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延续八百年,为什么如今姬姓却非常少见

周朝延续八百年,为什么如今姬姓却非常少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633 更新时间:2024/2/4 4:31:46

实际上,如果按照人口数量来说的话,国内的大姓主要是李姓、王姓与张姓,这三个姓氏的总人口加起来有将近两亿的规模,身边随处可见这三个姓氏。

张、李、王三大姓

很多姓氏的繁荣,都跟古代王朝时期的大族兴衰有关,比如刘姓,两汉时期刘姓宗室遍布天下各地,人丁繁衍,就算汉朝已经过去了上千年,现在的刘姓依旧非常常见;再比如李姓,唐朝皇室的姓氏,而像是南唐、后唐的皇族也姓李,如今李姓也遍地开花。

当然也有比较倒霉的皇族姓氏,比方说明朝皇室的朱姓,尽管明朝施行分封制之后,朱姓宗室在封地也没事干,不断生孩子开枝散叶,最终形成了庞大的朱姓宗亲,但清朝入关之后大规模剿灭明朝皇族后裔,朱姓当中很多要么被害,要么改姓,朱姓纷纷销声匿迹,所以如今的朱姓人口也没有那么多。

朱元璋26子中24个封王,世代繁衍

说到这里,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先秦时代前后延续长达八百年的周王朝,作为古代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周朝王室的姬姓,似乎并没有兴盛起来,如今身边姓姬的人,还是比较少见的,在百家姓当中,姬姓也属于那种非常靠后的姓氏,总人口才五十多万,在中国各姓人口当中,排在两百名开外。

《封神榜》中的武王姬发

虽然当年的周王室如同摆设,东周时期的诸侯们,根本就不理睬周天子的命令,但周王室始终还是存在的,而且周朝延续长达八百年岁月,周武王定鼎中原后分封诸侯,天下七十多个诸侯国有五十几个都是姬姓同姓的诸侯国,为什么现在姓姬的这么少呢?

周朝也跟后来的明朝一样,因为后来王朝的攻击所以王室姓氏锐减?那倒没有,尽管末代的周天子被秦国所害,但周朝宗室并没有被秦朝怎么样,毕竟对于秦朝来说,名存实亡数百年的周王室,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威胁,不需要特意去将他们怎么样。

末代周天子周赧王

其实,姬姓人口不多,主要还是上古时期的姓氏,跟现在的姓氏含义是不同的。

刚开始,姓与氏是分开的概念,最早产生的是姓,也就是一个家族的族号,随着家族的壮大与人口的增加,不同分支之间为了表示区别,所以就产生了“氏”,也就是说,早期的时候氏是姓的分支。

上古时代共有八大姓氏,也就是姒、姜、姬、嬴、妘、妫、姚、姞,这八个姓氏都带个“女”字部,也是上古母系氏族的遗存,随着这些姓的家族不断壮大,繁衍出了大量的氏,其中姬姓号称“万姓之祖”,因为从姬姓当中直接衍生出来的氏就超过了四百个,而这些姓氏中,有不少还衍生出了其他的姓氏。

上古的颛顼帝喾后稷等都出自姬姓,周朝的先祖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的第十七世孙,后稷的第十二世孙,他这一支并没有衍生出别的氏,仍旧保留着姬姓,所以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仍旧还是姓姬。

上古八大姓,姬姓是万姓之祖

周朝建立以后,将诸多的宗室子孙分封到各地做诸侯,有些还保留着姬姓,但有些逐渐衍生出了自己的氏,大多都是以自己的封地为氏,比方说晋国是姬姓晋氏,郑国是姬姓郑氏,燕国是姬姓燕氏,如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分支。

不但如此,当时无论是周王室还是各姬姓的诸侯国,除了大宗继承人之外,其他的宗室子孙往往也都会各自更改姓氏称号,比如著名的齐国丞相管仲,他的祖先是周穆王的儿子,也出身姬姓,但因为是小宗,所以就用封地作为氏的称号,后代都以“管”为姓氏。

周朝诸侯国王室,大多以国号为氏

再举例来说,著名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其先祖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公子瑕,因为公子瑕被分封在屈邑,所以后代都以屈为姓氏,实际上,楚国著名的屈、景、昭三大家,都出身楚国芈姓王室分支,但都不是大宗,所以只能更改姓氏。

秦惠文后出身魏国,以魏为氏

周朝时代,尽管姬姓之下有很多的人口,但他们大多数都称“氏”,平时也不会说自己的姓,这是个习惯问题,比方说秦国与赵国的王室都是嬴姓赵氏,但人们习惯上却称秦国王室姓嬴而称赵国王室姓赵,实际上,按照如今的习惯双方都姓赵,不过秦国王室自称姓嬴,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秦国王室的确是嬴姓赵氏。

延续了八百年的周朝,从姬姓之中衍生出了数百个大小分支,随着周天子的衰落,各个分支也不屑于再冠以姬姓,纷纷直接以氏自居,姬姓子孙绝大多数也不再姓姬,随着秦汉时代姓与氏融合,从前从姬姓当中衍生出来的姓氏,都与姬姓划清界限。

百家姓是宋代时期编写的

在周王朝被秦朝取代之后,为数不多的姬姓也纷纷悄咪咪过日子,而后数千年也没有再出现能够壮大姬姓家族的人,姬姓虽然繁衍至今,但群体非常小,在国内十几亿人口之中,作为上古大姓、万姓之祖的姬姓,竟然只有几十万人口。

大多数的上古姓氏,命运与姬姓都大致类似,如今都已变得不怎么常见,而实际上现在很多的姓氏,都是从当时这些上古大姓之中衍生出来的,只可惜作为源头的姬姓,反而越来越衰落越来越凋零,变成了名不见经传的小姓氏。

周朝之后,姬姓没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申公豹实力远胜姜子牙,为何元始天尊却不喜欢他?两点原因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起初,姜子牙谨记南极仙翁之言,直顾赶路并不予理睬,然而,当姜子牙听到喊他之人大骂其薄情、忘旧时,便转头观看,原来喊他之人乃是其同门师弟申公豹,而申公豹之所以会一而再地喊停姜子牙,其目的就是想说服姜子牙放弃辅保西岐、放弃封神榜,并与他一起前往朝歌辅保商纣,当然,申公豹说服姜子牙的底气便是,虽然他入门比

  •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换得800年江山,殊不知犯了致命的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这姜子牙原本可是落魄的一个贵族之后,在神话剧中只不过是为了凸显他的能力而已,祖上虽说也是一个望族,可是传到他这辈的时候,姜子牙的生活也几乎是难以为继,在他的一生之中也是干过很多的活,可是这闲暇之余的他并没有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整日就喜欢去研究一些个天文地理等等的事情,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是能够成功

  • 周朝建立后,武王五年而终,临走前的安排也是用心良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按理说武王他们家族是有着长寿基因的,他的父亲文王姬昌就活到了97岁的高龄。再往前看,据说文王继承周国王位时已经四十五、六岁了,他的父亲季历就算十几岁时生下了姬昌,当时也应该达到六十岁左右了。并且,王季历是被商朝帝文丁迫害致死的,属非正常死亡,如果没有这个意外,季历活到七十多岁也极有可能。继续往前看,

  • 夏朝酒故事(官固臺——英雄的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夏人善饮酒,夏朝有一种叫爵的酒器,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在中华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云:“杜康造秫酒”,杜康作为夏王朝的五世国王,亲自造酒,可见当时人们对酒的重视程度。乡人于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由此诗

  • 商代青铜大立人精赏:周倜分享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器上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商代青铜大立人精赏 三星永耀惊天下 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器上篇 周倜周倜,男,汉族,中共党员,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现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古玩商会副会长,齐鲁古玩商会常务理事。周倜是一位实力派鉴宝专家,业余时间多年游艺学习于各大博物馆,积累了不少博物馆藏品资料,乐艺会特设专刊系列发

  • 中原藏珍:“妇好”鸮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文物纪录片《中原藏珍》让文物活起来珍 藏第128集:“妇好”鸮尊鸮,也作鸱鸮、鸱枭,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它给先民们一种勇猛、威严之印象,人们对它极强的战斗性加以崇拜,有躲避兵器伤害和防避兵灾的神秘力量,《韩非子》中有写:“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妇好”鸮尊,商代晚期青铜器,通高46.3

  • 姜子牙(姜太公)的传奇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变相来说,姜子牙和普通百姓并没什么区别。但姜子牙一直都坚持学习,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却有着远大的志向。有空的时候姜子牙便会学习看书,他一边劳作一边翻阅各种书籍。而姜子牙看书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但有军事谋略还有天文地理。甚至就连政治方面也是非常有自己的见解,但在街坊邻居的眼中他就是一个异类。毕竟大家都

  • 封神中有一大将,深受纣王信任武王器重,封神后权力之大令人羡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有所建树,出人头地,就必须要努力。俗话说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的一生就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这样才会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那三分运气,就好比两个同样有才华的人,一个飞黄腾达,另一个却命途坎坷,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就是那三分运气使然。在封神中,

  • 夏、商、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由农村公社制蜕变而来的井田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西周以后的周朝,史称东周,约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我国已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了。夏、商、西周时期,“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作者,这工作工作者便是奴隶主所能当作牲畜来买卖的奴隶”。当时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是由农村公社制蜕变而来

  • 【透视】美国学者痛批政客耍手腕限制教师课堂讲授奴隶制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 中国日报网编辑 龙海若二审 何涛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