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字简史8000年:从贾湖刻符、黄帝书、夏禹书、蝌蚪文到二简字

​汉字简史8000年:从贾湖刻符、黄帝书、夏禹书、蝌蚪文到二简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61 更新时间:2024/1/16 20:55:18

良渚人在建造大型水坝

随着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中华文明正式进入上下5000年序列。良渚遗址已经发现大约800多个“刻画符号”,正在研究解读中,能不能认定文字还需时日。目前国际上认可的中国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因为商朝有成系列的甲骨文。几十万片甲骨和上千个单字,赫赫文采让人不能忽视。由于夏朝没有发现大量成体系的文字,因此西方人不承认是信史!但是,从古书和田野考古发掘里,都发现了很多早于商朝的文字或“符号”,可以断定夏朝或之前有文字的可能性很大!今天,我们就从公元前6000年开始,了解一下汉字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走进汉字的世界

01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原始文字”,是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专家解读为是个“目”字。初步测定是公元前6000年刻画。从材质和符号的形态来看,与公元前1800年左右出现的甲骨文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似乎可以证明,甲骨文的创造也是有源头的!

贾湖遗址刻画符号

除了刻画符号,贾湖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骨笛,有些骨笛至今还能演奏,这说明,早在8000多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文采斐然”了!

贾湖骨笛

放大看一下这个中国最早的“文字”:

目字?

02

良渚遗址发现了大量刻画符号。分布在几百件器物,甚至很多碎片上都有刻画符号。在其中的两块石钺上,有6个规整的刻画符号,与另一块石钺上的刻画符号基本一致,说明这6个刻符有一定的规范和体系,应该是具备早期文字的性质。

良渚陶罐上的刻画符号

这是分布在陶器碎片上的符号,看起来非常规整,已经具备了“文字”性质:

良渚原始文字

引人注目的一块出土石钺,上面分布有6个规整的符号:

一行排列的原始文字

石钺的反面:

背面的文字

还有下面这段“文字”,是不是很明显在表达某种意思呢?

这也是一行字

除了刻画在陶器上的,良渚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玉器,玉器上也有很多刻画符号。是不是文字也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良渚玉器上的刻画符号

03

仰韶文化刻画符号

04

大汶口文化刻画符号

放大之后的几个刻画符号:

标志性的几个符号

05

文字扁壶

另外两个符号:

尺寸

06

1992年,在山东邹平丁公村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个陶盆,在陶盆底部发现了11个类似于文字的刻画符号,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文字起源多元性的争论,看看这些“符号”,是不是具有强烈的“文字表达”意味?

有谁能解读这段“文字”?

丁公遗址距今约2200年。

肯定在表达某种意思

07

以上是考古发掘中出现一部分刻画符号或“原始文字”。史书对上古有无文字的记载持两个观点:一,三皇五帝时候没有文字,用的是结绳记事。

古印第安人结绳记事

黄帝

08

关于夏朝的“文字”。

夏朝是中国古籍里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古书上所谓的“信史”,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大规模成系列的文字,只是出土了一些这个时间段内的“刻画符号”: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

另外还有《古法帖》里的“夏禹书”,可以做个参考:

夏禹书

还有民间“传说”里的《岣嵝碑》,据说上面是夏朝文字,记载的是大禹治水的事迹。原碑矗立于湖南衡阳岣嵝峰,故名“岣嵝碑”。待至南宋时期,文人何致游历岣嵝峰,拓下文字,照刻于岳麓山北峰。上面的文字据说是蝌蚪文。岣嵝碑与黄帝陵、炎帝陵,誉为中华民族三大瑰宝:

岣嵝碑

09

甲骨文。

甲骨文距今约3800多年。商朝文明有文字、青铜器,有众多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大型城市遗址,这一点已经得到国际上公认,没有任何问题。

甲骨文

10

甲骨文以后,中国汉字发展就进入纯熟阶段了。周朝由于青铜器更发达,为了表功记事,很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因此我们现在称周朝的文字之为“金文”,金文是对甲骨文的继承和极大发展。

金文大多可在青铜器上,故名

很多青铜器上都出现了“长篇大论”,可以看出文字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与普及,字体也越来越趋向于“圆润”:

金文

11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都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字体系,是在甲骨文、金文、蝌蚪文的基础上出现的变体。不同的邦国文字虽然不尽相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春秋各诸侯国的文字

由以上看出,秦国和齐国文字规整,另外5个国家文字趋向于简化。

春秋列国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鸟虫书”。字体优美,变化多端,看起来有“鸟”和“虫”的形体。又称为“蝌蚪文”。其实所谓的“鸟虫书”、“蝌蚪文”,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美术字体”。“鸟虫书”是宫廷常用的美术字体,”“蝌蚪文”是民间常用的美术字体:

鸟虫书

不同诸侯国的“美术体”基本保持一致,都体现出修长柔韧的美感:

各国不同的鸟虫书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用的就是“鸟虫体”:

传国玉玺

12

秦朝统一全国文字。快速的社会发展让文字也不断变化,金文发展成更容易书写的大篆,大篆又发展成更规整的小篆,小篆又发展成更加容易书写的隶书。

秦朝文字的发展

这是刻于秦穆公时期的石鼓文,大篆,中华国宝之一:

石鼓文

李斯撰写的碑文,小篆:

李斯大篆

更加便于书写,先秦时代简册上的文字,早期的隶书:

先秦隶书

13

汉朝。汉隶的代表作,《曹全碑》:

汉代《曹全碑》

14

隋唐时期文字发展更加适用于书写。抑扬顿挫的隶书逐渐向楷书转变。这可以看出汉字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越来越趋向于“横平竖直”,不再像以前的字体一样,有很多圆润转折飘逸的比划。而是渐渐变为“方块字”,更加规整,更加适合于辨认,也更简洁。众多楷书大家迭出——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为后代的文字书写创立了至高标准:

褚遂良书法

这时候“书法”成为一种系统化的艺术。随着汉字书写的更加便捷、迅速,行书和草书这两种新字体出现。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创立的,草书是在行书的基础上创立的,它的创立者就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在书写的过程中出现了“连笔”,就今儿出现了行书和草书:

欧阳询书法

张旭的草书:

张旭草书

15

宋体字。

宋体字是伴随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新字体。是在唐代楷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术,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宋体字”基本特征是横细竖粗,末笔有装饰性的“钝角”,点钩撇捺的最后都有尖角,更加富有装饰性。宋代文化发达,印刷术大量采用“宋体字”印刷书籍等文化作品,成为宋代应用最广泛的字体,并一直影响到元明清、民国和现在。早期宋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仿宋体”,是楷书的规整化,后来的宋体完全变为印刷体,更多是应用在印刷书籍上。

宋体字

宋代的印刷体,也是我们现在印刷书籍常用的宋体字:

印刷体宋体字

16

汉字经过上下5000年甚至800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和汉语也变得越来越规范化和纯熟。与世界上大部分拼音文字不一样,汉字是唯的一表意文字,是我们的祖先真正根植于这块古老的土地,通过观察天地自然变化运行的规律而创造出来的。

汉字始终在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对汉字进行了改革。变复杂的“繁体字”为简化字。推广后效果十分好。后来“简化字”被新加坡全盘采纳。

简化汉字与繁体字的对比

汉字的简化并非一帆风顺,1956年简化后的汉字曾经再次进行简化, 称为“二简字”,二简字比简化字更简单,事实证明这一简化字是不成功的,失去了汉字的结构美,后来放弃。

不成功的二简字

甚至还有更过分的改革方案,干脆放弃汉字,改用拼音文字:

汉语拼音化行不通

事实证明,任何企图改变中国汉字古老文化传承的尝试,都是行不通的!

现代汉字的作用正越来越大

现在的汉字,是联合国5种常用语言文字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简化字。汉字热和汉语热在全球长盛不衰。完全可以想象,古老而新生的汉字,正越来越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女人包包里一定要有这12件物品!

男人女人的包里都有手机、钥匙、钱包

那么女人还需要什么?

小编觉得一个精致考究的女人,

包里至少要有这12样物品,

你可以拿出你的包包来对比下,就知道你缺什么了!

1、姨妈巾

要知道,大姨妈不会每一次都准时光临,为了不被它狠狠地作弄到,一定要随身带几片姨妈巾,这叫有备无患。

2、吸油纸

冬天还好,但是一到夏天,油性皮肤的姑娘们就一定要备起来。试想,男神想要吻你的时候,却发现了你鼻头上的油……

3、香水小样

闻香识女人,香味让女人多了一种韵致和风情。香水小样不贵,一小瓶放在包包里也不占地方,参加晚宴、出席会议、好友聚会,无论那种场合,香味会成为你的优雅标识。

4、皮筋

很多女孩子都留长发,但即使你平时不需要皮筋,你也最好备一个。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刮风,而刮风的时候,乱飞的头发会粘在口红上,所以一个皮筋是很有必要的。

5、遮瑕霜

谁都不喜欢黑眼圈!再漂亮的脸蛋儿也经不住黑眼圈的考验啊!

6、指甲钳

一把小小的剪指甲的工具实在是太有必要了,虽然听起来它无足轻重,但假如你的指甲突然劈了需要指甲钳,你就知道这个小东西的重要性了!

7、护手霜

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一双又干又皱的手实在不能为你的形象增分。

8、粉底

补妆、应急,都是必备的。

9、小镜子

时常照一下镜子,尤其是饭后一定要照,不然你牙上挂了菜叶子你也不知道。

10、小黑发卡

参考皮筋的功能!

11、清新口气薄荷糖

比起口香糖,这种含片更为时尚哦,喝完咖啡、酸奶必须吃一片,就不会产生难闻的气味了。

12、润唇膏

粉嘟嘟、水嫩嫩的小嘴儿,谁能不喜欢呢?

关注我,您每天即可阅读精彩内容

请点击文章标题下面的“ 德馨”进行关注,谢谢!

温馨提示:承接家用电器选购使用维护保养网上专业人士(限上海市)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并且分享出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封神中,妲己为何一定要杀伯邑考?你看伯邑考对她做过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令伯邑考没想到的是,纣王对于“西岐三宝”似乎并不是太感兴趣,能令他感兴趣的则是伯邑考的琴技和歌声,为此,纣王还特意将伯邑考留在宫中传授妲己琴技。当然对于妲己而言,她更感兴趣的则是伯邑考英俊帅气的容貌,对此,当她在与伯邑考单独相处时,甚至还主动勾引伯邑考,封神原文写道:可将你移于上坐,我坐你怀内,

  • 指尖上的国宝52丨西周应国窃曲纹铜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青铜簠(fǔ)是西周晚期大量出现的一种新器型,春秋时期得到较大发展,战国以后逐渐衰落。根据文献和铭文记载可知,铜簠主要是用来盛放稻、粱、粟的盛器。1984年出土于河南平顶山应国墓的西周晚期窃曲纹铜簠,长28.5厘米,宽24厘米,通高16厘米,重4.66千克,现藏于平顶山博物

  • 二郎神35:妲己临死前怒斥封神不公,发下毒咒,杨戬听得心惊肉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率军伐纣,夺取了孟津重地,一路上过关斩将,杀入朝歌。九尾狐狸精妲己见大势已去,慌忙带着九头雉鸡精胡喜媚和玉石琵琶精王贵人逃命。三妖正仓行逃命,突然前面黄幡隐隐,原来是女娲娘娘驾到,拦住了三妖的去路。妲己、胡喜媚和王贵人三妖见到女娲娘娘,不敢上前,按住妖光,俯伏在地,口称:“娘娘圣驾降临,小畜有

  • 西周晋侯鸟尊:时时殷勤为探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物档案主角:晋侯鸟尊体态: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出生时间:西周出生地:山西省临汾市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藏宝地:山西博物院或许,这已经是晋侯燮父的暮年。他感受到年迈的困窘。此刻,祼祭悄然开始,负责执掌祼器的郁人正在打开鸟尊背脊上的盖子,将里面的液体恭敬地浇在地面。燮父闻到一股郁草

  • 9、一波三折的商朝初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和其他朝代子承父业相比,商朝的继任原则是兄终弟及。在没有了兄弟之后,才按次序传位给儿子。汤没有弟弟,长子又早亡,所以商的第二、第三任君主分别是次子外丙和三子仲壬担任。由于没有相关文献记载,并且在位时间较短,所以他们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是非常低的。第四任君主名叫太甲。他是汤的长孙,也就是汤早亡的长子太丁的

  • 活动·预告|光启读书会:《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1368》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让书香与您常伴《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1368》康昊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内容简介✦☆ 跳出战争叙事,多维度剖析“蒙古袭来”前后日本的危机与变局,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刘迎胜、日本研究新锐学者李永晶、《东亚观察局》主播沙青青一致推荐☆ 生动解读日本中世跌宕起伏的政局变动,揭秘历史的巧合

  • 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集萃今天(11月1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通报了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境外直达站点增至20个!中欧班列(中豫号)再添新线路一列满载家用电器和IT产品的中欧班列(中豫号)从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鸣笛启程,经二连浩特出境后,驶往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这标志中

  • 重磅!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员系统回顾了90余年殷墟考古历程,指出殷墟考古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系统展现了商代社会文化面貌、商代文明发展成就。考古工作系统揭示了 洹北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生产方式和“居葬合一”的族邑布局模式。新发现宫殿宗庙区存在大型池苑、水道及相关建筑遗迹,改变了以往对于

  • 成果发布!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有新进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专题通报了安阳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殷墟王陵区考古勘探进展工作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系统回顾了90余年殷墟考古历程,指出殷墟考古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系统展现了商代社会文化面貌、商代文明发展成就。新时代殷墟考

  • “考古中国”重大进展:邵家棚遗址揭秘商代史官“册”族聚集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10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考古中国”重大进展聚焦邵家棚遗址考古。经过考古发现,邵家棚遗址是商代另外一个大家族——“册”族人的聚居区,这也是殷墟南区目前已知最大的聚落遗址。邵家棚遗址位于殷墟保护区东南边缘,距殷墟宫殿宗庙遗址2.4千米处,经过为期2年的考古发掘,清理出大批商代晚期时期房基和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