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英法以及俄国在工业水平、社会制度、海军强大程度都有比较大的差别,这些都使得英法和俄国之间的扩张方式、目的、以及运作模式都有比较大的差别。这些因素客观上决定了多年以后英法俄与侵占土地之间的关系和最终结果。下面我们从几个维度和层面有针对性地阐述殖民结果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国家经历导致在大航海时代来临时,英法和俄国走上了不同的扩张方式
英法都毗邻大西洋、都有漫长的海岸线,所以对于海战都不陌生。所以当第一代航海强国西班牙、葡萄牙通过地理大发现纵横美洲的时候,英法也逐渐开始了自己对海外殖民地的探索。尤其是在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以后,英国作为后崛起的海上霸主开始称霸四海数百年的历程。英法都参与到北美殖民的过程中,只不过在七年战争中法国丧失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割让给英国)。所以法国才不得不舍弃肥沃富庶的北美,开始深耕西部非洲和印度支那。
而沙俄本来就是内陆国,直到18世纪才在彼得一世的统治下通过北方战争击败瑞典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虽然后世沙俄屡屡为出海口二战,但是俄国的海洋意识相对英法来说要淡泊很多。海洋意识淡薄导致海军的不发达,进而影响到海外扩张。所以沙俄只能通过毗邻的邻国进行简单粗暴的陆地扩张。
社会制度、工业水平导致英法和俄国扩张方式和扩张目大相径庭
随着英法工业革命的进行,英法都进入发达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道。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急需资源和矿产以及海量商品倾销的庞大市场。这客观上推动了英法对于海外殖民地的扩张方式是以掠夺为主:也就是说英法基本操作是从殖民地掠夺工业资源、矿产然后回国加工成产品后向殖民地倾销,赚取巨额利润支撑国力提升。所以英法可以称雄欧洲百余年,直到德国崛起一战爆发。
而俄国主要是扩充土地寻找出海口,所以同北方的瑞典、南方的奥斯曼帝国进行长期的战争;沙俄国内的封建农奴制没有大量工业品的产出,所以也不需要成熟富庶的国土进行分销。而农奴制需要的农奴以及对西伯利亚珍贵毛皮对财政的补贴两种因素的叠加,让沙俄在西伯利亚向东扩张的路上快马扬鞭。不要小看珍贵毛皮资源,巅峰时期毛皮交易税占据沙俄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仅仅西伯利亚汗国被征服当年的赋税就高达20万张毛皮。
所以两种制度、工业水平导致了沙俄和英法扩张方式、目的的截然不同。
对扩张土地的管理方式导致英法和俄国战后版图、和占领区关系的紧张程度截然不同
英法对于殖民地管理相对温和:一般采用本国设置殖民地派出机构,用殖民地当地人参与管理所以阻力较小。即便在殖民地独立后依然和宗主国保持了不错的关系,比如英联邦。而沙俄对于土地来说基本上采用野蛮的方式,把当地人赶走后进行移民巩固国土。所以沙俄邻国基本上都受到他的侵略,所以俄国与邻国的关系比较紧张。
小结:
英法两国在二战后依然保持了部分海外领地,所以说只有俄国保持了扩张成果的结论有所缺陷。而俄国也遭遇国售卖阿拉斯加以及加盟国的独立过程,所以所谓保持扩张成果也不太客观。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