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梁山排名也紧挨一起。那么,呼延灼与秦明相斗,谁会最后胜出?
在青州城下,二人还上演了一场龙争虎斗。当慕容知府鸣金招回呼延灼时,呼延灼对知府道:"恩相放心,小将必要擒此背义之贼!适间和他斗时,棍法已自乱了,来日叫恩相看我立斩此贼!"
呼延灼这句话是否在吹牛?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秦明棍法是否真的已乱?
《水浒传》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孔明、孔亮为救其叔父孔宾,率白虎山人马攻打青州,呼延灼活捉孔明。孔亮向二龙山武松、鲁智深等人求援。
杨志认为,要打下青州,单靠二龙山、白虎山、桃花山的人马,难以成功,需梁山泊宋江的人马才行。
孔亮上梁山泊搬兵。宋江率二十个头领,三千人马杀到青州城下。
梁山先锋秦明飞舞狼牙棒与双鞭呼延灼杀了个难解难分。有《西江月》为证:
真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双方斗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慕容知府恐呼将军有失,慌忙鸣金收兵入城。
呼延灼入城见知府后,便说了"秦明棍法已乱"那句话。
这次回军,是知府召呼延灼回来对付白虎山的孔明兄弟。但呼延灼仍如实地说了与鲁智深、杨志两人斗了个平手。
可见,呼延灼对于已经交战了的结果,并不说虚话。那么,秦明"棍法已乱",也应是属实!
二,秦明"棍法已乱"是另有原因
秦明难道只能敌呼延灼五十回合?显然不是这样。
三山聚会后,计议打青州。杨志等人说,青州现在只有呼延灼一人武艺高强,双方交锋几次,各自有输有赢。
吴用笑道:"此人不可力敌,可用智擒。"
众人不解其意,吴用又详细说明"只须如此如此。"宋江等人大喜。
秦明与呼延灼拼杀四五十合后,呼延灼收兵进城,秦明也不追赶,退回本阵。宋江教众头领军校,且退十五里下寨。
呼延灼回到歇处,卸了衣甲休息。天色微明时,军校来报:"城北门外土坡上,有三骑在那偷偷观察城里情况。中间一人穿红袍骑白马,两边二人,只认得右边的是小李广花荣,左边是道人打扮。"
呼延灼一听,马上猜到:穿红袍的是宋江,道装的是吴用!
于是,赶忙披挂上马,提了双鞭,带领一百马军,悄悄出北方,赶上土坡来捉宋江。
宋江三人见呼延灼追来,调转马头,缓缓而回。呼延灼快马加鞭追赶,来到几株枯树边,连人带入跌入预先挖好的深坑中,被生擒活捉!
军师吴用"如此如此"之计,圆满成功!
三,呼延灼有无能力擒拿或斩杀秦明?
呼延灼对慕容知府说"秦明棍法已乱"时,同时还说"要擒拿或斩杀秦明"。他有这个能力吗?
"霹雳火"秦明使一铜钉狼牙棒,正如其绰号那样,性暴如火,上阵作战时,总是全力进攻,勇猛无俦。当然,也因有勇无谋,多次吃亏。
可见,秦明虽然武艺高强,但由于猛打猛冲的莽撞性格,在战场上屡次中计被活擒。如果呼延灼用计得当,也是有可能活捉秦明的。但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秦明身后有宋江、吴用等人在运筹谋划,呼延灼想让秦明中其计谈何容易!
所以,呼延灼对慕容彦达说"活捉、斩杀秦明",是一句安慰知府的大话。呼延灼与慕容知府谈到二龙山几个头领时,也说过:"恩相放心,呼延灼已见他们本事了,只在早晚,一个个活捉了解官。"他有能力活捉鲁智深及杨志?就不会在与他们交战后,感叹自己"遇这等对手","如此命薄"了!
综上所述,"秦明棍法已乱"是真,但这是秦明奉军师吴用之命的诱敌之计。呼延灼要"活捉或斩杀秦明",纯粹就是一句安慰慕容知府的大话!
(主要参考资料《水浒传》)
(坚持原创,读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