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赏给国外一块木头,现在被国外奉为国宝,连天皇也不能动它

隋炀帝赏给国外一块木头,现在被国外奉为国宝,连天皇也不能动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243 更新时间:2023/12/18 7:40:47

使者刚念完这一句话,龙椅上的隋炀帝勃然大怒,抬手就把桌案上的酒器扫到了地下。

鸿胪寺卿专职负责外国来华访问事宜,隋炀帝对他怒目而视:“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再有这样无礼的蛮夷使节,就不要带到朕面前来了!

鸿胪卿急忙跪地请罪,国外使者起初十分茫然,但见众人都是神色慌张,经他人提醒,也连忙向皇帝解释,这只是一场误会。

小野妹子指出天皇只是不熟悉中华文化,在措辞中出现纰漏,天皇本人绝无轻视怠慢我们皇帝之意。

隋炀帝听罢,这才勉强平息身材中怒火。

措辞不当龙颜震怒

公元607年,隋炀帝杨广登基第三年,为阻止高句丽称霸辽东、图谋辽西,他再次大举兴兵,攻打高句丽。

就在杨广兴师动众北伐国外半岛时,居于一隅的国外派遣隋使团前往洛阳,觐见隋炀帝。

这一时期国外岛上的主要民族是大和民族,推古天皇与圣德太子励精图治,统一各部落方国,人口达到7万之众,在人均几千人的列国中,与“超级大国”无异。

但当时国外皇室政权为有权有势的贵族把持,圣德太子名为摄政,其实权力有限。为了学习我们的2023集权制度,607年,圣德太子任命外交家小野妹子为遣隋使,率领僧侣学生,不远万里来到我们面见隋炀帝。

隋炀帝在洛阳接见了这一批使者,并设宴招待小野妹子等人。当遣隋使呈上天皇亲笔国书,隋炀帝听到开头那句“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时,当即变脸,斥责鸿胪卿办事不当。

我们皇帝历来以天子自居,认为帝王如同太阳可庇佑万民。日落代表不详,通常形容天子失去权势或命不久矣。一个小小的倭国君主在国书中竟敢自称是日出处天子,与强盛富饶的隋朝皇帝平起平坐,犯上之心昭然可见。

见满朝文武都神情异样,小野妹子急忙解释,称天皇本人对中华文化不甚了解,因此在用词上出了纰漏,但绝无怠慢之心。

隋炀帝这才脸色略有好转,不再计较措辞问题。

使团回来时,按照惯例,我们皇帝应当回赠一些贵重礼品以彰显“华夏威严”。而隋炀帝却对天皇国书中所用的“天子”一词耿耿在怀,于是命人从宫中礼库拿了一块重达13千克的沉香木,作为赠礼送给天皇。

在此之前,国外人从未见过体积如此巨大的沉香木,以为皇帝宽恕了他们在觐见礼节上的小错误。于是千恩万谢,小心翼翼将这块木头装上船只,带回了国外国。

而事实上,以当时隋朝的国力和隋炀帝的生活用度来说,这块沉香木十分平平无奇,作为赠礼,甚至显得有些简陋。

隋炀帝本人好大喜功,日常吃穿用度也是奢华至极。他曾三次坐船沿大运河南下巡游,都会在船上燃起大量沉香。《开河记》中记载,“炀帝御龙舟幸江都,舳舻相继,锦帆过处,香闻十里”。

而他本人使用的沉香木,基本都是入水即沉的上等香木。而黄熟香质地松软,一碰就碎,落入水中也很难下沉,不受人喜欢。只因它香味绵长醇厚,制香时作为辅料,能够延长香期,因此宫中时有储备。

真正用来享乐的香木则是甲煎香。《香乘》记载每年除夕,隋炀帝派人从各地把上好的沉香木用马车运到京城,在宫门前堆起20多座香堆并彻夜燃烧,一个晚上可用掉20吨香料。其奢靡程度,令人咂舌。

恩赐沉香内涵深刻

公元607年,隋炀帝命人把重达13千克的黄熟香赠与国外,本意是提醒国外天皇像这块沉香一样,“沉”下心来,记住自己天朝附庸的身份,不要妄想染指中原“天子”的正统权威。

另外,黄熟香作为沉香品种中品质较低、不受重视的香木,也暗示了中日交往我们外的地位。隋炀帝此举,可以说是十分“阴阳怪气”了。

然而隋炀帝没想到的是,沉香木到了国外后,天皇却完全错解了他的意思。

这块沉香木品质为黄熟香,在三大沉香种类中排名最后,品相与气味都不算上佳。但作为御赐礼物,它的体积之大并不常见。

使团把这块沉香木带回来外后,天皇与诸多贵族都大感惊讶,对这块能散发异香的木头既好奇又敬畏。

在国外人的心目中,这样一块木头必然来历不凡,有学过诗书礼仪、懂得国外历史的大臣表示,大和政权的缔造者、第一任天皇神武天皇在当初下凡时,曾带了三样宝物,其中一样就是能够散发奇香的神木。

推古天皇与众臣子便更加相信,这是上天借隋炀帝之手送与国外的宝物,理应供奉起来,当做国宝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于是,圣德太子与天皇等人将这块意义深远的黄熟香供奉起来,取名为“兰奢待”,藏在皇宫之中。

兰奢,意为“兰若”,佛教用语,意思是“寂静”、“安宁”。待则是“等待”之意。兰奢待全名即“在寂静之处等待”。

20年后,推古天皇离去,生前没有定下继承人。国外皇室内部为争夺皇位展开血腥厮杀,直到圣武天皇退位为太上皇,将密藏宫中的沉香木取出,当做个人收藏保存。

圣武太上皇离去后,女子光明皇太后为纪念自己的男子,将他生前最喜爱的这块沉香木赠与东大寺。从此,兰奢待就被保存在东大寺中,当做神物接受历代天皇供奉与参拜。

香道艺术国宝传说

兰奢待被东大寺收藏后,民间关于它的种种传说仍然不断。有说它是神武天皇降临人间时带来的一块神木,也有人说这块神木的命运与地方前途紧紧绑在了一起,如果轻易搬动,必将惹来天谴。

传说愈传愈广,兰奢待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

进入战国时代,许多称霸一方的将军不信传言,带着兵马打到东大寺,企图一睹它的尊容。

室町幕府统治时代(公元1336年-1573年),大将军足利义教有一次到东大寺拜佛,见到了存放在寺庙正仓院的兰奢待。

足利义教久闻这块大名鼎鼎的神木,也想见识一下兰奢待究竟神奇在哪里。于是不顾众大臣阻拦,大步走向存放兰奢待的盒子,想把这件天下无双的奇物拿回自己家中。

谁料他刚刚拿起这块木头,就见原本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变脸,大风从不知名的方向刮来,没一会儿就阴云密布,猛烈的狂风吹打着站在院里的每一个人。

足利义教见众大臣都悚然变色,投向自己的目光带了说不出的意味,他心里也开始打鼓,不愿在这种情况下拿走兰奢待,于是放下这块木头,转身离开。

足利义教刚走,原本仿佛马上要下雨的天气就突然恢复晴朗,乌云退去,大风也停止了。

此后,兰奢待因这一事情更加名声远扬。

若干年后,足利义教的儿子足利义政再次来到东大寺,他想起父亲当年的举止,决定再试一次传说到底是真是假。

但直到最后,足利义政也不敢随意摆弄这件政治意义重大的信物,只能小心翼翼上前,抽出随身携带的刀,从兰奢待上面刮取了一些粉末,并在木身上留下自己的字。

做完这一切,足利义政发现天气并没有任何变化,这才放下心,带着这包粉末回到家中。

足利义政之后,战国时代著名枭雄织田信长也在天正二年(1574年)来到了东大寺。

得知“魔头”战神突然来到寺中,东大寺全体僧人猝不及防,却又不敢拒绝,只能搬出内藏兰奢待的宝箱。

织田信长提出,要从兰奢待身上取走一块木料,僧人们虽然极力阻拦,却最终被信长手下重兵喝退,不得已打开了箱子。

自足利义政之后,兰奢待已有百年不见天日。

面对着有900多年历史的古老神木,织田信长并没有盲目相信前人的传说,而是连木带箱搬走,请能工巧匠用刀刮走了一片沉香木,连同粉末一起带回住处。整个过程中天气没有任何异变化。

由于织田信长当时手握重兵,国外天皇得知他割下了一片兰奢待,也不敢有任何异议。感到无比满足的信长又想拿走另一块香木,然而东大寺经历上次强取,早已有了准备,委婉而强势地拒绝了信长。他只得悻悻而归。

兰奢待并没有为这位国外版的“曹操”带来任何好运,1582年,织田信长在本能寺遭遇下属背叛,伤于熊熊大火。

此后,整个幕府时代再也没有人能靠近并取走兰奢待上的木料。这块品质不算上佳的沉香木成为类似和氏璧的“传国玉玺”,其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实际用途。

明治维新后,自觉立下不世功业的明治天皇志得意满,带领大臣前往东大寺祭拜并参观国宝兰奢待,当着所有人的面,从香木上刮走了一块木料,刻字留念。

至今兰奢待身上仍留存着三位风云人物的纸条与印记。

此后,国外对外频频发动战争,兰奢待被隐藏于寺中,不再见世。

1945年二战结束,国外进入长达70年的和平年代。

东大寺正仓院因保存了国之瑰宝、天下第一奇香兰奢待与另一名香“红沉”(全浅香),成为战后举办香料展会的最佳场所。

熏香盛行雅韵成风

隋朝灭亡后,后继者唐朝前几任统治者励精图治,把我们建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地方之一,经济欣欣向荣,各种宗教经政府允许可自由传教。这其中以佛教的影响最大,著名高僧鉴真东渡国外,为当地人带去了各种中原习俗。

此时国外经过大化改新,各方面均已向唐朝看齐,熏香、品茶等活动成为上层贵族的高雅生活象征。

当年隋炀帝送来那块兰奢待后,国外皇室内部掀起一股熏香热潮,从天皇到贵族,人人以熏香为荣。

家境优渥的贵族们常常随身携带香料,见面后互相攀比,胜者备觉荣耀,失败者则面上无光。

熏香攀比的风气也随着贵族流行而传到民间。普通老百姓用不起昂贵的香料,便只能以品质低劣的次等香木来代替,制成香粉、香丸,点燃后附在衣料上。

而作为东大寺镇寺之宝的兰奢待,经历数百年风霜后,仍然香味不减,被国外国民视为神物,有了天下第一奇香的美誉。

754年,鉴真大师东渡国外,将佛教文化中的用香习惯也带到了国外。从6世纪起,国外人开始从海外大量进口香料,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外香道文化。

在明治维新以前,焚香、饮茶、插花已经成为国外家庭招待客人的新的习惯,虽然后来天皇强制推广西装长裙,但以贵族人士自居的上流社会依然保持了这些社交习俗,并由此区分高雅与低俗、平民与贵族。

二战后,香道与茶道在民间复苏,并成为一种生活艺术受到全民推崇。直到今天,国外仍有100多个香道流派保持传承,大体分为为“御家流”与“志野流”。

御家流起源于古代国外贵族,保留了贵族熏香燃香的大部分习惯,香具典雅精致,内敛奢华,注重用具的讲究与格调的风雅。而志野流来源于中下层武士,这类人用香崇尚朴实无华,香具也样式单一,程序刚简纯粹。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曾经把兰奢待赠送给国外的我们本土如今却很少用香、熏香。除了进庙上香会用到一些,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想起点一上一些风雅细致的香,细细品味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古典雅意。

结语

尽管在当时的隋炀帝与我们人眼里,兰奢待远远算不上好香,将它送给国外也只是为了提醒国外人不要触犯天家威严。

然而1500年后,兰奢待对国外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块“传国玉玺”,也是国外民族精神深处的心灵寄托。

某种程度上,这块沉香木,反而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无声见证者。

参考文献

[1]凤凰资讯:《国外向我们派遣留学生学习我们先进文化》(报道).2008.05.04

[2]齐鲁晚报:《我们送给国外一块木头,被国外视为国宝,沉香木为什么这么金贵?》(报道)2023.10.13

[3]奚密:《香:文学·历史·生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1

[4]苏弘毅:《潮流收藏:香道》.我们商业出版社.2015.08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清照的联系网:妹夫是秦桧,姐夫是蔡京,有个远亲更是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清照丈夫简介,秦桧与李清照关系图,蔡京比李清照早多少年

    被唾弃至今的秦桧《满江红》一经播出,秦桧更是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头号大敌,不少人愤怒到去秦桧跪像地狠狠地发泄一番。秦桧在朝堂中的威望很高,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尤其他所在的宋朝已经是个空壳,当时的皇帝极尽全力想要稳固国邦,可是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皇帝一心为国,可是他手底下的重臣却早有心想要和金议和。秦

  • 怎么理解西方人对隋文帝的崇拜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统一汉化隋文帝最为新的的功劳其实在当时就是使得我们再次完全统一进入到下一个汉化的高峰,从东晋以来持续400多年的分裂战乱早就将华夏这个伟大的王朝内耗到实力大损,当时北方的国土之上汉人无几,都是胡人称王称霸。而北周帝王宇文泰这些人其实根本不是历史之中装饰的汉化鲜卑人,而是有相当大的野心,汉化的制度和经

  • 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开局炮轰契丹,北宋和契丹的背景音乐,契丹强大起来的原因

    在西周时,狄、戎则时常侵扰着周朝,“非我族类,必有异心”,所以在当时便有了“夷夏之防”的理论。从魏晋开始,民族之间开始融合,到了唐朝时,则对各民族爱之如一。那么在民族融合时,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现在又是哪个民族呢?讲出来你或许都不会相信。契丹的起源与衰亡契丹曾是起源于东北的游牧民族。关于它的起

  • 隋朝堪称最富的朝代,为何却迅速灭亡?唐朝名臣说出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怎么灭亡的唐朝怎样开国,隋朝与唐朝的思维导图,隋朝与唐朝的共同点

    一、富甲天下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自汉以来,人口之繁衍,府库之丰实,莫如隋”。首先是人口的大幅度增长。589年,隋朝灭掉陈朝,此时的户数是410万,人口为3000万。到了609年,全国户数为907万,人口更是达到了4500万以上,有的学者推测隋朝人口最多时达到5800万。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唐朝贞观

  • 朱元璋真是鞋拔子脸吗?他是帝王异相还是正常模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离去之后,也留下了一个谜团——朱元璋究竟是何模样?鞋拔子脸样式的朱元璋鞋拔子脸,也就是所谓的猪腰子脸,这种脸型已经完全超出人类头骨脸骨变异的可能了。朱元璋如果真是这个模样,那可真的是吓煞众人,不要说什么天人异相了,至于这其中有没有抹黑,就有待考证了。朱元璋长什么样,看他的后代的模样嫡长子 朱标

  • 阎王为何要给李世民下跪,你看他的前世是谁?连玉帝都得礼让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十大阎王跪拜李世民,李世民阎王殿的故事,十殿阎王对李世民评价

    正是由于这次特殊的“经历”,这才决定寻一个取经人,到西方极乐取经从而普渡天下众生。可以说,这是引出后面唐僧西天取经的直接原因所在。而令人诧异的是,太宗魂魄到阴间地府中,见到阴间的“十殿阎罗”。这些来自地狱的掌管者,竟然还要向太宗行“跪拜礼”,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虽然唐太宗是人间帝王,但毕竟还是凡人,

  • 明朝初年,新婚三天的新郎突然离去,新娘随后悬梁自尽 朱元璋得知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新娘的婆婆周氏,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还和县衙里的文官打情说俏,很快就穿金戴银了![下雨]而这名文官乃是当地知县的心腹,最擅长八卦,消息十分灵通,知县经常要仰仗他的消息,于是这名文官经常仗着自己和知县的联系鱼肉乡里。当地的乡亲们虽然鄙夷文官的做法,但也没人敢说什么。至于周氏,她性格跋扈,也跟着文官为

  • 武则天私生活虽混乱,但她的一项发明,却让无数人受益,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的真实作风,武则天发明的逍遥床干嘛用的,唐武则天发明的锣鼓

    唐太宗去世后,武则天被安排出家,后被继位的唐高宗李治接回了皇宫,封为昭仪,宠爱有加,后来更是为了废掉了之前的王皇后,将武媚娘册封为后。后来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更是废掉了自己的儿子,自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掌权后的私生活却是混乱不堪,在后宫中养了一大批男宠供自己享乐,比如冯小宝,张易之和

  • 棉花出现于宋朝,在那之前的古人们,用什么来抵御寒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为啥南方能种棉花,棉花搓纺,2米x2.3米被子用几斤棉花

    这种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棉花的广泛使用是在我国的19世纪,也就是工业革命时期,而在此之前,棉花更多地出现于美洲。这也就是说,元朝之前是有棉花的,但在我国内非常少,而且极其珍贵,是作为奢侈品传入内地的,也只有勋贵之家才得以一见,且只能将它用于寝具使用。宋朝之前的古人,根本就不知道棉被、棉袄是什么存在,

  • 玄武门之变,若李渊不退位交出权力,李世民会不会杀他?事实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纯粹是太子党李建成和实力派李世民之间的长久争斗之后的最后决战。而事情的起因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多次联合李渊嫔妃向皇上李渊诬陷李世民,李建成甚至用毒酒毒害过李世民。而且李渊又常李世民去平定边患,并许以立他为太子。李渊无数次的举棋不定,太子党无数次的挑衅,烦不胜烦,战功卓著的李世民这才和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