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不碰一样“东西”,其他皇帝却做不到

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不碰一样“东西”,其他皇帝却做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66 更新时间:2024/2/13 17:26:21

但还是有一些足够幸运的皇帝,他们不仅坐享盛世,而且还特别长寿,可以说是享受尽了最好的人生。清朝时候的康熙乾隆就做到了这一点,这两人一个比一个长寿,是其他皇帝都羡慕不来的。康熙和乾隆为能如此长寿?原来是他们从不碰这些东西,其他皇帝往往做不到。

有福气的长寿皇帝

中国封建朝的最后一个辉煌时期,当属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有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皇帝打造的,而这段辉煌时光的政绩很多时候落在了祖孙二人头上。

康熙和乾隆无疑都是太平盛世皇帝,在他们统治时期国家长治久安,而他们本人也是长久地坐拥皇帝宝座,这都有赖于他们过硬的身体素质。先说康熙皇帝,他是历史上在位时长最长的皇帝。这固然与他八岁就登基为皇有关,但他能在位六十余年,也是寿命足够长才能实现。

由于顺治帝早逝,康熙八岁的时候就在孝庄太后的辅佐下登基了。这一干就是六十多年,在还活着的时候就退位了,退位的第二年才撒手人寰。康熙帝以六十九岁的高龄寿终正寝,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并不算很长寿,但对古人来说已属于难得了。

而他的孙子乾隆比他还要厉害,一直活到了八十九岁才去世。乾隆最后也是因为过于年老而选择主动退位。乾隆的主动退位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不太好在位时长超过自己的祖父。虽然他还有能力继续干下去,但为了表示对祖父的尊重,还是卡在快60年这个时间点上退位了。

两位皇帝长寿的秘诀

这两位盛世皇帝的长寿也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爱新觉罗有着长寿基因,还是因为坐享盛世而更具有长寿的条件?要知道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出过了四百多位皇帝,他们当中寿命有长有短,但能活到七八十的少之又少,五六十岁就逝世的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康熙和乾隆能活得更长,固然与他们处于一个相对繁盛的时期有关。但历来皇帝大多也是养尊处优的,很多人也没能逃脱命数。康熙和乾隆的长寿秘诀,还在于他们有一点与其他皇帝不同,那就是他们从来不碰所谓延年益寿的丹药。

丹药这种东西的存在历史悠久,是很多达官贵人所热爱使用的。这种丹药的制造原料包含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各种重金属,长期服用是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的。但古人缺少这方面的科学知识,他们只感受到这个丹药服下后的暂时效果,殊不知危害也因此潜藏在体内。

有些人把丹药当成唯一的长生方法,甚至不惜投入全部身家财产就为了获得保命的药丸。有的人则是把服用丹药当成能羽化飞仙的方式,但最后确实是把人给送走了,是不是升仙就不得而知了。

秦始皇到明朝的嘉靖帝,众多的皇帝都热衷于此道,最后导致重金属中毒而亡,却白白葬送了性命。由于这种错误认知,很多皇帝到了晚年为了摆脱疾病纠缠,或者为了延缓衰老,就用此方式来增强身体。而丹药会造成一时的回光返照,可内里却把人给耗空了。

康熙和乾隆没有着迷于此道,避免了重金属中毒的可能性,再加上他们本身身体素质过硬,又是吃穿不愁,即使生病也有良医精心照料着,所以能活得比其他皇帝更长久一些。可见皇帝要活得长久,不禁要自身身体够好,一些运气也不能少。

古人的平均寿命

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这些帝王或者贵族食用重金属药丸的行为是很不能理解的。但其实这也是情有可原,那时候的科技不发达,医术的进展有限,他们只能通过一些表象来判断何种方式可以延年益寿。

而且古人的寿命普遍不高,平均寿命更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才得以一点点提升的。就说在商周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才二三十岁,这是因为这一时候才刚从原始氏族时期转换过来,人类的生存条件还是比较差,自身的身体基因也没有完全进化出长寿的优势来。经过漫长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才逐渐提高。

而且相对于帝王这样的上层阶级来说,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是如蝼蚁。他们未必能享有医疗资源,如果生病就只能靠身体素质去硬抗。就这样在优胜劣汰中人类的优秀基因才得以传承,而能享受医疗资源的人还是相对较少的一部分,即便如此一些疑难杂症对于古人来说也是致命的。

现在人们已经能攻克许多病症,过去可能一击致命的病在现在能轻松解决。所以现代人的普遍寿命比那时候的皇帝还要高。古人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能活到七十岁的老师少之又少,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康熙和乾隆基本达成了这个目标,在古人当中绝对算是幸运的。而现代人享受优渥的生活条件,寿命得以更长,也自然是幸运的。

结语

从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长寿情况来看,要想保全身体,最重要的还是有一个科学的保养方法。如果走错了路数,那是花再多金钱维护都没有用的。作为普通人也许不能像帝王那样享受许多资源,但只要不走旁门左道,生病了及时就医,拥有一个好的身体其实并非难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雍正刚当上皇上就要杀邬先生?原因就这2条,很多人都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有没有要杀邬先生,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要杀邬先生,雍正怎么知道邬先生的

    邬思道这样的人物,在两种情况下,必须要杀:一、想掌权帝王处理朝政,自然要用帝王之术。而邬思道深黯帝王心术,不但能勘破康熙的种种心思,还能根据各种情况游刃有余地采取相应的最佳对策。这种人如果入朝为官,那帝王之术就难以施行,他就能揣度圣心,先机应对,从容化解,长此以往,必祸乱朝纲。即使是寻常人,被别人时

  • 太监寇连材向慈禧上奏折被斩,梁启超称他为“烈宦”,还专门为他写传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太监叫寇连材,1868年出生于北京昌平。他幼时上过几年私塾,15岁结婚,育有2子1女。23岁那年,寇父得罪大地主,吃了官司,家里的土地被讹去,几近倾家荡产。寇父因此重病卧床,不久就撒手人寰。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养活一家6口,他入宫当了太监。后来,慈禧见他长相俊朗,又能说会算,便安排他当近身侍候

  • 雍正最长寿妃子,活了近一个世纪,被雍正宠幸后生下最出名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耿氏生于康熙二十八年,从小就健美多姿,聪慧过人,早在康熙四十二年入侍世宗龙邸为格格。耿氏进入雍正府邸后,很得雍正的宠爱,没过多久,她就为胤禛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弘昼。后来,雍正登基。耿氏初被封为裕嫔,后又被封为裕妃。雍正是一个精明的皇帝。他没有声色犬马之好,其高位后宫总共只有八位,这在清代皇帝中都是

  • 与人相处是生存之道,曾国藩认为有一个原则值得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为官之初,曾国藩与人相处的本事并不强,人际关系并不好。这可能来自于文人的高傲,也来自于曾国藩对理学的追求。他当时以唐鉴为师,以倭仁为友,这两位都是名动京城的理学大师。曾国藩以严格的操守要求自己,哪怕动一邪念都记在日记中,并痛斥自己猪狗不如。但是,在曾国藩为父守孝而夺情起复后,通过自己的反省,

  • 雍正王朝:为什么老十四从头到尾都与一奶同胞的雍正皇帝不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怎么处理十四弟,雍正推十四爷完整版,老十四和雍正

    原因在于清朝宗室的抚养制度,一般来说,婴儿一出生,就会被奶妈抱走,而不会由亲生母亲抚养。所以,皇帝更多的对生母是一种尊敬,对奶妈才是一种亲昵。亲兄弟就更不用说了。可能会被不同的奶妈抚养,如果两个人小时候不在一起玩耍,很难建立很深的兄弟感情。所以,雍正和他的亲兄弟十四阿哥从小就不在一起。所以二人关系一

  • 雍正临死前连下两道密诏,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康熙都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最后雍正虽然赢了,但从他赢的那一天起,关于他篡位的说法就开始流传于各种民间传说、和野史之中,300年来,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无人知晓。不过不管怎么说,作为最终胜利者,雍正在位期间的政绩是相当出色的。据记载雍正在位的12年零8个月里,几乎每天都会工作到深夜,每天睡眠4个小时左右。一年当中,只有在他

  • 雍正为什么要除掉“舅舅”隆科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为什么处理隆科多,雍正的舅舅是隆科多么,雍正早年对隆科多表现

    要是说到雍正,就不得不说说隆科多和年羹尧。雍正和年羹尧君臣二人曾说过,要行天下君臣之楷模,然而最后年羹尧也是负了皇恩,最终以悲剧收场,领了盒饭。除了年羹尧之外,隆科多作为雍正皇帝的舅舅,也曾说过,定不负皇恩浩荡,可是最终也是没有逃过悲惨的命运。那么雍正为什么要除掉“舅舅”隆科多呢?其实,隆科多和年羹

  • 雍正王朝:雍正派老九和十名御前侍卫去西北效力,居然因为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么刻薄的一个君王,在派老九去西北大营找年羹尧的时候,肯定是有他的小九九的。第一:对年羹尧的监视。要注意在清朝时期,从西北到北京消息传递至少需要十天。要是转运物资至少要以旬月计算。年羹尧统领大军征伐西北,称得上是彻彻底底的西北王。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当初;年羹尧为还是四阿哥的雍正做过血洗江夏镇的事

  • 雍正大力反贪此人却极尽奢侈,一道菜的做法激怒雍正,赐其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皇帝治贪三个手段,雍正反贪表情包,雍正为何把玉檀蒸死

    虽说雍正在位时间相比较短只有13年,但是所谓乾隆盛世也是靠雍正王朝打下来的基础才得以发展壮大到处游玩,因此雍正的作用相当的突出。雍正帝也是一位心狠手辣的角色,他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清除他上位前的竞争对手,而就算是辅佐他的两位大臣因日后的滥用职权也不得幸免的被处决或下放了。年羹尧成败的速度不得不让我们感

  • 雍正王朝:雍正面对逼宫时取得最后胜利,是弘昼起到了关键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胤禩开始谋划“八王议政”准备逼宫的时候,才开始在关键时刻使用弘时这颗棋子。通过弘时,胤禩尧完成两件重要布局。一个是以拥立弘时的名义,让隆科多倒向自己,在关键时刻令京城内的防务听命于自己;另一个,是希望通过弘时,绕过十三爷胤祥,借整顿旗务的名义,让关外的旗主王爷接手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务。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