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个明朝骗局,至今仍在坑人

这个明朝骗局,至今仍在坑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480 更新时间:2024/1/24 19:00:30

01

明朝万历年间,京城附近某县有个僧人某甲,自我吹嘘说善于辟谷之术。

所谓的“辟谷”,即道家、方士、僧人等不吃五谷的一种养生修炼方法,又称“绝谷”、“却粒”、“休粮”等等。

很多富贵人家的子弟觉得稀奇怪异,就把某甲请到自己家,当众进行辟谷表演。

结果这位某甲果真能连续七八天不吃一粒粮食,表演法术期间,只是每隔两三天喝下一小盆热而已。

围观者感到太神奇了:哎呀呀!了不得不得了!这尚真是个辟谷大师啊!

人们口口相传,某甲一时间名声远播,南来的北往的商贾富豪,贩夫走卒趋之若鹜,争相前往拜访,求某甲指点一二,学一学不吃不喝还能活得挺“奥利给”的本事。

02

某甲是来者不拒,引经据典东拉西扯,一通忽悠,譬如:“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大意是:吃肉的人勇敢而彪悍,吃米谷的人有智慧而灵巧,吃空气的人神明而长寿,不吃不喝的人就是不死的神仙……

能听懂这话的人自然不多,因此,人们越是半懂不懂懵懵懂懂,就越觉得辟谷术神奇。

一来二去,僧人某甲家中的金子银子、绢帛财宝堆积如山。

某天,有个乡官拜访当地县令褚某。

两人闲聊,说起了僧人某甲。

乡官对某甲非崇拜,声称世间有如此道行的高僧,实在是佛祖爷爷转世投胎。

褚县令为人光明磊落,从不相信所谓的神仙老佛爷。

他不屑地说:“人是凡胎肉身,怎么能不吃不喝呢?那些所谓的辟谷大师,不过是暗中藏着干粮,哄骗那些善男信女之类的百姓罢了。你一个明事理的君子,咋能相信这些混蛋的骗术呢?

假如这些大师真的谙熟辟谷之术,他们就会躲避在深山老林里边,不会让更多人知晓,此等货色游荡于市井街巷,还接受人们馈赠的财物,他不吃不喝,要这些身外之物有啥用呢?”

那个乡官很不服气,于是说道:“县令大人若是不相信,可以把这位大师请来,试验一下,您老就知道我说的是真的啦!”

褚县令忽然间来了兴致,于是命衙役传唤某甲到县衙。

县令仔细观察了一番,发觉这位某甲相貌平平,不过一个寻常僧人而已。

褚县令命人搜查僧人某甲,发现他除了佩一串二十四颗的弥陀珠之外,没有其他可疑的物件。

褚县令命人打扫了一间房屋,安置了床铺,令僧人某甲打坐,而后命衙役二十四小时轮番窥视。

每日派人开门检查一番,而后出去锁紧大门。

某甲端坐在床上,两天时间容貌如故。

03

第三天,衙役打开房门,发现某甲满脸淌汗,似乎有些困乏的样子。

某甲衙役讨热水喝,衙役向县令请示。

褚县令于是命人给某甲送去了一碗热水,而后又锁上了房门。

不久,一个负责窥视的衙役来报,说僧人某甲喝水的时候,把一颗弥陀珠放进水中,化开后吞服了,此时容颜恢复了常态。

此后,僧人某甲每隔两天讨要一碗热水,秘密窥视的衙役上报称:某甲每次喝热水的时候,就会吞服一颗弥陀珠。

十一天之后,褚县令派人将某甲带上大堂。

经过又一番检查,众人发现某甲的弥陀珠只剩下十九颗,可见其在所谓的辟谷期间,吞服了五颗弥陀珠。

褚县令命人将弥陀珠放在桌案之上,细细观察,而后命人将某甲收入监牢,令其静坐听候发落。

褚县令找来一个看守监牢的狱吏,叮嘱他说:“不准任人接近这个某甲,两天之后,他必定会向你讨要食物。那时候你就问他,这弥陀珠是用啥制作的,若能如法炮制,本县一定重赏你!”

第二天,某甲果然向狱吏讨要食物,狱吏于是趁机询问弥陀珠的秘密。

狱吏说:“你告诉我制作弥陀珠的方法,我就给你吃的!”

狱吏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狱吏不给某甲提供饮食,三天之后,某甲就饿晕过去了。

04

此时,县令命人将某甲带上大堂审讯,县令厉声说:“本县早就知道,这所谓的弥陀珠实乃孩儿丹。你今天若供出制作的方法,本县就饶你不死!”

僧人某甲假装昏倒在地上,装作要死了的样子。

褚县令大笑,说:“大家伙看看哈,这位谎称自己善于辟谷之术的家伙,辟谷才三天,就饿成这模样啦!

这种孩儿丹其实就是妇人腹内的胎儿制成,制作之前,一定谋杀了孕妇,剖腹取出胎儿,制作丹药,做了这么多丹药,不知得害死多少条人命!

如此造孽,想必你这家伙也说不出口,本县也不想细问了,就算是将你活活打死,都算便宜你了!”

褚县令命人把孩儿丹发给众人观看,随后取出四颗,以开水融化,诡异的一幕出现——器皿中的丹药渐渐融化,变成了满满的膏状物。

县令命人传给门口的百姓观看,有胆大的尝了一口,竟然说“又香又甜”,这个人就喝了两口,一天都没感觉饥饿。

褚县令把剩的十五颗孩儿丹送给了附近的郎中,用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妖僧某甲被凌迟处死,百姓拍手称快。

:迷信、迷信,先迷而后信,不信就不会迷,不迷就不会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太极宠爱海兰珠,导致孝庄地位一降再降,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孝庄为什么打压海兰珠,历史上的海兰珠和孝庄,海兰珠和孝庄之间的关系

    古代的女子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生活,她们的生伤荣衰从由不得自己,尤其是大家族的女儿更是如此,她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家族的利益考虑,从来不能为自己而活。而在乱世之中女人更是作为礼物一般从来都只是政治的牺牲品。万历二十一年蒙古科尔沁部联合明安、莽古思等部落攻打建州。当时的建州是努尔哈赤的领地。努尔哈赤率兵顽

  • 这个宫女有点狠,居然大骂朱棣性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明成祖朱棣的后妃有记录者为二十人,仅生育了四子五女九个孩子。其中的第四子早夭,实际上仅有八个儿女,这和膝下拥有四十二个儿女的父亲朱元璋比起来,简直无法相提并论。明成祖朱棣最小的孩子——四子朱高爔[xī]出生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这娃出生一个月就夭亡了,此后朱棣再也没有生育子女,而这一年,

  • 延禧攻略:魏璎珞还原皇后伤亡真相,乾隆落泪后悔:是朕太无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尔晴对着躺在床上刚失去爱子的皇后说,自己被皇上玷污了。皇后听完后整个人都难以接受了,一是怪皇上如此糊涂,二是不知如何向弟弟傅恒交代。尔晴是被皇上下旨许配给了傅恒,而尔晴也是富察家的儿媳,如今尔晴被皇上玷污,也会让富察家颜面扫地。尔晴故意将此番话说给皇后听,就是想让自己有各大的后盾,可是她万万没想到皇

  • 这个宋代酒鬼一辈子豪饮成性却被皇帝逼迫戒酒郁闷成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仁宗年间,有个奇人叫石延年,字曼卿,他不仅是文学大家,而且还是个书法大师,为人性情豪放。石延年喜欢喝酒,酒量很大,一次能喝掉很多酒。当时有个叫刘潜的义士,和石延年关系不错,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喝酒。刘潜的酒量也很大,与石延年不相上下,所以两个人喜欢在一起拼酒,比赛谁的酒量更大一些。有一天,两人来到一

  • 这个大宋文人,有点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谁是你心中的大宋文人,大宋臣子,这个北宋有点怪

    01公元1046年,鄂州黄鹤楼。郡守王山民宴请湖北转运使刘立之。看着楼外滚滚长江,点点白帆,吟诵前人有关黄鹤楼的诗句,江风吹过,神清气爽,非常惬意。已经喝了好几天了,刘立之对王山民说:“我就呆在这儿,暂时不走了。我儿子正参加考试,发榜的消息过来再说。这一次我儿子一定夺魁,天下第一!”王山民不以为然:

  • 康熙60岁老来有喜,小皇子一生受三代帝王恩宠,罕见皇家兄弟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小皇子的出生就给自己的母亲带来富贵,让这位妃子从一个小人物一跃成为了皇宫里面的贵妃,同时也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在康熙皇帝看来,老来有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这位妃子的地位就远超后宫里面的妃子了,无论康熙皇帝去哪里都会带着这位妃子,而小皇子年龄幼小,自然也就是失去了皇位的竞争,这对小皇子来说不但不

  • 这个使臣卧底金国,上演了一出南宋“无间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宇文虚中,字叔通,本名“黄中”,号龙溪居士,生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祖籍河南洛阳,后迁居成都,北周皇族后裔。大观三年(1109年)考中进士,宋徽宗赐名“虚中”。宇文虚中是两宋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他失节降金,死有余辜,另一种说法则恰恰相反,说他是个忠于宋朝的义士,

  •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你觉得皇太极想要说的是哪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皇太极要评价,你觉得他会说哪几位?首先看看皇太极不会说谁?宣统皇帝虽是亡了国,但不可责怪。清朝的垮台是各种复杂矛盾的综合,在宣统上台前就已经衰落了。1912年宣统退位时,他还是个孩子。他本应该在家里玩的,但他肩负着生活的重担。清朝的“黑锅”不能让他扛。同治和光绪也不会挨说。他们当政时,正是清朝衰

  • 为何刘秀可以称祖,赵构却只能是宗?原因不只差了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此之前,得弄清什么样的皇帝才有资格称祖?开国之君自不必多说,还有两类人可称祖,一是定鼎之君,如明成祖朱棣,起兵称帝,迁都北京;清世祖顺治帝定鼎中原;还有就是,二次创业之君,如清圣祖康熙帝,虽是守成但却有开拓和奠定之功。所以,能够称祖的皇帝,都是对国家有开拓之功,如同创业之君一样。回归正题,赵构和刘

  • 大清光绪皇帝大婚,英女皇派遣特使送贺礼,慈禧看到气得差点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光绪弃京出逃,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慈禧与光绪

    慈禧太后是晚晴的实际掌权者,当年咸丰皇帝还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辅助咸丰皇帝处理朝政,当慈禧太后儿子同治皇帝即位以后,慈禧也开始了自己垂帘听政的生活了,不单单干涉朝政,还会对同治皇帝的生活非常关心,就连同治皇帝晚上宠幸那个妃子,慈禧都要过问。所以同治皇帝一直到离去都没有留下孩子。随后慈禧太后又扶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