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任见:商朝“前八后五”的迁徙

任见:商朝“前八后五”的迁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82 更新时间:2024/3/12 15:27:36

“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尚书·序》这样说。

东汉的张衡,做有《两京赋》,其中的《西京赋》有句:“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

这些文献都载称,殷商部落是特别喜爱迁徙的,这是殷商不同于前后其他族群的一大特色。

说商人屡迁的“前八后五”,前后界限是什么?是建立统治政权的商汤

从商人的老祖宗“先公”契,到干成大事的汤,挪迁了八次,《史记·殷本纪》因此说:“自契至汤,八迁。”汤至盘庚,徙移五次 ,《尚书·盘庚》篇记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成汤以前,商部落的“八迁”,历史上见于说法的只有三次,先是在泰山脚下,后迁至商丘,再定居西亳。后来的五次迁徙,是仲丁迁于隞,河亶甲迁于相,祖乙迁于邢,南庚迁于奄,盘庚定都于殷。

自盘庚之后,到亡政之君辛,“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所以商又称殷,或称殷商。

商人“前八后五”的迁徙,性质颇不相近。自其始祖契到成汤的八次迁徙,是商部落出于自然原因、生存需求或政治图谋的搬家,成汤及其以后的五次迁徙,是殷商统治中心的移动,从其移动大体可见势力范围的大小和变化。

商人部族和权力集团的屡次迁移,大概在今天的黄河一线,山东、河南、河北、山西一带黄河两岸的地域。

“商汤都亳”,乃系史家共识,但这个“亳都”的地望到底是哪里,并无达成真正的一致。

《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用三国西晋时期学者皇甫谧的观点,唐代张守节所撰《史记正义》引用《括地志》说法,都认为在“宋州谷熟”之南,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西南部的谷熟镇。

谷熟曾为县治,古称“榖丘”、“榖熟”、“南亳”和“亳”。

汉代以来,关于商人“亳城”的说法纷纷纭纭,河南商丘是“南亳”, 山东曹州是“北亳”,陕西西安是“杜亳”, 山西垣曲是“垣亳”,河南郑州是“郑亳”,河南偃师是“西亳”。

学界对这些“亳城” 进行了考证,考古界也进行了发掘,多数遗址不是没有商代文化遗存,就是其规模不足以成为都城。惟有“郑亳”和“西亳”在考古学上发现了较多的佐证。

根据古文献上的 “郑亳”地望,河南省文物工作队1950年在郑州市区东部发现了宏大的郑州商城。1983年,根据古文献上的“西亳”地望,考古人员在著名的二里头遗址东北约5千米处,发现了偃师商城。

考古所见,郑州商城分为宫殿区、居住区,城郊还有手工业作坊区、墓葬区。偃师商城筑有城墙,外有护城河,内有宫殿,还发现有军事防御建筑设施的基址。

就考古学意义而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绝对年代均在公元前1600年至前1300年之间,大体也在成汤居亳到仲丁迁都之前的时间区间。因而,商都“郑亳说”与“西亳说”之间发生了激烈而漫长的论战,长期没有结果,也有人试图调和主张,亦难取得一致结论。

“汤亳”地望的争执,和殷都屡迁问题相互纠缠,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任见先生在《三代演义·上卷》和《洛阳城》第二卷中指出,商人到处迁徙,总不安居,一是为了掠夺更多的奴隶和财物,二是犯了各路诸侯家族内斗的通病,三是其酷爱占卜、算命,根据卜测的“指引”,搬家不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开展“洹河流域区域考古调查”课题,考察安阳洹河流域古代人类聚落的发展演变,1999年发现洹北商城遗址,商都变迁的脉络正在逐步清晰化。

早商,以偃师西亳商城和郑州二里冈为代表,中商,以洹北商城为代表,晚商,以殷墟遗址为代表。

随着时光的流动,“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渐见答案。

任见《隋唐烟雨》(上下)简介+目录

“洛神”艺术形象的流变

珍贵的两京古道文化链条

唐代履道坊白居易故居详说

杜甫与李白在洛阳的相会

洛阳古代人工运河“阳渠”的变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封神中,纣王荒淫无道,为何闻仲却依旧对他十分忠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之后,作为三妖之首的九尾狐狸精便假借妲己身体混入宫中,并顺利取得纣王专宠,就这样在妲己的魅惑之下,纣王不仅诛杀了很多商纣重臣,如:梅伯、赵启等等,甚至说就连正宫国母姜皇后也难逃厄运,最终也惨死于囹圄之中。当然,也正因为纣王如此的荒淫无道,才让很多原本对商纣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都弃商投周,像黄飞虎、苏护

  • 姜子牙到了齐国后,施行了哪些措施,才让齐国强大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周朝建立后,姜子牙却从西周中央消失了。武王去世后,辅佐周成王的也是周公、召公这些姬姓王族人。那么,姜子牙哪里去了?当时,姜子牙被分封在了齐国,都城营丘。这一片地域,在商朝大部分是属于东夷的范围。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商周时期,华夏文明四周的民族,被分为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东夷主要就是指东边

  • 陶寺文化中的青铜:为商周奠定物质和技术基础,揭开青铜时代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华民族文明摇篮的黄河流域,‘丁村人’的故乡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附近,发现了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大型遗址。根据这个遗址的发掘,确定了我国中原龙山文化陶寺类型。这处遗址已成为探索我国‘夏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它的发现和发掘,标志着我国考古工作在晋西南探索‘夏墟’已经获得重大突破。” ——1

  •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助纣为虐的秦、赵先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妲己之外,《封神演义》中刻画较多的两个奸臣是费仲、尤浑,尤浑此人历史上无记载,而费仲在战国文献中多次被提及。《墨子》说商纣王的卿士费仲是天下之暴人,而箕子、微子是天下的圣人。《韩非子·喻老》说周文王有玉版,胶鬲来索取不给,而费仲出面索取文王就给了,因为不想让贤臣胶鬲受宠;《内储说下》则说周文王

  • 古都安阳书写“甲骨文”新时代华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一片甲骨惊天下(央广网发 安阳市委宣传部供图)安阳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世界记忆遗产甲骨文出土地。甲骨文书屋成为群众身边的诗和远方(央广网发 张俊军 摄)午夜时分,巡防队员杜保平和他的同事在工作中迎接新一天的到来。29.47平方公里的殷墟遗址保护区,他们每天都要巡防至少一遍。包括巡防队员、村(社

  • 酒文化历史 | 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而作为第一代,距离我们现在是为遥远,所以,相关的文献资料也相当匮乏。不要说酒文化,就是基本的历史线索,都是断断续续的。后世人也只能从后来的许多资料里,零星地对夏朝酒文化作一些现代人的推测与探究。夏朝酒文化研究夏朝的酒文化,首先得搞清楚几千年前的夏朝在哪儿?而那个地方出土过什么东西?关于酿酒的原材料和

  • 古代四妖姬之首背罪名3千年,专家曝夏朝灭亡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纪连海老师提到, 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任君主,据传他身体强壮,能赤手空拳搏虎豹,但他却不会治国,而且生活淫乱暴虐,脾气也非常暴躁,百姓对他都非常不满,当时他想要扩展领土, 欲攻打东部一个小国“有施国”,由于他们的国力很小,根本没有赢的胜算,因此决定使出美人计。有施国进行选拔后,选

  • 指尖上的国宝51丨西周应国应侯带盖铜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礼器或食具。西周中晚期出现,由圈足簋发展而来,流行时间短,器型较为少见。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西周应国应侯铜盨,高22.5厘米,重5.4千克,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铜盨为椭方形,分器盖器身两部分,器盖顶四角设有四只扁钮,将其仰放,则为浅盘,设计巧妙

  • 玉器对于殷商贵族意味着什么?为何玉器的影响比青铜器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玉器作为礼物或贡品,在殷商贵族上下等级之间的流动,见证了商王朝与地方邦国之间的礼尚往来。玉器流动的背后,反映着权力与等级以及复杂社会关系的维系。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一件玉戈,在戈内的后部刻有“卢方□入戈五”。其中所缺之字是卢方伯诸侯人名,其字形今已不见。所谓“入”意指商王朝下辖的方国属邦进贡,甲骨卜辞

  • 殷墟里的名人:妇好,在商朝王室女性中的地位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自殷墟发现以来,殷代墓葬始终是殷墟考古发掘的主要内容。但历经几千年的变迁,有的殷墓在埋葬不久就被人盗过;战国以后,盗墓之风盛行;宋代金石学兴起之后,更助长了盗墓之风——当时虽有学者们的“探墓”,但没有科学的考古手段,因而与盗墓无异。近代甲骨文的发现虽是好事,反过来更诱使人们大肆盗掘殷墟。几经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