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国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骄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自豪,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的祖国也有过屈辱的历史。
全文共1714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本来是隋王朝时期的太原留守。但是因为李渊没有抵抗住突厥汗国的进攻,再加上一直有谣言是未来的天下是姓李的天下。 这两件事情让隋炀帝杨广对李渊心生不满,本来隋王朝末年国家的民怨沸腾,所以为了谋取出路,李渊带领着自己三个儿子铤而走险,成立了唐王朝。
历史故事
于是,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把自己的哥哥的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杀死。
于是,唐高祖李渊退居为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秦王李世民。
01唐太宗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首先他的胸襟就是让人钦佩不已的。魏征原来是太子李建成身边的官员,而且魏征还三番五次劝诫李建成需要注意秦王李世民的力量。
最终,
太子李建成被秦王李世民杀掉,成为了唐王朝新的主人。
唐太宗李世民在了解到魏征之前是李建成手下的官员,并且还很多次劝诫李建成要把李世民给除掉。
历史故事
尽管如此,但是因为魏征的才华和能力,唐太宗李世民是心知肚明的。于是,唐太宗李世民丝毫不计前嫌,对魏征委以重任,并且要求他努力谏言,有什么问题不需要藏着掖着,直接说出来。
02魏征不负众望,对唐太宗李世民劝诫有加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为伟大的君主,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一次,李世民下达了命令,要求不满十八岁但是身体健康,体格健硕的男子也应该征集当兵。
但是魏征却不同意这个意见,唐太宗李世民表示,“有些老百姓就是刁民,他们故意谎报年龄”。但是魏征却表示,“陛下经常说自己以诚信待人,要老百姓之间也不能互相欺骗,但是现在自己却带头欺骗老百姓。”
历史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听从了建议,立马收回了这个命令。
还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最心爱的公主出嫁,但是唐太宗李世民准备的陪嫁却比给自己妹妹准备的陪嫁更多。
立马遭到了魏征的反对,他认为这样做非常不合理。
唐太宗李世民思索以后,认为魏征提出的建议很对,于是回宫和长孙皇后商量,长孙皇后也感叹魏征是个难得的人才。
表示“自己和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夫妻,但是很多时候说话还得忌讳,但是魏征却不怕得罪唐太宗李世民,而敢于直言不讳。”从而让唐太宗李世民少犯错误。
历史故事
03魏征进入凌烟阁,被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写的墓碑
唐王朝的时候,有一个凌烟阁,凌烟阁内有二十四名功臣。大部分都是陪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的官员,而魏征却是一个例外,可见唐太宗李世民对他的重视。
不仅如此,唐太宗李世民还特意亲自给魏征写了墓碑和碑文,表示自己对魏征的重视和怀念之情。
历史故事
04唐太宗李世民迁怒于魏征,魏征的墓碑被推倒
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间势均力敌,宛如当初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所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派遣魏征去当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希望他可以规劝李承乾。
居然效仿唐太宗李世民发动了第二次的“玄武门之变”,不过太子李承乾却远远不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力量。这场“逼宫”事件以失败告终,而太子李承乾被贬为了庶民。
因为支持太子李承乾的一些官员,是魏征所举荐的,再加上魏征之前是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太子李承乾之所以要谋反,自然而然和魏征脱不了关系。
于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极其愤怒的情况下,把魏征的墓碑给推倒了。
而且太子一党的官员,也被唐太宗李世民给治罪。
历史故事
后
来,唐太宗李世民查明了事情的真相,知道自己当初是冤枉了魏征,推倒魏征的墓碑,完全是因为愤怒至极,不理智的情况下才这样做的。
在冷静以后,他又派人重新把魏征的墓碑给立了起来,魏征这个功臣对于唐王朝来说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也感慨到,如果是魏征在的话,一定会阻止自己这场战役的发生,不至于让唐王朝损失惨重。
参考文献:《唐书》
一个新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一个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已然腾飞。“中国梦”不是宏大口号,而是蛰伏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期许、希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中国梦”
一个新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一个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已然腾飞。“中国梦”不是宏大口号,而是蛰伏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期许、希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