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宋朝就出现了交子这种纸币,为何以后没能普及开来?

中国古代宋朝就出现了交子这种纸币,为何以后没能普及开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05 更新时间:2024/2/11 3:22:22

子产生之初,是金银本位货币的补充,在私人商务流通领域,由于挤兑产生的纠纷,让北宋官方对交子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有信用的大商家运营交子行,到官营交子行,再到官方发行交子,这种货币在商务活动中的比重不断地变大,然而其实在北宋末年,交子便已经开始呈现了对经济破坏的一面了。

金银本位制度下的纸币,应该有严格的准备金制度,也就是说在官方发行交子的时候,每一张纸币都该有和他对应的铜币,铁币存在交子行。

然而北宋不断地征战和赔款造成的经济恶化,让很多交子在交子行兑换不出铜钱。作为信用货币的雏形,从宋哲宗开始,政府就无节制的滥发交子纸币,百姓们辛苦所得换来的纸币,渐渐沦为不断贬值的废纸,交子的地位在国家有意识的掠夺财富政策下,下跌到了连税吏收税都不要的境地。

同时明以后日本和西班牙流入的白银数量巨大,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流量基本被满足,交子这种在古代的政治环境下,随时沦为废纸的货币,自然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一.从金银本位货币到信用货币的交子

1.交子产生的初衷

交子出现的原因,是北宋发达的贸易需要的货币,和政府控制的金银铜铁货币之间的差量,引发的需求造成的。简单地讲,北宋贸易太发达,流通的货币数量太大,铜钱白银外流现象太严重,市面上缺钱。

交子产生在北宋的四川,最大的原因就是四川是北宋规定使用铁币的地方,铜矿的开采已经跟不上商业发展了,而铁和铜的差价体现在铁币和铜币的价值上,据说五百斤的铁币才能换取一匹最好的蜀锦,钱币本身成为了商业发展巨大的障碍。

交子最早是以商家收据的形式出现的,卖出的货,在一张纸币上标注具体的价格,纸张上可能暗藏买卖双方才知道的密码,成为了便于携带的货币。

这种不正规的,随意地收据形势的纸币,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私人的担保,因为破产,因为赖账等原因,引发了四川大量的商业纠纷,这让官家把目标投注到了这门新兴的商业创新中。

2.交子的黄金时期,从富商担保到官家担保

交子的汇兑引起的纠纷,造成了社会的动荡,官家便命令成都有实力的十六家商铺联合为交子做保,也就是说十六家商铺出具的交子,有十六家商铺捆绑起来作保,这是交子发展黄金的时期,十六家商铺本身因为汇兑中收取的费用而盈利,他们的商业信用,也因为交子的坚挺而在世人面前被看好。

北宋的官方很快从交子的兴旺中看到了商机,官家亲自出面作保,将益州地区将私人发行的交子回收,设立官营的交子务,把纸币的发行权牢牢控制在官府的手中。

此时的官营交子,仍是金银本位货币体系下的附庸,官家按照一定的比例准备准备金,保证自己的交子不会出现挤兑事件,交子在几十年的运行中,虽然稍有贬值,但是还是金银货币有力的补充。

3.从金银本位货币到信用货币

为了控制交子的数量,北宋还每隔数年发行新的交子,回收旧交子,以便对流通货币进行管控,这时候的交子,还是惠民的手段,他保证了在官家少量盈利情况下,商人们做生意的方便,这时候的交子,对北宋的商业繁荣意义重大。

同时,由于没有出现过挤兑风波,交子也不是完全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准备准备金的,他其实成为了赵宋政府背书的一种货币,他从金银本位下的代币,变成了具有信用货币特点的纸币,百姓和商人们出于对政府的信赖,相信一张纸的价值和铜钱银两一样,很快的,他们就发现了自己的天真。

二.交子成为官方掠夺民间财富的手段

1.增加投放量,逐渐贬值的交子

宋神宗以后,政府的财政负担逐渐地加重,官家忽然发现,交子的发行,和矿藏的开采冶炼无关,他能迅速的掠夺民间的财富,而不动用一兵一卒。

北宋的交子发行量,不动声色地不断增加,而交子行的准备金,其实还是那么多,本来三十万贯的铜钱,现在在给三百万,甚至六百万的交子做保,市面上官方发行的交子越来越多,他们变为货物和铜钱被囤积起来,百姓得到的,只是一张张崭新印刷出来的交子。

宋朝加大交子发行量,一点点地让交子的价值贬值,官家赚得盆满钵满,而利益受损的百姓,并不能一下清醒认识到自己被盘剥,货币战争温水煮青蛙的特质,让增发交子引起的反弹很小。

2.蔡京开始肆无忌惮的采用印钞战略

北宋的经济窘迫,是和三冗分不开的,庞大的事业人员和军队编制,每年拿走了政府财政支出的大头,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北宋放弃了最后一次自救的机会。

对外战争的失败,更让岁贡成为了经济上的出血口,到了宋徽宗时代,北宋政府实际上已经趋向于破产。蔡京只能祭出最后一项经济刺激政策,加大交子发行量,开放交子使用的区域。

全国增发了准备金十倍以上的交子,除了四川,各省都开设了新的交子行,这种赤裸裸的掠夺民财,让交子的价格一落千丈,他成为了百姓争相出手的货币。

3.劣币驱逐良币

在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良币由于能够保值,所以被使用者收藏,劣币贬值的快,消费者总想把他变换成商品和良币。北宋末年就是如此的情况,铜钱因为铜本身的价值,成为了人们的首选,而本来便民的纸币,由于官家的不负责任,成为了每年都贬值在百分之十以上的货币,百姓拼命花纸币,而把铜钱保存起来。

最典型的是,上缴税吏的税款,基本都被以纸币来上缴,北宋政权是最知道这些纸币的成色的,最后出台法规规定,上缴税款的一半,必须用铜币和银两来完成,这等于承认了交子和铜钱不等值的价格,他是北宋官方自己对纸币体系的否认,到了北宋末年,交子基本沦为了废纸,破产百姓与日俱增,政府用政治权力完成了对民间财富的掠夺,他伤害了国民经济的根基。

三.宋以后元明清纸币使用的情况

1.元明清都是有纸币的,也基本走北宋末年掠夺的道路

元朝的中统钞,至元钞,明朝的大明宝钞,清朝末年的大清宝钞,宋以后的王朝,也都发行过纸钞,但是纸钞,都没有能成为货币市场的主流,明清是典型的白银为主流的货币体系。

元明清的发行纸钞,也不可避免地都走上了北宋的老路,滥发纸钞,透支国家信用,钞票剧烈贬值,宋以后三个封建王朝的纸钞,都走上了和北宋一样的老路。

2.可流通白银的增加,对纸钞的需求不再那么迫切

交子产生的初衷,是缓解市面上金银流量不足的状况,元代历史短暂,情况特殊,暂且不论,到了明朝,随着日本和西班牙白银的流入,随着采矿技术的进步,缺乏流通货币的现象得到了缓解。

这就让对纸钞的需求显得没有那么迫切了,一面是保值的白银,一面是易于伪造的,并且随时大规模贬值的纸钞,百姓的选择不是一目了然吗?明朝的大明宝钞,断断续续的发行了两百多年,在民间却缺乏存在感,就是这样的原因。

结语:

宋以后纸币的萎靡,是和古代客观的政治生态密不可分的,坦率地讲,宋朝纸币发达,本来就是缺乏流通货币的的环境下的市场选择,政府管控交子,本意也不是经济改革,只是在赚取一定利润的基础上惠民,惠商。

交子从金本位货币向信用货币转换,对于宋朝来说,根本不是战略性的经济举措,他是一种无心插柳的举动,当宋朝统治者看到信用货币的特点,即短时间内可以利用滥发货币大量敛财的时候,交子的命运就被注定了,古代社会中,帝王皇位的稳固,强大的军队远比良性的经济环境重要的多。

交子在北宋就把纸币的弱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后世的百姓们是看得到这样的事实的。古代集权封建王朝,不能承载真正的货币需要的信用担当,宋以后纸币渐渐式微,就是这样的历史事实的体现。

参考资料:

《宋史》

《文献通考》

《资治通鉴长编》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中,林冲马上第一,武松步战第一,江湖为何讲马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松与林冲的真实关系,林冲大战武松完整版,武松林冲老婆吻戏

    戏剧中的林冲古代封建社会当中,底层的人们被奴役的日子定也是极其辛苦,但他们身上也具备一定的反抗精神,他们身上也携带着浪漫和英雄情怀。《水浒传》中描写的江湖引人入胜,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从它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当时的江湖所具有的特点。远离朝堂,但带有浓重的朝廷色彩1.江湖之人虽蔑视朝堂之上的人,但却离不

  • 《太常因革礼》:历史转折中的礼制用乐,北宋礼制的重要史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宋为什么注重礼制,北宋太师的历史,北宋中央集权措施和影响

    《太常因革礼》作为这一时期的产物,它一方面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礼制变革,另一方面其文本内容又加入了除传统礼书中“五礼”之外新的篇目,是记录北宋时期礼制的经典文本。一、北宋时期的礼制用乐的背景北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北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印刷业、纺织业、造船业等方面造诣远远高于其他王朝。尽管如

  • 一代名将蓝玉被剥皮实草,他觊觎朱家天下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蓝玉剥皮后的下场,蓝玉守洪都,蓝玉武力值历史排名

    蓝玉武者蓝玉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年蓝玉效命于蓝玉春帐下。因个性鲜明,临敌勇敢,小范围阻击战屡屡获胜,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和举荐,从而由管军镇抚升任大都督府佥事,由此蓝玉成功地迈出了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洪武四年(1371年),蓝玉随傅友德伐蜀,攻克绵州(副帅);五年,随徐达北征,率先出雁门关,

  • 陈靖:“糊名”“誉录”完善科举,宋太宗称之循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科考龙虎榜,宋朝宰相科举考试文章,科举制发展史表格

    一、割据藩镇,谓之忠贤建隆四年(963),任清源军节度副使的陈洪进软禁了上司张汉思,南唐后主李煜便顺势任命陈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陈洪进自此割据泉、漳二州,成为自安史之乱两百年来割据一方的最后几个军阀之一。在泉州别驾陈仁璧的建议下,陈洪进一边仍向南唐后主李煜表示依附,另一边则是向宋太祖

  • 慈禧生命的最后一天:早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作为能够和女帝武则天一拼的女强人,她深刻体会到了权利的快乐,然而却没能和武则天一样留下光辉的历史。她本人也确实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就如在她生命最后一天,上午竟然还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自己穿上了寿衣。光绪帝和慈禧是外甥和姨母的关系,并且两个人还是一前一后逝去的。光绪帝在前(1908年11月14日

  • 清朝时,几个四川农民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用什么凿墙,清朝四川巴中图片,清朝四川状元名单

    近来以来,由于中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导致在科技创新领域被西方国家远远甩在后头。科技的落后使中国在抵抗入侵的进程中,显得尤为艰难。这一点戳中了我们的痛处,也让无数国人对清政府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客观上来看,我国科技清朝期间也并不是毫无建树,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我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科技成果。这项成果毫不夸

  • 陈圆圆色艺双绝,嫁给吴三桂后并未受宠,最终是何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陈圆圆多大嫁给吴三桂的,吴三桂陈圆圆配乐,吴三桂兵败胡逸之救陈圆圆

    陈圆圆,作为明清交际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并不友好。有人说她和西周的褒姒,西汉的赵飞燕,南陈的萧美娘一样,是个因美色导致国破家亡的坏女人。也有人说她只是个女人,在封建社会怎么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因此为陈圆圆说好话的人也不少。史书上记载陈圆圆一生一共跟过四个男人,而她的最终归宿就是为了她“

  • 影视解析:《雍正王朝》康熙传位之前有哪些细节说明胤禛是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王朝经典片段康熙之死,胤禛传位给谁,胤禛和雍正什么关系

    《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的篇章是最精彩的,为了营造康熙最终传位给胤禛的本剧第一个高潮,主创人员为此做了太多的铺垫,最终康熙在传位之夜历经了重重波折后,才把大位传给了四阿哥胤禛。那么一个问题来了,康熙在正式传位之前,有没有迹象说明康熙已经有意想让胤禛做接班人呢?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其实电视剧中并没有很明

  • 《康熙王朝》有没有被高估?康熙要为容妃撰写本纪,凸显细节硬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如何评价容妃,康熙容妃去世,康熙容妃的结局

    《康熙王朝》确实是一部不错的历史启蒙大剧,想必有不少人就是以该剧为切入点,深入地认识到了康熙大帝的魅力,进而喜欢上了历史。然则,在不少网友看来,《康熙王朝》是一部被高估的电视剧。此话怎讲?凡事要讲究一个前有车后有辙,研究历史更需要发扬钻牛角尖的精神。图|《康熙王朝》剧照笔者每一年基本上都要看一遍《康

  • 《雍正王朝》连载04:从雍正让年秋月“卸甲”就能看出他没爱过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雍正王朝十大隐藏细节,雍正王朝为什么给年秋月抬旗,雍正王朝城府分析

    回顾吧~年妃在二月河的原著《雍正皇帝》中戏份极少,大多时候只是一个“人肉背景”。印象比较深的一场戏,是胤禛生母德妃寿辰,年氏伺候胤禛起床洗漱,说话间提醒了胤禛是他生母生日,胤禛忘了,但不好意思说自己忘了,只说:“寿礼送进去了没有?夜来我还着实惦记着,娘娘最爱惠绣,早就叫你哥哥采办,至今也没个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