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长老却说:“自古天子避醉汉,何况老僧乎?”“便是打坏了殿上的三世佛,也得回避他。”容忍到了不能再容忍的地步时,才把他叫来道:“智深,你连累杀老僧!前番醉了一次,搅乱了一场。今番你又如此大醉无礼,乱了清规,你搅得众僧卷堂大散,这个罪业非小!我这里五台山文殊道场,千百年来清净香火去处,如何容得你这等污秽!你且随我来方丈里过几日,我安排你一个去处。”之后,又给他皂布直裰,僧鞋一双,白银十两,带上写给智清禅师与智深安排一个职事的书信,并赠智深四句偈语后,才把智深打发到了汴京大相国寺。真是仁至义尽,不得不使人口服心服,肃然起敬!智真长老不仅具有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宽恕容人、善于识人、胆识过人的道德品质,而且还是一位慧者、哲人、导师、预言家。
在《水浒传》中,智真长老出场不多,但从他对鲁智深两次犯戒的处理看来,确实具有相当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且具有深厚的佛学功底和娴熟的禅定功夫,不愧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和远见卓识的道人。他对鲁智深人生道路的影响起了关键作用。在鲁智深被官府追捕的危急关头,他力排众议,毅然剃度智深为僧,救了智深一命。当鲁智深在五台山两次犯戒、大闹文殊寺后,他又让鲁智深去了东京大相国寺安身,并赠予偈语:“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且吩咐说:“记取今日之言”,“你可终身受用”。因为这四句偈语概括了鲁智深的一生所为,指出了鲁智深的前程。当鲁智深在相国寺看守菜园,收服无赖,倒拔垂杨柳时,偶然遇见了林冲,结为兄弟。
当林冲被高俅所害,在刺配沧州途中的野猪林里,被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时,智深及时出手,救了林冲一命,这就是“遇林而起”。正因如此,也被高俅所逼,只好与杨志等一起打下青州二龙山宝珠寺,上山当了头领,这就是“遇山而富”。后来青州知府慕容彦达与呼延灼欲打二龙山。而二龙山、桃花山和白虎山三山聚义,并联合梁山英雄好汉一齐攻下青州后,三山同心归附宋江,上了水泊梁山。鲁智深与林冲重聚。从此,跟着宋江西闹华山,北取大名府,夜打曾头市。
直到一百零八将齐聚梁山后,英雄排座次,鲁智深位列十三,为步军头领之首,是天孤星。从此,他就成了梁山泊这支农民起义军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之一,梁山也兴盛到了顶峰。这就是“遇水而兴”。在北宋宣和二年(1120)四月十五日,在宋江举行的“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大聚会中,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仅举起了“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的旗号;宋江又在其《满江红》一词下阕中说:“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表明了这支农民起义军盼望大宋皇帝招安的迫切心情。于是,在宣和四年(1122)春夏之际,宋江等接受招安,并奉诏破辽,保民安国。后经宋江领兵攻打蓟州城,大战玉田县,夜度益津关,智取文安县,大战独鹿山,兵陷青石峪,大战幽州,力擒番将,斩死兀颜、耶律,生擒八将,围住燕京,逼使辽国君主耶律辉于宣和四年(1122)冬,纳降称臣,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正当梁山英雄好汉凯旋返京之时,鲁智深忽到宋江帐前道:“小弟思念本师,一向不曾参礼。洒家常想师父说,俺虽是杀人放火的性,久后却得正果真身。今日太平无事,兄弟权时告假数日,欲往五台山参礼本师,就将平昔所得金帛之资,都做布施,再求问师父前程如何?”宋江听罢,便道:“你既有这个活佛罗汉在彼,何不早说,与俺等同去参礼,求问前程。”思报恩师,这是智深的一片孝心;求问前程,这不仅是鲁智深的心愿,更是有关梁山泊农民起义军前途命运的大事。于是,宋江率领一千来人,跟着鲁智深,去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智真长老对鲁智深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
指责鲁智深修行不够,恶习未改。宋江巧言利舌地向长老道:“久闻长老清德,争耐俗缘浅薄,无路拜见尊颜。今因奉诏破辽到此,得以拜见堂头大和尚,平生万幸。智深和尚与宋江做兄弟时,虽是杀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善心常在。”指出智深善恶有别,爱憎分明,只反贪官污吏,但助忠臣良民。长老道:“常有高僧到此,亦曾闲论世事循环。久闻将军替天行道,忠义根心,深知众将义气为重。吾弟子智深跟着将军,岂有差错。”赞扬了梁山农民起义军为正义而战的英雄业绩,肯定了宋江等英雄好汉“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的保国安民之举,也肯定了鲁智深一生的所作所为。
但宋江似觉不够,又向智真长老道:“请问吾师,浮世光阴有限,苦海无边,人身至微,生死最大。”长老偈曰:六根束缚多年,四大牵缠已久。堪叹石火光中,翻了几个筋斗。咦!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吼。赞叹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英雄好汉,能在短暂的人生中,冲破种种藩篱,干了几桩惊天动地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