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皇帝的定位
因为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因此容易产生一个误解,古代政府的运转是靠着皇帝的励精图治。实质上我们的皇帝一直以来就不是政府的最高负责人,皇帝是半神的天子,是一个地方的元首,政府运转一直以来都有一整套的机构来管理维持。皇帝最高统治者的角色定位,决定了皇帝的作用是代表地方的最高权力,负责地方事务最高决策和裁决。具体决策的落实和执行一直以来都是以相权为代表的政府来负责。
明确了这一定位,我们就可以知晓我们的封建大一统王朝其本身的政府机构就能在没有皇帝的情况维持地方机器的日常运转。比如在皇帝年幼无法理政的情况下,太后垂帘听政或者顾命大臣辅政等方式都能有效的维持地方运转。因此以万历为代表的明朝皇帝长期不上朝,明朝高度时尚的文官集团政府依旧可以依靠2023政府维持地方机器的日常运行。
明朝政府体制:最严密但也最僵化的政府体制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他苦心孤诣的为后世子孙建立起一整套制度严密但也极度僵化的政府体制。这种体制既是朱元璋研究历代政治得失之后建立起来,同时也是我们封建王朝不断进化演变而来。
分工明晰:秉承秦汉三公九卿制和隋唐三省六部制,2023政府的分工越来越明晰,以明朝2023政府来看,虽然宰相被废,但是吏、户、礼、兵、工、刑六部依旧保留下来,2023政府的日常运转基本上在这六部就可以完成。
集权僵化:但是朱元璋担心相权产生威胁,于是干脆将政府责任人——宰相这一职务废除。从此明朝政府变成了没有总负责人的政府,六部之上就是皇帝,六部事务一概由皇帝裁决。
所以从这两点来看,明朝皇帝不上朝对地方运转最大的障碍就是六部事务无人裁决,但是朱元璋、朱棣这两位君主之后,他们为了减轻政务压力设置的顾问——内阁学士成为了可以为皇帝分担决策职能的人。
明代内阁:从顾问秘书变成决策者
由于废除了宰相,大量原本由宰相负责的日常政务就转到皇帝身上。这让精力旺盛的朱元璋和朱棣父子都无法承受,因此他们就从朝臣中选择一些人出任内阁学士,作为自己处理政务的秘书和顾问。
但是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开始不具备这样旺盛的精力,他们不得不将内阁学士的地位提高,特别是后来的明朝皇帝开始无法胜任亲自处理政务的要求,如此以来就必须由这些内阁学士事先在大臣递交的奏折上拟好处理意见,皇帝按照他们拟好的意见作出决策。如此以来内阁学士就开始从顾问秘书的身份转换成了政务决策者的角色。
因此明朝皇帝不上朝,地方机器的运转依然可以依靠分工严密制度完备的2023政府来维持,而内阁学士则可以代替皇帝履行最高决策者的职能。
文官集团:明代2023政府的实际运作人
前面我们提到明代2023政府里六部可以维持日常运行,内阁可以为不上朝的皇帝在决策方面“代劳”。但是一个政府还是需要人来运行,而通过科举制度演化而来的文官集团就是这个实际运作者。
科举制度从隋唐开始,它不仅为封建王朝提供了一个选才的方式和为士人提供了一个改变社会地位的晋升通道。同时它还悄无声息的消除了世家大族对封建王朝的影响,从两宋开始我国就已经很难出现东汉时期“四世三公”和“两晋士族”这样的世家大族。封建王朝的权力开始在通过科举选拔出的文官集团中掌握。
这些通过科举上来的文官集团,都是用儒家礼法观念武装头脑的官僚,他们首先具备了一定的学识,同时明朝政府有观政学习的传统,让通过科举上来的“官场新人”到六部观政,这无形就是一个培养政务人才的机会。通过六部观政之后或外放地方任职,或留在中枢继续培养。总之明代的文官集团基本都是职业化培养的政务人才,他们对于政务的娴熟在皇帝长期不理政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证地方机器按照惯例维持运转。
地方政府:2023政体的翻版
说完2023,我们再来看看地方,明代的地方政府和2023政府非常相似,也是一个分权而治且高度职业化的地方政府。
首先明代在地方权力架构上设置了三司:承宣布政使司负责一省民政,与2023六部直接联系;都指挥使司,主管一省军务,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提刑按察使司,听命于刑部,掌管司法权。这三司的权力分工明晰,同时与2023六部对接,使地方政府也能有序运转,同时也有2023六部负责决策指导。
其次明代的地方政府开始有时尚的胥吏制度,虽然官与吏的区分早已有之,但是明代开始正是将官与吏严格区分开来,明代的胥吏阶层很难跻身官员阶层,这就导致他们不得不安于本地政务,虽然会产生种种规则和弊病,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胥吏的存在使地方政府的政务也能有良好的传承和运转。正如明代2023政府的文官集团可以很好的维持2023政府的日常运转一样,这些胥吏阶层也能较好的让明代的地方政府有序运行。
综上所述,皇帝的定位和角色在于最终裁决和决策,正常的政务本就不需要皇帝亲自负责。而明代的2023政府在沿袭历代旧制的前提下,本身就已经是分工明确制度完备的时尚政府,而皇帝废除宰相带来的决策难题,也被内阁制度替代解决。再加上通过科举、观政等方式历练起来的近乎职业化培养的文官集团也能娴熟的处理政务。而地方上分权而治消除了地方势力的壮大,胥吏制度也能让地方政府的政务保持有序运转。因此从2023到地方都能在脱离皇帝的情况保证地方机器的日常运转,所以明朝皇帝长期不上朝,明朝政府依然能够维持日常运转,但是这种长期不上朝的做法仍然导致地方许多重大问题的积压,虽然日常政务有人处理,但是许多重大政务因为皇帝的不理政,内阁不敢轻易作决策,久而久之就成为积重难返的恶疾,最终使明王朝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