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棉花出现于宋朝,在那之前的古人们,用什么来抵御寒冷?

棉花出现于宋朝,在那之前的古人们,用什么来抵御寒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571 更新时间:2024/3/5 6:45:19

这种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棉花的广泛使用是在我国的19世纪,也就是工业革命时期,而在此之前,棉花更多地出现于美洲。

这也就是说,元朝之前是有棉花的,但在我国内非常少,而且极其珍贵,是作为奢侈品传入内地的,也只有勋贵之家才得以一见,且只能将它用于寝具使用。

宋朝之前的古人,根本就不知道棉被、棉袄是什么存在,衣物的主流材质就是丝绸、皮草,甚至是麻。

实际上,哪怕宋朝时期开始了棉花的普及,但那也不是现在普遍的高原棉花,它准确的称谓应该是木棉(来自东南亚),出产自桐棉、木棉、草棉树。

大诗人杜甫当年做下千古名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有一句就非常真实地反映了穷苦百姓遮寒用品的材质:“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布衾”就是那个时候人们的普遍寝具,说白了就是布做的被子,而不是棉花做成的被子。那种布自然也是粗麻材质,坚硬、厚重,但并不保暖。

由此可以得见,古代的人想要取暖,恐怕完全凭身体硬扛。“冷似铁”的麻布被透风又不保暖,根本没办法起到良好的御寒效果。

最出名的历史典故中,有闵子骞被继母虐待,以“皆藁枲为絮”做成棉衣,看上去厚是厚的,软也是软的,但就是没办法抗寒。

而继母为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则是绵纩为里,其御寒效果相对丝絮要好太多。虽然此故事为编纂而出,可却清楚地说明了古时人的生活现状。

人过不起冬,那没有棉花的富人又是如何过冬的呢?说来又让人倍感奢侈了。看电视剧《琅琊榜》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那些王子公主们在大雪纷飞的天气,身上所穿皆为皮草。

春季穿皮草,这是直到今天也流行,只是贫穷限制我们想象力的行为。更何况,在古代打猎本就是合法的,用动物皮毛来做衣服完全行得通。

只不过,这种事情也只适用于富人,人想要穿皮草并不容易。关于此,并不难理解,所谓卖炭的没炭烧,卖油的没油吃就是这个道理。

生活艰苦,人在好不容易得到最珍贵的东西时,往往是拿来变现补充生活的。卖炭翁冒着生命危险去砍柴烧炭,他为的是一日三餐,而非物质上的享受。

想想唐朝的李白大诗人,他也算是富家子弟出身,曾经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千金裘”这种奢侈的东西随便就被他拿出来换酒喝。

再看名句“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那也是锦重重,满地奢华的富家气概。可这些东西,都只能是富人才有的生活水准,人只是“硬如铁”的布衾而已。

“贫人夏披葛带索,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淮南子·齐俗训》

穷与富的差距是从古至今就有的,富人过冬靠貂,人过冬就只能是羊皮袄、粗毛短衣,上不遮体,下不御寒。实在冷得不同意的时候,便只能靠在灶口。

其实,在古代人烧柴也不是那么自由的。虽然那时大环境没有今天如此恶劣,可随便砍伐树木用来烧火也是违法的,因为那些树木大部分都有主人。

古代大凡近郊,或者说是被圈内的土地皆属于富人,里面再如何树木旺盛,草长莺飞,也绝对不允许人染指。你想要随便砍了回家烧火,恐怕是要吃官司的。

‬“民伐桑枣为薪者,罪之。剥桑三工(四十尺为一工)以上,为首者伤,从者流三千里”,这是宋朝的法律,谁敢随便砍树那可是要被流放的。

当然,人可以到远一些的深山老林去砍柴,但一天走了很远的路,人都冻麻木了,这样好不容易得来的柴,人只想着卖点碎银子用以果腹,哪里还有随便烧掉的道理?

可见,人过冬穿衣不自由,烧柴不自由,更不用说棉袄了,那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好在,农家人还有一点办法,那就是流行于当下的羽绒材质。

“冬被鹅毛,衣棉以为裘,夏缉蕉、竹、麻、芋以为衣”,这是出现在王安石笔下的邕州生活写实。

也就是说,人在春季便以鹅毛为被。只不过,那个时期的鹅毛是没办法与今天的羽绒相提并论的,那是真正的羽毛,蓬松但也扎人。

想起清朝有过鸡毛房,那是为了避免人晚上被冻伤,于是政府提供的一种经济旅店,店内被铺了厚厚一层鸡毛,没有被子也没有褥子,滚到鸡毛里就是最好的取暖。

“乞儿终日向寒啼,羽翼徒怜养未齐。三个青蚨(铜钱)眠一夜,鸡毛房里似鸡栖”。

哪怕是这样恶劣的地方,也要一晚交上三个铜钱,如果没有,那就只能在外面冻一夜。通常,北方在外面冻一夜的话,基本也扛不住住了。

但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鹅毛、鸡毛也是人赖以生存的取暖材料。虽然比不了富人的雪貂、棉服,但好歹可以过冬的。

不过,在古代不管是富人还是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取暖神器,那就是炉子。虽然前面讲买不起碳,也不能随便砍树,但人吃饭还是要吃的,而用来烧饭的灶则直接连着休息的土炕。

这应该是北方最典型的取暖工具,土炕本身保暖性极佳,而且温度也适宜。富人用以取暖相对讲究,比如汉朝时将花椒涂以墙面,据说可以起到保温的效果。

“香壁本泥椒”,“以椒为泥涂室”,都是古代富人常做的事。只不过必须要家有万贯的那种富,普通的小康承受不起这么个造法,很容易败家。

而人呢?那就不讲究了,有点木头可以烧炕已经不错,若能有点碳来烧个泥炉,那就更美了。手脚放炉边一烤也就整个人都暖了,不至于冻伤,也不至于在寒冷中硬抗。

以最普遍的明清富家小姐取暖之法来讲,手炉又是必备取暖神器。这种东西早在唐朝之前就有了,只要将木炭放进去,盖个小罩子,那就是最好的“烫婆子”,走到哪暖到哪。

更甚至,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还有提到专门放在室内的大火炉,当时被称为暖炉:“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

这就是人与富人的不同,人的暖炉里只能放点没燃尽的余灰,而富人则是一条烧十日的瑞炭。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么冷又这么难熬的岁月,古人还是熬了过来,从而有了我们今天棉袄、棉被自由的时代,着实不容易吧?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若李渊不退位交出权力,李世民会不会杀他?事实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纯粹是太子党李建成和实力派李世民之间的长久争斗之后的最后决战。而事情的起因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多次联合李渊嫔妃向皇上李渊诬陷李世民,李建成甚至用毒酒毒害过李世民。而且李渊又常李世民去平定边患,并许以立他为太子。李渊无数次的举棋不定,太子党无数次的挑衅,烦不胜烦,战功卓著的李世民这才和唐

  • 徐达与朱元璋下棋,下到一半徐达突然不动,原来棋盘上出现了2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徐达是朱元璋的爱将,做人做事很讨朱元璋欢心。(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徐达(1332年-1385年)明朝开国元勋,也是朱元璋的爱将;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他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徐达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

  • 为何司马炎放进刘禅棺材里的3件东西,能让刘禅祖宗8代都蒙羞?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为人所知的是,历史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时代最终以统一归晋而画上句号。三国中的蜀汉政权,是刘备、诸葛亮等人白手起家一手创立,属于创业一代。汉献帝刘协禅位曹魏后,刘备自立称帝,成为蜀汉开国皇帝。而蜀汉的第二任皇帝,也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史称蜀汉后主,历来被人认为是“扶不起的阿斗”,当然,也有人认

  • 都说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三百年前的我们,到底有多冷? 都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的冰河时期是全球的吗,老梁讲明朝历史40分钟,明朝真有这么不堪吗

    都说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三百年前的明朝到底有多冷,太寒冷天气又给明朝的百姓带去哪些麻烦呢?明朝的“小冰河”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最严重的一次,无数的老百姓因此而丧命,朝廷也对这寒冷的天气束手无策。这天,一位老者拄着拐杖站在自家院子里,看着黑黢黢的天空,他心里隐隐约约有些不安:“是要发生啥事了吗,好多

  • 影视剧中,唐代贵族们不论男女,都喜欢戴披风,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文学气息浓厚的唐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更加炙热,而且与前朝各个时代不同的是,唐朝时期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也是更加的特别,今天我们要说的也是唐朝时期的一件服饰——披风。对于唐朝时期的贵族来说,披风的受欢迎程度可以和现在的时装相提并论,而且对于它而言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人们日常的穿搭上,更是被用于战场之上,那

  • 武则天真能想得出:用铸钱来测试民众对她当女皇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乾封元年(666)四月,封禅队伍浩浩荡荡地回到京师,拜谒太庙,将封禅的大事已经圆满完成告知祖先。在完成这些既定的议程之后,武则天于当年的五月,决定用乾封这一新年号铸造一枚钱币。她想用这种方式,来试探或者说更主要的目的,是想借机向社会上的民众,宣告她在封禅仪式,以及礼器的选用上,都取得了可以与皇

  • 在德不在险有道理吗?宋朝人说那曹操朱温岂不成了圣德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灭亡后,刘邦想定都洛阳,一来是洛阳离家近,二来东周在洛阳五百年,刘邦也想汉朝存在千秋万代,但是张良和娄敬劝谏刘邦应该建都险要的关中。他们认为刘邦以杀戮定天下,如今刚称帝,德政未修,民心未附,诸侯并立,此时应该依靠关中山河之险要制衡东边的诸侯。刘邦一听有道理就定都长安了。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也面临建都

  • 选择会昌元年(841)灭佛,还与唐朝周边发生的两件大事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灭佛运动原因,唐朝会昌时期,唐朝中后期为什么灭佛

    会昌开元(背铸“昌”)回鹘和吐蕃不但是唐朝的两大外来威胁,而且都是佛教的支持者。这两大外部势力的消除,武宗便可以毫无顾忌地灭佛了。开成五年(840)秋,武宗一即位就召赵归真入宫,进行推崇道教抑制佛教的活动。第二年即会昌元年(841)六月的庆阳节,武宗设斋请僧人、道士讲法,只赐给道士紫衣,僧人却没有。

  • 名将背后的伤亡之谜-袁崇焕被“凌迟”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袁崇焕(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袁崇焕本是文人,35岁考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他喜欢与人谈论兵法,经常向已经退伍的老兵请教边塞上的事情。因此,他自认为自己对边塞的情况很了解,去北方镇守边塞就成了他的一个愿望!机会很快就来了,也许是明末帝国人才凋零,文人出身的袁崇焕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在三年

  • 武则天跟了李世民十几年都没生下一子,跟李治后就有孩子,莫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老公李治简介,武则天秘史武则天与李治吻戏视频,武则天丈夫李治父亲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当中拥有几十位皇子公主,所以这都是不能说是他们两个人自身的原因,那不是他们自身的原因,这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要知道武则天初次入宫的时候,在14岁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册封为“媚娘”。这可见武则天的外貌是多么的出众,可在皇宫之中从来就不缺少美艳女子,所以说武则天的外貌其实在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