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半夜,宫里传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八个大字,吓跑了大宋三朝元老

半夜,宫里传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八个大字,吓跑了大宋三朝元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306 更新时间:2024/2/8 17:47:04

这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

01

公元944年的一个夏夜,三更时分,福建泉州。

泉州城墙的城头上隐隐约约出现了几十个黑衣蒙面人。

他们是从城下坠着绳子爬上的城墙,几十个黑影,杀了哨兵,进入了城内。

一行人身背刀剑,躲躲藏藏,直奔泉州刺史黄绍颇的府邸。

这群人是做什么的?

为什么要直奔黄绍颇的府邸呢?

劫财?

害命?

报仇?

难道黄绍颇和他们有什么仇恨?

答案是,否,都不是。

黄绍颇和他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这群人的首领,是一个姓留的裨将,叫做留从效。

他们的目的,是让他们曾经的主人,王氏家族,重新回到泉州当泉州的主人。

所谓王氏家族,就是当时的闽国皇帝王审知家族。

02

王审知是河南固始人。

兄弟三人加入了唐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广招民士。

头领是安徽寿州一个杀猪的,叫王绪。

当时,中原的各路军阀都很强大,都在逐鹿中原。

这个王绪打不过李克用朱温等等一帮牛人,只得带领王审知兄弟南下。

一直跑到福建,才算站稳脚跟,后又一举攻克了漳州、泉州,福州。

到了王审知这一代,终于建立基业,在福建称王。

此时,中原地区朱温灭了唐朝,建立了后梁,便以中央的名义任命王审知为“闽王”。

王审知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权夺利,骨肉相残,一直到传到第九子王延羲,被当时掌握实权的拱宸都指挥使朱文进所杀。

然后,朱文进派其心腹黄绍颇进驻泉州。

03

留从效听说黄绍颇已经率军进入了泉州,便找到两个好朋友张汉思、董思安,商量除掉黄绍颇,迎回曾经的主人王审知后代。

他们在自己的部队里面挑选,挑选了52名勇士,为首的名叫陈洪进。

这相当于一支古代的特种兵部队。

指挥官,就是留从效、张汉思、董思安。

请记住这四个人的名字,留从效、张汉思、董思安、陈洪进,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翻阅史书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创业者,都有一种特质,那就是勇气。

即使是在今天,没有勇气作刀锋,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零。

随即留从效带领这支特种兵小队,杀了黄绍颇,占领了泉州城,便立即通知王氏家族的当家人王延政

王延政欣喜万分,立即派自己的侄子王继勋当泉州刺史,统领泉州。

留从效、张汉思、董思安等人为偏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到了第二年,整个闽国大祸临头了。

南唐李璟刚刚继承父亲的帝位,正是年轻人奋发图强、开疆拓土的年纪,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闽国。

公元946年,他派遣他的心腹,著名的“南唐五鬼”之一的查文徽攻克了建、汀、泉、漳四州,王延政战败,闽国灭亡。

王继勋也跟着叔叔投降。

李璟将以王延政为首的王氏家族迁到南唐的首都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04

国破家亡之际,留从效这个人又一次展现他的胆略。

他再次召集了那支特种兵小队的几个首领,张汉思、董思安、陈洪进等人。

同心协力,并击败了李璟的部将李宏通数万部队。

然后,留从效给李璟写信,表示臣服于南唐。

南唐李璟无奈,只得借坡下驴,任命留从效为泉州刺史,董思安为漳州刺史。

就这样,漳州泉州都成了留从效以及其手下的地盘。

不久,留从效毒杀了董思安,占有了漳泉二州,南唐李璟只得封其为晋江王,表示南唐对留从效割据漳泉二州的承认。

请大家注意,留从效、张汉思、董思安、陈洪进这四个人,现在只剩下三个了。

留从效本身也是穷苦人出身,他治理漳泉二州时,尽量为百姓考虑,消除了诸多苛捐杂税。

尤其是他命令士兵垦田,召游民种地,围垦海滩,兴修水利,从此,泉州漳州有“仓满岁丰”之称。

留从效十分重视海外交通贸易,令人在城内“开通衢,构云屋”,以“招徕海上蛮夷商贾”。

当时从泉州出口陶瓷器、铜铁器等手工业品,运往东南亚、阿拉伯和非洲东部等地。

再从海外运回象牙、犀角、玳瑁、明珠、浮香、樟脑等货物。

致使泉州城内,货物充盈,商业繁盛,号称“云屋万家,楼雉数里”。

留从效还特别重视教育,每年秋天都举行考试,取明经、进士,谓之“秋堂”。

05

留从效去世后,由于没有儿子,便过继了哥哥的儿子留绍镃继承了晋江王封号,依然保留对漳泉二州的统治。

但是,权利逐渐被张汉思、陈洪进二人把持。

尤其是陈洪进,年轻力壮,有勇有谋,做事狠辣。

张汉思、陈洪进首先密谋劫持了年幼的晋江王留绍镃,并诬陷他要勾结吴越国。

然后,直接将他送到了南唐首都金陵,从此不知下落。

张汉思就成为了漳泉二州的节度使,陈洪进为节度副使。

但张汉思想独吞漳泉二州,就想办法要杀了陈洪进。

一天,张汉思在官邸大摆“鸿门宴”。

说是召集各个部门领导前来参加。

然后在幕后埋伏了大量士兵,只等陈洪进来赴宴。

陈洪进也没有防备,大大咧咧和大家一起喝酒,张汉思眼看喝的差不多了,就挥手示意,准备行动。

哪知就在这一刻,大地传来一阵阵震动,整个官邸东摇西晃,房顶的砖头瓦块纷纷掉落,泉州发生了大地震。

幕后躲藏的士兵也都惊呆了,纷纷逃跑,谁也顾不上刺杀陈洪进了。

这时,才有人偷偷告诉陈洪进,这些人是张汉思安排要杀你的刺客。

06

陈洪进恍然大悟,转头回家了。

几天之后,陈洪进弄了一把大锁,穿著平常服装进入司令部,喝退了值勤卫兵,直奔张汉思办公室。

张汉思在里面一看到陈洪进,目瞪口呆,无言以对,陈洪进扭头将张汉思办公室反锁。

在窗外,他警告张汉思,把所有印信交出来,然后,滚蛋。

张汉思乖乖地交出了印信,连忙收拾金银细软,携家带口回了老家,再也不出来了。

从此,陈洪进被南唐皇帝李煜任命为清源军节度使、泉南州观察使,自此割据泉、漳二州。

一直到北宋赵光义时期,陈洪进非常识时务,率族人来到开封,将所有泉州、漳州的土地、士兵、钱粮登记造册,献给了赵光义。

公元981年,陈洪进被封杞国公。

984年再被进封为岐国公。

此时他已年过七旬,请求退休,宋太宗因此免其朝请。

985年,陈洪进因病去世,宋太宗为此罢朝二日,并赠中书令,谥忠顺,追封南康郡王。

07

而留从效的族人,则自此流落民间。

时间流逝,慢慢地,二百年过去了。

斗转星移,王朝变迁,北宋已经灭亡,赵构建立了南宋。

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三年,即公元1143年,一个广东惠州人考中了进士,他的名字叫留正,祖籍福建泉州永春。

这个留正,就是当年留从效的后人,到他这里已经是第六代。

留家的家训,一直都是以努力读书为第一要务。

留正从南恩州阳江尉这个官职开始干起,后来任清海军节度判官之职,第一个欣赏他的人是宰相潘茂良。

当时,潘茂良驻守广东番禺,留正是他属下。

留正的办事能力非常强,以至于宋孝宗常常对人说,要把留正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发给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去执行。

由于工作勤恳,处事老成,加上宰相虞允文的帮助,留正升迁很快,没几年,就官拜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兵部侍郎,又拜为给事中。

宋孝宗后期,虞允文离职,政务主要依靠的就是留正。

自靖康之变以后,宋高宗赵构一直漂泊四海,根本顾不上蜀地。

而南宋之所以能一直保持着陕西南部以及四川、四川以南,主要依靠的就是吴璘吴玠兄弟。

可以不夸张地说,吴氏兄弟一直坚守着南宋的半壁江山,其功劳,堪比岳飞韩世忠二人。

但也因此,造成吴氏兄弟,在四川一家独大。

这让留正忧心忡忡。

后来留正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兼任成都府知府。

他一直想方设法,要把吴璘的儿子——吴挺,调离四川。

最后在他强烈建议下,吴挺被调到杭州,后又出任鄂州。

留正也稍稍安心一下。

08

然而到了淳熙元年(1174年),吴挺又回来了。

领定江军节度使,并出任兴州诸军都统制。

吴氏,重新掌握四川主要兵权。

这一切,都为后来吴挺儿子——吴曦,叛宋称王埋下了伏笔。

这就是南宋朝廷不听留正的主张,造成的恶果。

历史上,留正被称为“三朝元老”或者“三朝宰相”,是南宋中期的中流砥柱。

但是,因为留正解决了南宋皇室的难言之隐,导致一世英名被毁,从此默默无闻。

什么难言之隐?还要从宋孝宗说起。

宋孝宗之所以被称为孝宗,是因为他当了多年的老太子而无怨无悔。

在宋高宗禅位之后,依然对太上皇赵构恭谨有加。

然而,孝宗自己,却没那么好运了。

孝宗的儿子是光宗赵惇。

赵惇二十多岁被立为太子,熬了近二十年,却始终接不了班。

不免越来越着急,内心的怨恨也逐渐加深。

再加上赵惇妻子李凤娘,脾气刁钻,蛮横霸道。

上面父亲不肯交班,中间妻子恶言相向,赵惇只得常年忍气吞声,性格也越来越怪癖。

逐渐地,就得了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时好时坏。

公元1189年,宋孝宗终于决定禅位给儿子。

赵惇继位,是为宋光宗。

09

宋光宗继位之后,头几个月还马马虎虎,半年之后,就彻底不搭理宋孝宗了。

按规矩,他应该每天早晨先去给老爹宋孝宗问安,但是,他一连好多天都不去。

宋孝宗每天被晾在那里,更是尴尬万分。

在讲究理学的南宋,如果皇帝都如此不孝,这国家不都乱套了吗?

于是,文武百官纷纷劝谏宋光宗。

但是,宋光宗始终置之不理。

后来,干脆不上朝,不理政事。

那一段时期,从官员到百姓,都指望着当时的宰相留正。

留正每天处理大量的政务,百忙之中,还要抽空劝说宋光宗去问安。

这种尴尬的气氛一直持续到1194年,宋孝宗病重。

眼看老爹宋孝宗病情严重,宋光宗依然置之不理,不仅不去探望,甚至继续在内宫喝酒宴饮。

太上皇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却依然不见宋光宗身影。

忍不下去了!

留正率领百官,前去恳请宋光宗探望。

一大群黑压压的官员,如丧考批,垂头丧气。

宋光宗眼看托不过去,只得答应。

不料,临出门,皇后李凤娘来了,听说要看望太上皇,李凤娘立即撒泼,坚决不允许丈夫去。

宋光宗一看,转身就回了宫,再也不出来了。

10

至死也没有如愿。

而宋光宗,依然是宴饮如故,没事人一样。

消息传出,百官沸腾,群情滔滔。

好多官员干脆辞职,以表示自己高洁。

而留正不敢胡闹,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请宋光宗给父亲办理丧事,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但是,宋光宗谁也不见,也不出门。

丧事没法办,太上皇的遗体就得一直摆放在那。

此时,留正也要崩了。

最终,留正请出了太皇太后,也就是赵构的妻子,八十岁的吴氏。

留正替吴氏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宋光宗哀伤过度,病了。

然后,商量了一个折衷的法子——请立太子。

有太子代为出面,事情就不会僵持在死胡同。

11

然而,宋光宗可不傻,他理解这个请立太子的含义了:这不就是要取代我吗?我好不容易敖上了皇帝,不同意,坚决不同意。

留正强忍着内心的狂躁,继续给皇帝写条子,请求册立太子:“皇子嘉王应早正储位,安定人心。”

几天之后,宫内传给留正一张纸条,上书两个字:甚好。

留正,以及太皇太后吴氏都很欣喜,看来事情有转机了。

不料,半夜,宫里面又传出来一张纸条,是给留正的,上写八个字:历事岁久,念欲退闲。

诡异的就是这八个字:就是说我已经累了,想退休清闲了,难道是想禅位给皇子嘉王?

那就不单单是立嘉王为太子,而是直接越级,让嘉王当皇帝。

历事岁久,念欲退闲。

历事岁久,念欲退闲。

这八个字有多诡异呢?

次日,百官聚会。

才发现可堂堂宰相,被孝宗称赞为“纯诚可托”“真宰相也”的中流砥柱——留正,已经跑路,回老家了。

更诡异的是,他跑的时候,身上还带着那个写着“历事岁久,念欲退闲”的条子。

但他们必须得到首席宰相留正的支持和首肯,才是名正言顺的禅位。

这样做风险极大,一旦不成功,就是谋反的罪名。

留正既不敢同意立嘉王为皇帝,又无法解当前死局,于是思前想后,干脆跑路,只留给大家一封辞职信。

说昨晚上摔了一跤,腿疼,回老家休息了,反正也没人批准,他自己批准自己,直接跑路。

12

在太皇太后吴氏的主持下,扶立嘉王赵扩登基。

因为经过这一系列的风波,终于安定下来了,所以叫宁宗。

宋宁宗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召回留正,继续担任宰相。

只是从此,大家看他的眼光和过去不一样了。

没多久,就有御史弹劾,说留正有弃国之罪。

这个罪名真的很适合他。

于是,留正被贬官为建康府判官。

临走前,把那个写有“历事岁久,念欲退闲”的纸条,交给了档案馆。

不过,留正一生功劳,宁宗皇帝不忍心他一直在外地,最终还是让他回来了。

嘉泰元年(1201),留正进封为魏国公,恢复少师、观文殿大学士之职。

朝廷赠他太师之职。

这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

以留从效开头。

尽管认不得几个字,却敢作敢为,最终割据一方,成为造福一方的晋江王。

以留正跑路结尾。

虽然留正满腹经纶,文治武功,最终逃避责任,成了千载笑谈。

留正的做法也不一定错。

不过,书读多了,确实胆子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太宗前期勤政爱民,后却昏庸无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是通过一场玄武门事变成功将皇位把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并且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让贤,在这一件事情之上成了他上位时期值得被诟病的一件事,很多老百姓也觉得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做太不厚道,不过反观他的做法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少年英才又有着丰功伟绩,四处征战沙场,为唐朝立了赫赫战功,理论上来说他的成绩比他的大哥

  • 被帝王光环掩盖的军事才能-战神天子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出身关陇集国的李氏一族最終得了天下,其中最大的功臣莫过于秦王李世民。历史上,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异常出彩,但却一直被掩盖于千古一帝的光环之下。今天我们便拋开李世民的帝王身份,谈谈其军事才能。大业十三年(617年),李世民劝说其父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参与到反隋运动之中,而李世民本人更是长期坚守在战争的第一线

  • 明朝英雄人物徐霞客,走遍天下河山,真正的古代驴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霞客的十大奇闻异事,明朝最强驴友徐霞客,明朝最厉害驴友

    文/古史新说徐霞客(1587年2月5日-1641年2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 五代十国混乱半个世纪,赵匡胤“一条杆棒打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匡胤简历,赵匡胤评书刘兰芳播讲,陈建斌赵匡胤免费全集

    后梁王朝的统治并不稳固,随后的50多年里,相继出现了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合称五代;此外还有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等10个政权,合称十国;这段时期也被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仍,兵荒马乱成了常态,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后周显德七年(960年),

  • 包拯向宋仁宗,诉说了这桩奇案的来龙去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在位42年,不仅是两宋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十九任帝王中性情最为宽厚的一位。史载:噩耗既出,“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于大内之前。”洛阳的百姓自发为他烧纸钱,飞扬的纸灰遮天蔽日,更夸张的是就连千里之外四川剑阁一带的山村里,都有妇女带着纸糊的孝帽

  •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没有办法再回到鼎盛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就是因为藩镇割据,安禄山的势力不断膨胀,这才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当时安禄山和他手下的十多万精锐一路南下,河北,中原等地都落入到叛军的手里,最终唐朝二京也先后被他们攻占,由此可见这次的战争的规模非常庞大。在平定叛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没有削弱,反而是进一步的加强。伴随着时间的发展,藩镇割据已经在

  • 包拯来头可不小刑部侍郎的公子典型的官二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包拯的历任官职,刑部侍郎掌管兵马吗,包拯到刑部完整版

    戏剧、评书等文艺作品曾把宋朝的清官包拯演绎成包青天,说他是从小没了爹娘,是兄嫂养大的苦孩子。其实,历史上的包拯出身于殷实的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他的父亲包令仪曾在宋太宗时代任职刑部侍郎。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三十六岁那年出任天长县知县。因断案出名,庆历元年(1040

  • 武则天居然养男宠!原因有三个,你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点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那个时代后宫颐养一些人是帝王的标配,即使武则天是一个女性的同样也有着这样的需求。可以说在古代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思想潮流是一直伴随着人们的,而武则天身为一个女性帝王也自然继承了这种思想,更是古代政治生活的一种体现。第二点原因就是想让有个人来好好的陪伴自己。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

  • 包拯出一上联:点灯登阁各攻书,书生给出下联却让自己送进大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文|文史星空要是细数历朝历代的著名清官,那自然有明朝时期的海瑞,而海瑞在当时的民间有这么一个称呼,叫做“海青天”,其大名虽然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但是要是说道宋朝这个清官,想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他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县令——包拯包青天。这个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都知啊!包拯的故事在如今可以说是广为流传

  • 李隆基称帝后,为何立马除掉上官婉儿?史学家,换作是你也忍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她的手下中有一个女子同样出类拔萃,就是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十分的聪慧,奉命草拟诏令,被誉为“巾帼宰相”。这样一个有才能的人,在李隆基掌权后,却被处死,这是为何?一、武则天之孙李隆基李隆基出生于洛阳,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多事之秋。武则天虽然已经花甲之年,但是仍不肯放弃权势。她将身为唐中宗的李显废除,将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