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深深爱国情 烈烈报国志 手书《出师表》 岳飞泪洒南阳武侯祠

深深爱国情 烈烈报国志 手书《出师表》 岳飞泪洒南阳武侯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435 更新时间:2024/1/17 5:04:19

今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热映,进一步激发观众的爱国之情、对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敬仰之情。你知道吗?咱们南阳与岳飞有着一段名载史册、传颂至今的历史——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统军过南阳到武侯祠敬拜诸葛亮,雨夜含泪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为南阳留下了千古绝唱“三绝碑”。

途经南阳雨夜留宿武侯祠 岳飞挥泪手书《出师表》

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副秘书长、市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李远介绍,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碑廊碑刻由21块石刻组成,共1300余字,刻工精良,宛如手书,贯通长廊,蔚为壮观,历经800多年风雨沧桑,始终拱卫在南阳武侯祠大拜殿之侧,表达着一代名将岳飞对一代名相诸葛亮深深的敬意,成为中外游客游览卧龙岗时竞相瞻仰的著名景观。

《出师表》碑房里有一组蜡像,再现了当年岳飞挥泪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历史场景。跋文记载:“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出师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身材中抑郁尔。岳飞并识。”

李远介绍,绍兴戊午即公元1138年,当时正值南宋与金议和,爱国与卖国、主战与媾和之间的矛盾达到顶峰。地方危难当头,岳飞作为一位爱国将领,竭力主战,以维护地方的主权和尊严。当岳飞夜宿南阳武侯祠时,细读“鞠躬尽瘁、伤而后已”的诸葛亮所书的前后《出师表》,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那身材怀国事、一心报国的忠贞之情,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岳飞在书法上造诣极深,其书法以行、草为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端庄严谨、气势磅礴,龙飞凤舞、潇洒飘逸,墨韵飞动、酣畅淋漓,整篇书法犹如快马掠阵、剑锋狂飙,大开大合、收放自如,纵观如雷掣电奔,细看如铁画银钩,岳飞当时壮怀激烈的激动之情力透纸背。

李远说,岳飞借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表达抗金壮志,凛然正气尽显笔端、充盈字间,倾吐了对朝廷屈辱议和的愤慨之情。前后《出师表》的大忠大义与岳飞书法的大气磅礴一气贯通。

名相撰文名将恭书名匠书丹 卧龙岗上立存“三绝碑”

李远介绍,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能够立存于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清朝南阳知府任恺功不可没。

任恺,字乐如,甘肃宁夏(今宁夏)人,清同治六年(1867年)任南阳县知县,转任汝州知府,后升为南阳知府。

据碑刻后任恺所做跋文记载,他从彭城(今徐州)购回岳飞在南阳武侯祠所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拓本,并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刻石并立碑于卧龙岗上。任恺在跋文中盛赞岳飞:“书法之健拔雄伟,尤见忠武郁勃之气流露于笔端。夫以少保之勋烈,固与武侯后先辉映,同为千古传人,岂必其文其书以传耶!而其文其书亦自有不可磨灭者。”任恺请南阳著名雕刻家李发祥把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拓片遗墨镌刻于石,存其精髓,留其神韵。闻名于世的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终于物归原地,成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一大景观。

此后,全国多处诸葛亮纪念地和武侯祠争相刻制,但仅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有岳飞的题跋,成为这组碑刻的源头。此碑刻因名相撰文、名将恭书、名匠书丹,被誉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三绝碑”。

李远说,在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与岳飞犹如两颗耀眼的星辰。这两位流芳百世的历史名人跨越千年时空,“相识”于卧龙岗,“结缘”于武侯祠,成就千古绝唱,他们的品德和精神光照日月、千古流芳,是激励后人为地方、为民族奋力拼搏的巨大精神源泉。

全媒体记者 王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深受道光皇帝宠爱的第三任皇后,为何最终死因蹊跷,而道光不予深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道光60甲子是道光几年,喻大华道光,道光皇帝和皇后照片

    1840年对于道光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尽管他励精图治,做了许多改革举措,却因为一场鸦片战争,被无情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也是1840年,道光皇帝的第三任继后一命呜呼,而他明明知道钮祜禄氏的暴亡真相,却只能藏在心里,并配合着太后演了一出戏,保住了皇家的体面。令人玩味的是,太后也是钮祜禄氏,而且

  • 靖康耻背后是荒唐的花鸟亡国:花石纲亡宋,海东青亡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实的靖康耻现状,靖康难,靖康见闻录在线阅读

    宋宣和4年(1122年),宋廷以童贯为统帅,率大军20万北上伐辽,此时的辽国已经在崛起于东北的金国的连番打击下气息奄奄,宋廷认为这将会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但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抱着趁火打劫心态出征的宋军竟在辽国的残败之师手中连连吃瘪,与北宋盟约一同灭辽后瓜分其领土的金国此时明显感受到了北宋的软

  • 洪武大帝-朱元璋,比高启强还要牛一万倍的草根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安心和高启强吃饭,朱元璋辉煌的一生简介,王秘书和高启强对话

    高启强其实咱们看看我们的历史,草根出身得天下的皇帝,好像就只有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个人了。因为这两个人好像都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最初也都是在乱世当中求生存,并没想着说要当皇帝怎么怎么着,但到最后却都是推翻了一个暴虐的朝代,相比较其他的皇帝,像什么唐朝的李世民他们家,包括最早他爸爸李渊,那可是门阀大族,所

  • 乱世一道光患难见真情,吕布遭世人唾弃走投无路,被老乡收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逃跑王允毙命,并州集团以失败而告终,但并州集团并没有因此覆灭,还存在一家并州身份的军阀,那就是占据河内的张杨。张杨是谁?历史上并不怎么出名,其实张杨跟吕布是老乡,两人都出生在并州,都因为勇武,才被丁原提携,成了丁原的幕僚。吕布和张杨是老乡加同事的关系,自然 处的非常友好。吕布走投无路的时候,张杨

  • 董鄂妃死后,顺治打破一个祖制,并让宫女陪葬,最后自己哀伤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顺治帝不仅在生前疼爱董鄂妃,在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也给了她极大的荣宠,坊间有关于顺治为此出家的传言,甚至最后驾崩也是因为伤心过度,除此之外,顺治帝还曾为董鄂妃破了一个祖制。顺治帝平素用朱砂御笔批本,为悼念董鄂妃,他不惜打破祖制。按照清朝典制,皇帝及皇太后死

  • 康熙和皇后大婚,住在一起3天,孝庄急忙提醒:第4天不能同居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死后孝庄当太皇,康熙王朝孝庄皇后出宫,康熙上朝和孝庄的一段对话

    其中康熙与皇后大婚,连其房事都要被控制。封建制度,发展渊源封建二字即“封土建邦”之意。最早产生于农耕时期,由于农耕文明需要相互分配耕作,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人来组织大家工作,继而出现了乡村的一级首领,后来由于人数的增多,首领权利的扩大,又出现了诸侯国,直到周天子时期,统一了诸侯各国,

  • 第一次鸦片战争:落后导致的惨痛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六年前惨痛的教训,第一次鸦片战争国内情况,惨痛教训

    在19世纪中叶,清政府的政治状况非常动荡。封建统治已经开始崩溃,而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使中国陷入了一片混乱。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处于衰退状态。国家财政空虚,农民生活困苦,贫富分化加剧。这种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西方的商品也在中国受到欢迎。然而,当时的清政府采取了封闭的贸易政策,只允许

  • 清朝最倒霉的太监,没钱买麻药含泪自己动手,进宫不久却民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皇宫里有无数太监和宫女,打理宫里各种杂事。(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文史年轮》中曾经以回忆录的形式描述了一个穷人做太监的悲惨故事,他就是受到这种“事迹”影响的人之一。故事的主角叫马德清,是清末的太监。马德清是当时天津南青县窑子口人,小时候的马德清,家里贫困,父亲又好吃懒做,一家人每天挨饿受冻。马

  • 曾国藩墓前一副对联仅十六字,却彰显其一生,专家惊呼:千古绝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曾国藩最好的三副对联,曾国藩最精髓对联,曾国藩千古一完人对联

    有人说他是新时代的领路人,同时人品暗合中国人的修养,有人说他只是一个迂腐且世故的官僚,这些所谓的品性,不过是旧时代的裹脚布,不足挂齿,正所谓千秋功过,后人评说,但是像是曾国藩这么精明的一个人,早就对自己的一生有过自己的评价:曾国藩墓前一副对联仅十六字,却彰显其一生,专家惊呼:千古绝对。那么究竟是怎么

  • 孙殿英在临死前,关于盗慈禧墓,为何能底气十足的回答不后悔?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殿英是慈禧的太监吗,孙殿英盗慈禧墓怎么找到入口,孙殿英洗劫慈禧尸骨

    历朝历代挖坟掘墓的事都没少发生,虽然说朝廷明令禁止这种事情,但是在巨大的诱惑之下,总有人愿意铤而走险,只要成功一次,那可能是一生衣食无忧。历史上也曾有过官盗的事情发生,多发生在战乱的时候,军队之中粮草供应不足为了稳定军心,统帅会选择带人盗墓,用古董来换钱,开创先河的便是枭雄曹操。近现代历史上最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