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

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507 更新时间:2024/4/9 19:58:39

2005年在安钢第二炼钢厂西南发掘的有5辆车马的车马坑。岳占伟供图

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是中国最早的马车。精心打制的马车,可用于日出行、田猎、礼仪、战争等,代表了中国3000年前的制造业水平。但它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乘坐马车者,通常为公贵族。这些人死后,马车作为陪葬品埋于墓内或其附近,马匹和驭手常常被一并埋入。

据不完全统计,殷墟至今已出土马车上百辆。较早的如1933年在后冈西区中字型大墓发现车马1辆。2005至2006年,在安钢第二炼钢厂西南发现车马坑10座,其中有5辆车马排列整齐,系殷墟首次发现。在殷墟博物苑,有专门展厅陈列商王朝各式各样的马车,以及当时的车辙和道路基址。

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皆为木质,长期埋在地下,早已腐朽,与泥土融在了一起,需要不同寻常的技术才能清理出来。若按传统考古方法自上下发掘,等到发现马车时,往往轮子、车舆等部位已被人为破坏了,这也是早年不能完整清理出马车的原因。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在已探明的马车四周开挖宽1米左右的工作槽,接着从马车两侧面的前、后端寻找车衡和车轴的末端。因为车衡末端多装有铜质衡末饰,车轴末端多套有铜车軎,在清理过程中一般不会对车衡和车轴造成破坏。然后,再顺着车衡和车轴寻找车轭、轮毂,“剔”出车轮、车舆,清理马架和车辕。

清理车马坑一直是中国考古技师的一项绝活儿。殷墟出土的车马坑是珍贵物,清理结束后一般会对其中保存完好者进行加固、套箱,整体搬迁至室内进行保护和展示。

从清理出的比较完整的马车来看,商代马车多由一车、两马、一或二人组成,人为驭手,车又由一衡、一辕、一舆、一轴、两轮等部件构成。早年清理的车辆,辕都是直的,后来发现有曲辕的车。西周的车有车轼,后来在殷墟也清理出有车轼的车。商代马车不大结实,特别是在车速较快路况又不好的情况下,辕、轴容易损坏。甲骨文中有专门的字来表示车辕、车轴断裂的情况。有一片甲骨卜辞还记载了商王田猎时发生车祸,车轴断了,马受惊了。

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马饰很多,有铜、骨牙、贝等不同材质,种类有马衔、马镳、“U”形器、铜铃等。还有种类繁多的驭马工具,包括刀、策、磨石等。大量的铜车马饰反映了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也说明马车是身份等级的象征。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许多字都与殷墟出土的马车结构、驭车、车饰有关。

殷墟出土的马车有乘车、仪车、战车等不同用途,以乘车居多。乘车,即出行或田猎所乘之车。《史记·殷本纪》引孔子的话说:“殷路车为善。”路车即指乘车。车舆大者能容纳3人,小者只能乘坐2人。因殷人以右为尊,故若乘3人,大概主人居右,驭手在中,陪乘者在左。主人和陪乘者呈跪坐姿势,驭手则站立于舆内。1987年在郭家庄西南发现一辆乘车,箱舆的栏杆、木板不仅髹漆,还画有红黑相间的彩绘图纹,前栏板贴有红布装饰,车内缀有牙片饰物,铺有坐席。仪车为举行礼仪所用,一般来说要比日常出行的乘车更“豪华”。战车,即战争用车。殷墟出土的车马中往往随葬有镞和戈等兵器,一些乘车或许也兼具战车的功能。西北冈王陵区的大墓曾发掘出土多辆马车的构件和其他车马器,是战车和指挥作战用车的可能性很大。

人类历史上频繁的人群迁徙、商品贸易、文化交流都离不开交通工具的发展。公元前3500多年,人类开始了马的驯化,马车无疑是欧亚草原青铜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无论是实心木板轮车还是最早出现在辛塔什塔文化的辐条马车,都使快速、长距离交通运输成为可能,加快了早期国家和文明的到来。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马车传入中原大地,商代人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和需求,对马车不断改造,使马车成为商王朝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简单的舶来品。商代出土马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古代人类社会是如交流互鉴、彼此相连。

岳占伟 荆志淳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12日 第06 版)

(来源:人民日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子牙要代天封神,元始天尊为何不教他更厉害的道术?有三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生来命薄,难成仙道;也就是说姜子牙天生就是个命薄之人,即使有幸跟随元始天尊这样的仙界大佬学艺,但也无法弥补他天生的缺陷,而这也就注定了他仙道难成,只配享人间富贵;二,辅保明主,身为将相;姜子牙虽仙道难成,但在昆仑山学艺的这四十年里,却早已具备了将相之才,因此元始天尊才让他下山辅保明主改朝换代,出

  • 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成果和进展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原标题: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成果和进展发布

  • 最近 某国一些州讨论了是否彻底废除奴隶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 追踪夏朝.夏代考古的文献解析4:惟彼陶唐,有此冀方——陶寺古城的建设与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第四章惟彼陶唐,有此冀方——陶寺古城的建设与事变作者|黄饮冰核心提示一、历史记载的“冀都”和“中国”(天子之国)平阳,即考古发现的“陶寺遗址”二、陶寺城(平阳城)的考古展示三、陶寺古观象台与《尚书.尧典》的记载不符,但是这个观象台与连山历的记载相符四、陶寺城历经的历史变故1、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前

  • 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百年耕耘、薪火赓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殷墟考古已经走过了90多年,在各方努力下,殷商文化与中国早期国家研究不断深化,殷墟的价值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为增进民族自信自强提供了坚强支撑。”11月10日,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殷墟考古持续深入新时代殷墟考古坚持聚落考古理念引领,深化多

  • 重大进展!殷墟甲骨文直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专题通报了安阳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介绍了120余年来甲骨文发现与研究的成果:至今为止已发现甲骨文约15万片,经科学发掘的有35000余片,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内容涉及商代政治与生活的各方

  • 殷墟甲骨文直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辛店遗址出土的部分陶范邵家棚遗址发掘区航拍洹北商城铸铜作坊出土花纹范的正面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专题通报了安阳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秦华/文图片均据新华社殷墟外围区域有多项新发现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晚期的都

  • 寻吕氏先祖伯夷墓,访南阳谋圣姜子牙的故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汉吕侯,即天下吕氏的先祖伯夷。2016年,汉吕侯墓被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时,南阳城寨西门“永安门”内额曰“吕城肇封”,即南阳向西临近古吕国。如今的卧龙区王村董营,其实就是吕姓发源地、古吕国遗址、吕尚故里(姜子牙)。吕氏先祖伯夷是炎帝的第15世孙,号太岳。帝尧时,伯夷掌管礼仪,后尽心辅佐夏禹。以

  • 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百年耕耘、薪火赓续的重要成就,是学习理解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借鉴。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专题通报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员系统回顾了90余年殷墟考古历程,指出殷墟

  • 10、一部商朝史,也是一部搬家(迁都) 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从第十任君主仲丁开始,商朝就在不断迁都搬家的路途中越走越远。(不是在搬家,就是在准备搬家)一继位,仲丁将都城从亳(今河南省商丘市谷熟镇)西迁到了嚣(今河南省郑州市)。与此同时,在商的东南方,夷族开始兴起。几年后,夷族中的蓝夷进攻商朝 。尽管仲丁出兵击退了蓝夷,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商朝的实力受到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