赛道的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齐国国君田广、国相田横等人分兵潜逃,并向项羽求救。项羽即便对这样的猪队友深感失望,但形势逼人,他还需要齐国帮他分担一部分战略压力,只好派大将龙且率兵救齐。孰料到,兵仙韩信对于一般的对手来说,就是一个军事黑洞,不管你来多少人,都保证让你有去无回。潍水一战,韩信筑坝放水,从中间冲断龙且率领的齐楚联军,并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转型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各诸侯国为了土地和财富互相斗争,给黎民百姓带来了沉重的伤痛。但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个辉煌的时期,在这个时间内,奴隶制度开始瓦解,封建制度开始逐渐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是全方面的变革,这种全方面不仅仅体现在制度的变革,还体现在生产力和文化方面的变革

  • 项羽如果重用韩信的话,能夺得天下吗,结果还是不会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看一下韩信为何离开项羽。韩信是在项羽平定天下的时候逃走的,并不是在危险的时候走的,可见韩信并不是贪生怕死之人。而且他追随刘邦的时候,刘邦在汉中,实力并不强大,甚至有点自身难保。这些可以说明韩信看人还是比较准的,他知道项羽不能成大事,所以才选择追随与刘邦。 其次我们看一下项羽。楚霸王项羽可以说

  • 安禄山,41岁成了25岁杨贵妃的“儿子”,“洗三”之举更令人咋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眼中,安禄山是一位忠诚无比、能力高超的大将,因此,对于安禄山,他们不仅关爱有加,甚至对于安禄山的要求,几乎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比如说,做他们的儿子……公元744年,安禄山41岁,在他生日的这天,唐玄宗和杨贵妃不仅赏赐了他许多衣服和金银玉器,甚至还亲自出席了生日宴。对于这样的恩宠,安禄山

  • 诸葛亮,郭嘉以及周瑜,三人谁的去世对本国影响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就来比较一下,诸葛亮,郭嘉以及周瑜,三人谁的去世对本国影响最大? 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自公元207年出山以来,一直为刘备的事业奔走,唯恐有负“三顾之恩”。说到诸葛亮,很多朋友都是朗朗上口,什么“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这些故事都是妇孺皆知。刘备之所以建立霸业,

  • 唐高宗李治:表面懦弱,实则心机,武则天不过是他留的一步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治为什么纵容武则天,武则天秘史武则天与李治吻戏视频,殷桃武则天与李治的吻戏视频

    但在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作为皇帝的他当真会荒唐至此吗?独宠父妾一人就算了,竟然还爱美人爱到把祖宗基业都拱手奉上。离谱!为了武则天,李治不仅不顾众多朝臣与天下人的反对,将其纳入后宫,一步步送上后位,还将李氏代代相传的至高皇权都交于她手。或许有人会说,李治是在拿祖宗基业开玩笑,可抛去部分感情因素之外,他

  • 诸葛亮临终前的失误,杀了一个忠诚的大将,放过了一个该杀的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儿子,诸葛亮七擒孟获简介,诸葛亮免费三字签

    在三国后期的时候,刘备、关羽、张飞等一众大臣都去世了,所以三国后期的人才变得极为的稀缺,但是好在还有诸葛亮在主持大局,并且在他的身边还有两位文武大将,分别是杨仪和魏延。但是两人的性格却十分的不对付,再加上两人都是为三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所以两个人便互相看不上对方,但是好在诸葛亮在中间制衡,所以才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也是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唐朝,武术得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的武术有多厉害,唐朝武术有什么特点,唐朝有哪些拳法

    一、武举制的背景唐朝时期,文化兴盛,科举制度逐渐成熟。但是,科举制度只针对文人,武人很难有机会进入仕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度,使武人也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从而有机会进入仕途。武举制的创立,不仅是政治上的改革,也是武术发展的契机。唐朝时期,武术发展迅速,而武举制的出现,则为武术的发展提

  • 秦朝最得意的假太监,自称秦始皇的继父,与太后生儿育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嫪毐本是一介草民,因为哪方面能力出众,且长相也好看,便被引荐给了当时的宰相吕不韦。吕不韦见后十分地看重他,为了讨好太后,就安排嫪毐进宫当太监,但他这个太监只是走个形式,嫪毐还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进宫之后,嫪毐便借机会进到了太后宫中。赵姬见到嫪毐之后,便天天晚上和嫪毐住在一起。史书中曾记载,赵姬对嫪

  • 放弃统一中国的最后机会,曹操拿下汉中后为啥没有继续占领益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攻占汉中真实历史,曹操出兵益州完整版,曹操平定汉中的梗概50字

    但实际上在赤壁之战以前曹操并没有彻底统一北方,南方也不仅仅只有刘表、孙权。当时北方割据军阀还有辽东的公孙康,关中陇西的马腾、韩遂、张秋等人。西南地区则有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璋,最南边还有个交趾的士燮。所以说在赤壁之战以前,天下还是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只不过曹操控制的地盘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