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骨文发掘,一场持久的战斗

甲骨文发掘,一场持久的战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41 更新时间:2024/1/22 5:49:23

自从甲骨文在1899年被发现之后,学界也基本上明白了,这些甲骨出土于安阳的小屯村,而这里,也就是文献上所讲的殷墟。

考古学界也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一地域。

这一切得益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小组的成立。

这时候还谈不上是科学的考古发掘。

不过在第一次发掘前还是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的。

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小组名义上是中央的,但殷墟在安阳,归河南省管辖,那个时候河南是冯玉祥的地盘,并且由于军阀混战的背景,盗贼猖獗。

而河南省本土的文化界人士也对殷墟青睐有加,他们不愿意中央直接垄断殷墟的甲骨资源。

所以,第一次殷墟考古之前的准备工作做了很久,最后各方妥协,拿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那就是找一个河南人来主持发掘工作。

这个人就是董作宾。

董作宾打通了很多关系,得到了中研院和河南地方的共同支持。

第一次殷墟发掘

由于受到河南当地的土匪威胁,史语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

仅18天后,就终止了这次发掘活动。

由于时间短,成绩不大,但还是发现了784版甲骨。

并且发现了小屯村地下的一些陶器、骨器、蚌壳等遗物。

图为殷墟第一次发掘,董作宾(右)及李春昱(左)测量绘图

这就是殷墟的第一次发掘,短暂而又危险的十八天,这次发掘基本上还是采用挖宝心理,没有任何的现代考古学的方法。

第二次殷墟发掘

而这一切随着李济的到来而改变了。

李济是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的博士,回国后担任了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导师,与赵元任、王国维、梁超、陈寅恪四大导师齐名。

他是第五人,因为他是教授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在当时的中国属于极小众学科,所以并没有前四位那么大的名气。

但他的归来,极大激发了中国人自己考古发掘的信心,而且李济之前在山西夏县独立发现了西阴村遗址。

所以,李济其实是有一定的考古发掘经验的,这一点,他和董作宾不同。

另外一个问题是,史语所在初建的时候,缺少经费,很是穷困。

而李济在中国的考古发掘,得到了美国费丽尔艺术展览馆的资助。就是说,这个美国博物馆给李济提供资金支持,唯一的条件只要李济能代表的中方给这个博物馆提供一份英文的原始发掘报告就可以了。

在这种背景下,李济、傅斯年、美国三方一拍即合。

除了李济和董作宾以外,李济还邀请了著名的地质学家裴文中。

裴文中在考古学史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就是他,发现了周口店北京猿人头骨化石。

裴文中用现代科学的地质学概念绘出了殷墟第一张详细地图。

第二次发掘主要有以下几个成果:

1.李济发现了一种新的葬式:曲肢葬。

2.李济和董作宾开始分工,并且奉行终身的研究分工,那就是李济研究殷墟出土的陶器,而董作宾研究出土的甲骨。

3.董作宾由于受到专业考古学的训练,开始用科学的方法辨别甲骨,在认知上开始远超罗振玉和王国维,他开始具有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甲骨,这都是第二次发掘中奠定的。

第三次殷墟发掘

这次发掘可谓收获很大,其中最出名的“大龟四版”就出现在这次发掘中。

董作宾写就了著名的《大龟四版考释》,提出了“贞人说”。

这个贞人说的提出,是甲骨断代的基本依据,至今仍在沿用。

这次发掘影响很大,就连远在日本的郭沫若都听说了,于是郭向中研院借阅甲骨的拓片。

而中研院那群人很天真的就借给了郭沫若,等于提前对外公布了这批甲骨。

郭沫若就此写出自己的甲骨学成名作《卜辞通纂》,这里就不得不佩服郭鼎堂先生的天才水准,在没有实物只有拓片的基础上,竟能写出这种甲骨学上经典的作品来。

除了甲骨文的发现之外,第三次发掘,李济还发现了一片彩陶。

李济敏感得意识到这是从考古学上确定殷墟所处年代的最好证据,于是他写出了《小屯与仰韶》。

认为仰韶文化是彩陶文化,小屯是灰陶文化,这是中国早期考古学在没有太多证据的前提下的一种科学的推理,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学历史上的名作了。

第四次殷墟发掘

第三次发掘之后,由于爆发了中原大战,所以1930年一年都没有什么进展。

殷墟第三次发掘,李济手持彩陶片

于是考古学界这一年转战山东,李济的学生吴金鼎就在这一年发现了山东历城城子崖的龙山遗址。

而伴随着1931年的到来,第四次殷墟发掘开始了,这次发掘参加人员可谓人才济济,李济、董作宾、梁思永,郭宝钧、吴金鼎都有参与。

梁思永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的弟弟,美国哈佛大学考古与人类学的博士,他在国外的时候曾经因为印第安人城址发掘受过系统的考古学训练,从考古学专业性上看,他比李济还专业。

这次也是收获很大:

首先,郭宝钧先生虽然是没受过系统的考古学训练但在考古实践中逐渐掌握了科学考古的方法,从而在这次提出了殷墟很多遗迹是废弃说。

在前三次发掘中,李济他们普遍认为,在殷墟遗存的遗址上存在波浪形的遗迹,是早期洪水泛滥的证据,但这次郭宝钧先生证明了那是版筑的痕迹。

在这次发掘中,李济他们还开始对小屯村周边开始探索,让吴金鼎发掘四盘磨,让梁思永发掘后冈。

正因为这样的安排,梁思永非常意外的发现了后冈三叠层,但这已经是第五次发掘的内容了。

第五次殷墟发掘

这次发掘最大的贡献是梁思永在后冈发现了后冈三叠层。

后冈三叠层的意思是,在考古学地层上,最上面是殷墟、中间是龙山,最下面是仰韶。

这样就在考古学上为小屯、龙山、仰韶文化的考古学序列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地层越往上时间越晚,越向下时间越早。

后冈三叠层的堆积土层

顶层的浅灰土里有小屯殷墟的灰陶遗物;

中间的绿土中发现了带有城子崖遗迹的龙山文化黑陶遗物;

最下方的深灰土里包含着仰韶文化的彩陶遗物。

梁思永在《小屯、龙山与殷墟》一文里详细介绍了后冈三叠层,这是中国考古学地层学正式形成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考古学序列大框架奠定的标志。

一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在这个大框架里不断的完善和修改。

第六、七次殷墟发掘

由于梁思永先生身患烈性肋膜炎,他错过了第六次到第九次的发掘,可以说是殷墟发掘中的重大损失,毕竟他是唯一一个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才,其他都是一群土包子。

梁思永下次出镜是1934年,病了两年,第六次发掘的主持人是李济,但实际上是挂名,主要负责人是董作宾、吴金鼎,这次基本上是第五次发掘的继续。

这次发掘有一定的意义,开始主动的用科学考古学的方法来发掘了。

例如,

开始注意考察发掘区域之间的关系,物品的结构构成;

另外对发掘出来的物品位置开始做详细的登记,这在之前的发掘中都不太重视。

但在第七次发掘的时候,已经成为惯例了,这可以说是梁思永等人的带领下,中国考古学界开始逐步成熟的表现。

第八次殷墟发掘

1933年秋天,进行了第八次发掘。

这次主持人是郭宝钧,但郭宝钧生病了,实际上是由刘燿和石璋如在具体操作,刘燿就是后来的尹达,共和国成立后,就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这次发掘仍然是继续后冈的发掘,而这时候刘燿和石璋如两个人都是研究生,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成就不大。

第九次殷墟发掘

董作宾主持,开始对之前偶然发现的侯家庄地区进行发掘,刘燿和石璋如作为主要助手。

两人在经过几次发掘后,逐渐成熟,研究生一毕业,就被中研院史语所录用为正式人员。

第六次到第九次发掘时间都比较短,面积也不大,基本上也没有太大的成就。

但却训练出了一批能够独立操作的考古工作人员,这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学上最大的力量了。

这批人都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成长为考古学界的大佬,他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第十次殷墟发掘

一共91天,这次参加者人数众多,首先梁思永回到发掘现场,成为主持人。

1935年河南西北岗遗址,左一傅斯年,右二梁思永

刘燿、石璋如已经成熟起来。

这次有个新人参加,他叫胡福林。

胡福林从这次参加考古发掘,之后成为甲骨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此人后来改名胡厚宣,后来甲骨学上最主要的文献整理,《甲骨文合集》,就是胡厚宣搞的,当代古文字学大牛裘锡圭先生也是胡厚宣的学生。

从第十次开始,发掘的主阵地不在小屯,而是移到了侯家庄西北冈殷王陵

这次发现了4个亚字型大大墓,每个大墓都是4墓道,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学上发现的最高等级的墓道等级。

殷墟王陵区

但这次发掘遭到了安阳当地政府一伙人的破坏。

这群人为首的叫李冠,他称呼中研院为“中央白天发掘团”,而自己组织了一批人,称为“中央夜晚发掘团”。

梁思永他们白天挖,这批人就夜里挖。后来河南省政府派出军队才把这批人驱散。

照片为1935年春季殷墟第十一次发掘团领队梁思永暨全团工作人员欢迎李济视察侯家庄西北冈发掘工地的合影,从左至右为:王湘、胡厚宣、李光宇、祁延霈、刘耀(尹达)、梁思永、李济、尹焕章、夏鼐、石璋如

第十一次殷墟发掘

这是殷墟发掘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这次经费由国立中央博物馆的预算经费出钱,一共给了他们3W银元。

有钱了,事情就好办了。

这次仍然是梁思永主持,人员构成和第十次基本相同。

但是这次又有一个新人加入,此人之后成为共和国考古学的第一人,也就是夏鼐。

夏鼐和李济、梁思永还不同。

李济学的主要是人类学,梁思永学的是美国的考古学。

而夏鼐去的是英国,跟的是英国的埃及学大师,并且亲自跑到埃及,参与埃及考古的发掘。

并且由于埃及学的成熟,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非常的正规系统和成熟。所以夏鼐的归来让很多变的不一样。

但在这时候夏鼐还不是主要人物,这次发掘主要还是西北冈的王陵。

第十二次殷商发掘

一共99天。

主持人是梁思永,这次规模超大,每天聘请500个工人。替他们挖。

1935年殷墟王陵区发掘场景

并且这次梁思永制定了一个计划,也就是让不同的参与人员特别是石璋如,刘燿这些人,每个人负责一个区域,但他这个计划后来一直都没成功。

这次发掘李济、董作宾、郭宝钧他们都不再参与了,首先是李济职务太多,行政事务太多走不开,董作宾在编《殷墟文字甲编》,郭宝钧在河南辉县琉璃阁主持发掘西周的卫国墓地。

第十三次殷商发掘

第十三次发掘回到了小屯。

结束了第十次到第十二次的西北冈王陵的考古,再次回到甲骨出土最多的小屯村,郭宝钧为第十三次考古发掘的主持人。

这次发掘有几大成就,需要重点指出:

1.经过十数次的发掘经验,中国考古学界从这次开始使用探方进行发掘,这是至今考古学界在使用的方法,但这是中国考古学界的独立发明,这种方法一经发明出来,就被普遍采用了。

这个坑被整体运送到南京,由董作宾和胡厚宣进行整理。最后发现甲骨300版,字甲17756片,因为这个H127是在成熟的考古学方法下科学考古发掘出来的,具有准确的地层学的性质,不管是从发掘甲骨的体量,还是对于殷墟的断代,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图为H127号窖藏被挖成灰土柱,装上箱底的情形

第十四、十五次殷商发掘

梁思永、石璋如主持,发现了很多版筑的基址,还有一些其他朝代,如唐宋的遗址,还有91处战国的墓葬。

其实从第十五发掘,那些主要的负责人没到场就知道了,他们已经在组织南迁了,于是殷墟的发掘就中断了。

但这15次发掘让中国考古学走向成熟,让中国考古学有了自己的方法,建立了自己的地层学、层位学、类型学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的考古人才,发掘出2W多片甲骨,可以说成绩斐然。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一次次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在民族危难的当口坚持学术报国的理念。

这种理念与他们的学术成绩一样让我们肃然起敬。

更多文章

  • 甲骨文里面暗藏魔咒最先接触的几个研究者都死于非命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甲骨文魔咒二图解,甲骨文里的未解之谜,甲骨文之谜最新消息

    这标志着世界对中国甲骨文的文化价值、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巫师用于占卜记录的文字,多刻在龟甲及牛肩胛骨上,也叫“甲骨卜辞”。甲骨文发现的比较晚,是在清朝末年被一个叫王懿荣的人意外发现的。王懿荣是山东福山人,清末金石学家、鉴藏家、书法家。有一次,得了疟疾的王懿荣到中药铺买药材,发现一味叫

  • 姜太公墓葬三千年后被盗,盗墓贼盗墓没多久就被人弄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周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俗称姜太公,姜氏吕姓,名尚,也称吕尚,字子牙,生于公元前1156年,卒于公元前1017年,先后辅佐了四代周天子。周文王封姜子牙为太师,共谋灭商大计,后来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因功受封在齐地,成为齐国君主的始祖。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17年),姜子牙去世,享年一百

  • 姜子牙:九尾狐妖被灭族实惨?看了她的所作所为,只能说一句活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的开篇是斩周成功后,姜子牙奉元神之命斩杀九尾狐妖。你能把纣王的暴政归咎于一个女人吗?我不能。因为纣王有自己的问题。然而,即使是被推翻的纣王也可以当神,而九尾狐却只能等着在断头台上被斩首。姜子牙因为在九尾狐的体内看到了一个凡人小女孩而犹豫不决,于是给了九尾狐一个匆忙逃走的机会,自己也因此被贬

  • 历数西周的四次“王室之乱”,内乱猛于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西周从周武王建立到周携王被灭,一共经历了近300年(公元前1046年-前750年),历13位天子。纵观西周兴亡的过程,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内乱,内乱猛于虎!笔者整理了一下,西周的内乱主要有四次,每一次都有其特殊的意义。1、三监之乱三监之乱是周武王的几个弟弟联合殷商遗民发动的一场武装夺权的军事斗争。他

  • 《狂飙》高启强为什么要跪在泰叔面前?他别无选择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高启强的跪着,一副乞求荣耀的懦弱模样,大有谋略!第一层最明显,高启强在给自己找赞助商。泰叔是谁?这就是徐江的老大,当年血泪洗出来的老大哥。高启强杀死徐江,幕后震惊赵市长,他该不该活?当然,他也要活着,是光荣地活着,还是仅仅活着,就看他自己的选择了。所以,高启强必须要找静海最有权势的人做靠山。赵市长很

  • 为什么纣王伤后,再无人皇?商朝的消亡真的只因为纣王宠幸妲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纣王为什么认不出妲己,穿越回商朝女友是妲己,商朝美人妲己的姓

    同时,它也是我们历史上第一个直接由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与夏、周并称为我们的三代,在我们历史上有着相当新的的地位。商朝图公元前1600年,夏桀‘残暴不仁,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商汤‘带领氏族‬举兵伐夏。在如今的河南封丘附近,双方爆发了“鸣‬条之战”,商汤‘大败夏桀‘,建立了商王

  • 他笑看三国争霸,隐忍不发,最终夺得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首先是因为曹操出身于宦官世家,身世来路都不怎么干净,更不必说在当时以血统讨论高低的东汉了。所以他很看不起曹操,不想放低自己的身价去为曹操服务。他不肯接受曹操的第二点就是想和诸葛亮较个高下,想仿效刘备三顾茅庐招徕诸葛亮那样寻得一个有远见的明主。结果呢,曹操也是锲而不舍,不过他可

  • 都江堰,郡县制,三代秦王,可爱的古代劳动人民,厚重的历史感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都江堰简介,都江堰秦王统一六国,都江堰今日最新消息

    而公元前256年,对应的是秦昭襄王执政的晚期。这个时候秦始皇也就三岁多,秦国尚未统一天下,那秦朝也就尚未建立。[var1]都江堰位于四川的都江堰市之西,在春秋战国时期,那里还是古蜀国的地盘。古蜀国当时在南方实力强大,不仅攻占了秦国的汉中,在那里建立“苴”国,而且还想要吞并了“巴”国。秦惠文王九年,蜀

  • 越王勾剑,为何埋葬千年还锋利无比,古代人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即健身黑色菱形花纹可能是健身,流化,处然后表面抛光,离开黑色diamond纹饰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越王勾、剑、剑、千年不锈钢原因的提取10个分,并不容易,这仍然是高温-resistant金属的一种,它的熔点大约是4000摄氏度。谁能想到,在20世纪50年代,年代科学发明会出现在公元前20

  • 话三国:武将队伍里的文人在魏国最受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武将不相上下,都有一批能独当一面的将领,所以才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如魏国的大将典韦、许楮、徐晃、张辽等,蜀国的五虎上将,吴国的名将周瑜、黄盖、陆逊等,这些名将的本领都是不要不要的。[var1](曹植)但是文人,似乎魏国遥遥领先,魏国可谓“文武双全”,也许这也是魏国能够统一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