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的流程较为复杂,一共分为三个级别,先是乡试,乡试指的是在秋天在全国各地方举办的地方性考试。乡试选拨出来的优胜者就可以进入下一级的会试,会试指的是在年后的春天进行的全国性的考试,而通过会试选拨出来的优胜者,就能进入到最后一级的殿试了。一层一层的淘汰,最后参加殿试的已经是全国的优胜者。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之所以由皇帝亲自考核,一是为了杜绝大臣们徇私挑选举荐自己的亲信,二是为了显得对人才的重视,皇帝要保证能真正选到有能力的人才。而到殿试的时间差不多已经是春天末了,这样一次科举考试算下来的时间大概需要半年多的时间,其中还不包含官员们准备的时间,所以,如果一年组织一次科举,时间安排显得很不合理。
第二、交通不发达
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最快的交通工具也只是马车,有的贫穷人家甚至只能靠步行,参加乡试还好,但是参加会是和殿试的话,就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参试者赶路。
而对于那些路途遥远的参试者来说,如果第一年参加会试和殿试失败的话,就需要返回家乡继续苦读,准备来年再考,但是因交通不发达,如果一年组织一次科举,等这些参试者返回家乡没多久,又得准备参加下次科举,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赶路上,读书的时间就会变得很少了。
所以,鉴于以上两个方面原因,宋朝后来把科举从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