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个大宋文人,有点硬!

这个大宋文人,有点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742 更新时间:2024/3/7 10:02:58

01

公元1046年,鄂州黄鹤楼。

郡守王山民宴请湖北转运使刘立之。

看着楼外滚滚长江,点点白帆,吟诵前人有关黄鹤楼的诗句,江风吹过,神清气爽,非常惬意。

已经喝了好几天了,刘立之对王山民说:“我就呆在这儿,暂时不走了。我儿子正参加考试,发榜的消息过来再说。这一次我儿子一定夺魁,天下第一!”

王山民不以为然:“四海之内,多少才俊!公子虽然了不起,这个状元之位嘛,只怕是预料不到的!”

刘立之笑道:“你等着瞧吧。如果发挥不理想,也有第二名。”

刘立之的两个儿子刘敞、刘颁都参加了这次科考。

没几天,殿试的榜单寄到,两个儿子都高中了。

其中刘敞更是出色,如他父亲所料,第二名。

接着,儿子们的家信也来了,报告说:“初考是状元。赋诗时有小毛病,于是贾黯为魁首。”

刘立之把信给王山民看,后者大为叹服:知子莫如父。

考试的规矩,考生的名字用纸糊起来,名次定了后,再揭开纸。

庆历六年这一榜考官组成员中,有个人叫王臣,他是刘敞的内兄。

第一名的考卷定下来,打开一看,是刘敞。

为了避嫌,王尧臣就提请仁宗皇帝改变名次。

于是仁宗把贾黯点为状元,刘敞定为第二。

刘家兄弟聪明敏捷,早就名闻天下。

中进士这一年,刘敞二十八岁,刘颁二十四岁,正是春风得意马蹄轻。

二刘成为宋帝国的大名人。

后来刘颁参加了《资治通鉴》的编写,专门负责前汉部分。

刘敞更是经史百家,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刘敞的儿子刘奉世在史学方面的造诣也相当高,和父亲叔叔一起编撰《三刘汉书标注》,学术成绩,在北宋占有一席之地,后世称为“北宋三刘”。

03

许多人被称为知识渊博,真碰上具体问题,也经常是知其一不知其二。

刘敞字原父,是地地道道的十足真金,经史金石,传奇鬼怪,都在他的肚子里。

从古北口到柳河,契丹人故意绕着弯路走,想让大宋的使者感到辽国国土辽阔深远。

刘敞是精通地理历史的,他对翻译说:“这里经过松亭直接到柳河,没几天就可以到中京。干麻这样绕来绕去?”

辽国的接待大臣都吓了一跳,只好讲实话:“的确是绕着走了。以前的驿站是按这路线设置的,用到现在就不改了。”

辽国顺州的大森林里,生活着一种怪兽,长得有点像马,头上独角,能吃虎豹。

契丹人都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久闻刘原父大名,特意请教。

原父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驳’啊!”

他把驳叫的声音,长得什么样,讲了个清清楚楚。

并且告诉契丹人,这在中原古籍《山海经》、《管子》中都有记载。

这一来,契丹人是心服口服。

刘敞在长安时,有人拿了一把刀求鉴定。

那刀森然炫目,古色古香。

刀柄有个环,制作成龙的样子,龙头却像鸟雀。

文物专家们都判定不了是什么东西。

老刘仔细看过说:“这是赫连勃勃铸的龙雀刀。就是传说中的‘大夏龙雀’。”

赫连勃勃是十六国中的胡夏开国皇帝。

一问这口刀的来历,是大将仲世衡修筑青涧城挖出来的,这儿正是胡夏国的国土。

03

有几句如下:

忆昨君当使北时,我往别君饮君家。爱君小鬟初买得,如手未触新开花。

看出来欧阳修和刘敞的关系非常铁。

你家新来的俏丫头就是含苞待放的花。

大诗人梅尧臣、苏轼、王安石这些大咖和刘敞兄弟交情也都非常深厚。

欧阳修编写《五代史》,碰上历史上的难点,立即就找刘敞。

有一回刘敞和朋友们在喝酒,欧阳修派的人写着几个问题来问,刘敞喝得正高兴,说明天再回答。

料不着没多久,又派来一个人,说那边在等着要这答案呢!

刘敞没办法,边喝酒边看题目,一一解答,交给来人带回去。

回头和朋友们发牢骚:“这个欧阳!文章写得很不错嘛!就是不读书。”

苏轼听说后,呵呵大笑:“欧阳还算不读书人,像我苏轼这样的人,怎么办?”

刘敞敢这么批评欧阳修是有底子的。

经史中的边边角角,他都了然于心,当真是一部历史的活字典。

当时有人家藏一个汉代玉印,写着“周恶夫”。

大家怀疑是西汉大将周亚夫的,又不敢确定。

刘敞肯定地说就是周亚夫印,因为汉代“亚”和“恶”二字是通用的。

众人不信,刘敞告知说:汉高祖刘邦的老朋友卢绾孙子封侯,《史记》写成“亚谷侯”,《汉书》写成“恶谷侯”!就是个明证嘛。

长安李家收藏一方端砚,是李家传家宝。

有铭文:天宝八年冬,端州东溪石,刺史李元书。

——所有的人都以为是大唐天宝年间的宝贝。

刘敞一见哈哈大笑:“天宝改元后就称‘载’没有称‘年’的。

并且这时候的长官都叫‘太守’,不称‘刺史’。”

就是说正经要说“天宝八载”。

大家赶紧找《唐书》一对,刘敞讲得全对,无不倾倒。

——这个刘学士,镇得住妖言乱像。

04

这样有本事的人,受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长大,自然特别地耿直,特别地不肯与恶势力妥协。

所以刘敞的宦海生涯,很不顺利。

古代帝王将相死后有个“谥号”,是对这人一辈子的总结,盖棺定论。

俗话说人死留名,谥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诸葛亮谥号“忠武”,后人称为“诸葛武侯”。

司马懿的谥号“宣文”,子孙称王称帝他也步步高升,称“司马宣王”、“宣帝”。

大臣中有个谥号“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是所有的臣子,梦寐以求的。

原来叫“文贞”,宋仁宗叫赵祯,避讳改文正。

宋以后范仲淹、李东阳、曾国藩这些国之栋梁,谥号就是文正。

仁宗时大臣夏竦去世,这个人才华超级高,人品却不好。

好权术、贪婪狡诈。

但仁宗很喜欢他,老夏才去世,皇帝直接下命令,赐给夏竦“文正”的谥号。

这下炸锅了。

群臣不同意:“老夏这个人,根本配不上。”

刘敞第一个上书反对:“讨论给大臣的谥号,是有关部门的事。陛下不经百官集议,直接赐谥号,是很不妥当的。”

连上了三道奏章,仁宗也没办法,夏竦改谥号“文庄”。

这就是刘敞的风格,特别不讨人喜欢,得罪上级是肯定的事。

太监石全斌是仁宗最喜欢的张贵妃手下,张贵妃早死,丧事全由他办。

仁宗很满意,任命为“观察使”,皇帝签署的批文到了外廷,由“知制诰”——秘书处出正式文件。

这就是刘敞的工作。

刘敞反对,这点事也提拔“观察使”?

把皇帝的批文封好,退回。

我不写。

小石的事,就黄了。

如此行事,固然名声正直,痛快淋漓,但也锋芒太过。

所以刘敞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外地为官,在中央的时间并不长。

05

不过老刘在大宋的生活无疑是幸福的,读书人的天堂嘛!

这么有本事的一个人,可以很放肆,很得瑟。

同事朋友又都是高级儒家知识分子,老刘的日子,如鱼得水。

晚年刘原父又娶了个漂亮新娘。

欧阳修写诗祝贺:

仙家千载一何长,浮世空惊日月忙。洞里桃花莫相笑,刘郎今是老刘郎。

用刘阮天台遇仙女的故事,把刘敞笑了一通。

刘敞的弟弟刘颁,字贡父,是个幽默大王。

王安石变法,讲的是聚财。

有人建议把梁山泊涸干了,可得良田万顷,可是这水放哪儿去呢?

刘颁说:“我有好办法。”

王安石忙问是什么高招?

刘颁说:“另外再挖个梁山泊,就可以贮水了。”

大家大笑,不搞梁山泊项目了。

刘颁后来得了一种怪病,眉毛胡子都掉了,鼻子也塌下来。

刘家兄弟经常和苏轼、曾巩、欧阳修这些人喝酒行令,写诗猜谜。

这一回酒令是用古人的文体,行一个现代人的故事。

苏轼大胡子先说了:

“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

所有的人全哄堂大笑,只有刘颁坐在桌上,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更多文章

  • 康熙60岁老来有喜,小皇子一生受三代帝王恩宠,罕见皇家兄弟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小皇子的出生就给自己的母亲带来富贵,让这位妃子从一个小人物一跃成为了皇宫里面的贵妃,同时也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在康熙皇帝看来,老来有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这位妃子的地位就远超后宫里面的妃子了,无论康熙皇帝去哪里都会带着这位妃子,而小皇子年龄幼小,自然也就是失去了皇位的竞争,这对小皇子来说不但不

  • 这个使臣卧底金国,上演了一出南宋“无间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宇文虚中,字叔通,本名“黄中”,号龙溪居士,生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祖籍河南洛阳,后迁居成都,北周皇族后裔。大观三年(1109年)考中进士,宋徽宗赐名“虚中”。宇文虚中是两宋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他失节降金,死有余辜,另一种说法则恰恰相反,说他是个忠于宋朝的义士,

  •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你觉得皇太极想要说的是哪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皇太极要评价,你觉得他会说哪几位?首先看看皇太极不会说谁?宣统皇帝虽是亡了国,但不可责怪。清朝的垮台是各种复杂矛盾的综合,在宣统上台前就已经衰落了。1912年宣统退位时,他还是个孩子。他本应该在家里玩的,但他肩负着生活的重担。清朝的“黑锅”不能让他扛。同治和光绪也不会挨说。他们当政时,正是清朝衰

  • 为何刘秀可以称祖,赵构却只能是宗?原因不只差了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此之前,得弄清什么样的皇帝才有资格称祖?开国之君自不必多说,还有两类人可称祖,一是定鼎之君,如明成祖朱棣,起兵称帝,迁都北京;清世祖顺治帝定鼎中原;还有就是,二次创业之君,如清圣祖康熙帝,虽是守成但却有开拓和奠定之功。所以,能够称祖的皇帝,都是对国家有开拓之功,如同创业之君一样。回归正题,赵构和刘

  • 大清光绪皇帝大婚,英女皇派遣特使送贺礼,慈禧看到气得差点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光绪弃京出逃,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慈禧与光绪

    慈禧太后是晚晴的实际掌权者,当年咸丰皇帝还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辅助咸丰皇帝处理朝政,当慈禧太后儿子同治皇帝即位以后,慈禧也开始了自己垂帘听政的生活了,不单单干涉朝政,还会对同治皇帝的生活非常关心,就连同治皇帝晚上宠幸那个妃子,慈禧都要过问。所以同治皇帝一直到离去都没有留下孩子。随后慈禧太后又扶持了

  • 李定国约郑成功合攻广东,郑却等待着清朝和议的答复,心猿意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定国简历,李定国有机会翻盘么,李定国儿子结局

    据《台外纪》记,1652 年(顺治九年)正月,郑成功在海澄县接见周全斌时,曾问以恢复进兵之策。周全斌回答道:“以目前大势论,藩主如果志在勤王,必须先从广西通过,到达贵州行在,和孙可望、李定国会师,将两广势力连成一片,浩浩荡荡开出江西,从洞庭直取江南,这是上策。怎么奈金声桓、李成栋已经败亡,广州又被清

  • 乾隆不愿交出传国玉玺,却还要禅位于嘉庆,再做3年皇帝不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就是被自己曾经立下的誓言逼下了皇位!身为大清王朝的第六任皇帝。生在太平盛世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可以说是标准的富五代。可以说是奋五世之余烈,继太平之盛世!大清王朝在经过了努尔哈赤的建立根基;皇太极的扩张和优化政治和军事制度;顺治皇帝的入主中原、追击南明;康熙皇帝的开疆拓土、平定内乱;以及雍

  • 明仁宗朱高炽成功登基以后,为什么会想再把都城迁到南京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朱棣篡了侄子朱允炆的帝位之后,就开始了一连串对外扩张的举动,下西洋、征北元,威慑诸邦,万国来朝,而身居监国之重的朱高炽,就是朱棣最重要的后盾,他虽然在位只有短短十个月,但自永乐八年起,朱棣开始了北征蒙元的军事行动,朱高炽奉命监国,到朱棣去世时,朱高炽已监国十四年之久,一手奠定了后来的仁宣之治的基础

  • 如果岳飞没被害死,南宋的抗金大业能够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笔者认为,首先,抗金大业怎样才算成功,需要一个合理的定义,假如说夺回北宋旧都汴京便算抗金大业成功的话,那么岳飞没有受到宋高宗和主和大臣的压制的话,几乎肯定能完成此战略任务。若以直捣黄龙府,完全消灭金国为抗金大业成功的标准的话,南宋在岳飞一代几乎肯定是完成不了的,同时,岳飞的军事优势,并没有一般人认为

  • 大明王朝:嘉靖39年的超支预算用到了哪里?看完才知道谁是大蛀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网友们看到这段剧情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严党和清流(裕王党)的权力争斗,以及他们之间唇枪舌战中的杀机。不过,如果咱们来详细解读一下高拱、张居正与严世蕃所描述的财务收支明细的话,就会透过这些数字,发现编剧刘和平没有忘记描写嘉靖帝的生活奢靡、大明朝廷如何收支无度,看到这些数据后,也就会明白周云逸为何宁死