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广东征高句丽因将军难自主加之后勤困难、气候不适等因素而大败

杨广东征高句丽因将军难自主加之后勤困难、气候不适等因素而大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9 更新时间:2024/2/14 6:43:59

“弱小”而又欠揍的高句丽

在很多人看来,高句丽可能是历史上的一个很小的国家,而这就是对于高句丽最大的误解!高句丽是前一世纪至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

高句丽极盛时期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部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松花江流域。而据耿铁华先生在《中国高句丽史》一书中所统计得出的高句丽的常备军队是60万人左右,这样的军队数量可是大国风范了啊!因此通常所认为的弱小的高句丽其实一点儿也不弱!而更为可怕的是这个国家还在继续壮大发展,因此志在威服四夷的隋炀帝绝对不允许这样的国家继续发展下去。

高句丽疆域图

而之所以说高句丽欠揍,则是因为和其他小国臣服于中原朝不同的是,高句丽不但不臣服,还多次主动挑衅中原王朝,而又多次被揍趴下。

到了隋帝时期就曾挑衅隋朝,后被30万隋军所慑服。而到了隋炀帝时期,隋炀帝在北巡突厥民可汗大营时,遇到了高丽使者,隋炀帝命使者转告高句丽国王高元速来朝见,不然将率大军巡游高句丽国土。而高句丽国王闻报甚为恐惧,因此一直未前来。终于在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以高句丽不遵臣礼为由,发动了对高句丽的征服战争!

远征高句丽一败涂地的原因

一、隋炀帝的文化起了严重的反作用

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军出征在外多是由皇帝授予高度自由的统领权,以随机应变,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局。在战场上,军情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如果事事都要请示,那无论是谁也打不好仗。

杨广

而隋炀帝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为了防止将领轻兵掩袭孤军独斗去争取战功,因此他将隋军分为三道,但凡有攻击军事行动,必须要三道之间互相通报,且不许独自进军,而且军事进攻都要先上奏隋炀帝,然后等待命令。隋炀帝这样的行为严重掣肘了将领的行动。

同时,隋炀帝还命令诸将,如果高句丽要投降,就应该安抚纳降,不许继续进攻。因此每当要攻陷城池的时候,高句丽军队就声称投降,隋军碍于隋炀帝的命令而不敢进攻,只能上奏隋炀帝等待命令。然而狡猾的高句丽军队却趁这个机会组织防御,准备再次抵抗。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情况居然反复出现了多次,隋炀帝都没有醒悟。如此儿戏,隋军又焉能不败呢!

二、高句丽城池多坚固

高句丽领土包括我国东北地区的大片领土,其中在辽东丘陵当中围绕河谷和道路,遍布山城要塞近200个,而在半岛北部的群山当中,也有数不胜数的要塞!凭借这些要塞,高句丽就非常难以攻打了。

三、气候原因

东北的天气比较特殊,极为寒。因此隋军只能在二三月到六七月之间攻打高句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说:“中国东北方冀辽之间其雨季在旧历六七月间,而旧历八九月至二三月又为寒冻之时期。故以关中远距离之武力而欲制服高丽而攻取辽东之地,必在冻期已过雨季未临之短时间获得全胜而后可。”

由此可见,隋军进攻的时间只有四到五个月时间,如果再要除去行军的时间,真正能够用来进攻的时间会更少。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征服高句丽的难度!

隋朝东征示意图

四、后勤艰难

超长的运输线,险要的地理环境,使得要从中原地区将粮草运至辽东甚至是半岛,是极为困难的,尤其是在古代!

五、后方不稳

为了保障军队,隋炀帝在第一次远征时,征发了两倍于军队的民夫,直接或间接的参战人员超过了500万,这使得全国各地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由此第一次远征就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而第二次远征时,又爆发了杨玄感的叛乱,隋炀帝不得不在即将攻破辽东城时下令撤军,先平定杨玄感的叛乱。至第三次征讨时,各地已是大量的农民起义,而此时的隋朝也早已是统治崩溃,名存实亡。

《隋书·食货志》中说:“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疆场之所倾败,劳敝之所殂殒,虽复太半不归,而每年兴发,比屋良家之子,多赴于边陲,分离哭泣之声,连响于州县。老弱耕稼,不足以救饥馁,妇工纺绩,不足以赡资装”,“宫观鞠为茂草,乡亭绝其烟火,人相啖食,十而四五。”

总而言之,前方军队难以攻下坚城,而后方又不稳固,粮草不能及时供应,隋军很容易灰心丧气,大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为了征讨高句丽,隋炀帝是弄得国破人亡,只是只要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都不会放任高句丽的继续壮大,这从唐朝继承隋朝的“遗志”,又连续征讨高句丽几十年直至彻底平定高句丽就可以明白一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信打仗是把好手,但是在政治上太过幼稚,才导致亲兵来不及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一直没意识到:自己必须死韩信必须死,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刘邦从一开始就没有信任过韩信,只是将他当做夺取天下的工具罢了。一旦天下尽入刘邦手中,韩信就没用了,他的存在对于刘邦来说只是威胁,说白了还是缺乏信任。这主要和刘邦的用人方针有关,刘邦用人,忠心第一,至于能力反而并没有那么重要了。是不是和你想象

  • 董卓手下一员干将!号称三国“毒士之首”,史学家:下场老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都知道是曹操的战略,殊不知玩这一套董卓才是第一人,而李儒更是精通此道,因而李儒是为董卓手下第一智囊团。李儒被人称“毒”,这是为何?原来李儒的计策多半心狠手辣,为君子所不齿。比如《三国演义》第二回时,董卓欲废少帝为陈留王,立汉献帝刘协。李儒号令百官,说道:“现在朝廷没有主人,不

  • 东晋门阀士族构成其权力体系,西晋的分封也导致地方大族扩大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王导、谢安、桓温、庾亮这些都是在东晋一百多年历史中,交替出现的风云人物。而在我看来,之所以东晋门阀士族的权力如此膨胀,有几点原因,也可以说几点来源:东晋建立就是江东大族与司马睿的合作东晋是司马睿获得江东的大族,加上北方南下的宗族建立起来的国家。初期王导借助顾荣和贺循的家族的帮助,获得南方大族的支持,

  • 段奕宏、张鲁一主演的《大秦帝国之天下》,中国古典历史剧的延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作为奠定中华文明大一统,影响华夏几千年的千古一帝。中国拍摄秦始皇的流行文化作品,可谓是数不胜数的。而跟秦始皇直接相关的影视作品,随便去找就有几十部,比如1986年的电视剧《秦始皇》,陈凯歌拍摄的著名电影《荆轲刺秦王》,香港古天乐主演的经典穿越剧《

  • 定军山之战,黄忠击杀主帅夏侯渊,为何刘备却说不如杀张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忠攻打张郃,定军山黄忠夺夏侯渊,三国演义黄忠打张郃

    当刘备知道黄忠击杀了夏侯渊时,感叹良久,击杀张郃比击杀夏侯渊强10倍。刘备为何要这么说呢?在定军山之战里,夏侯渊身为主帅,派张郃守鹿角东部,夏侯渊自己率主力军守鹿角南部。刘备并没有去攻打鹿角南部,而是对张郃守卫的鹿角东部进行猛攻,张郃难以支撑,夏侯渊分出一半兵力给张郃。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让黄忠突袭夏

  • 武则天陵墓里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至今都没人能进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乾陵是一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长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约85公里处。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省干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长安西北方向,即八卦的干位,故称乾陵。建于

  • 在唐朝,为何会出现“昆仑奴”?这些“昆仑奴”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昆仑奴最后被屠杀,内昆仑和外昆仑,古代昆仑奴有多厉害

    你是不是也有疑惑,唐朝为何会出现“昆仑奴”?这些”昆仑奴”究竟是什么?什么是“昆仑奴”?并不是字面的意思,“昆仑”指的是当时的部分东南亚和南亚的地区,这些“昆仑奴”,就是当时的黑人?唐朝为何会出现这些黑人呢?关于当时的说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说法是:当时的唐朝非常的繁荣,很多人家里都非常的富有。而当时

  • “冷门诗人”上热搜李商隐千年之后教你做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名粉丝的虚拟偶像↓晚唐诗人李商隐,写了不少金句,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的一些诗句还被谱上曲,成了歌。有人质疑,“情诗小王子”李商隐,你上过小学,就能背他的诗了,这个粉

  • 长子战死曹操只是感到愤怒为啥这一文一武死后哭得死去活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大老爷们整天哭哭啼啼的确不像样子,可是到了真正伤心的时候,谁又能禁止泪雨滂沱呢?基于此,现代人给自己找台阶——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三国时期,一代奸雄曹操是个典型的纯爷们,父亲曹嵩被人杀害,他也不过是“哭倒于地”。而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为了掩护他,一个被乱箭射成刺猬

  • 广东五华县唐朝南迁古氏一世祖云应古公祠重光庆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鹤山古氏宗亲联谊会武术表演古氏宗祠重光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