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国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骄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自豪,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的祖国也有过屈辱的历史。
崇祯朱由检,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1627年朱由检登基,一心想有一番作为,很想跨入历史“明君”之列。客观来讲,朱由检是有“明君”潜质的。他刚登基不久,就能不动声色轻而易地除掉把持朝政多年的魏忠贤;他崇尚节俭、勤于政务,是当时百官的“楷模”;他敢于革新人才选拔制度,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等等,都向世人昭示着他的与众不同,他要干一番千秋大业。
可怎奈,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面对着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面对着一堆烂摊子,崇祯那是有心杀敌,可已经无力回天。伴随着激情被时间一点点地偷走,崇祯身上的缺点慢慢地显现,失误频出,让本已经飘摇不定的大明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历史故事
崇祯皇帝
失误一:急于求成,心急没能吃上热豆腐
古语说得好“心急吃不上热豆腐。”心急之所以吃不上热的豆腐,就是因为豆腐太热,容易烫嘴。崇祯就犯了这个错误,想吃下“大治”这块热豆腐,结果心里一急,就把自己给烫了。比如,一开始崇祯励精图治,他自认为干了很多事,政局应该立竿见影才对,可结果却是一点起色也没有。
当时的崇祯内心是失落的,他没有考虑到古人给出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告诫,而是把责任全归咎于大臣们的无能。于是他就走马灯似地撤换大臣。据史料记载,崇祯在位17年,换了内阁大学士就多达50位,被关进监牢的三品以上的官员有145人。
历史故事
电视剧 崇祯皇帝
对此,张岱评论道:“先帝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行于法,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耳目之前,尚有一翻变革,向后思之,讫无一用,不亦枉此十七年之载!
”
正是崇祯的急于求成,频繁更换官员,朝令夕改,在自我的不断否定中,白白浪费了十七年宝贵光阴。而官员们朝夕不保,那里还有心思去思保家卫国之策,大多把心思花费在如何自保上。
失误二:复用宦官,好马吃了回头草
古人讲“好马不吃回头草。”古人之所以这样讲,就是劝诫后人不要走回头路。因为一回头,就可能重蹈覆辙。崇祯帝登基之初,铲除魏忠贤宦官专政可谓是打出了漂亮一仗。可当崇祯执政几年后他发现,自己的人事调整并没有给国家带来新生机,反而推诿扯皮的风气依旧。这让崇祯认识到,要想官员绝对听从自己,就必须重用宦官。于是,崇祯复用宦官,好马吃了回头草,并恢复了废除的太监监军制度。
这样太监们又窃取了军权,让军队的指挥官大为不满,自然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
历史故事
电视剧 崇祯与魏忠贤
失误三:加征赋税,导致苛政猛于虎
孔子看到百姓繁重的赋税,曾发出过“苛政猛于虎”的感叹。这就告诫统治者,不能对百姓压榨的太厉害,否则百姓就会起来反抗。崇祯一开始很懂得这个道理,刚开始的时候他对不少地方免除了新旧辽饷,还赈济一些百姓,减轻了不少百姓负担。
但是,后来的崇祯却没能坚守住这一条政策,而是逐渐地增加赋税。比如为了解决军费开支,他不仅加派了辽饷,还加征了“剿饷”与“练饷”。当时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就对这一措施诟病不已,他说道:“前朝弊政,莫如加派,辽饷外又有剿饷、练饷,数倍正供。远着二十年,近着十余载,天下嗷嗷,朝不及夕。”
历史故事
百姓迎接闯王李自成
正是崇祯后期的不问百姓死活,只是一味地加征赋税,最终导致民不聊生,迫使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这其中李自成最受百姓爱戴,究其原因就是李自成打出了“迎闯王,不纳粮”这个得民心的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明朝的赋税严重到何种地步!
失误四:用人不当,自毁长城。
崇祯帝登基之初,大胆破格选拔人才,值得肯定。比如,当时闲赋在家的袁崇焕就被崇祯重用,一跃成为了辽东最高统帅。但这只是极少的个案,实际情况是崇祯在选人上往往良莠不分,用人严格失察。
比如由他一手提拔的亲信温体仁,是一个“为人外曲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之人;杨嗣昌则是个“专攻妒能”者。他们没有真本领,只会察言观色迎合崇祯。
请电视剧 袁崇焕
当时就有大臣指出崇祯用人失策。但崇祯没有把他当一回事,反而对卢象升、袁崇焕等有本事的文臣武将极度排斥,甚至置之于死地而后快,袁崇焕最终就是被凌迟处死的。对此,清代龚炜评论道:“崇祯朝未尝无仁贤,而信之不专,用之不久,则事之小人日进,而国亡矣。”从中不难看出,正是崇祯的用人不当,使其自毁长城,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小结:
崇祯本可以是一位有作为的好皇帝,如果他不是接手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如果他不急于求成,如果他懂得体恤民生疾苦,如果他能敏锐地辨析人才。可惜历史不能假如,虽然崇祯有“明君”的潜质,可惜他身上的四个失误,让他离“明君”一步之遥,甚至葬送了整个大明王朝!
一个新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一个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已然腾飞。“中国梦”不是宏大口号,而是蛰伏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期许、希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中国梦”
一个新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一个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已然腾飞。“中国梦”不是宏大口号,而是蛰伏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期许、希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